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体(spirochete) 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下述3个属: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八章 其他微生物 一、教学目的 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真 菌的种类、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实验诊断 与防治原则。 二、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讨论、教学互动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Advertisements

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 传染病报告知识 及注意事项. 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报告病种的 规定 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 “ 健康是指生 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 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 质健壮 ” 。
免疫学防治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人为地给机体注射含有具有抗 原性的物质(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 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射抗原特异 性抗体等,使机体被动获得特异性抵抗力。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微生物及免疫學 主題十四: 螺旋體與放線菌 ( 共 18 題 ). D 01. 有關梅毒的敘述,下列何者為非? (A) 人是 唯一的自然宿主 (B) 可經性接觸、輸血、 胎盤傳染 (C) 青黴素的治療效果好 (D) 第三期的傳染力最高。 ( '01 專高) A 02. 和性傳染疾病有關,且目前仍然無法培養.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脊髓灰质炎的诊断和治疗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杜俊秋. 无脊灰国家 无脊灰国家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中国已消灭脊 髓灰质炎,中国成为 “ 无脊灰国家 ” ; 11 年后的 2011 年 8 月,中国新疆出现了.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董颖.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Stile, 1915 简称贾第虫,呈全球性分布 虫体主要寄生于人和某些哺乳动物的小肠 引起贾第虫病(旅游者腹泻) 近年,贾第虫也常与艾滋病合并感染,而 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
饮食营养与癌症 西南医院营养科 龚茜芬 联系电话: 一、概述 恶性肿瘤即癌症,连续多年以来居我国死亡前 列, 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等恶 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 30 年分 别上升了 46.5% 和.
健康生活方式从我做起健康生活方式从我做起. 英年早逝的精英 人民的音乐家 —— 施光南 心血管意外,倒在钢琴旁 享年 49 岁 代表作:《祝酒歌》 《月光下的凤尾竹》 《希望的田野上》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畜禽繁殖技术 精液的品质检查.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禽精液的组成。 2. 掌握精液品质鉴定的方法。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第二十章 生物制品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 生物制品 的分类 生物制品的 质量要求 生物制品 鉴别试验、 检查内容.
第 16 章 螺旋体 (Spirochete) 概念: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 型微生物。 特点: 结构 : 外膜, 菌体最外层 内鞭毛,外膜与原生质体之间,与运动有关 柱形原生质体,似细菌基本结构, G- 菌 CW 二分裂繁殖 ; 抗生素敏感。 天津医科大学 微生物学教研室.
选修3 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第三节 蛋白质工程.
粉尘作业和使用场所防范 粉尘爆炸安全大检查注意事项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解读 太和医院宣传健康教育中心
第10讲 全球政治与全球治理.
普陀区税务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最新政策 货物和劳务税科 2013年7月.
知识聚焦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有光无光都可以 需要光 主要是线粒体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新一轮金融改革的进展与挑战 2014年5月28日 上海.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 胡春秀.
先天梅毒诊治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华山医院皮肤科 徐金华.
传染性疾病与婚育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朱红梅.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第16章 螺旋体(spirochete) 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中医美容保健.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第六十六讲 主讲教师:杨文.
第四章 保税货物的通关(上).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第六章 第六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 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奈瑟菌属(Neisseria)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股票市場技術面概念介紹 斗六高中 馬明宏.
梅毒血清学 筛查结果的解释 检验科.
实验五 致病性球菌的鉴定.
单元九 种猪常见疾病(4).
乙脑的预防和控制.
实验一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和观察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医学遗传学实验.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内 容 细菌学检查方法 抗生素治疗 人工免疫预防.
第19章 螺旋体(spirochete).
組長 :黃玟潔 組員:陳安琪 曾怡瑄 湯閔臻 楊紹云 管子菁
第一组 钟燕玲 刘付燕春 黎丁瑜 罗筱 杜楷 陈思恰 邓辉云 陈波 卢晓闻 林武荣.
免疫血清的制备.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湖南省人民医院 祝益民.
人类伟大工程 ——单克隆抗体技术.
第一节 产后出血 了解:了解产后出血的概述。 熟悉:产后出血的病 因病机。 掌握:产后出血诊断处理及 预防调摄。 教学目标.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有儿无女不称心,有女无儿就伤心; 一儿一女不放心,多子多女才舒心。 有权的顶着生,有钱的买着生;
SARS冠状病毒的细胞分离培养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沈 晓 娜.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免疫组织化学 报告人:傅琦博 指导老师:胡翊群 傅琦博 F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组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第十六章弯曲菌属 与螺杆菌属.
口腔需求品類 -以家樂福為例 指導老師:莊勝雄 老師 組員:497D0033 邱郁閔 497D0086 陳育嘉 497D0092 黃靜宜
兔肝脱氧核糖核酸的提取.
WESTERN BLOTTING 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十二章 固相膜免疫测定.
第二节 放线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呈分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的,多为G+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临床病毒学检验概述 Introduction on Clinic and Diagnostic Virology
生物素-亲和素免疫放大技术 姚 军 台州学院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梅毒的实验诊断程序与临床管理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刘莉莉
实验八 石蜡切片法.
第十二章 棒状杆菌属 主要有白喉棒状杆菌、假白喉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溃疡棒状杆菌、假结核棒状杆菌、溶血棒状杆菌、J-K群棒状杆菌。其中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
床上洗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螺旋体(spirochete) 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下述3个属: 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 在分类学上的地位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 致病性螺旋体主要有下述3个属: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疏螺旋体属(Borrelia)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螺旋体的分类 螺旋体 亚类 引起人类疾病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螺旋体 亚类 引起人类疾病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梅毒 疏螺旋体属(Borrelia)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回归热疏螺旋体 流行性回归热

重要螺旋体的特点 名称 螺旋数 螺旋 其他特点 举例 疏螺旋体 3-10 不规则 波纹状 回归热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名称 螺旋数 螺旋 其他特点 举例 疏螺旋体 3-10 不规则 波纹状 回归热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 密螺旋体 8-14 细密规则 两端尖 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钩端螺旋体 细密规则 两端钩状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 问号状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 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

抵抗力 热抵抗力弱,60℃1min即死亡。 0.2%来苏、1:2000升汞、1%石炭酸经10~30min被杀灭。 对青霉素敏感。 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

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传染源 鼠类和猪等动物 传播途径 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 经胎盘垂直传播 局部繁殖后进入血流形成钩体血症 临床表现 进入损伤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肝、肾、肺心及中枢神经, 可出现休克、DIC、黄疸、出血、心肾功能不全、脑膜炎等。 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 疾病特点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免疫性 内毒素样物质(ELS)或称脂多糖样物质(LLS) 溶血素 细胞毒性因子(CTF) 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 致病物质 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

防治原则 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 在常年流行地区,对易感人群和与疫水接触者宜接种包含当地流行株在内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

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发病10天内取血液;1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 直接镜检:暗视野观察;Fontana镀银染色 分离与鉴定: 接种至Korthof培养基,置28℃孵育,阳性标本在2周内可见培养液呈轻度混浊→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已知诊断血清鉴定其血清群和血清型。 阴性标本:分离培养应连续观察4个月,仍无生长者。 动物接种: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发病后进行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方法:特异DNA探针法、PCR

形态与染色 螺旋细密、规则,形似细小珍珠排列的细链。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泼 ,常使菌体呈C、S或8字型 革兰染色阴性,不易着染,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染成棕褐色 运动活泼 形态与染色 黄疸出血热群钩端螺旋体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 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 钩端螺旋体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需培养1W左右。 需氧或微需氧。

血清学方法 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刺激 症状者采取脑脊液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标准菌株作抗原 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刺激 症状者采取脑脊液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标准菌株作抗原 间接凝集试验:以乳胶 (聚苯乙烯)或活性炭微粒为载体,吸附钩端螺旋体可溶性抗原 乳胶凝集抑制试验:检测早期患者体内可溶性抗原 ELISA:人工制备可溶性抗原检测早期患者体内IgM

疏螺旋体属(borrelia) 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莱姆病(Lyme) 回归热疏螺旋体(B. recurrentis):回归热 奋森螺旋体(B. vincentii):协同引起奋森咽峡炎、牙龈炎、口腔坏疽等。

伯氏疏螺旋体(B.burgdorferi) 莱姆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人畜共患 储存宿主主要是野生和驯养的哺乳动物,如白足鼠,鹿等 主要传播媒介是硬蜱 致病物质有粘附素等侵袭力和内毒素。 人和动物感染伯氏螺旋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临床表现 潜伏期:3~30d 早期:乏力、发热、关节炎等 晚期:丘疹、慢性游走性红斑、慢性关节炎、神经系统异常、皮肤异常、多脏器损害 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皮肤、血液、淋巴液、关节液等 直接镜检:暗视野观察,检出率较低 核酸检测:PCR扩增49kb质粒DNA 组织学染色 分离培养:接种BSK培养基,较为困难 特异性抗体检测: IFA:培养螺旋体涂片,RF及其他螺旋体干扰 ELISA:全菌体抗原用于筛选,OspA/B McAb作抗原捕捉, OspA/B、鞭毛Ag (21、35和41KD)用于IgM检测, OspC、鞭毛Ag (37和41KD)用于IgG检测, WB:分析蛋白成分或患者抗Bb抗体谱 动物接种:小鼠等

抗原性 鞭毛Ag:41KD,参与致病 外膜Ag:OspA、B、C、 60KD、脂蛋白 OspA、B由49kb质粒编码,特异性高,

形态特征 螺旋稀疏,两端稍尖,运动活泼,Giemsa染色法染色呈淡紫色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复杂,需添加长链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牛血清蛋白等。常用BSK培养基(含BSA、灭活兔血清) 微需氧,适宜生长温度为35℃ 生长缓慢,需培养2~3W。 鉴定: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回归热疏螺旋体 (B.recurrentis) 回归热是由多种疏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急起急退的高热,全身肌肉酸痛,1次或多次复发,肝、脾肿大,重症可出现黄疸和出血倾向 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 虱--流行性回归热 蜱--地方性回归热 回归热疏螺旋体形态 银染色,2000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血液等 直接镜检:暗视野观察或Giemsa染色 分离培养:接种BSK培养基或 特异性抗体检测: IFA:培养螺旋体涂片, 动物接种:乳鼠腹腔

奋森疏螺旋体 (B.vincentii) 与梭形梭杆菌寄居于人类口腔牙龈部。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则这两种菌大量繁殖,协同引起奋森咽峡炎、牙龈炎、口腔坏疽等。 微生物学检查:GS、暗视野观察

密螺旋体属(Treponema) 苍白密螺旋体(T. pallidum) 苍白亚种(subsp. pallidum) 人类梅毒 地方亚种(subsp. endumicum) 地方性梅毒 极细亚种(subsp. pertenue) 雅司病 品他密螺旋体(T. carateum)

梅毒螺旋体(T. pallidum) 属密螺旋体属苍白亚种(subsp. pallidum) 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 革兰染色阴性,不易着色,常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或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

抵抗力极弱 培养特征 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亦敏感,1%~2%石炭酸内数分钟就死亡。 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均敏感。 培养特征 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在家兔上皮细胞培养中能有限生长,繁殖慢。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夹膜样物质、外膜蛋白、透明质酸酶、宿主细胞纤维粘连蛋白覆于表面 所致疾病---梅毒,人是唯一传染源,通过性接触传播或先天性感染 免疫性:感染性免疫 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重要

获得性梅毒 Ⅰ期(初期)梅毒:感染性极强,破坏性小 感染后3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一般4~8周后,常自愈。 Ⅱ期梅毒:感染性强,破坏性小 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苍白亚种螺旋体血症,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亦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脏器。 Ⅲ期(晚期)梅毒:感染性小,破坏性大 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亦可长达10~15年的。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组织坏死。损害常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皮肤、肝、脾和骨骼常被累及。可危及生命。

Ⅰ期(初期) Ⅱ期 Ⅲ期(晚期)

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 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之后。 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出生梅毒儿,呈现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

防治原则 加强性卫生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 梅毒确诊后,宜用青霉素等药物及早予以彻底治疗

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Ⅰ期梅毒取硬下疳渗出液;Ⅱ期梅毒取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2.显微镜检查:暗视野;Fantana镀银染色或免疫荧光 3.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 非特异性抗原: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抗原(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与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发生凝集反应,适用于大量筛选 性病研究所实验室玻片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 VDRL):胆固醇为载体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alasam reagin circle card, RPR):活性炭颗粒为载体 特异性抗原: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用螺旋体特异抗原(Nichols株)与患者抗体反应,特异性较强,可用作梅毒证实试验 FTA-ABS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试验:用非致病Reiter株吸收血清中的非密螺旋体抗体后,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MHA-TP (microhemagglutination assay for antibodies to T. pallidum)试验:用抗原致敏红细胞与病人血清进行间接血凝试验 ELISA:

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多用牛心肌的心脂质作为抗原,测定病人血清中的反应素,适用于大量筛选。 初期梅毒病灶出现后1-2周时,阳性率为53%~83%,二期梅毒的阳性率可达100%,晚期梅毒的阳性率58%-85%,胎传梅毒的阳性率为80%- 100%。

性病研究所实验室玻片试验 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 所用抗原 (0.03%心拟脂、0.21%卵磷脂、0.9%胆固醇,用无水乙醇配制) 0.3ml,加入装有0.3ml缓冲盐水的小瓶内(10-15ml容积),加塞混匀,再加2.4ml缓冲盐水即为抗原悬液。 待检血清经56 ℃ 30min灭活,滴加于玻片的漆圈内加等量抗原液,摇转玻片5min充分混匀反应后观察结果。有大片絮状凝聚物为 (3+),中等凝聚物为(2+),细小凝聚物为(+),液体混浊为(—)。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RPR 用活性炭颗粒吸附VDRL抗原。与反应素结合形成黑色凝集块,可肉眼观察结果。 取待检血清加于环状卡圆圈内,加VDRL抗原致敏活性炭1滴,旋转摇匀8min,观察结果。在白色底板出现明显黑色凝集颗粒为阳性,试验结果用肉眼很容易判断,不需显微镜,也易于推广。 可将标本倍比稀释进行半定量试验。对评价疗效和判断是否再感染有价值。

密螺旋体抗原试验 用密螺旋体抗原(Nichols株)检测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特异性较强,可用作梅毒证实试验。 由于梅毒螺旋体、雅司螺旋体等抗原性相似,所以用血清学试验不可能区别这些密螺旋体及其所致疾病。

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fluorescent treponemal antibody-absorption,FTA-ABS 先用非致病Reiter株吸收剂去除病人血清中非特异性抗体,提高特异性,稀释成不同稀释度,加于预先涂有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玻片上,置湿盒内,37 ℃孵育30min,洗片后再用荧光素标记的羊抗人丙球蛋白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者可见发荧光的梅毒螺旋体。FTA-ABS试验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在第一期梅毒的头几天就可测出特异性抗体。

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双染色试验 FTA-ABS-double staining, FTA-ABS-DS 用 Nichol株梅毒螺旋体作抗原,用四甲基异硫氰酸若丹明结合的抗人球蛋白抗血清及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结合的抗梅毒螺旋体球蛋白双重染色,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的抗TP lgG抗体。 FTA-ABS-DS法无论对早期梅毒或晚期梅毒都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阳性出现时间早。一期梅毒阳性率达90%,晚期梅毒的阳性率为95%。对确诊病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2.0%,但技术要求较高,且较费时费钱,因此多用于实验室试验。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微量血凝检测 microhemagglutination assay for antibodies to T 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微量血凝检测 microhemagglutination assay for antibodies to T. pallidum,MHA-TP) 用抗原致敏红细胞作间接血凝试验是检测抗体最简易的方法,所用抗原是用梅毒螺旋体(Nichols株)提取物去致敏经醛化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病人的血清先与非致病性Reiter细胞。血清若含有抗体则与这些细胞反应形成平铺孔底的凝集;用非致敏红细胞作对照,以除外非特异性凝集。

ELISA 用Nichols株以超声波击碎,离心后上清为抗原。此法可用于各期梅毒诊断,灵敏度为96%,对感染血清灵敏度为95%。与荧光抗体双吸收法(FTA-ABS-DS)比较,两法符合率为96%。 ELISA试剂具有价廉、保存时间久且稳定(4个月)等优点,是目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首选方法。

免疫印迹试验 (immunoblotting test) 将梅毒螺旋体抗原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再将凝胶中的抗原经电转移至硝酸纤维薄膜上,将膜切成1.5mm宽小条。试验时加病人血清20μ l (1:100稀释),置摇床上室温过夜,次日用洗涤液洗3次后,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人IgG抗血清(1:500稀释),室温作用1小时后,加底物显色5min后用蒸馏水冲洗,终止反应。出现蓝色区带为阳性。

检验策略 WHO推荐用VDRL、RPR法对血清进行过筛试验,出现阳性者用FTA-ABS、FTA-ABS-DS、MHA-TP、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做确认试验。 先天梅毒很难诊断,可用RPR半定量试验每月检测1次,连续6个月,检测反应素效价,或用VDRL定量试验查抗体效价变化。如效价增高或稳定在高水平,表明是先天梅毒。如抗体是来自母体 lgG,通常在2~3月内消失。

本章要点 概念:镀银染色法、自然疫源性、 螺旋体的共同特征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和回归热疏螺旋体所致疾病与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方法与判断依据

思考题 名词解释:螺旋体、镀银染色法、自然疫源性、 螺旋体的共同特征有哪些? 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和回归热疏螺旋体所致疾病与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方法与判断依据是什么?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的各种方案各有何特点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