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始检测,温故知新. 课始检测,温故知新 课始检测,温故知新 改革开放 生产力提高 经济发展 生活发生变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看一看,小朋友 们都在做什么? 我要买两个练习本和一个 铅笔盒,一共花了 …… 我们平时不要乱花钱。 可以把钱存起来,养 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我想玩碰碰船, 需要多少钱? 阿姨,我买一份晚报。 买东西时要用到钱,我们 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是呀!买东西要用人民币。 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学习要求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 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 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 2 、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 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 的变化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
项目十二 Internet 网络应用  项目情景引入  项目成果展示  项目任务分析  完成任务  项目总结  项目实战练习.
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同步资源 第一册 第二章 第六节 《 Window窗口》 广州市荔湾区西华路小学 董绮珊.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战争到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活动意义 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发现汉语文化魅力 提升个人文学底蕴 传承汉语文化 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 和平竞争促进自我积极学习.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必修二 经济史 第二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迁.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本课课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和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第19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老式电视机的不同款式. 老式电视机的不同款式 80年代生产的电视机 现在使用较多的电视机款式 第四课电视机的变迁.
10.2 立方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专题复习课(五)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历程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改变着!.
植物和我们.
吉林省延吉市第七中学 韩梅.
简介IB和AP.
展厅一: 西风东渐下的社会生活之服装篇.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够担任主体的东西有很多,如:电扇、桌子、笔、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灯……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象鼻中心校 张长生.
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近代经济(第19课) 1.实业家 2.民族工业 二、近代社会生活(第20课) 1.交通通讯的变化 2.文化生活的变化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交通运输 人大附中 刘春艳015-2.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项目四任务三 知晓丰富的餐饮知识 ——中餐菜肴 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节日里的歌.
                                                                                                                                                                
6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5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4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4.2 证明⑶.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诱思自主学习区 点拨合作探究区 演练当堂检测区 本学案栏目开关.
简历 WESTIN.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计算机绘图 AutoCAD2016.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科技 发展道路.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K01 我来讲新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 、7 、6加几 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冉 梅.
校园之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课始检测,温故知新

课始检测,温故知新 改革开放 生产力提高 经济发展 生活发生变化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认识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

自学感知 阅读课本,走近知识

自主检测 猜一猜 流行语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记录着人类生活及其观念的变化。 猜猜下列流行语的时期: 革命、共和、民主、科学、实业救国、文明、旗袍 和平、新华 、新事新办 、粮票、列宁装、布拉吉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岗、科教兴国、农民工、上网、炒股 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 之初 改革开放后

自主检测 连一连 服装样式土洋混杂最多的时期 文革时期 最早提出“断发易服”的时期 民国时期 流行蓝黑灰绿色服装的时期 戊戌变法时期 饮食由温饱型逐渐过渡到 营养型的时期 改革开放后

探究提升 积极探究,提升能力

说说看: 他们穿的是什么? 中山装 长袍 旗袍、西装 学生装 10

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服饰 饮食 建筑 社会 风俗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 特点: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 五权分立 (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 三民 主义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说说看: 饮食发生的变化? 20世纪初一位侍者正在擦拭餐具

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服饰 饮食 建筑 社会 风俗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中西餐并行

秀色可餐 西餐和传统菜系 粤菜 烧乳猪 淮扬菜清炖蟹粉 狮子球 川菜香辣炒蟹 鲁菜 扒原壳鲍鱼

说说看: 分别是何建筑样式? 四合院 中西合璧 (南京总统府) 封闭 欧式别墅 开放 16

服饰 饮食 建筑 社会 风俗 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中西餐并行 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

自主探究 :这仅仅是发型的改变吗?与之相类似的事件还有哪些? 辛亥革命后剪辫子的场景 自主探究 :这仅仅是发型的改变吗?与之相类似的事件还有哪些? 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徐珂《清稗类钞》

服饰 饮食 建筑 社会 风俗 主题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 旗袍……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中西餐并行 四合院、欧式别墅、花园洋房、中西合璧 新式婚礼、简洁葬礼、剪发、禁缠足、鞠躬、握手等 通商口岸 和一些大城市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著名学者周有光老人回忆童年往事 农村 “有一天,我们家的长工带着我出门看热闹。我看见进城的农民被剪了辫子,痛哭流涕。”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这反映了近代农村仍处在什么状态? 农村 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地区发展不平衡

外 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 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经 济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思 想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从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四个方面来归纳) 外 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政 治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经 济 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思 想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找变化

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款式新颖,时尚多样 衣 食 住 社会 风尚

“文革”时期的绿军装 布拉吉 60和70年代蓝黑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激情岁月

找变化

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款式新颖,时尚多样 衣 食 凭票供应 住 社会 风尚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款式新颖,时尚多样 衣 食 凭票供应 →“菜篮子工程”,品种丰富 住 社会 风尚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物质比较匮乏,粮食统购统销,需凭票供应。 自主探究:为何改革开放前人们购物时要一些票证才能买得到东西,而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了呢?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物质比较匮乏,粮食统购统销,需凭票供应。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

找变化 临清老街——箍桶巷 临清新貌 竹竿巷

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款式新颖,时尚多样 衣 食 票证 →“菜篮子工程” 住 住房条件简陋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衣 食 票证 →“菜篮子工程” 住 住房条件简陋 →楼房普遍、“安居工程” 社会 风尚

找变化 社会风尚的主流有何不同 改革开放前 艰苦朴素

休闲方式 社会风尚 改革开放后

主题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时间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款式新颖,时尚多样 衣 食 票证 →“菜篮子工程” 住 住房拥挤,困难 朴素;颜色款式单调 →款式新颖,时尚多样 衣 食 票证 →“菜篮子工程” 住 住房拥挤,困难 →“安居工程” 社会 风尚 →休闲生活、注重环保、 赈济灾区等 艰苦朴素、勤俭 节约、无私奉献;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第49个雷锋日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思考引起新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变化原因 新中国的成立 党和政府的重视 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

外因: 内因 总结 影响近现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 西方文明 冲击: 政治变革: 经济发展: 思想解放: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外因: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 政治变革: 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 内因 经济发展: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

本课小结 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 通商口岸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变化显著 鸦片战争后 旧风俗习惯受冲击精神生活变化大 辛亥革命后 第一次 通商口岸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变化显著 鸦片战争后 第二次 旧风俗习惯受冲击精神生活变化大 辛亥革命后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四次大变化 第三次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 新中国成立后 第四次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生活方式多样化 改革开放后 变化趋势:落后——文明进步

反馈练习 1.服饰有一定标示功能。下列图片中体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服饰是(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③④ √

√ 2.“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反映 时期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手表、三门柜、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 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

结合学案上材料一、材料二,说明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 当堂达标 结合学案上材料一、材料二,说明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 愚昧落后 文明进步

新史观 “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逐渐进入高考命题人的视野。

1. (2008年江苏高考6题)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2.(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3题)“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 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3. (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2题)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高考链接 √ √

互动论坛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竹叶青青 个性首页 ¦信息¦搜索¦邮箱¦主页¦UC 帖子:19 精华:11 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沙漠露水 帖子:13 精华:8 这是一种文化侵略

让我们深刻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积极寻找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