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八章 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国银行外汇牌价 日期:2007/10/18 货币名称 现汇买入价 现钞买入价 卖出价 基准价 中行折算价 发布时间 英镑
Advertisements

关于汇率计算.
第二章 外汇汇率和汇率制度.
信用卡 各种各样的银行卡 使用信用卡有什么便利? 为什么大家都愿意使用信用卡呢? 概括信用卡的 功能和优点? *功能: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于一体 *方便: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 *安全:增强消费安全.
9 国际经济联系与国际收支.
项目一 外汇、汇率与外汇市场.
《金融理论与实践》第8讲 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
第三章、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 学习重点: 一、何谓外汇?汇率有哪些标价方法? 二、汇率有哪些种类?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第七章 国际金融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第12章 外汇与汇率.
第二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汇率学说 第二节:汇率制度 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 第四节:外汇管制与人民币汇率制度.
观 宏 济 学 经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裘 莹 TEL: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下).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十四章 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第三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
香港金富达集团 welcome.
9 国际货币体系 9.1 概述 9.2 早期的国际货币体系 9.3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9.4 牙买加体系.
第 十 章 国际货币体系.
第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又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使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各国政府都共同遵守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
第八章 国际货币制度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九章 国际金融.
第六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金融自由化 2017/3/15.
第六章 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多元化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四节 我国国际储备问题.
第八章 国际货币体系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
走势分析.
US Dollar Index 聚金财富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罗晨.
第 十三 讲 国际金融组织.
第十八章 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
第九章 国际商业借贷与监管法律制度.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七章 国际金融机构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第三节 国际清算银行.
学习目标 1、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世界银行集团 4、国际清算银行 5、亚洲开发银行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二战”中遭受轰炸的德国城市 第24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第三节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 赤字的经济效应
国际金融学 主讲教师:安辉 教授 大连理工大学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第九章 国际货币制度 本章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1.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2.国际金本位制度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欧洲货币体系.
国际经济基本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资源禀赋差异论 规模经济理论.
第九章 国际金融 第一节 国际收支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第三节 国际储备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
PPT模板下载: 会计 牙买加 货币体系.
第三章  国际储备 一、国际储备概述 二、国际储备总量管理 三、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四、我国的国际储备.
金融基础 第七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武汉东湖学院金融学专业必修课 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本科生适用)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学习目标 1、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2、国际金本位制 3、布雷顿森林体系 4、牙买加体系 5、国际货币制度改革与欧洲货币体系
第二十章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金融.
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二、国际复本位制 一、健全的国际货币制度应当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国际财务 International Finance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第十九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教学内容 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 IS-LM-BP模型  蒙代尔的政策选择理论
教学要点: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和类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和崩溃的原因 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第20章 外汇市场.
19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 IS—LM模型的拓展 2019/5/7 hjianchun.
第九章 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构成与来源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6版)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四章 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短期调节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金融》 第八章 金融全球化下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国际货币协调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国际货币协调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区域货币协调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的理论分析 一、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三、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一、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一)回顾 开放条件下如何通过适当的政策搭配来实现内外均衡 不同汇率制度下经济政策的不同效果 前提: 小国经济或小型开放经济,本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变量不会影响其他国家。

在小国经济下,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 政策的国际传导 当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引起LM右移,利率下降,产出增加——资本流出——本币贬值压力——买进本币投放外币——国际储备减少,货币供给下降

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大国经济下,国际政策传导和协调 假设 只存在两个相同规模国家 两国可以相互影响 两国的物价不变 仅考虑本国变量对外国造成的溢出效应,而不考虑外国调整后又引起本国经济变动的反馈效应。

传导机制 收入机制:A国收入上升——A国进口上升——B国出口下降——B国收入下降 利率机制:A国利率上升——资金自B国流向A国——B国外汇储备或汇率变动 相对价格机制:A国价格上升——A国出口价格上升——B国进口价格上升

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当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 作用机制

1、收入机制 货币扩张——本国产出增加——本国进口上升(M=M0+mY)——外国出口上升——外国IS曲线右移

利率机制 本国货币扩张——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资本由本国流向外国——本币贬值压力,外币升值压力——本国出售外汇,买进本币;外国买进外汇,投放本币——本国LM线左移,外国LM线右移——本国利率下降,收入下降——外国出口下降——外国IS线左移

结论 扩张货币政策会带来本国产出的上升 也会带来外国产出的上升,即有正的溢出效应

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 当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IS曲线右移,利率上升,产出增加

收入机制 本国收入上升——本国进口增加(M=M0+mY),外国出口增加 总结:外国收入上升,上升幅度小于本国,由于m<1.

利率机制

结论 会带来本国产出上升,但不如小国经济的政策效果,由于对世界利率影响,挤出投资 会带来外国产出上升,正的溢出效应。但本国利率上升导致外国利率上升,抵消部分收入增长,低于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三、浮动汇率制下经济政策的国际传导 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财政政策的国际传导

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 收入机制和利率机制

结论 带来本国收入上升 导致外国产出下降 以邻为壑

第二节 国际货币协调的制度安排 国际货币体系含义 内容 变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体系含义 国际货币体系(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调节各国货币在国际间支付、结算、汇兑和转移所确定的规则、惯例及机构安排的总称。

内容 ①汇率制度的确定。 ②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的确定。 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④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和管理。 其中,汇率制度居于核心地位。

变迁 国际金本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职能 确立成员国在汇率政策、货币支付和兑换等方面遵守的行为准则,并监督 向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提供临时性资金融通 为成员国提供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的场所

份额 份额确定:按成员国的国民收入水平、进出口规模和国际收支水平 缴纳:25%外汇或黄金;75%的本币 用途:份额是基金组织的财产,用于成员国的资金融通

份额的作用 份额决定投票权、借款权和特备提款权的分配 各国有250票基本投票权,每缴纳10万SDR增加一票,重大问题需全体成员国总投票权的85%才能提过。 美国的份额仍然有17. 09%,投票权占到16. 77% (以前是16.79%) 从2001年开始,在IMF的实际份额中,中国占到2. 98%,与加拿大并列第八位。在2006年9月IMF特别增加中国、韩国、土耳其、墨西哥的份额和投票权,中国在基金组织的份额上升至3. 72%,位居第六,这一比例一直维持到现在。

贷款条件(提款) 方法:用本币购买所需要的外币或SDR 还款:用外币赎回本币 分:普通提款权和特备提款权 普通提款权:储备部分贷款和信用部分贷款

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用途:在基金组织内,可用于国际储备资产,取代美元清偿国际收支差额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所以称为特别提款权。

汇率 特别提款权采用一揽子货币的定值方法。货币篮子每五年复审一次 每种货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所占的比重依据以下两个因素: (1)会员国或货币联盟的商品和劳务出口额; (2)各个会员国的货币被国际货币基金其他会员国所持有储备资产的数量。 国际货币基金已确定四种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符合上述两个标准,并将其作为2001-2005年特别提款权重的篮子货币。

权重 1980 年9 月18 日,基金组织又宣布将组成“一篮子”的货币,简化为5 种西方国家货币,即美元、联邦德国马克、日元、法国法郎和英镑,它们在特别提款权中所占比重分别为42%、19%、13%、13%、13%。 第一次调整后的权数(1986年1月1日生效)依次为42%、19%、15%、12%、12%。 第二次调整后的权数(1991年1月1日生效)依次为40%,21%,17%,11%,11%。 第三次调整后的权数(1996年1月1日生效)依次为39%,21%,18%,11%,11%。 第四次调整后权数(2001年1月1日生效)美元:45%,日元:15%,英镑:11%,欧元:29%。

特别提款权美元值每日依据伦敦市场中午的外汇牌价将四种货币各自兑换美元值加重而成。特别提款权定值公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网站上。

利率 特别提款权的利率现每周(以前是季度)调整一次,基数是特别提款权定值篮子中的货币发行国货币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短期债务利率加权平均数。 目前,美国和英国采用的是3个月期的国库券收益率 欧元的代表性利率是3个期欧元同业银行拆放利率(Euro Inter Bank Offered Rate) 日元的代表性利率由3个月定期存款单利率改变为本政府13周融资券收益率。

第三节 国际货币协调中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问题 二、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发行国的不对称问题 三、以黄金为基础的单一储备货币体系的不稳定问题 四、多元储备货币制度下的不稳定问题 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汇率水平差距问题

一、国际收支调节的不对称问题 顺差国与逆差国间的不对称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称

二、储备货币发行国与非发行国的 不对称问题 (一)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收益 (二)储备货币发行国的代价 (三)储备货币发行国和非发行国政策协调的非对称性

(一)储备货币发行国的收益 1、用本国发行的储备货币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获得国际经济协调中的非对称地位 一般,赤字国解决贸易赤字的方法: 国际借贷 用本国外汇储备支付 紧缩本国支出 本币贬值

2、国际铸币税收益 是指货币的名义价值超过其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部分。 国内铸币税:S=(Mt+1-Mt)/Pt, 铸币税为S, Mt是t期的货币发行量, Mt+1是t+1期的货币发行量,Pt为t期的价格水平。 国际铸币税=流通在国外的储备货币数量*(长短期利率之差+储备货币的贬值率)

(二)储备货币发行国的代价 增加本国货币数量调节的困难 削弱货币政策效果

(三)储备货币发行国和非发行国 政策协调的非对称性 储备货币发行国能够不受开放经济三元悖论的约束,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仍然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将维持固定汇率的成本转移给了非储备国,并且输出通货膨胀。

例如 中国-美国,美国支付100元美元的逆差额 中国:外汇市场美元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国买入美元,卖出本币,货币扩张,如产出不能同比增加,则通胀。 美国:采取货币扩张政策,收入上升,消费水平提高,汇率不变,进口价格不变,不会通胀。

三、以黄金为基础的单一储备货币 体系的不稳定问题 一国货币及时主权国的货币,同时是世界货币 发行国面临两难:维护世界金融秩序和维护国内经济平衡的冲突 特里芬两难:清偿力和信用的矛盾 美元发行:受制于货币政策和黄金储备 世界货币:受制于为世界提供清偿力

四、多元储备货币制度下的不稳定问题 储备货币发行国无需对货币价值做出承诺,因此,多元储备货币体系是松散的,不会崩溃的 问题: 加大了非储备国的汇率风险 未从本质上解决储备货币的两难 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安排

五、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 汇率水平差距问题 现实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偏离 Balassa-samuelson效应 一价定律:e=Pt/P*t (Pt是可贸易商品) 购买力平价:PPP=P/P* (P是包括可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 因此,两者有偏离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可贸易商品的生产率高于发展中国家(at*>at),发达国家贸易生产部门工资高于发展中国家 非贸易的生产率相同(an*=an),因为生产和消费同时,无法缩短时间 一国的贸易生产和非贸易生产工资相同(wt*=wn*=w*, wt=wn=w) 因此,发达国家的服务行业的工资将更高。

推导 P=w/a Pn*/Pt*> Pn/Pt 一价定律: e=pt/pt* 购买力平价: PPP=P/P*={pt(1-Q)+pnQ}/{pt*(1-Q)+pn*Q} 故:e>PPP

实际汇率 R=eP*/P=e/PPP

第四节 区域货币协调的理论和实践 区域货币合作概述 最适度通货区的政策实践

一、区域货币合作概述 区域合作:是最广义的,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 区域货币同盟:通过法律文件就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合作 通货区:汇率固定,有一种主导货币,与其他货币自由兑换,有协调机构,货币政策主权受削弱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是关于通货区的认定、范围、成立的条件以及加入的成本和收益等内容的研究

判断标准 要素流动性 经济开放性 产品多样性 国际金融一体化程度 政策一体化程度 通货膨胀相似性

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 罗伯特•蒙代尔最先提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提出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理论要点 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于需求转移。如果A国生产A产品,B国生产B产品,现在需求由B产品转移到A产品,则A国贸易顺差、B国逆差。因此,A国通货膨胀。 通过浮动汇率可以实现对需求转移的改变,从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 但如果A、B是同一通货区,将无法通过汇率的浮动来校正,只能通过资源的自由流动来实现。

缺陷 生产要素的流动可能会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资本的流动性很强,但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不强。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语言、文化、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社会因素。 对欧元区经济的考察这是基本立足点。

经济的高度开放性 汇率稍有波动,就会引起物价的剧烈波动。 汇率波动对居民收入影响巨大。 罗纳德•麦金农1963年提出用经济高度开放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理论要点 经济开放性是指可贸易商品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比重,比重越高,经济越开放。 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难以采用浮动汇率的两条理由 汇率稍有波动,就会引起物价的剧烈波动。 汇率波动对居民收入影响巨大。

缺陷 以世界各国的物价普遍稳定为前提,事实上世界各国物价并不稳定。 主要着眼点是小国,而且考虑的是主要是贸易伙伴为一个大国。如果是多个大国,经济开放性指标将失去意义。 着眼点为贸易帐户,忽略了资本移动对汇率制度的影响。

低程度的产品多样化 彼得•凯南1969年提出以低程度多元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理论要点 产品多样化具有稳定性,不太收汇率的影响,可以采取固定汇率 产品非多元化应该采用采用灵活独立的通货区。

国际金融一体化 詹姆斯•伊格拉姆1969年指出,为了决定通货区的最优规模,有必要考虑经济社会的金融特征,认为应该用金融一体化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标准。 理论要点 国际收支不平衡与资金流动有关,尤其同缺乏长期证券的自由交易有关 如果金融一体化不充分,大多外国人都会买卖短期外国证券,因为可以通过外汇市场的套期交易来保值。 如果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国际收支失衡可以通过利率的较小变动而引起的长期资本流动来平衡,从而汇率的变动可以避免

政策一体化 爱德华•托尔等1970年提出,一个具有不太完善的内部调节机制的成功通货区,最重要的或许在于各成员国对通货膨胀与失业增长的看法,以及达成它们之间交替的一致性。 欧元区国家的政策协调是欧元与美元的重要区别。

三、最适度通货区的政策实践 (一)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1960-1971,欧洲各国成立英镑区、黄金集团、法郎区 第二个阶段:1972-1978,西欧货币联合浮动 第三个阶段:1979-1998,欧共体各国建立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单位,稳定汇率机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第四个阶段:1999年至今,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

欧元地图

(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协调机制 1.欧洲中央银行(ECB)  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其前身是设在法兰克福的欧洲货币局。欧洲央行的职能是“维护货币的稳定”,管理主导利率、货币的储备和发行以及制定欧洲货币政策;其职责和结构以德国联邦银行为模式,独立于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之外。

组织结构 属二元的中央银行体制,地方级机构和中央两级分别行使权力,两级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欧洲中央银行的资本为50亿欧元,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是惟一的认购和持有者。资本认购的数量依据各成员国的GDP和人口分别占欧盟的比例为基础来确定。各成员国缴纳资本的数量不得超过其份额,各成员国认购的份额5年调整一次,份额调整后的下一年生效。 各欧元国央行仍保留自己的外汇储备。欧洲央行只拥有500亿欧元的储备金,由各成员国央行根据本国在欧元区内的人口比例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提供。

2.稳定与增长公约(SGP) 成员国每年的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 国债余额不超过GDP的60%

3.欧元区的准入条件 通胀率不超过三个最低的欧元区国家平均水平的1.5% 长期利率不超过最低通胀的三国的平均2% 每年的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 国债余额不超过GDP的60% 加入前两年对欧元汇率稳定

讨论 SDR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可行性 结合欧债危机,谈欧元货币的利弊,以及欧元的未来

设计/制作 王刚贞 周楠山 感谢各位同学的参与!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