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現代詩 余光中與洛夫 第一組: 4A336035 葉粲宣 4A328007 許朝雄
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 生於中國南京,籍貫福建泉州永 春。早年為臺灣新詩流派中藍星 詩社的成員,著有新詩、散文、 評論、翻譯、編輯等凡五十餘種, 多篇作品選入兩岸三地的大學、 中學教科書。 圖(一):余光中
作品及風格簡介 風格: 最早的格律詩時期(1949─1956) 留美的現代化時期(1958─1959) 虛無時期(1960─1961) 新古典主義時期(1961─1963) 走回近代中國時期(1965─1969) 樸素的民謠風時期(1970─1974) 歷史文化的探索時期(1974─1981)
出版的詩集有《舟子的悲歌》(1952)、《蓮的聯 想》(1964)、《在冷戰的年代》(1969)、《白 玉苦瓜》(1974)、《紫荊賦》(1986)、《守夜 人》(1992)等十幾部。
作品切片-風 鈴 我的心是七層塔簷上懸挂的風鈴 叮嚀叮嚀嚀 此起彼落, 敲叩著一個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嗎? 這是寂靜的脈搏, 日夜不停 你聽見了嗎, 叮嚀叮嚀嚀? 這惱人的音調禁不勝禁 除非叫所有的風都改道 鈴都摘掉, 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風鈴 叮嚀叮嚀嚀 此起彼落 敲叩著一個人的名字
洛夫 莫洛夫(1928年5月11日-), 筆名洛夫、野叟,生於中國湖 南省衡陽,台灣詩人,退休後 移民加拿大。 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 《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 多年。作品被譯成英、法、日、 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 各種大型詩選,包括《中國當 代十大詩人選集》。 圖(二):洛夫
作品及風格簡介 風格: 早期受存在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啟迪,意象繁複濃烈,節奏 明快多變,語言奇詭冷肅。 後期詩風蛻變,主要風格在熔個人熱情、歷史意識、時代精 神於一爐,透過冷雋的意象,表現出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和 對現實的深沈關注。
出版的作品有《靈河》、《石室之死亡》、《外外 集》、《無岸之河》、《詩人之鏡》、《時間之 傷》、《漂木》、《因為風的緣故》、《魔歌》
作品切片-習慣 習慣守著一盞卑微的油燈 從那朵小小的冷焰中 我看到油盡燈熄後的一道霞 光 . . . . . . 習慣火的沉默 請讓我在灰燼中小睡片刻 眾神噤聲 習慣沾點酒在鏡面上寫字 字跡淡去 而酒氣卻從白髮間裊裊而出 習慣倚窗獨坐 日出,月落 我的思想已乾澀成一搓頭皮屑
習慣 習慣在雨天吹口琴 你可以聽到從口水中釋出的哀 怨? 還有那金屬的執拗 習慣於冷戰年代的驚慄 我經常夢見一群鴿子在菜單上 踱步 烤爐中升起一股青煙,如刀 習慣於市場經濟的凶險 只要頭上頂著一張鈔票 不怕雨來不怕晴 習慣在雷聲中解讀明天 春終於有了消息 我想飛,但看到孔雀開屏的樣 子就想笑
習慣 習慣聽到落葉的竊竊私語: 啊!這麼快又到了秋天 樹梢上的月亮默不作聲,群星 窸窣 習慣於風的個性,雨的邏輯 恣意吹襲,沒有方向 貓有貓道,狗有狗道,可道非 常道 習慣守著一盞卑微的油燈 從那朵小小的冷焰中 我看到油盡燈熄後的一道霞光
資料和圖片來源 圖(一): "Prof Yu Kwang Chung" 由 Cara Chow (Charlotte1125) - 自己的作品。 使用來自 维基共享资源 -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Prof_Yu_Kwang_Chung.jpg#/media/File:P rof_Yu_Kwang_Chung.jpg 的 CC BY-SA 2.5-2.0-1.0 條款授權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D%99%E5%85%89%E4%B8%AD http://teacher.whsh.tc.edu.tw/huanyin/mofa_yu1.htm#余光中詩風的演變 風鈴:http://teacher.whsh.tc.edu.tw/huanyin/mofa_yu2_89.htm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4%9B%E5%A4%AB_(%E8%A9%A9%E4%BA%BA) 圖(二): http://udn.com/news/story/7043/596343- %E6%B4%9B%E5%A4%AB%EF%BC%9A%E5%8F%B0%E7%81%A3%E4%BA%BA%E6%83%85%E5%9 1%B3- %E6%96%87%E5%8C%96%E5%9F%B9%E9%A4%8A%E7%9A%84#prettyPhoto[pp_gal]/0/ http://blog.sina.com.tw/92448/article.php?pbgid=92448&entryid=647780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