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要 主讲人:刘 鸿
课程概要 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状况 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设计与内容 教学思路 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安排
“信息综合症”
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掌握能力
信息素养 概 念 “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对信息进行感知、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管理和评价等各方面素养和品质的总和 ---- 保尔.泽考威斯基 1974年美国信息工程协会主席
信息素养 “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 2001年第4季度报告
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国际教育组织、各国政府、地区政府和教育机构大力推行和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及其研究。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努力提高本国国民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信息能力。
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发展情况 198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通知,要求高校逐步创造条件开设信息检索课或专题讲座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1985年国家教委颁发《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的几点意见》。
国内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状况 1992年国家教委又印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 2002年,高校图工委在哈尔滨召开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首次将信息检索课学术研讨会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我院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 2000--2007年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程 2008年秋期--2012年春期为《信息检索技术》必修课,2008年成立情报检索教研室 2012年秋期改为《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选修课 2014年秋期在2个系部分试点班级增设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开课
课程性质 性质 《信息素养与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信息素质,传授信息检索方法、信息管理方法、信息分析方法和综合利用信息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工具性、方法性、实践性和实用性。
课程目标 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型、实用型、操作型的复合能力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启发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技能,提升学生信息道德水平 使学生具备较高水平的信息需求分析与表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创造能力等工作能力。
课程目标 具备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法能力 为其将来从事的职业以及实现知识更新,为自我学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更能适应当前职业环境与需求。
教学思路 采用高等职业教育中“工作过程化”、“任务导向化”和“学习情境化”的教学模式。 以信息检索实际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设计以信息检索关键环节为学习情境开展教学。
信息检索关键环节 信息需求的分析与表达 选择检索工具 制定检索策略,实施检索 评价与获取检索结果 调整检索方案 管理与利用检索结果
学习情境设计 1.信息需求分析与表达 2.选择检索工具 3.制定检索策略 4.评价与获取检索结果 5.调整检索方案 6.管理与利用检索结果
学习情境与教学目标对照表 学习 情境 情境1 情境2 情境3 情境4 情境5 情境6 名称 信息需求 分析与表达 选择检索工具 制定检索策略 评价与获取检索结果 调整检索方案 管理与利用检索结果 专业知识 目标 信息源类型 信息特征 检索原理 检索语言 检索工具 工具类型 搜索引擎 数据库 检索策略 检索途径 检索方法 检索方式 检索技术 信息评价标准、查全率 查准率 原文获取渠道与方法 检索方案 信息需求表达 检索工具选择、 检索策略制定 信息管理 信息组织 信息分析 信息利用 信息道德 方法能力 学习能力 思考能力 表达能力 协作能力 研究能力 分析能力 沟通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能力 工作能力 信息需求的分析与表达能力 选择检索工具能力 使用检索工具能力 信息检索能力 信息评价能力 信息原文获取能力 以上工作能力 信息意识 信息管理能力 信息组织能力 信息分析能力 信息利用能力
教学安排 学习情境 理论课时 实训课时 信息需求分析与表达 4 1 选择检索工具 2 制定检索策略,实施检索 6 评价与获取检索结果 调整检索方案 管理与利用检索结果 综合实训
下面我们正式进入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