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第一编 第七章: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The Philosophy of Mencius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第七章 孟子 The Philosophy of Mencius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孟軻,騶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为我” “贵己” “贵生”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杨朱曰:“伯成子高 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 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 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孟孙阳因顾与其徒说他事。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孔孟之间 性善论 尽心说 仁政 圣人论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一. 孔孟之间 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於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後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於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於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於当世。 ——《史记·儒林列传》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韩非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二. 性善论 1. 人禽之辨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二. 性善论 1. 人禽之辨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人有饮食求美、居处求安的利己本能,斯谓“性也”(准确地说,是自然属性)。一切利而行者行此,有以为者为此。但因另有天命在上,使命在肩,也就是说“有命焉”(准确地说,是对社会属性之自觉),所以君子不去强调利己的本然的性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二. 性善论 1. 人禽之辨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人伦及其准则,仁义礼智那一套,本是天降之命,是为“命也”(准确地说,是社会秩序);但以人之异于禽兽者在此,或者说“有性焉”(准确 地说,是对社 会秩序之自觉),所以君子不推诿于天命;循此以往,极于高明,便能安而行之或 由仁义行。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二. 性善论 1. 人禽之辨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简单说来,率性而行,必是利而行之之有以为;率道而行,方能安而行之和无以为。率性之行,合理合智合逻辑;率道之行,超越理性而上之。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2. 四端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恻隐之心 仁 羞恶之心 义 辞让之心 礼 是非之心 智 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3. 与告子的辩论 (1). 人之性与物之性(人有本性)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告子)曰:“然。” (孟子)“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欤?” (孟子)“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2)以水譬性之辩(人本性善)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博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3). 仁内与义外(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告子)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孟子)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欤?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告子)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孟子)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4)性犹杞柳之辩(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恻隐之心 仁 羞恶之心 义 辞让之心 礼 是非之心 智 人天生具有四种善端,人本性善。善性内外统一,仁、义是一体的。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三. 尽心说 1. 尽心、知性、知天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心是人之“大体”,所以尽心能够知性;此乃“天之所于我者”,故尽心、知性,则能知天。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诚者天之道 思诚者人之道也 思诚(尽心) 明乎善(知其性) 求其放心(恢复和保持良知)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2. 求放心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 这是说,求知识、才能没有别的途径,而只要把他放弃(散失)掉的天赋本性找回来就行了。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3. 养气 (1)养心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尽心》下)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2)存夜气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薛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告子》上)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问圣人,圣人也只是回答“操则存,舍则亡”,至于它什么时 候出入,故乡在哪里,圣人也“莫知其乡。” 实际上,按照孟子翻来覆去的阐述,精神的家园或故乡根本就无它处可寻,而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就在我们自己的本性之中。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3)浩然之气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斋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主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公孙丑》上) 孟子认为扩充自己的善端,可以塞于天地之间,这样就达到了“大丈夫”的境界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4)要有毅力:尚志,居仁由义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之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之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道而不由,哀哉!”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5)不动心:大丈夫之人格 公孙丑问孟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对曰“否,我四十不动心。”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四. 仁政 1. 恒产与恒心 他主张用他自己设想的“仁政”措施,通过“井田制”的形式来推行封建制度。 孟子还把他这种通过正经界,“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同上)的主张,称之为“制民之产”,意思是要分配给农民固定的土地,使他们“死徙无出乡”(同上)。他认为:“无恒产者无恒心”。(《滕文公上》)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2. 民为贵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尽心》下) 孟子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认为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够得到天下。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3. 王政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公孙丑》上) 孟子主张实行王政,反对霸政。他认为霸政是以力服人,不能使人心服口服;而仁政是以德服人,能使人“中心悦而诚服”。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4.仁政 一是在经济上减免赋税,实行井田制,使百姓有固定的“恒产”。 二是在政治上选贤任能,宽省刑罚。 三是在文化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使百姓知仁义、“明人伦”。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五. 圣人论 1.先知先觉 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分为“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他借古人伊尹的话说:“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万章下》)这是说,“天”生下人类来,就是要使先知先觉的人去开导启发后知后觉的人。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2. 圣人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万章》下 )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尽心》下)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六. 思考 1.什么是“四端”? 2.谈谈孟子的修养方法? 3.孟子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Next Time:庄子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部分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孟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