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 颈部肿块分类 炎症:急慢性;特异性非特异性感染 外伤:血肿、假性动脉瘤 肿瘤: 良恶性:良性多见 恶性:原发性、转移性; 畸形:血管瘤、囊肿.
Advertisement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2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田时雨 陈晓虹广州中医药大学吴宣富 补阳还五汤临床研究进展.
颈椎病. 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颈椎的骨关节、 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退变,导致颈 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甚至颈段脊髓受 到刺激或损害而出现的临床症候群,本病好发 年龄为 40—60 岁。好发人群为长期伏案工作的 白领、电脑操作者和机关工作人员。
颈椎病.  概述  西医认识  病因病机  临床表现  针灸治疗  预防调护 主要内容.
1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脑桥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侧 一、脑干: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 医学影像学(本科五年制第五版教材)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脑梗死 脑 梗 死脑 梗 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 I. 脑梗死 脑梗死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 ),是由于脑部血液供 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灶性 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LOGO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范佳 2012 年 3 月. Company Logo 【教学内容】 1 、复习脑部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2 、掌握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损害表现。 3 、掌握内囊(三偏)、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4 、掌握脑干的几个综合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 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内科专家组 2007年.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死的诊断分型 大连市中医医院 神经内科.
老年脑血管疾病预防.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神经内科 彭 海 第一节概述 1.定义 2.脑血管病特点.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脑血栓形成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部孟智宏.
脑分水岭梗死 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 CWSI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二节 脑干.
Cerebravascular Disease ,CVD
缺血性卒中的防治 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神经内科医生 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介入治疗 河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冯周琴 支架植入基本过程示意图.
上海交大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学系 新华教研室 向明亮
常见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市)” 浏阳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浏阳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赵文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编写委员会 第二节 脑梗死
脊柱结核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郑之和.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超声成像、MRA、CTA、DSA 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和进展
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及预防 神经内科.
经颅多普勒及其临床应用 knifestone.
神经病学总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系.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治疗 邢玉宝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脑梗死早期的判断 杜万良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脑血管病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病学教研室 余昌胤.
急性脑血管病.
摘要幻灯片 脑血管解剖.
头部断层解剖 (四).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健康知识普及ppt.
脑梗塞
第八章 脑血管疾病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苏 全 喜.
脑 梗 死 急性意识障碍.
脑中风 (Cerebral Stroke) 开大顺主任 主讲.
烟 雾 病 神经外科业务学习 2012年3月30日.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Vertigo on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 (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的亚型分析.
第 五 节 脑 血 管 疾 病 李 春.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脑血管造影及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姜卫剑.
缺血性卒中分型.
脑梗塞的诊治 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神经内科 胡永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病人的护理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脑血管病变的MRI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曹 代 荣.
头颈部 CE-MRA 正常表现与变异 陈娟.
第二十章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第二章 眼科检查法 Examination of the eye 2019/5/8.
血流域解剖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罗本燕

定义 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血压波动 血液成分改变 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

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 颈内动脉系统TIA 单侧眼或大脑半球症状 一过性黑朦、雾视、视野黑点 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 失语 认知及行为改变

颈内动脉系统TIA 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过性黑朦、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病人两眼常向病灶侧凝视,可有精神异常和单眼失明-视网膜缺血所致)和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为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缺血及大脑外侧裂周围区

颈内动脉系统TIA 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后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 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为大脑中-后动脉皮质支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使顶、枕、颞交界区受累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眩晕 构音障碍 跌倒发作 共济失调 异常的眼球运动 复视 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 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 耳鸣(内听动脉缺血)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跌倒发作(猝倒):患者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可很快自行站起(脑干网状结构缺血,突然失去张力所致)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GA):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持续数分至数十分钟,病人对此有自知力,伴时间、地点定向障碍,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颞叶内侧、海马) 双眼视力障碍( 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累及枕叶视皮质)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急性发生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构音障碍(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缺血导致短暂的真性球麻痹) 小脑性共济失调(椎基底动脉小脑分支缺血导致小脑或小脑-脑干联系纤维受损) 意识障碍伴或不伴瞳孔缩小(高位脑干网状结构缺血累及网状即或系统及交感神经下行纤维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及交叉性感觉障碍(病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大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缺血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眼外肌麻痹及复视(脑干旁中线动脉缺血累及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核)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交叉性瘫痪:一侧脑干缺血表现 Weber(主要表现为病灶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动眼神经受累,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椎体束受累

诊断 临床特点: 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突然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十余分钟,多在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反复发作

辅助检查 确定或排除可能需要特殊治疗的TIA的病因,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判定预后 头颅CT和MRI

超声检查 颈动脉超声Carotid ultrasound检查:基本检查手段。对轻中度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较低,无法辨别严重的狭窄和完全颈动脉阻塞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是发现颅内大血管狭窄的有力手段。其能发现严重的颅内血管狭窄,判断侧支循环情况,进行栓子监测,评估脑血液循环状况

超声检查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提高了心房、心房壁、房间隔和升主动脉的可视性,可发现房间隔的异常(房间隔的动脉瘤、未闭的卵圆孔、房间隔缺损)、心房附壁血栓、二尖瓣赘生物以及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源性栓子来源

脑血管造影 CTA和MRA:无创,有时导致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过度 选择性动脉导管脑血管造影(DSA):金标准价格昂贵,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5%~1.0%

其它 血凝指标 抗磷脂抗体

鉴别诊断 癲痫:尤其是单纯部分发作,出现肢体抽动,视幻觉 ----脑电图异常 ----无血管硬化体征 -----反复发作

! TIA后24小时内 20人里就有1人会继发卒中 卒中 Neurology 2009;72:1941–1947

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control risk factors 抗血小板聚集Antiplatelet Agents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抗凝Anticoagulation 降纤 扩容升压 稳定斑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抗血小板聚集 大多数TIA患者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推荐剂量为50一325mg/d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抗凝药物 不推荐无选择的早期进行抗凝治疗 房颤 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 频繁发作TIA 椎—基底动脉TIA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降纤药物 TIA患者有时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患者可考虑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扩容 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无充分证据证明扩容升压可改善预后 建议:一般缺血性卒中,不扩容。对于低血压或者低灌注引起的脑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注意脑水肿,心衰等并发症

稳定斑块 超声检查发现软斑或混合型斑块 既往有TIA,脑梗死病史 需定期检查肝功,肌酶(横纹肌溶解)

病因与风险评估 血液动力学改变 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严重狭窄 刻板样发作 发作频度较高,每天或每周可有数次发作 易发生大动脉闭塞

男性,65岁,反复右侧肢体无力,口齿含糊12天

病因与风险评估 微栓子microemboli形成 不稳定斑块或附壁血栓破碎脱落 血栓阻塞血管引起发作,栓子破碎后,血流恢复,症状缓解 症状多变,发作频度不高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2小时 TCD微栓子监测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