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失業 瞭解通貨膨脹 瞭解菲力浦曲線 第17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失業 瞭解通貨膨脹 瞭解菲力浦曲線
失業(1/9) 九十年代的失業概說
失業(2/9) 我國勞動市場的結構
失業(3/9) 失業率的衡量 失業率 = 就業率 = 勞動參與率 = 失業人口 勞動力 就業人口 勞動力 勞動力 年滿15足歲以上民間人口
失業(4/9) 勞動的異動: 新進入勞動市場的勞動力,找到工作就業 新進入勞動市場的勞動力,尚未找到工作 重新進入勞動市場的勞動力,找到工作就業 重新進入勞動市場的勞動力,尚未找到工作 就業人口被解雇或辭去工作而失業 失業人口找到工作而就業 就業人口離職而成為非勞動人口 失業人口長期找不到工作,遂停止找工作 就業人口轉換工作或跳槽另外謀得更理想的工作
失業(5/9) 失業的狀況 隱藏性失業 氣餒的工作者 失業的期限 失業的結構 延長畢業期限或延長就學期間
失業(6/9) 失業的種類 摩擦性失業:在正常的勞動異動中,從離開工作到轉進新工作之間,沒找到工作 結構性失業: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或區域經濟發展產生消長時,所造成的求職與求才間難以配合的失業現象 循環性失業:因經濟景氣循環所造成失業的現象
失業(7/9) 解決失業的對策 摩擦性失業: 結構性失業: 循環性失業: 如何加強求才資訊的提供與服務 1.加強職業教育訓練 2.加強求才資訊之提供與服務 3.平衡區域間產業發展 循環性失業: 1.政府進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2.政府進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失業(8/9) 自然失業與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指社會上的結構性失業與循環性失業已經消失,所有失業者皆為摩擦性失業 自然失業率(正常失業率):指社會上循環失業者已消失,只存在摩擦性失業者與結構性失業者所呈現的失業率
失業(9/9) 潛能產出與失業成本: 景氣過度繁榮時,實際失業率低於自然失業率,整體經濟產出高於潛能產出; 景氣低迷時,實際失業率高於然失業率,整體經濟的產出低於潛能產出因而失業率偏高,而引出失業成本的問題
通貨膨脹(1/9) 物價膨脹(通貨膨脹):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上漲 物價緊縮(通貨緊縮): 一般物價水準持續下跌
通貨膨脹(2/9) 通貨膨脹的起因 (1)需求拉引型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3/9) 需求拉引型通貨膨脹其解決對策有下列數端: 借重內在穩重(build in stabilizer)的機能 發揮庇古效果(Pigou effect) 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 發揮國際貿易效果(foreign trade effect)
通貨膨脹(4/9) 通貨膨脹的起因 (2)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5/9) 標竿政策規定工資上漲率不得大於邊際產量增加率,並採用自動化及創新使得成本下降
通貨膨脹(6/9) 通貨膨脹的起因 (3)預期心理型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7/9) 通貨膨脹的起因(4)輸入型通貨膨脹 國外物價持續上漲,促使國內物價水準持續上漲而引起通貨膨脹 石油價格持續上漲,促使國內物價水準會持續上漲而引起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8/9) 通貨膨脹所造成的五項影響 財富及所得重分配 資源重分配 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對國際收支的影響 對社會政治的影響
通貨膨脹(9/9) 通貨膨脹的對策 凱因斯學派解決通貨膨脹的對策 貨幣學派解決通貨膨脹的對策 供給面經濟學派解決通貨膨脹的對策 抑制總合需求的增加 採行所得政策 貨幣學派解決通貨膨脹的對策 控制貨幣供給的增加 供給面經濟學派解決通貨膨脹的對策 降低稅率,以增加個人工作意願或廠商的投資意願,進而增加總合供給
菲力浦曲線(1/5) 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關係
菲力浦曲線(2/5) 總合供需分析與菲力浦曲線
菲力浦曲線(3/5) 菲力浦曲線之失靈 1969年美國通貨膨脹率太高,於是從擴張性財政及資幣政策轉成緊縮性財政、貨幣政策,竟出現了失業率上升,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現象 1970年代兩次的石油危機所帶來的供給震撼,使得石油價格急劇上漲,世界各國物價大幅攀升;影響所及,產業進入衰退時期,失業率也跟著提升
菲力浦曲線(4/5)
菲力浦曲線(5/5) 在下列情況下,菲力浦曲線是有效的: 在下列情況下,菲力浦曲線是無效的: 總合需求持續增加時 政府採用擴張性經濟政策時 政府採用緊縮性經濟政策時 供給震撼出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