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 层粘液性物质,厚度 ≥0.2 μm ,称 为荚膜;厚度< 0.2μm ,称为微荚 膜.
Advertisements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 bacterium ):是具有细胞壁和核质 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广义细菌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微生物的种类 一、细胞型微生物 1、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螺旋体。
Chap2 其他原核微生物 广义的细菌(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nuclear region)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重点把握: 概念;特点; 与细菌的区别; 常见病原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螺旋体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蓝细菌 “四体”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Bacteri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REVIEW Q: Microorganism (Microbe)?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三、放线菌 1、什么是放线菌(actinomyces)? 放线菌是一类有分枝状的菌丝体 (mycelium) 和以孢子进行繁殖的丝状细菌。
第一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基本类群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于此类。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而且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微 生 物 学 课件:教学文件服务系统:
液体培养:培养1-3天后,观察液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状态
Chap1 细菌 (bacteria).
原核微生物.
细胞核-系统控制中心.
第二章 原核生物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丝状细菌 第四节 光合细菌 第五节 蓝细菌 1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病原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
第三章 其他微生物.
第三十三章 真菌学概述 学习要求 1)掌握真菌的定义、形态结构与培养特性。
实验七 霉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医学真菌总论.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主题3 生命的结构基础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几乎都在细胞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生殖细胞.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原核生物 刘雅婷 prokaryotes prokaryotes prokaryotes 《微生物学》 prokaryotes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 第一节细菌(bacteria) 第二节放线菌(actinomycetes)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生命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第二节 细 菌 学校:二中附中 教师:徐廷.
第一节 真细菌 一、一般形态及细胞结构 (一)个体形态和排列 (二)大小 (三)细胞的结构 1. 细胞壁 2. 细胞膜 3. 细胞质和内含物
Important members of microbial family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微 生 物 学 2.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2.1 细菌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细菌的结构 细胞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原核细胞微生物指一大类呈细胞形态,仅有原始的类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裸露DNA,不进行有丝分裂,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根据外表特征把原核生物分为几种类型: 细菌、蓝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生命科学学院 馬匯泉.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微生物可分为:无细胞结构真病毒、亚病毒;具有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古细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Prokaryotic Cell Wall Cell Wall.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医学微生物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主讲:李玉虎.
ATP SLYTYZJAM.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各项生命活动.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本次实验的内容 实验五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实验六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七 细菌的芽胞染色法 实验八 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 二 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細胞.
CHAPTER 11 Cell Nucleus and Chromosome.
基因信息的传递.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二课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原核微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所包括类群:细菌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 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古菌域:如产甲烷菌、嗜热嗜酸菌、极端 嗜盐菌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放线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一节 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个体微小,形态简单,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在自然界中,细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

本节主要内容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 细菌的结构与功能(重点) 细菌的繁殖 细菌的培养特征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一)细菌的个体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各种细菌通常保持其各自特定的形态,可作为分类和鉴定的依据。

1、球菌(Coccus): 单菌体呈球状或椭圆形。根据分裂的方向和分裂后新细胞的排列不同,可将其分为: 单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葡萄球菌

2、杆菌(Bacillus): 细胞呈杆状或圆柱状,菌体一般平直,也有稍弯曲者。 1)根据杆菌的个体差异可分为: 长杆菌 短杆(球杆)菌 分枝杆菌 梭状杆菌 棒状杆菌 2)根据分裂后菌体的排列方式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

短杆菌 长杆菌 梭菌 白喉棒杆菌 谷氨酸棒杆菌 分枝杆菌

3、螺旋菌(Spirilla): 螺菌 弧菌 螺旋体 菌体弯曲或呈螺旋状,根据弯曲的程度分为: 弧菌 (vibrio) 螺菌 (spirillum) 螺旋体(spirochaeta) 螺菌 弧菌 螺旋体

说 明 (1)自然界中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而螺旋体较少。 说 明 (1)自然界中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而螺旋体较少。 (2)我们谈的是一些基本形态,还有其它形态。例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其基本形态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变的,可作为细菌鉴别的一个重要依据。 (3)细菌的形态受环境条件和菌龄等影响。例:培养的温度、时间、营养物质(培养基的浓度和成分)。在幼龄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表现出正常形态。而在不适条件,菌体变老时,会出现异常形态。

(二)细菌的大小 1、细菌大小的计量单位:微米 2、表示方法 球菌:直径,0.2~1.25µm 杆菌:宽度×长度,0.2~1.25µm×0.3~8.0µm 螺旋菌:宽度×长度,其长度以其两端点之间的距离记,0.3~1.0µm×50µm 3、大小测定: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测微尺 4、影响大小的因素:环境因素、营养条件、菌 龄。例:一般幼龄菌比老龄菌大。

二、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细菌的结构包括: 基本结构: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原 核(核物质) 特殊结构:鞭毛、菌 毛、荚膜、芽孢

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细胞壁是位于菌体的最外层,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无色透明,坚韧而有弹性的结构。细胞壁约占细胞干重的10%~25%。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可见,另外采用质壁分离和适当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也可看到。

1、细胞壁的功能 保护细胞免受外力损伤,维持菌体外形 协助鞭毛运动 与胞膜一起完成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 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

2、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革兰氏染色法 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构 缺壁细菌 壁膜间隙

(1)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细胞的复合染色法,由丹麦医生Hans Christian Gram于1884年创立。 ①基本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95%乙醇脱色0.5min—— 番红复染2~3min

G+: Staphylococcus cells. G- :E. coli cells ③意义:将所有的细菌分成G+、G-两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的重要指标。 ④机理:基于细菌细胞壁在化学组分和结构上的不同。 G+: Staphylococcus cells. G- :E. coli cells

(2)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肽聚糖 和少量的脂类。

①革兰氏阳性( G+ )细菌的细胞壁 特点:厚度大(20~80nm),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peptidoglycan)和10%磷壁酸(teichoic acid)。

肽聚糖 由肽与聚糖两部分组成三维立体网状结构,交联度高,网状结构坚韧致密。G+细菌的肽聚糖25~40层, 占细胞壁干重40~95%, 肽聚糖单体组成单位: 双糖单位:N-乙酰葡萄糖胺(NAG),N-乙酰胞壁酸(NAM),二者以β-1,4糖苷键相连,呈长链的骨架状。 四肽侧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连接而成,如L-Ala,D-Glu,L-1ys,D-Ala,并连接在NAM上; 肽桥: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由5个甘氨酸组成。

革兰氏阳性细菌肽聚糖单体 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立体结构

磷壁酸 磷壁酸(teichoic acid):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上特有的化学成分,是多聚磷酸甘油和多聚磷酸核醇的衍生物,属一种酸性多糖。按照在细胞壁上的结合部位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磷壁酸功能: A:因带有负中荷,可吸附环境中的Mg2+等阳离子,提高这些离子的浓度,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 B:赋予G+细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 C:作为某些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D:增强某些G+致病菌与其宿主间粘连。

革兰氏阳性(G+)细菌的细胞壁

②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 特点:G-菌细胞壁较薄,10~15nm,化学组成和结构较G+复杂。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

内壁层——肽聚糖层 与G+差别——无肽桥,L-Lys被二氨基庚二酸(DAP)取代,并直接与相邻的四肽侧链的D-Ala连接,交联度低(仅25%),网状结构比较疏松,不如G+坚韧紧密。

外壁层(外膜层) (outer membrane)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层,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脂多糖的功能 蛋白质 A:是G-细菌致病物质的基础,亦称为内毒素; B:具有吸Mg2+、Ca2+等离子以提高它们在细胞表面的浓度; C:决定了G-细菌细胞表面抗原的多样性; D: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菌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 蛋白质 孔蛋白(porins)是由三个相同分子量(36000)蛋白亚基组成的一种三聚体跨膜蛋白,中间有一直径约1nm的孔道,通过孔的开、闭,可对进入外膜层的物质进行选择。 脂蛋白(lipoprotein)是一种通过共价键使外膜层牢固地连接在肽聚糖内壁层上的蛋白,分子量约为7200。 外壁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是一类特异的运输蛋白或受体,可将一些特定的较大分子物质输入细胞内。

革兰氏阴性(G-)细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膜式图

③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机理:目前认为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在化学组分和结构上的不同。经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质上染上了结晶紫-碘的大分子复合物。G+细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肽聚糖结构较紧密,故用95%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反而明显收缩,加上G+细菌的细胞壁基本上不含脂类,乙醇处理时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因此,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仍被牢牢阻留在细胞壁以内,使菌体呈现紫色。反之,G-细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含量较低,其结构疏松,用乙醇处理时,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同时,由于G-细菌的细胞壁脂类含量较高,当乙醇将脂类溶解后,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缝隙而使透性增大,所以结晶紫-碘的复合物就会被溶出细胞壁。这时再用番红等红色染液进行复染,就可使G-细菌的细胞呈现复染的红色,而G+细菌则仍呈紫色。

(3)缺壁细菌 L型细菌是英国Lister研究所的克兰伯格(Klieneberger)在1934年研究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s)时首次发现的,故命名为L-型细菌。实验室或宿主体内自发突变形成的具有遗传稳定性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4)壁膜间隙(periplasmic space) 又称周质空间,指位于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狭窄间隙,G+、G-均有。其内含有多种蛋白质,是物质进出细胞的重要中转站和反应场所。

(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 定义:又称细胞质膜,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壁以内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具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占细胞干重的10% 。 组成:其中脂类20~50%,蛋白质50~75%,糖类1.5~10%,并有微量的金属离子和核酸。 结构:单位膜结构,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 磷脂双分子层:磷脂主要是甘油磷脂,由含氮碱基、磷酸、甘油、脂肪酸组成。为两性物质,其中亲水性部分朝外,亲油性的疏水部分朝内。磷脂膜通常呈液态,其流动性的高低取决于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蛋白质:镶嵌在其中,位置可分为内嵌和外周两类。

细胞膜的结构

细胞膜的功能 A、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主要屏障和介质,具有 选择吸收和运送物质,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 功能; B、是原核生物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细胞膜上 含有呼吸酶系和ATP合成酶; C、含有合成细胞膜脂类分子及细胞壁上各种化合物 酶类,参与细胞膜及细胞壁的合成; D、传递信息; E、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旋转运动 的能量。

(三)间体(中体,mesosome) 定义:又称中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膜内陷折叠形成的不规则层状、管状或囊状结构,在G+细菌中较为明显。 功能:细胞呼吸作用的中心,相当于高等生物的线粒体。与细胞壁合成、核质分裂、芽孢形成等有关。

(四)细胞质及内含物 1)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膜内除核区外的无 色,透明,黏稠的胶状物质和一些内含物。其主要成 分为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糖、无机盐和各种内 含物。 2)内含物(inclusion): 非颗粒状内含物: 质粒、气泡、液泡 颗粒状内含物: 核糖体、糖原、淀粉粒、聚β—羟基丁酸颗粒、异染粒等

红螺菌

紫硫细菌中硫颗粒

磁细菌中磁小体 漂浮在水面的藻青菌(气泡作用)

(五)核区(原核、核质体,nuclear area) 特性:电镜下为一巨大紧密缠绕的环状双链DNA丝状结构,只有少量Pro与之结合,无核膜,分布在细胞质内的一定区域内,所以称为核区、拟核、核物质或核基因组。 核区多呈球形、棒状或哑铃状。 功能:携带细菌等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的遗传信息,是细菌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的控制中心。

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鞭毛(flagellum) 1、定义:是某些细菌在细胞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 由细胞膜中或膜下长出的细长呈波浪状的蛋白质丝状 物。具有运动功能。

2、鞭毛的结构:由鞭毛丝、鞭毛钩和基体三部分组成。

3、鞭毛的种类 端生丛毛菌 单端鞭毛菌 周毛菌 鞭毛的不同旋转方式

观察鞭毛的方法: 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 光学显微镜观察(鞭毛染色) 半固体穿刺培养 从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判断

4、鞭毛的功能:运动,这是原核生物实现其趋性的最有效方式。 趋性:生物体对其环境中的不同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作有方向性的应答运动称为趋性。 运动方向 正趋性: 生物向着高浓度方向运动 负趋性: 趋化性 趋光性 环境因子性质 趋氧性 趋磁性

(二)菌毛(fimbria) 1)定义;又叫纤毛、伞毛等,是一类生长菌体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微丝,比鞭毛更细。 2)功能:不是运动器官,与细菌的致病性、吸附等有关。 3)分类: 普通菌毛:G-居多,起粘附作用,使菌体黏附于宿主。 性菌毛:(性毛)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性菌毛见于雄性菌株上,在细菌交配时,起到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三)糖被(glycocalyx) 1、定义:是包被于某些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成分一般为多糖,少数是蛋白质或多肽,也有多糖与多肽复合型的。 根据糖被的形状和厚度的不同,将糖被分为荚膜或大荚膜(厚度>200nm)、微荚膜(厚度<200nm)、粘液层、菌胶团。

荚膜 (capsule) 粘液层 (slime layer) 菌胶团 (zoogloea)

2、荚膜功能: A:保护菌体; B:贮藏养料; C:堆积某些代谢物; D:黏附物体表面; E:为主要表面抗原(K抗原),是有些病原菌的毒力因子;

在食品工业中产荚膜细菌可引起面包、牛奶、酒类和饮料等食品的黏性变质。 应用: 提取葡聚糖→右旋糖酐→代血浆 提取黄原胶,作为食品添加剂 3、荚膜与生产实践的关系 危害: 在食品工业中产荚膜细菌可引起面包、牛奶、酒类和饮料等食品的黏性变质。 应用: 鉴定菌种 提取葡聚糖→右旋糖酐→代血浆 提取黄原胶,作为食品添加剂 用产菌胶团的菌进行污水处理等

(四)芽孢(Spore) 1、定义: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生长阶段,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高度折光、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或内生孢子(endospore)。 产生芽孢的多为杆菌,主要是好氧芽孢杆菌属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属。 炭疽杆菌 芽孢杆菌

2、芽孢的特性: 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 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 具有很强的抗热、抗干燥、抗辐射、抗化学药物能力。 一个芽孢萌发产生一个个体。 注意:芽孢是细菌的体眠结构,而不是细菌的繁殖单位。

3、研究芽孢的意义 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可提高产芽孢菌的筛选效率; 为产芽孢菌的长期保藏提供方便; 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重要指标。

三、细菌的增殖 1、定义:细菌从自然环境或培养基中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经代谢转化后形成新的细胞物质,菌体随之长大,最后由一个母细胞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子细胞的过程,称为繁殖。 2、细菌增殖方式:以裂殖为主,少数芽殖;某些菌可通过接合作用进行有性繁殖。

3、细菌的裂殖过程 细菌分裂过程可以分为细胞核及细胞质分裂、横隔壁形成和子细胞分离三步。形式分为同形分裂和异形分裂。

四、细菌的培养特征 是指细菌在培养基上所表现的群体形态和生长情况,它是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包括: 细菌的菌落特征 细菌的斜面培养特征 细菌的液体培养特征

1、细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colony):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或深层由一个活细胞繁殖起来,形成能为肉眼观察到的群体堆积物叫菌落。 菌落的特征: 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质地、透明度、光泽、湿润度等。 意义:是菌种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

各种各样的细菌菌落

2、细菌的斜面培养特征 菌苔(lawn):由多个同种细胞密集接种长成的子细胞群体(大量的菌落连成一片构成菌苔)。 包括菌苔的形状、光泽、质地、透明度、颜色、表面状况等。

3、细菌的液体培养特征 底部有无沉淀,表面状况(有无菌膜或菌环),混浊程度,有无气泡,色泽等。 菌膜 菌沉淀 均匀浑浊 对照

第二节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和无性孢子的G+原核微生物,由于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第二节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和无性孢子的G+原核微生物,由于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主要存在于含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有的放线菌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使水和食品变味或破坏棉毛织品和纸张等。

一、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 1、放线菌个体形态及结构 放线菌的菌体由分枝菌丝组成,菌丝大多无隔膜,为单细胞多核的原核微生物。G+。 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以下三个结构: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链霉菌的形态、结构模式图

放线菌孢子丝类型 放线菌显微照片 垂直 单轮(无螺旋) 弯曲 丛生 松环、初级螺旋钩状 松螺旋 紧螺旋 单轮(有螺旋) 双轮(无螺旋) 双轮(有螺旋) 放线菌显微照片

2、放线菌的培养特征 (1)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致密、干燥、多皱、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表面成絮状、粉末状或颗粒状,有放射状沟纹。 (2)液体培养特征: 液面形成膜状或斑状特征,或沉于瓶底,而培养液清而不混。若振荡培养,形成球状颗粒。

放线菌菌落

二、放线菌的繁殖 主要通过无性孢子进行繁殖,亦能通过断裂的菌丝进行繁殖(菌丝片段都有繁殖的功能)。 主要形式: 分生孢子 横隔孢子 孢囊孢子 横隔分裂形成横隔孢子(杆状孢子) 产生孢子囊(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厚壁孢子 分生孢子 横隔孢子 孢囊孢子

三、放线菌的代表属 1、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放线菌产生的各种抗生素中有90%是链霉菌属产生。例: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 2、诺卡氏菌属(Nocardia ):例: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麻疯分枝杆菌有特效的利福霉素,是由诺卡氏菌属产生的。 3、放线菌属(Actinomyces ):多为致病菌,可引起人畜疾病。如衣氏放线菌寄生于人体,可引起后颚骨肿瘤和肺部感染。牛型放线菌可引起牛后颚肿瘤。 4、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庆大霉素,由降红小单孢菌和棘孢小单孢菌产生。 5、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 ):部分种属可产生广谱抗生素。例:粉红链孢囊菌产生的多霉素可抑制细菌、病毒和肿瘤。绿灰链孢囊菌产生的绿菌素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均有作用。

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蓝细菌 定义: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裂殖方式繁殖。 重要性:多数能固氮、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有“先锋生物”之美称、有的种类能食用(螺旋藻),有的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几种特化形式:异形胞、静息孢子、链丝段、内孢子

粘杆蓝细菌 费氏蓝细菌 鱼腥蓝细菌 异形胞:是存在于丝状生长种类中的形大、壁厚、具有固氮功能的细胞,数目少而不定,位于链间或末端 静息孢子:是一种长在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等不良环境。

螺旋藻 世界天然能够自然生长螺旋藻的四大湖泊,非洲的乍得湖(Tchad Lake)、墨西哥的特斯科科湖(TexcocoLake)、中国云南丽江的程海湖和鄂尔多斯的哈马太碱湖。 水体富营养化 螺旋藻保健品

二、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支原体的直径约为150-300nm 缺乏细胞壁 “油煎蛋”状菌落(0.1-1.0mm) 图1、图2支原体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照片 图3支原体荧光染色检测:大的为细胞核,小的为支原体。在Vero细胞核外与细胞表面会出现绿色萤光小点和丝状点,表示测试样品有支原体的污染。 图4支原体菌落染色后,呈典型的油煎蛋状。显微镜观察100倍。0.1-1.0mm 二等分裂 基因组很小,0.6-1.1Mb 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独立生长 具有氧化型或发酵型的产能代谢,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生长 对能与核糖体、细胞膜结合的表面活性剂、抗生素敏感

三、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美国医生H.T.Richetts 1909年发现,并于1910年牺牲于此病) 是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原核,G- 只能寄生于真核细胞体内(多用鸡胚培养) 无滤过性(0.3-0.6×0.8-2µm) 细胞形态多变 立克次氏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一般呈球状或杆状,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如斑疹伤寒、战壕热。 美国医生H.T.Richetts 1909年首次发现它是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于1910年牺牲于此病,故后人称这类病原体为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的不同处在于其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合成能力较强,且不形成包涵体 有不够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 基因组1.1Mb,834个基因(98年11月公布)

四、衣原体 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特点: 1.有细胞构造,有核糖体 2.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3.有革兰氏阴性菌特征的不含肽聚糖的细胞壁 4.有不完整的酶系统,尤其缺乏产能代谢的酶系统 衣原体是一种即不同于细菌也不同于病毒的一种微生物。衣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其缺乏合成生物能量来源的ATP酶,也就是说衣原体自己不能合成生物能量物质ATP,其能量完全依赖被感染的宿主细胞提供。而衣原体与病毒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DNA、RNA两种核酸、核糖体和一个近似细胞壁的膜,并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能被抗生素抑制。 衣原体的类型和相关疾病 已知的与人类疾病有关的衣原体有三种,分别是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这三种衣原体均可引起肺部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可通过感染有该种衣原体的禽类,如鹦鹉、孔雀、鸡、鸭、鸽等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以接触和吸入的方式感染给人类。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 5.二等分裂 6.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磺胺等都很敏感 7.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或HeLa细胞培养

本章小结 1、原核微生物可粗分为“三菌”和“三体”6个大类,即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2、原核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细胞细小,核结构原始,无核膜包裹,细胞壁含特殊的肽聚糖,细胞内无细胞器分化。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把所有原核微生物分为G+和G-两大类,此染色法在分类上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原核微生物的共同结构有细胞壁(支原体例外)、细胞膜、细胞质、核区和各种内含物等,部分种类的细胞壁外还有糖被(荚膜、粘液层)、鞭毛、菌毛和芽孢等特殊结构。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壁膜间隙(周质空间)、芽孢、伴孢晶体、鞭毛、支原体、原生质体、L-细菌、球状体、异形胞、静息孢子、菌落 2、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细菌大小的表示方法。 3、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都包括那些?(或试绘出细菌细胞构造模式图,并注明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4、简述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5、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在化学组成和结构方面有哪些异同。

思考题 6、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它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哪一步是关键? 7、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8、什么是细胞膜,其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9、什么是鞭毛,其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10、什么是菌毛,其分类及功能如何? 11、荚膜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与生产实践有哪些关系? 12、简述芽孢的特性。研究芽孢的意义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