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光 中
余光中生平 1928年 重九日生于南京。組籍福建永春,父余超英,母孫秀君。 1937年 抗日戰爭起,隨母逃難,流亡于蘇皖邊境。 1938年 隨母逃往上海,半年后乘船經香港抵安南,再經昆明、貴陽抵達 重慶,與父團聚。 1940年 入四川江北悅來場南京青年會中學。 945年 抗戰勝利,隨父母由四川回南京。 1947年 畢業于南京青年會中學,分別考取北大及金陵大學。因北方不寧,入金大外文系。 1949年 在廈門《星光》、《江聲》二報發表新詩及短評十余篇。 1950年 五月底,來台灣。在《新生報》副刊、《中央日報》副刊、《野風》等報刊發表新 詩。九月,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級。 1952年 台大畢業。處女作《舟子的悲歌》詩集出版。以第一名考進聯勤陸海空軍編譯人員訓練班。 余光中生平
余光中生平 1953年 入國防部總連絡官室服役,任少尉編譯官。 1954年 與覃子豪、鍾鼎文、夏菁、鄧禹平等人共創「藍星詩社」。 出版詩集《藍色的羽毛》。 1956年 退役。在東吳大學兼課。九月,與范我存結婚。 1957年 在師大兼課。主編《藍星》周刊及《文學雜誌》詩的部分。 《梵谷傳》與《老人和大海》中譯本出版。 1958年 六月,長女珊珊生。七月,喪母。 十月,獲亞洲協會加菜金赴美進修,在愛荷華大學修文學創作、美國文學及現代藝術。 1959年 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回台任師大英語系講師。 六月,次女幼珊生。主編《現代文學》及《文星》之詩輯。加入現代詩論戰。 1960年 詩集《萬聖節》及《英詩譯注》出版。詩集《鐘乳石》在香港出版。 主編《中外》畫刊之文藝版。
余光中生平 1961年 英譯《中國新詩選》在香港出版。在《現代文學》發表長詩〈天野狼星〉 並與洛夫論戰,發表〈再見,虛無﹗〉,宣告回歸古典。 與林以亮、梁實秋、夏菁、張愛玲等合譯《美國詩選》,在香港出版。 與國語派作家在《文星》展開文白之爭。 赴菲律賓講學。在東吳、東海、淡江兼課。五月,三女佩珊生。 1962年 獲中國文藝學會新詩獎。 赴菲律賓出席亞洲作家會議。 毛姆小說〈書袋〉中譯連載于《聯合報》副刊。 1963年 散文集《左手的繆思》及評論集《掌上雨》出版。 〈繆思在地中海〉中譯連載于《聯合報》副刊。 十二月,范我存產一子,夭折。 1964年 詩集《蓮的聯想》出版。 舉辦「莎士比亞誕生四百週年現代詩朗誦會」。 應美國政務院之邀,赴美講學一年,先后授課于伊芳利諾、密西根、 賓夕法尼亞、紐約四州。 1965年 散文集《逍遙游》出版。任西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一年。 三月,四女季珊生。
余光中生平 1966年 返台。升任師大副教授。在台大、政大、淡江兼課。當選十大傑出青年。 1967年 詩集《五陵少年》出版。 1968年 散文集《望鄉的牧神》先后在台港出版。《英美現代詩選》中譯二冊出版。 主編「藍星叢書」五種及「近代文學譯叢」十種。 1969年 詩集《敲打樂》、在《冷戰的時代》、《天國的夜市》出版。主編《現代文學》雙月刊。 應美國教育部之聘,赴科羅拉多州任教育廳外國課程顧問及寺鐘學院客座教授二年。 1970年 中譯《錄事巴托比》。英譯《滿田的鐵絲網》。 1971年 英譯《滿田的鐵絲網》及德譯《蓮的聯想》分別在台灣及西德出版。 由美返國。升任師大教授,在台大、政大兼課。 主持寺鐘學院留華中心及中視「世界之窗」節目推展搖滾樂。
余光中生平 1974年 詩集《白玉苦瓜》及散文集《聽聽那冷雨》出版。 主編《中外文學》詩專號。主持霧社復興文藝營。應徵轉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1975年 《余光中散文集》在香港出版。在《今日世界》寫每月專欄。 六月,回國參加「現代民謠演唱會」。同年楊弦譜曲之《中國現代民歌集》唱片出版。 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1976年 出席倫敦國際筆會第四十一屆大會並宣讀論文〈想像之真〉。《天野狼星》出版。 1977年 散文集《青青邊愁》出版。 1978年 《焚谷傳》新譯本出版。五月出席瑞典國際筆會第四十三屆大會並游丹麥及西德。 1979年 詩集《與永恆拔河》出版。黃維梁編著《火浴的鳳凰 E光中作品評論集》 在台出版。 1980年 九月起休假一年,回國擔任師大英語系主任,兼英語研究所所長。 擔任《中國時報》及《聯合報》文學獎評審。
余光中生平 1982年 發表長文〈巴黎看畫記〉及一組評析遊記之論文︰ 〈山水遊記的藝術〉、〈中國山水遊記的感性〉、 〈中國山水遊記的知性〉、〈論民初的遊記〉。 赴吉隆坡與新加坡演講。〈傳說〉獲金鼎獎歌詞獎。擔任《中國時報》文學評審。 1984年 中譯《土耳其現代詩選》在台北出版。赴東京出席第四十七屆國際筆會大會。 1985年 發表五萬字論文龔自珍與雪萊》。為聯副寫專欄《隔海書》。 1986年 擔任「木棉花文藝季」總策畫,並發表主題詩〈讓春天從高雄出發〉。 1987年 散文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出版。《不可兒戲》由北京友誼出版社出版。 1988年 一月二十四日,發表〈送別〉並領五萬高雄市民朗誦此詩,悼念蔣經國總統。 1989年 《余光中一百首》在香港出版。一月,赴吉隆坡主持中央藝術學院講座。
余光中生平 1990年 一月,《梵谷傳》重排出版。散文集《隔水呼渡》出版。1991年 二月,參加中山大學訪問團訪問南非各大學。 1992年 二月,父親余超英逝世。 1993年 一月,福州《港台文學選刊》推出〈余光中專輯〉。 1994年 一月,應菲律賓中正學院之邀赴馬尼拉講學一周,並在菲律賓大學演講。評論集《從徐霞客到梵谷》出版,並獲本年《聯合報》「讀書人」 最佳書獎。 1995年 四月五日,廈門大學邀請返校演講,並頒贈客座教授名銜,此為闊別母校四十六年后首度返校。 1996年 散文選《橋跨黃金城》由北京民眾日報出版社出版。 1998年 一月五日,廣電基金會拍攝「詩壇巨擘─余光中」影集。
作 品 碧潭 黃昏 天問 火浴 紗帳 連環 風鈴 秦俑 鄉愁 對燈 問燭 布谷 蛛網 第三季 圓通寺 戲李白 尋李白 向日葵 中元月 中元夜 作 品 碧潭 黃昏 天問 火浴 紗帳 連環 風鈴 秦俑 鄉愁 對燈 問燭 布谷 蛛網 第三季 圓通寺 戲李白 尋李白 向日葵 中元月 中元夜 月光光 星之葬 芝加哥 狗尾草 西螺大橋 大江東去 白玉苦瓜 石器時代 寄給畫家 歡呼哈雷 當我死時 五陵少年 銀葉板痕 海棠紋身 算命瞎子 鄉愁四韻 所謂永恆 夜色如網 我之固體化 蜀人贈扇記 鼎湖的神話 招魂的短笛 永遠,我等 下次的約會 或者所謂春天 揚子江船夫曲 等你,在雨中 春天,遂想起 與李白同游高速公路
藍 星 詩 社 (一) 覃子豪 覃子豪,本名覃基,四川廣漢人,1912年生。1931年入北平中法大學, 1935年東渡日本,就讀于東京中央大學,1938年畢業返國,1944年于福建出版第一部詩集 《永安劫后》。 1947年來台,1953年創辦「藍星詩社」,並于公論報編輯「藍星周刊」。 1962年赴菲講學,次年因病逝世,享年五十二歲。 覃子豪「藍星詩社」與紀弦「現代詩社」同為早期台灣現代詩壇兩大支柱, 當紀弦的現代派運動風靡一時之際,覃子豪以冷靜的態度加以抗衡,當「創世紀詩社」 繼承「現代詩社」的精神並進一步發展之際,「藍星詩社」仍然秉持一貫的平穩作風, 保持獨立的風格。覃子豪透過藍星詩社,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貢獻了他一生的力量。 覃氏在台灣出版的三部詩集依序為︰《海洋詩抄》、《向日葵》、《畫廊》
藍 星 詩 社 。 (二) 余光中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幼年適逢抗日戰事,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1949年就讀廈門大學期間,即陸續在報刊發表新詩、短評。 1950年來台,同年九月進入台大外系三年級,繼續未竟的學業, 台大畢業后出版了詩集《舟子的悲歌》。 1955年出版第二部詩集《藍色的羽毛》,並和覃子豪等人共創藍星詩社。 1958年赴美進修。次年,獲愛奧華大學藝術碩士,返國后任教于師大, 主編「現代文學」,並參加現代詩論戰。 1960年,詩集《萬聖節》、《鐘乳石》再度問世。 隔年,英譯 New Chinese Poetry出版,美國大使館設酒會慶祝,胡適等人都到場致詞。 ,可以說是中國著作最豐富、風格最多變的詩人,也是最傑出的詩人之一。
藍 星 詩 社 三) 周夢蝶 周夢蝶,原名周起述,河南浙川人,1920年生。幼年家境坎坷。 周夢蝶一生迭遭家國之變,曾隨青年軍走遍大江南北, 來台後,更結識餘光中等人,使他豐富的閱歷,與中西文學理論相結合, 1959年出版了處女作《孤獨國》,正式奠定了他詩人的地位。 1962年起,他又開始誦讀佛經,所以第二本詩集《還魂草》 洋溢著禪理與哲思,使他聲明大噪,歷久不衰。 (四) 向明 向明,原名董平,湖南長沙人,1929年出生。 空軍電子通信學校及美國空軍電子學校畢業,現任職電子工程師。 向明早期參加藍星詩社,曾經主編藍星詩刊, 先後出版過《雨天書》、《狼煙》等詩集,除寫詩外,並從事譯述。 目前仍持續寫作中,作品散見於幼獅文藝及復刊的《藍星詩刊》, 曾被選入《八十年代詩選》中。 (五) 鐘鼎文 鐘鼎文,學名國藩,筆名番草,安徽舒城人。1914年生。 1932年就讀北大,後赴日留學,改名「鼎文」, 1936年返國,擔任南京軍校教官,次年任上海「天下日報」編輯,兼復旦大學教授。
照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