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第二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第三节、植物的生长 第四节、植物的运动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水分: 2.氧气:供给有氧呼吸,产生足够能量。 3.温度: 4.光: (1)软化种皮,使之透水透气。 (2)增强细胞代谢强度,促进营养物质分解。 (3)促进可溶性物质运到生长旺盛部位。 2.氧气:供给有氧呼吸,产生足够能量。 3.温度: 4.光: 需光种子:需见光萌发。种子小,贮藏物少,生长速度快, 深土萌发导致幼苗未出土、养分耗尽。 需暗种子:需避光萌发。种子大,贮藏物多,生长速度慢, 浅土萌发会因水分不足造成发育不全。
二、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一)种子的吸水: Ⅰ:吸涨作用吸水。 Ⅱ:吸涨作用达到饱和,细胞代谢刚开始不需太多水分。 Ⅲ:细胞分裂伸长需大量吸水,是渗透性吸水。
种子萌发的三个阶段和生理转变过程示意图
谷类种子萌发时胚中产生的GA诱导水解酶的产生 和胚乳贮藏物质的分解
(二)呼吸作用的变化和酶的形成 呼吸作用: 萌发初期,放CO2>吸入O2量,以无氧呼吸为主。 酶的形成: (1)由束缚态酶释放,或由钝化酶活化而来 (2)重新经转录、翻译合成:
有机物的转变
三、种子的寿命 (一)种子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二)测定种子发芽力的方法: 1、利用组织还原力 1.种子寿命:种子从采收至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2.影响因素:植物种类, 贮藏条件 (二)测定种子发芽力的方法: 1、利用组织还原力 2、利用原生质着色能力 3、利用细胞中的荧光物质
第二节 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细胞分裂的生理 细胞伸长的生理 细胞分化的生理 组织培养
细胞分裂的生理-细胞周期(cell cycle) 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新细胞所需的时间,由间期和分裂期组成。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酶是依赖于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DK):通过cyclin与CDK的结合以及CDK磷酸化程度调节其活性。
细胞分裂周期的调控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核酸含量 呼吸速率 激素与细胞分裂 生长素:影响分裂间期DNA的合成。 CK:诱导某些特殊Pr合成,引起细胞分裂 GA:促进G1期DNA合成,缩短细胞周期 多胺:促G1后期DNA合成和细胞分裂。
细胞伸长生理 细胞伸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细胞伸长生长的动力:膨压 限制细胞伸长生长的因素:细胞壁 (1)呼吸速率:加快几倍,准备充足能量。 (2)物质合成:核酸、蛋白合成增加,纤维素等构成胞壁的物质合成也增多。 细胞伸长生长的动力:膨压 限制细胞伸长生长的因素:细胞壁
细胞壁 组分: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还存在酶、活性蛋白等物质。 与生长、发育、代谢的调控和信号传递密切相关,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结构。
在初生壁的基础上,加入木质素,栓质等物质使胞壁更硬化。 (1)纤维排列方式: 晶形纤维素,无定形纤维素 纤维素→微团→微纤→大纤丝 (2)初生壁: 微纤丝交织成网状,网眼中充满水,半纤维素、果胶等物质。 (3)次生壁: 在初生壁的基础上,加入木质素,栓质等物质使胞壁更硬化。
细胞分化的生理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 形成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细胞的过程。 分化过程: 受精卵→胚→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分化的基础:植物细胞全能性 分化的控制因素:极性
细胞全能性(totipotency) 定义:指植物体每个细胞都带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所需要的全部基因,保留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全能性与分化 分化是受环境因素和内因调控的,在一定条件下全部基因组中部分基因活化,部分基因关闭,导致胞内生理生化反应改变,即出现外部形态和功能上的变化,称为分化。 已分化细胞若脱离原来的环境而独立存在时,往往可以再次表现出全能性,可再行发育成完整植株,即由单化细胞分裂成多个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发育成完整植株。
极 性 极性: 核质互作: 细胞核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质成分组成,细胞质中成分影响核基因表达。 极性是分化的第一步: 极 性 极性: 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中,在不同轴向上存在着某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梯度差异。 核质互作: 细胞核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质成分组成,细胞质中成分影响核基因表达。 极性是分化的第一步: 极性→胞质不均匀分布→不均等分裂→代谢物不均匀分配→基因表达变化→分化
(三)影响分化的因素: 糖浓度:丁香髓愈伤组织 光:无光,植株黄化,机械组织不发达 植物激素: 低糖浓度:形成木质部 中糖浓度: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 高糖浓度:形成韧皮部 光:无光,植株黄化,机械组织不发达 植物激素: CK/IAA的比值决定了愈伤组织根和芽的分化。 高:促进芽的分化 低:促进根的分化 中:只生长而不分化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 (tissue culture) :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在培养基中培养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 理论依据:植物细胞全能性 分类: (1)培养对象:器官、组织、胚胎、细胞、原生质体 (2)培养过程:初代,继代 (3)培养基:团体培养、液体 优点: (1)研究问题不受植物其他部分干扰。 (2)可人为改变条件,研究外部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培养条件: (1)完全无菌:材料、培养基 (2)培养基成分: A、无机物:无机盐类 B、C源:以蔗糖为主,带用浓度2-4% ► 培养条件: (1)完全无菌:材料、培养基 (2)培养基成分: A、无机物:无机盐类 B、C源:以蔗糖为主,带用浓度2-4% C、vit:不同材料对vit种类、数量要求不同。 D、生长调节剂:必须是人工合成、稳定、耐热物质 E、有机附加物:非必需物质 (3)温度:25-27℃ (4)光:依不同培养而定。 ►应用:药用植物培养、快繁脱毒、基因工程、细胞杂交等。
♠
图 制作人工种子的示意图
第三节 植物的生长 一、营养器官的生长特性 茎的生长 根的生长 叶的生长 二、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 温度 光 水分 矿质营养 植物激素 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茎的生长 茎细胞的来源 生长大周期 顶端优势
茎的生长 茎细胞的来源: 顶端分生组织,近顶端分生组织,中央空隙。 生长大周期: 指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 (1)停滞期:细胞分裂,原生质积累阶段,生长缓慢。 (2)对数生长期: 细胞体积增大,物质积累丰富、细胞多、生长快 (3)直线生长期:生长最快 (4)衰老期:细胞成熟且走向衰老
顶端优势 定义: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的现象。 例子:主茎、顶芽完全或部分抑制侧芽生长。 抑制物来源:幼叶和成熟叶
顶端优势
原 因 茎顶端产生生长素,以极性运输向下运,根部产生CK类物质随蒸腾流向上运,二者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浓度均递减,这样处于不同位置上的侧芽(侧枝)处CK/IAA比值不同,距顶芽越近的侧芽处CK/IAA比值越小,不利于芽的分化,而越远离顶芽的芽处CK/IAA比值越高,利于芽的分化,于是形成了顶端优势。
根的生长 同样具有生长大周期,也具有顶端优势。茎产生的IAA向下运,根尖产生的CK向上运,使靠近主根尖处的侧根CK/IAA水平高,而CK/IAA高水平时抑制根的发育,于是距主根尖越近的侧根越不易发育,离主根尖越远,越易发育。形成了根的顶端优势。ABA抑制侧根形成,乙烯则促进侧根形成。
根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1.相互促进: 2.相互抑制: (1)根为地上部分提供水分、矿质,氨基酸、激素等。 (2)地上部分为根提供糖分,vit等物质。 2.相互抑制: 根冠比:根(干鲜)重/地上部分(干鲜)重
水分和氮素对根冠比值的影响 水分供应对根冠比的影响:淹长苗,旱生根。 (1)水分不足时,根系相对容易得到水分。生长所受影响小,而地 上部分由于根提供的水分太少而使生长受到较大的影响,于是使根/冠比值上升。(旱长根) (2)水分充足时,地上、地下水分均得到满足,但根系周围气体少,生长所受影响大,而地上部分水、气供应充足,生长旺盛。于是根/冠比值下降。(淹长苗) 生产中常用方法:炼苗、烤田,促进根的生长。
水分和氮素对根冠比值的影响 N素供应对根冠的影响: (1)N素不足,根系N素较多一些,且由于地上部运来有机物较多,生长较旺盛,而地上部由于根运来的N素少,难以合成大量蛋白质而使生长受影响,于是根冠比上升。 (2)N素充足:地上、地下N素充足,但地上部分茎、叶中大量的氮素存在使光合产生的有机物合成蛋白量↑,从而使地上部旺盛生长,同时也使运往根部的有机物减少,根部生长缓慢,根冠比值下降。
叶细胞的来源:茎细胞分化而来。 生长模式:均匀生长和不均匀生长。 再生能力 叶的生长 不均匀生长 均匀生长
二、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 温度: (1)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2)协调的最适温度:指比生长的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 (3)生长的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
4.矿质元素:控制氮肥用量可调节各种器官生长平衡。 5.植物激素:GA促进茎的伸长。 2.光 (1)光抑制茎的生长: (2)光敏素与幼苗发育。 3.水分: 4.矿质元素:控制氮肥用量可调节各种器官生长平衡。 5.植物激素:GA促进茎的伸长。 6.机械刺激:机械震动和弯曲可使乙烯↑,ABA↑,GA↓,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化。
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相互统一: 相互抑制: 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提供足够营养。 (1)营养生长过旺,清耗较多养分,影响生殖器官生长。前期徒长,影响幼穗分化,后期徒长,影响开花结实。 (2)生殖生长消耗大量有机物,夺取营养器官的营养,营养生长减弱。
第四节 植物的运动 植物的运动:植物体的器官在空间产生位置移动。 分类: 向性运动: 第四节 植物的运动 植物的运动:植物体的器官在空间产生位置移动。 分类: 向性运动: 由光、重力等外界刺激产生的运动,运动方向由刺激方向决定。 感性运动: 由外界刺激或内部时间机制引起的运动,运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无关。
一、向性运动 产生过程: 感受(外部刺激)、传导(信息)、反应(弯曲生长) 分类: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
(一)向光性 1.分类: 2.光的感受: 正向光性:向光弯曲 3.反应:不均等生长产生弯曲。 负向光性:背光弯曲 横向光性:与光来的方向相垂直 2.光的感受: (1)感光部位:茎尖、芽鞘尖端、根尖、叶片、生长的茎。 (2)光受体:核黄素(黄素Pr),存在于质膜上。 3.反应:不均等生长产生弯曲。
不均等生长原因 (1)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 单侧光→胚芽鞘中IAA横向运输→背光面IAA↑,生长快,向光面IAA↓,生长慢,弯曲向光生长 (2)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 黄化燕麦芽鞘、向日葵下胚轴、萝卜胚轴向光性实验中,发现抑制物在向光面多,背光面少,引起弯曲生长。 萝卜下胚轴中抑制物:萝卜宁、萝卜酰胺 向日葵胚轴中抑制物:黄质醛
不均衡生长的原因之一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叶镶嵌和横向光性 叶镶嵌: 横向光性
叶镶嵌
叶镶嵌成因
横 向 光 性
向重力性 正向重力性、 负向重力性、 横向重力性
重力感受器: 细胞内的平衡石—造粉体
根向重力性的机理 根横放时,平衡石下沉到细胞下侧的内质网上,产生压力,诱发ER释放Ca2+到细胞质,Ca2+结合CaM后激活细胞下侧的Ca2+和IAA泵,细胞下侧Ca2+和IAA积累,抑制根的生长而产生弯曲。
(三)向化性 由某些化学物质在植株周围分布不均引起的生长。
二、感性运动: (一)偏上性和偏下性: 偏上性生长:上面生长>下面生长,叶子向下弯曲 偏下性生长:上面生长<下面生长,叶子向上 (二)感夜性: 某些植物的叶子和花序可随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而有规律地运动,如叶子白天上举夜间下垂,花序白天开放,夜晚关闭。
牵牛花的感夜性:白天开放,夜间闭合
丁香开花对温度的敏感性-感热性
含羞草的感震运动
震动刺激传至叶枕→下部细胞中水分和溶质排入细胞间隙→细胞紧张度下降,上部细胞紧张度依旧→叶枕向下弯曲→复叶下垂。 小叶叶枕与复叶叶枕构造正好相反,上面细胞壁薄,排列疏松,所以小叶合拢。
受到刺激之后,羽扇豆体内电流的产生的传导。
近似昼夜节律(奏) 近似昼夜节律: 植物对时间条件的一种适应,指植物的某些生理反应受昼夜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规律的、周期性、有节奏的变化形成之后,即使在恒定条件下(恒光照或恒黑暗),也呈现原有的规律性的变化,其变化周期接近24小时,故称为近似昼夜节律(奏)。
生物节奏的特性: (1)节奏的引起必须有一个信号(几个诱导周期),一旦节奏开始,在稳恒条件下仍继续显示。 (2)一旦节奏开始,就以大约24h的节奏自由运行。 生理钟(physiological clock): 植物内部变动着的某种能准确测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