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102年度國民中小學環境教育指定人員研習 資源使用與循環型社會 分享者: 許美芳 大仁科技大學 2013.08.16
課程目標 由環境議題審視資源利用態度 瞭解生態系中資源循環利用的原理與概念 認識循環型社會的定義和演進 案例分享,思考國內對循環型社會的推動及策略 瞭解個人或群體的環境行動方案 (如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等) 如何將做法融入環境教育教學中。
生態系的特徵 能量傳遞:生態系必須有持續的能量(光能或地熱)供應, 而且能量在各階層間傳遞,能量轉換率,約為10~15%。 例如:光能→生產者(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初級消費者 (草食性動物) → 次級消費者(肉食性動物)。 物質循環:正式的名稱為生物地質化學循環 (biogeochemical cycle),例如碳的循環、氮的循環等。 生物間互相依賴 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間互相影響。
生態壓力 自然基金會於『生命地球報告』,指出: 台灣每人平均消費對生態資源所造成的壓力值 為全球平均的3.42倍,居151個國家中第二位。 六個指標項目:穀物消費量、海魚消費量、木材消 費量、淡水抽用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水泥消費量 台灣在海魚與水泥的消費量分別為全球平均的7.82倍 及5.2倍,二氧化碳每人年平均排放量為12.4公噸,為全球平均的4倍(居全球第3位,僅次於美國19.95 、 澳洲19.1公噸)、總排放量佔世界22位 台灣是「生態施壓先進國」之ㄧ
生態足跡 指維持一國或地區人口的現有生活水準,所需的可生產土 地和水域面積。 根據國際最大保育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2002生命地 球報告」,生態足跡的計算包括耕種、放牧、森林物產、 漁穫海洋、能源及居住等六方面 1999年全球平均每人生態足跡2.28公頃,較地球生態系統 自我更新容受力1.9公頃為高 生態赤字(生態系統之容受力與生態足跡之差距)達0.38公頃
全球生態負債日 (Ecological Debt Day) 國際環保團體公佈,2008年是在9月22日,也就是全世界在這一天開始進入生態赤字狀態,意味著人類在今年剩餘時間的生活,都超過環境所能負擔的範圍。 生態負債日也被稱為生態越界日(Earth Overshoot Day),發起這項運動的英國環保團體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GFN)表示,全球人口增加以及資源過度消耗,使地球上的農、林、漁業資源、生物多樣化、以及土壤品質等都快速遭到破壞,同時也使氣候變遷問題 生態負債日(或生態越界日),是由生態足跡的概念簡單所延伸的計算,公式為: 全球生態承載力(單位全球公頃)÷全球生態足跡(單位全球公頃)x365
降低生態足跡的可行對策 促進永續生產體系 -改變生產程序 -改變生產補貼誘因機制 -推動生態稅改革 -技術引進 調整消費型態 -減少物質消費 -將生態環境費用纳入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決策 -降低生態足跡流動
環境問題與全球危機~食物供給問題 自然資源使用不永續!! 7.地下水減少 過度放牧 8.土壤侵蝕 耕地流失及劣化 9.土壤鹽化 10.壤濕害 11.生物多樣性減少 12.營養缺乏 過度放牧 耕地流失及劣化 濕地流失及劣化 漁撈過度 海岸污染 水資源儲存 自然資源使用不永續!!
環境問題與全球危機~生物多樣性減少 棲息地破壞 棲息地劣化 物種滅絕 人侵地消! 生態蝴蝶效應! 私慾與私念環境病根!
HIPPO 科學家用「HIPPO」來解釋物種衰退和物種提早滅絕的原因: H代表棲地的破壞和惡化。(Habitat) I代表外來侵略物種。(Invasion) 第一個P代表汙染。(Pollution) 第二個P代表人口成長。使用並和野生動物競爭資源而使動物被迫離開棲地或者被剝削。(Population) O代表過度開發利用。(Overexploitation)
水資源議題 全球水資源總量淡水僅2.6%(冰河1.984% 、地下水0.592% 、 地表0.014%) 地表0.014%(湖泊0.007% 、土壤水分0.005% 、大氣水汽 0.001% 、生物相0.0001% 、河川0.0001%) 水資源管理政策 ~ 永續利用 全球星巴克不關水龍頭事件之思考
全球水環境危機 地下水耗竭與海水入侵~國土淪陷、生物棲地消失 質量變化所導致匱乏 ~ 水資源政策 水生物棲地破壞及物種減少~ 工程設施破壞 人類飲用水之質量危機 ~ 水源地土地管理與利用 ~ 水庫優養現象
老子說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 聖人能留心於修復舊物 履行現今所謂Reuse, 減少廢棄物品之產出。
環境問題與全球危機~廢棄產物 固體廢棄物 危險廢棄物 巴薩爾公約 斯德哥爾摩公約
資能源永續利用~守恆原則 聯合國秘書長 Dr. Herman Daly 提出守恆定義: 利用可再生資源的速率需低於資源本身的再生速率 利用不可再生資源速率需低於覓得替代物質的速率 利用資源所衍生污染物的速率需低於自然轉化速率
健全回收處理管道管理 充實執行機關資源回收設施及設備,汰舊換新資源回收車。辦理年度執行機關績效考核作業,提昇資源回收效率 持續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造工作,提昇資源回收站及個體業者周遭環境與形象 推動「廢車先回收車體後報廢車籍」制度,改善環境整潔,增加停車空間,降低竊車銷贓及非法拆解,改善治安問題。 公告修正「農藥及特殊環境用藥廢塑膠容器以焚化方式處理作業要點」,以銜接農藥廢容器之焚化處理短期因應措施。 自101年起廢潤滑油管理改以一般廢棄物及事業廢棄物管理方式加強清除及處理流向管控,杜絕非法處理。100年推動產生源、回收處理業宣導及稽查等措施,以利政策銜接。
先進國家紛紛調整擴大廢棄物清理政策管理領域,由單純之廢棄物清理走向兼顧資源節用、分類回收及再利用之綜合管理方式。 我國先訂有「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廢棄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係整併原「廢棄物清理法」與「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之部分規定外,首先將廢棄資源優先認定為資源,並配合我國「零廢棄」政策,提倡以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採購、源頭減量、再使用、資源回收及再生利用等方式,減少原料資源之使用,促進資源有效循環利用,並逐步達成零廢棄目標。
廢棄資源循環促進法 制定重點,說明如下: (一)強化源頭減量,包括綠色設計、綠色生產、製造業者 回收責任、綠色消費及採購等。 (二)重新檢討廢棄資源之分類方式,依可再使用/再利用及 不可再使用/再利用區分為『可再生物』及『廢棄物』 (三)落實業者資源回收之管理,採繳費制為原則,業者自主 回收為例外之雙軌制 (四)落實污染者付費精神,徵收事業廢棄資源物清理基金 (五)廢棄物清理責任之重新檢討,建立合理之廢棄物清理責任 (六)強化再利用管理方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對有危害人體 健康或污染環境之虞而不適於再利用之物,再利用機構應 向主管機關申請核發取得許可文件,由主管機關嚴格管理。 (七)保留原廢棄物管理之「環境保護」及「衛生」精神, 增加環境衛生章節。
環保署於2004年提出「零廢棄」政策,以資源管理角度及 「資源價值遞減論」之概念,積極推動廢棄物資源化。 如今國內資源化技術已趨成熟,包含廢容器、廢金屬及廢 資訊物品等皆已有資源化產品,就玻璃而言,鑑於資源永續利用理念,焚化及掩埋並非優先處理程序,應遵循「回收基管會」公告應回收,廢玻璃容器透過 分類分色、粉碎、磁選、震動篩選等處理過程,資源化再製成玻璃瓶、應用於道路舖面,以及製程綠建材應用於公共工程
民國98年,台灣回收了近18萬公噸的廢塑膠,減少了垃圾處理成本約3.6億元,更創造了45億元產值的再生原料! 2010年世界盃足球賽,荷蘭、德國等九支球隊的運動球衣,就是我國利用回收寶特瓶(PET材質)所開發製造生產的紡織品,顯示出我國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成效。 打上回收標誌容器、物品或包裝材料,都屬於可以回收的物品。像洗髮精的瓶子、牛奶瓶、免洗餐具、鐵罐、鋁罐、鋁箔包、玻璃瓶及乾電池等都是可以回收的資源垃圾。另外廢紙類、廢鐵類、廢光碟片、廢行動電話與充電器,具有再利用價值,經妥善回收處理,可使資源永續利用!!
早期重視末端處理,導致產業投入環境保護成本越來越高, 而現今推動資源再生產業之發展,除實質降低產業廢棄物處 理成本與創造產業產值外,因再利用減少焚化與掩埋,進而 降低環境品質折耗之成本,亦相當可觀。 廢棄物資源化對於溫室氣體減量貢獻,主要來自減少礦產開 採、燃料使用、製程原料排放及能源消耗等程序,而這些程 序亦是溫室氣體排放之關鍵,顯現推動資源化發展對我國推 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環境品質改善之貢獻不容輕忽。
推動焚化廠焚化灰渣再利用 焚化底渣經磁選、篩分等處理程序 可獲得鐵金屬、非鐵金屬等有價物質 篩選後之底渣再利用產品,即可作道路工程級配、瀝青 混凝土、製磚替代料等用途,促使焚化底渣資源有效 循環再利用 至100年11月底,累計完成324萬公噸底渣再利用,轉作工程級配用料。
促進事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再利用 經濟部等8部會亦積極推動事業廢棄物之再利用,統計事業申報以再利用方式處理之廢棄物已超過8成以上。據工業局資料顯示,工業廢棄物資源再生產業總產值已超過500億元 每年有380至700萬立方公尺無法回收的不適燃廢棄物及營建剩餘物,亟須最終處置。將借鏡國際規劃推動填海造島政策 為鼓勵資源永續利用,提升國內環保產業競爭力,推動4處總面積123公頃之環保科技園區,分設於高雄、花蓮、桃園及臺南等地。
綠色產品定義 環保署主張綠色產品應從產品、包裝與印刷做全面性的考量: 產品:使用易於回收、低汙染之材料,易於替換零件之結 構、使用年限增長產品,低污染產品設計,以及健康安全之產品。 包裝:簡單、可生物分解的包裝,避免過度的包裝、儘量用紙材、減少發泡塑膠之包裝,並採用無毒性之包裝材料 印刷:使用再生紙,以水溶性印墨取代汙染之印墨,利用 電腦規劃設計以減少紙張及其他材料的使用,以及DM型錄 標準規格以利保管。 綠色產品(環保產品)的定義為:「產品於原料的取得、 產品的製造、銷售、使用及廢棄處理過程中,具有 『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等功能或理念的產品。」
保護居住環境 維護生物多樣化 保護全球氣候 保護環境品質 土壤及森林保育 節約能源 原物料節約 污染減低及預防 毒性物質減少使用 長期暴露降低 有害廢棄物減少 勞工安全衛生 運輸風險管理 顧客產品安全 為環境保護 環境化 設計 可持續性 健康安全化設計 為資源保育 為長期 風險降低 為意外預防
清潔生產 (Cleaner Production, CP) 1989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 UNEP)提出。 1997年UNEP的定義:清潔生產是指持續地應用 整合且預防的環境策略於製程、產品及服務,以 增加生態效益和減少對於人類級環境的危害。
清潔生產 對製程而言: 包含了節省原料及能源、不用有毒原料、 減少排放物及廢棄物的量及毒性。 對產品而言: 減少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亦即對從原料的萃 取到最終的處置)對環境的衝擊。 對服務而言: 減少因提供服務而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在 設計及提供服務的生命週期中,都應該將環 境的考慮融入其中。 清潔生產需要藉由改變態度、有責任的環境管理及評估 的科技方法來達成。
達成清潔生產的方式 避免或降低廢棄量的生產 有效率的使用能源與資源 提供對環境友善產品及服務 追求低成本高效益之目標
清潔生產和傳統環保理念的不同 傳統上遇到環境問題 在 於如何解決環境問題; 清潔生產則是先考慮為什麼產生這樣的環境問題, 由源頭去解決。
綠色包裝訴求 各國法令,均著重於廢棄物減量(Reduce)、廢棄物 再利用(Reuse)及廢棄物再生(Recycle),此即所謂 [環保3R ]。 綠色包裝設計之理念,便是基於環保3R 之觀點,從選擇包裝材料開始,至生產技術及廢棄處理的每一層面,均考慮如何使環境與資源減少負擔,以環境保護作為包裝設計的出發點【3R+1D】 從包裝材料的選用、製造過程的生產方式以及綠色包裝設計之程序與運作方式,到最後處理綠色包裝所剩餘的材料,皆期望能不對人體及環境造成公害,以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如何才能達成永續發展? ~綠色消費~資源永續 維持基本需求、追求更佳之生活品質 降低天然資源與毒性物質使用及污染物排放 目的在不影響後代子孫權益的消費模式。 消費模式(pattern)的改變非降低消費量(level)
綠色消費定義 21世紀綠色設計、生產、行銷及消費已成為風潮。許多國際 經貿組織均在熱烈討論綠色消費對國際貿易的影響,運用 經貿措施遂行環保目的之趨勢也日益明顯。 綠色消費所宣導的觀念,是改變消費模式(pattern),以 降低天然資源、毒性物質之使用及污染物排放,其目的在 追求更佳之生活品質並不影響後代子孫的權益。 要如何改變消費模式?利用環保標章爭取消費者之認同, 採購較環保的產品而達到環保之目的,這就是綠色消費的 運作模式。
綠色消費原則: 「三R、三E」六大原則 一、減量消費原則(Reduce) 二、重複使用原則(Reuse) 三、回收再生原則(Recycle) 四、講求經濟原則(Economic) 五、符合生態原則(Ecological) 六、實踐平等原則(Equitable)
產業服務化~出租業務 美國亞特蘭大的Interface地毯公司,此經營模式最成功 該公司有感於每年丟棄數以百萬噸的地毯,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總裁Ray Anderson自1994年起開始改變其販售地毯的模式,從販售轉變成為提供服務--經營模式改變了 由公司擁有地毯的財產權,公司則負責提供客戶的辦公室需求,而公司與客戶的關係變成夥伴關係。更由於地毯的擁有權在該公司,而該公司為了擴大廢棄地毯的效益,更發展出來一套回收回用舊地毯的技術,讓此一作法達到多方均贏的效益,而該公司每年的盈餘更是節節上升。 3年半內,就減少了4成的廢棄物,因而節省了6,700萬美元。
減少生活上水污染小撇步 使用省水設施 家庭污水回收再利用 妥善處理養殖畜牧廢水、不任意污染水源 定期清理化糞池、使用衛生下水道系統、不隨意排放廢污水 洗碗時,改用黃豆粉、煮麵水,及洗米水。 洗衣時,改用肥皂、肥皂絲。 洗髮時,改用天然成份之洗髮精,用檸檬水潤髮! 油膩的鍋子、碗盤不要直接沖水,先用廢紙擦拭過。 善加利用咖啡渣、茶渣
環保概念的電腦 下列特徵: 1.製造主機板的過程,使用無氟氯碳化物的溶劑清洗, 避免破壞臭氧層。 2.使用再生材料製造紙箱以及填充材料包裝,降低污染。 3.減少紙箱及紙板的用量,將單一包裝改為蜂巢包裝, 紙箱重複使用 4.利用省電裝置減少耗電。符合能源之星(Energy Star)。 5.使用低輻射的螢幕,降低人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