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强化天皇政权 一、圣德太子改革 574—622年,原名为厩户皇子 娶苏我马子之女刀自古郎女为妻 14岁从军征讨物部守屋,造四天王像 592年马子推其姑母推古天皇即位 593年立其为皇太子、摄政 562年新罗攻占加罗,日本退出朝鲜半岛 589年隋统一中国大陆,并对朝鲜半岛用兵 中央地方的矛盾——527年磐井之乱 苏我氏与物部氏围绕佛教、王位继承争斗
改革内容: 1、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 按照德、仁、礼、信、义、智的大小分等 以紫、青、赤、黄、白、黑的浓淡饰冠 按才能、功绩、忠诚、授予,不能世袭 2、604年制定“十七条宪法” 官员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 如“以和为贵”、“服从天皇”等 3、提倡佛教 594年颁诏,以佛教为国教 太子建四天王寺、法隆寺 苏我马子建飞鸟寺,各大氏族建氏寺
4、对外交往 600年遣使节到隋 607年,派小野妹子使隋,“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608年,隋遣裴世清使倭,小野妹子与8名留学生、僧赴隋,“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614年,再次派使节赴隋 5、撰修国史 《天皇记》《国记》等,改新时被虾夷烧毁 其改革受到贵族的反对和苏我氏的牵制 晚年沉迷佛教“世间虚假,唯佛是真”
古代史主要问题点 3、圣德太子的对华观 令所司访其风俗。使者言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天未明时出听政,跏跌坐,日出便停理务,云委我弟。高祖曰,此大无义理,于是训令改之。 对等外交? 大礼(5,大德1)—文林郎(从8品) 国内政治需要? 民间传说?
二、大化改新 原因: 1、来自大陆的压力和影响 618年唐朝建立 627—649年,“贞观之治” 朝鲜半岛三国相继发生政变 644年唐太宗准备联新罗攻高句丽 日本面临联新罗或联百济,苏我氏联百济 608年赴隋的僧旻在632年回国 南渊请安与高向玄理在640年回国 开私塾,传授隋、唐文物典章制度 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深受影响
2、社会不稳 贵族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己 财争战不已 各置己民,恣情驱使;五谷不登,百姓大饥 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 3、苏我氏专权 628年推古去世,苏我虾夷拥立舒明天皇 642年拥立皇后皇极天皇 私授紫冠予其子入鹿,执掌国政 643年以谋反罪灭山背大兄王一族 “以西民造宫,东民造寺” “举国之民并百八十部曲”,为己造陵 入鹿“为人暴戾,威权过父”
过程: 掌管神职的中级贵族中臣镰足 中大兄皇子、苏我远亲苏我仓山田石川麻吕 645年6月12日,朝鲜三国使节晋见之际 飞鸟板盖宫杀入鹿,次日虾夷自杀 皇极天皇退位,弟孝德天皇即位 中大兄皇子为皇太子,阿倍内麻吕为左大臣 石川麻吕为右大臣,中臣镰足为内臣 僧旻、高向玄理为国博士(最高政治顾问) 首次定年号为“大化”(以天子之德感化人民)
3、制定户籍,实施“班田收授法” 改新内容: 646年颁布四条组成“改新之诏” 1、禁止拥有土地、人民,贵族给予俸禄 2、完善京师、畿内、国、郡、里地方行政 建立中央集权型政治体制 3、制定户籍,实施“班田收授法” 645年东国调查土地、人口,全国是在670年 4、制定统一税制 另外,改革葬礼、婚姻、交通等旧俗 废除品部及臣、连、伴造、国造,647年定7色13阶冠位,将所有贵族纳入官僚体制 650年,改元白雉,迁都难波(大阪)
三、编制律令 663年白村江战役,大败 667年迁都近江,668年中大兄即位(天智) 命中臣镰足编《近江令》 671年天智天皇死,弟与子大友皇子争战 673年大海人皇子即位(天武) 不任大臣,重用诸皇子,地方亦派皇子治理 689年实施《飞鸟净御原令》 690年完成户籍编制,692年开始全国班田 701年完成《大宝律令》,702年实施 718年完成《养老律令》,757年实施 律:刑法,令:行政法、民法、诉讼法
中央机构为二官八省一台 设掌管祭祀的神祗官和行政事务的太政官 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 监察官吏的弹正台(掌管军队的卫府) 地方国(国司)、郡(郡司)、里(里长) 在难波设摄津职,掌管外交 在筑紫设大宰府,掌管九州民政与军事 在户籍者均给口分田(男两段,女2/3,奴1/3) 缴纳租、庸、调 杂役:正丁每年地方服役60天 之外还有仕丁、雇役、兵役
古代史主要问题点 4、遣唐使 630—894年,任命20次,成行16次 623年遣隋使惠日上书“唐律令齐备”,议派使 894年菅原道真遣唐大使建议停止派遣 还有10次非正式的日使者,唐派10次遣日使 学习政治制度、律令、文化、佛教 航路危险、唐朝衰败、财政困难、民间贸易 大使、副使、留学生及僧、水手、医师 多时四艘船、500人、到长安或洛阳仅几十人 书籍之路——遣唐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