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及学习重点 第四章是全课程最基本的分析,了解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概念、分类及表现形式。掌握各种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
第四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总量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总量指标是统计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到的反映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是具有计量单位的绝对数。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一)概念 总量指标是统计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到的反映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是具有计量单位的绝对数。 (二)计量单位 实物单位 自然单位 : 如:汽车:辆;人口:人;电脑:台 度量衡单位: 如:吨;公斤;米;桶
复合单位: 如:吨公里;千瓦小时 标准实物量单位: 如:能源折合成 7000大卡/公斤标准煤 价值单位(以货币为单位计量价值总量) 例:工资总额35万元;固定资产3亿元;GDP585亿元 劳动量单位 例:工时;工日
(三)总量指标作用 1.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起点 2.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 3.计算其它统计指标的基础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反映的具体内容划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反映总体本身规模大 小的) 如:在校生人数 , 企业数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反映总体本身规模大 小的) 如:在校生人数 , 企业数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反映总体中标志值的之和) 如:工资总额,谷物总产量
(二)按反映的时间状况分为 时期指标: 说明总体在一段时期内累计的总量。如产品的产值、商品销售额等。 特点:1.可相加性 2.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3.数值由经常登记取得 时点指标: 表明总体在某一时刻的数量状态。如人口数、资金占用额。 特点:1. 相加无实际意义 2.大小与时期长短无密切关系 3.通常情况情况下,数值由一次性调查取得
三、 应用总量指标注意的问题 1.严格界定总量指标的含义和范围 2.注意现象的同类性 3.采用统一的计量单位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一)概念 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又称相对数。 计量方法: 相对指标=对比数/基数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 (一)概念 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又称相对数。 计量方法: 相对指标=对比数/基数 计量单位: 有名数(复名数): 人/平方公里 无名数 : 1.倍数 2.成数 3.百分数 4.千分数 特点: 1.将对比基础抽象化 ,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 2.抽象化掩盖了绝对数的规模
(二)作用 1.反映现象间数量对比关系 如:男:女=10:7 三次产业之比为2:3:5 2.反映现象发展变化速度、效益 如:男:女=10:7 三次产业之比为2:3:5 2.反映现象发展变化速度、效益 如:2003年GDP增长9.1% 3.弥补总量指标不足,便于比较
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定义:某一时期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与计划指标数量对比 表示: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公式:
(1) 计划数为绝对数 (使用一般公式) 一般任务的规定 长期计划的检查:可以计算计划完成程度,也可以计算提前完成时间 (1) 计划数为绝对数 (使用一般公式) 一般任务的规定 长期计划的检查:可以计算计划完成程度,也可以计算提前完成时间 水平法 如:“九五”计划到2000年某产品年产量达到4500 万台,实际4800万台,则计划完成程度为106.7%, 累计法 如:“九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20亿元,五年累计完成530亿元,则计划完成程度为101.9%。
例1:某企业按五年计划规定的最后一年的产量应达到720万件,实际执行情况如表1所示。 则该企业产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90+190+210+210)÷720]×100%=111.11%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超额11.11%完成产量五年计划。
注意:采用水平法计算,只要有连续一年时间(可以跨年度)实际完成水平达到最后一年计划水平,就算完成了五年计划,余下的时间就是提前完成计划时间。在上例中,该企业实际从五年计划的第四年第三季度到第五年第二季度连续一年时间的产量达到了计划期最后一年计划产量720万件水平,完成了五年计划,那么第五年下半年这半年时间就是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例2:某地区“十五”计划规定,五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50亿元,实际各年投资情况如表2所示。 则该地区“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29.4+32.6+39.1+48.9+60)÷150]×100%=140% 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超额40%完成“十五”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采用累计法计算,只要从中长期计划开始至某一时期止,所累计完成数达到计划数,就算完成了计划。例中,前四年投资额已完成五年计划,比计划时间提前一年。
(2)计划数为相对数 计划数为一般相对数:﹝使用一般公式) 如:2000年计划销售利润率20%,实际为30%,则0.3/0.2=150% 计划数为提高或降低率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或降低率/1±计划提高或降低率
如:劳动生产率2008年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8.5%, 则计划完成程度=(1+8.5%)/(1+5%)=103.3%) 2008年计划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7.5%, 则计划完成程度=(1-7.5%)/(1-5%)=97.4%
特点 (1)对比数为同一总体 (2)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3)计算结果视指标性质而定: a.若指标表现为越高越好,如: 产值(量)、劳动生产率,其值≥1,结果越好。 b.若指标表现为越低越好,如: 费用、消耗、成本,其值≤1,结果越好。 c.投资额、工资等,其值=1,结果越好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2.结构相对指标 定义:是总体内某一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的比值。说明总体内部构成情况。 公式: 表示:一般用% 公式:
特点: 各部分计算结果<1 各部分比率之和=1 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应用:研究总体构成及发展变化
定义: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3.比例相对指标 定义: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表明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 表示:比例形式,也可用一比几或几比几 例如烟台市2006年三大产业比重1:4:2 公式:
特点: 分子、分母可互换 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比较 各部分比例不存在相加的关系
4.比较相对指标 定义:两个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对比。 (不同总体,同一指标的对比) 表示:倍数,系数 公式:
特点: 对比的分子、分母必须是同质现象 分子、分母可互换
5.强度相对指标 定义:是两个不同总体而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 (不同总体,不同指标对比) 如:电脑台数/学生数,汽车数/人口数,人口数/地域面积 表示:一般用复名数,有时也用千分数 公式:
应用: 反映经济效益的情况 特点: 分子分母可互换,形成正指标和逆指标 如:每千人所拥有的商业机构数 每个商业机构所服务的人口数 不同总体对比 具有平均含义,但不同于平均指标 如:人均GDP,人均钢产量 应用: 反映生产条件及公共设施的配备占用情况 反映经济效益的情况
6.动态相对指标 定义:同一指标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 表示:一般用百分数 公式: 特点: 不同时间的对比 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同一总体
三、应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1.正确选择对比的基础 2.保持对比的两个指标的可比性 3.要把各种相对数结合起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