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資訊新未來 計算機概論編輯小組
大綱 認識電腦 資訊技術大紀事 計算機新應用 介紹電腦的基本架構以及組成元件 介紹跟電腦息息相關的軟硬體技術的沿革 線上購物 人工智慧與深藍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遠距教學 計算機概論
1.1 認識電腦 簡單的定義: 電腦是一種電子設備,它可以接受使用者輸入指令,經由CPU的數學和邏輯單元對使用者輸入的資料進行處理、運算,產生或儲存有用的資訊。 資料處理過程 圖1.1 計算機概論
特色 可以快速處理資料 可以儲存大量資料 處理結果正確性高 有資料傳輸的能力 可以完成人力無法單獨完成的工作 計算機概論
架構 圖1.2 電腦系統 硬體 軟體 韌體 人 輸入單元 輸出單元 算術邏輯單元 控制單元 記憶單元 系統軟體 應用軟體 例如 : BIOS 晶片 圖1.2 計算機概論
架構 人:系統管理者、程式設計師、一般使用者 硬體:螢幕、鍵盤、中央處理單元 軟體:程式 韌體:包含軟體的一種硬體。利用燒錄功能將軟體燒錄在硬體的記憶晶片上。例如,BIOS 圖1.3 計算機概論
硬體組成元件 圖1.3 計算機概論
硬體組成元件 輸入單元 記憶單元: 算術邏輯單元 控制單元 輸出單元 Byte: 8 bit KB: 210 Bytes MB: 220 Bytes GB: 230 Bytes 算術邏輯單元 算術:加減乘除 邏輯:比較兩個數字是否相等 控制單元 輸出單元 圖1.4 計算機概論
系統軟體 (System software) 和應用軟體 (Application software)。 軟體組成元件 系統軟體 (System software) 和應用軟體 (Application software)。 圖1.4 計算機概論
電腦週邊設備 除了電腦主機 (包括CPU與主機板) 之外,包括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以及其他設備 1. 輸入設備 鍵盤 (keyboard) 、滑鼠 (mouse) (圖1.4) 圖1.4 計算機概論
觸摸式螢幕 (touch screen) (圖1.7) 掃瞄器 (scanner) (圖1.5) 軌跡球(圖1.6) 讀卡機 (card reader) 觸摸式螢幕 (touch screen) (圖1.7) 讀條碼機 (bar code reader)、麥克風 (microphone) 數位相機(圖1.8) 圖1.5 圖1.6 圖1.7 圖1.8 計算機概論
2.輸入設備 螢幕 (screen)、 印表機 (printer) 撞針式印表機、噴墨式印表機、雷射式印表機(圖1.10) 微縮影片機器 計算機概論
3.其他設備 磁碟 (disk) 軟式磁碟 硬式磁碟 光碟機 (CD drive) 唯讀型 (CD-ROM, Read Only Memory) 寫一次重覆讀型 (WORM, Write Once Read Many) 可重寫型 (Erasable/Rewritable) 數據機 (modem) 磁性光碟機 (MO) ZIP 電源供應器 計算機概論
1.2 資訊技術大紀事 1951 1 959 1975 1977 1981 1990 1944 ENIAC ( 真空管 ) UNIVAC I Honeywell 400 電晶體 Apple 麥金塔 IBM PC Windows3.0 WWW 馬克一號 DEC 推出迷你電腦 1946 1962 1971 1974 1984 1991 1995 IBM 積體電路 第四代電腦 超大型積體電路 ARPANET 以及第一個微處理 微電腦 1964 1969 ROM Cray 超級電腦 1978 第一個試算表程式 Windows95 第一個作業系統 1956 1970 圖1.11 計算機概論
第一代到第四代的電腦基礎元件比較 圖1.13 計算機概論
從超級電腦到個人電腦的演進 圖1.16 計算機概論
圖1.17 圖1.18 圖1.19 計算機概論
1.3 計算機新應用 線上購物 圖1.20 計算機概論
人工智慧與深藍 由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John McCarthy在西元1956年時所提出 相關領域:遊戲理論 (game theory) 及專家系統 (expert system) 圖1.21 計算機概論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遠距教學 遠距醫療 虛擬社群/城市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1973年由美國軍方發展 結合資訊與通信技術,提供給學習者一個不需與老師面對面授課的雙向、互動的學習途徑 遠距醫療 虛擬社群/城市 計算機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