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概論 廠商在要素市場中雇用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企 業能力),用以生產產品,並將產品在產品市場中銷售。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工職數學 第四冊 第一章 導 數 1 - 1 函數的極限與連續 1 - 2 導數及其基本性質 1 - 3 微分公式 1 - 4 高階導函數.
Advertisements

Chapter 11.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概 念 11-2 行銷管理 Chapter 11 訂價 概念 11-3.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收益的種類 溫故知新 1.
第五章 成本理論 黃智美 老師.
6 生產者決策的基礎 第5章探討消費者行為, 導出需求線。 本章及下一章分析生產者行為, 導出供給線。 生產者行為, 按三個步驟分析:
5-1.1 成本的意義與種類 利潤的意義與種類 成本的意義 外顯成本、內含成本與經濟成本 私人成本、外部成本與社會成本 利潤的種類.
廠商概論 廠商在要素市場中雇用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企 業能力),用以生產產品,並將產品在產品市場中銷售。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生產過程 生產技術是投入與產出的數量關係。 一個勞動密集的技術是大部份依賴人力資本而非資本。
六、生產決策與完全競爭 生產的基本概念 生產理論 成本分析 完全競爭的短期均衡 完全競爭的長期均衡.
完全競爭市場的廠商 14.
本章內容要點: 成本與廠商決策 短期的成本結構 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的關係 長期的成本結構 規模經濟 等產量曲線與成本分析.
第五章 成本论 成本概念 短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成本函数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四节 厂商的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
The Cost of Production 成本
7 生產者的選擇 前章分析需求線背後的消費者行為, 本章討論供給線背後的生產者行為, 並導出供給線。 生產者行為可分三個步驟來討論:
生产理论分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相应地,成本理论也分为短期成本理论和长期成本理论。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生產者決策的基本概念 瞭解生產理論 瞭解短期成本曲線 瞭解長期成本曲線
5 成本理论 5.1 成本的一般分析 5.2 短期成本分析 5.3 长期成本分析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钱胡风 2018/11/19.
第七章 成本理論與生產決策.
廠商概論 廠商在要素市場中雇用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企業能力),用以生產產品,並將產品在產品市場中銷售。
第五章 成本理論.
第六章 成本理论.
市場結構與廠商的供給行為 講完第 5 章的廠商行為,我們仍然無法導出任何廠商 「供給曲 線」,為什麼? 廠商與家戶有別。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第二节 短期总产量和短期总成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第五节 结束语.
第五章成本 本章在剖析几种成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角度讨论了厂商的生产成本问题,以揭示厂商产出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的成本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
6 生產者決策的基礎 本章及下一章則要討論供給線背後的生產者行為;從追求利潤最大的行為。對生產者行為的了解,可分為三個步驟:
一、成本的概念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成本分析 四、受益于利润最大化
第四章生产函数 本章从生产函数出发,分别研究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中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规律。运用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概念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确定短期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说明长期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另外说明了规模报酬的概念。
第3讲 消费者行为分析 1、效用(Utility) 2、偏好(Preference)
本講章由楊偉文博士編寫 作為香港管理專業協會 「企業管理文憑課程」授課之用 ® 2009
生產要素市場 Copyright © 2008 Cengage Learning.
第13章 成本函數 th Edition.
Internet Economics Basics of Supply Side
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 海南大学余升国.
第五章 成本理論 5-1 成本與利潤的觀念 5-2 短期成本 5-3 長期成本
完全競爭市場廠商短期均衡 完全競爭市場廠商 虧損的三種情形 簡報是否有重複? 1.
第五章 成本理論 5-1 成本與利潤的觀念 5-2 短期成本 5-3 長期成本.
第五章 成本理論 學習目標 各種成本與利潤的關係與計算 各種成本的意義與對應關係 長期平均成本線呈U字形的原因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企業經營的目標 瞭解生產要素投入與產出的技術關係 區別短期產出與長期產出 說明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第六章 企業組織與生產理論.
第四章 生产论 ——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5.1 企業經營目標 經濟學中假定廠商在自由經濟制度下,基於自利,具有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動機
第五章 成本理論 會計利潤與經濟利潤 短期成本 生產要素價格對成本的影響 長期成本.
獨占市場的特徵 只有一家廠商 這家廠商可能販賣貨物 (如自來水公司),也可能提供服務 (如台灣證券交易所)。 產品無近似替代品
要素需求:勞動和土地市場.
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 ● 生产与生产函数 ● 生产者均衡 ● 生产成本分析.
生產與成本 5. 生產與成本 5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生產函數及投入與產出的關係。 分析短期生產函數與長期生產函數。 分辨長期生產成本與短期生產成本。 說明規模報酬與規模經濟。
第六章 成本与收益 陆东辉.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第五章 無異曲線與消費者選擇 授課老師 簡立賢老師.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第 5 章 廠商的生產與成本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效用函數 需求決策是家庭在預算限制下追求效用極大所推導出的。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獨占性競爭 17.
經濟學100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
廠商概論 廠商在要素市場中雇用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企業能力),用以生產產品,並將產品在產品市場中銷售。
圖解經濟學 第二篇 個體經濟活動.
第九章 成本數量利潤分析 CVP分析.
效用函數 需求決策是家庭在預算限制下追求效用極大所推導出的。
Part5 The Theory of Cost 本讲共分四节内容: 第一节 成本的涵义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經濟學100 第四章 生產者行為.
完全競爭的供給: 市場的成本端.
第四讲: 生产理论与成本分析 环境经济学补充知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廠商概論 廠商在要素市場中雇用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企 業能力),用以生產產品,並將產品在產品市場中銷售。 為什麼會有廠商? 寇斯 (R. Coase):降低交易成本。 廠商的決策目標是追求最高利潤。 利潤(經濟利潤)= 收益 – 成本 收益:廠商販售商品所得到的收入,即銷貨收入。 成本:即經濟成本,是機會成本的概念。 機會成本:當決策者做了某項選擇,其所放棄的選擇機會中, 成本最高的機會所對應的成本。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生產函數 (一) 生產函數 Q = f (X1,…,Xn) 刻劃 n 種生產要素 (X1, X2, …, Xn) 的 數量與產品數量 (Q) 間的函數關係。 若僅有勞動(L)、資本(K)兩種生產要素,生產函數可表示為 Q = f (L, K)。 生產期間分為短期 (SR) 與長期 (LR)。 短期內無法調整的生產要素,稱為固定生產要素。例如資本。 短期內可變動的生產要素,稱為變動生產要素。例如勞動。 在長期間,所有的生產要素數量均可調整。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生產函數 (二) 短期、長期生產函數的區分如下: 短期生產函數:Q = f (L, K0) 長期內,勞動雇用量與資本雇用量均可變動。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產量分析-短期分析 (一) 短期生產函數:Q = f (L, K0) 總產量 TP = f (L, K0) 平均產量 AP:平均每單位生產要素所能生產的產量。 勞動的平均產量 = APL 邊際產量 MP:其他要素使用量固定不變,某種生產要素使用 量變動些許,所引起的總產量變動。 勞動的邊際產量 = MPL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產量分析-短期分析 (二) 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產量分析-短期分析 (三) 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產量分析-短期分析 (四) 例:鐵達尼號的乘客依次上船,前 50 名乘客的平均體重為 60 公斤, 例:鐵達尼號的乘客依次上船,前 50 名乘客的平均體重為 60 公斤, 如果第 51 名乘客體重達 100 公斤,因其「邊際體重」高於原有 乘客的「平均體重」,這 51 名旅客的平均體重的數值為 (50 × 60 + 100)/51 = 60.8 公斤,高於原有 50 名乘客的平均體重 60 公 斤。 如果第 51 名乘客的體型像衝浪板,體重僅有 40 公斤,會將 51 名乘客的平均體重拉低為 (50 × 60 + 40)// 51 = 59.6公斤。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產量分析-短期分析 (五) 不管我們考慮的變數值是體重、成績、成本或產量, 下列關係始終成立: 不管我們考慮的變數值是體重、成績、成本或產量, 下列關係始終成立: 當「邊際變數值」高於「平均變數值」, 「平均變數值」會遞增。 當「邊際變數值」低於「平均變數值」, 「平均變數值」會遞減。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倒 U 形 MP 線的經濟意義: 勞動的 MP 會先隨著勞動數 量的增加而增加,當勞動數 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MP 開始遞減,甚或可能出現負 值。 隨著勞動雇用量的增加,勞動 的邊際產量終會出現遞減的現 象,現象稱為邊際報酬遞減法 則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產量分析-長期分析 (一) 長期生產函數: Q = f (L, K) 在同一條等產量線上的任意 資本、勞動組合,均可生產 同樣產量。 Q0 Q1 Q2 圖 5.2等產量線的圖示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產量分析-長期分析 (二) 等產量線上任意一點切線斜率之 絕對值,為該點的邊際技術替代 率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簡寫為 MRTS)。 C 點切線斜率的絕對值 v/u,即 為該點的邊際技術替代率,顯示 自 C 點減少微量的勞動,在維 持 Q0 的產量水準之下,所必須 增加的資本數量為 v/u。 Q0 Q1 Q2 圖 5.2 等產量線的圖示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產量分析-長期分析 (三) 邊際技術替代率的另一種表示法: MPL :勞動邊際產量。 MPK :資本邊際產量。 邊際技術替代率可以刻劃兩種要素在生產上的替代關係,如果 邊際技術替代率愈高,表示兩種要素在生產上的替代性愈強。 隨著某種生產要素使用量的增加,用這種生產要素替代另一種 要素的可能性會愈來愈弱,這表示邊際技術替代率具有遞減的 特性。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產量分析-長期分析 (四) 如果勞動與資本的 MP 為正、 MRTS 遞減、勞動與資本可 以細分切割等假設成立,則 等產量線會具有下列特性: 等產量線的斜率為負 愈往東北方的等產量線對 應的產量水準愈高 (Q2 > Q1 > Q0) 等產量線凸向原點 L-K 平面上任一點均有一 條等產量線通過 Q0 Q1 Q2 圖 5.2 等產量線的圖示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特殊的等產量線-完全互補 如果一台機必須配合一名 打字員,才能生產出一定 數量的「打字稿」,則打 字機與打字員在生產上是 完全互補的關係。 Q0 Q1 Q2 如果一台機必須配合一名 打字員,才能生產出一定 數量的「打字稿」,則打 字機與打字員在生產上是 完全互補的關係。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特殊的等產量線-完全替代 每一套電話自動轉接系統,如果能完全取代若干電話接線生,則電話自動轉接系統、電話接線生在生產上是完全替代的關係。 電話轉接系統 接線生 Q0 Q1 Q2 (b) 資本與營動完全替代 每一套電話自動轉接系統,如果能完全取代若干電話接線生,則電話自動轉接系統、電話接線生在生產上是完全替代的關係。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特殊的等產量線-完全互補 如果一台插秧機必須配合 一名操作員,才能生產出 一定數量的「秧苗」,則 插秧機與操作員在生產上 是完全互補的關係。 圖 5.3 特殊的等產量線 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特殊的等產量線-完全替代 每一套電話客服系統,如果 能完全取代若干客服人員, 則電話自動轉接系統、電話 接線生在生產上是完全替代 的關係。 圖 5.3 特殊的等產量線 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 在雇用勞動時,廠商會給付工資予勞動者以為酬勞,因此勞動 的價格即為工資率 (wage rate,簡寫為 w)。 至於廠房與機器設備,最簡單的情形是由廠商逐期向外租用, 假設每一單位的租用成本為 r,則 r 可視為資本的價格。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短期成本分析 (一) 總成本 (TC):支付給生產要素的全部成本。 總固定成本 (TFC):支付固定生產要素的報酬。與產量無關, 為一固定數額。例如裝潢、招牌、爐具。 總變動成本 (TVC):支付變動生產要素的報酬。產量越多, 所需雇用的變動生產要素越多,總變動成本就越高。 TC = TFC + TVC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短期成本分析 (二) 平均成本 (AC):平均每單位產量分攤的總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AFC):平均每單位產量分攤的總固定成本 平均變動成本 (AVC):平均每單位產量分攤的總變動成本 邊際成本 (MC):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對應的總成本變動量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短期成本分析 (三) 假設每名勞工的工資率為 5 元,資本設備設算的利息為 10 元。 TC 線在任意點的高度,是 TVC、TFC 兩線對應點高度加總的結果。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5-22

短期成本分析 (四) 因為 AFC = TFC/Q,隨著產量增 加,平均每單位產量所分攤的固 定成本愈少,AFC 線必然不斷下 降。 AC 線在任一點的高度,是 AVC、 AFC 兩線對應點高度加總的結果。 隨著產量增加,AFC 線下降的趨 勢先會主導 AC 線下降,但當產 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 MC 的上 升會帶動 AC 上升,使 AC 線呈正 斜率,因此 AC 線亦可能呈 U 字 形。 圖 5.4 短期總成本、平均成本 與邊際成本關係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長期與短期成本結構間的關係 (一) 短期內,資本規模固定;長期 內,資本規模亦可調整。 令 K2 > K1 > K0,其各自對應的 短期平均成本線為 SAC2 、 SAC1 、 SAC0 。 在同樣的勞動數量下,用比較 大的資本規模可以生產較多的 產量。因此資本規模愈大,對 應的短期平均成本線應位於較 右方。 圖 5.5 由短期平圴成本線推長期平均成本線 $ Q0 Q2 Q LAC Q1 A C D E G SAC(K0) SAC(K1) SAC(K2) B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長期與短期成本結構間的關係 (二) -- 1 假設廠商只想生產 Q0 的產量: 若採用 K0 的資本數量,其短 期平均成本為 SAC(K0) 線在 Q0 點的高度,亦即Q0 B。 若採用 K1 的資本數量,其短 期平均成本為 Q0 A。 由於 Q0 A > Q0 B,所以若要 生產 Q0 的產量,長期而言會 選擇 K0 資本規模。 圖 5.5 由短期平圴成本線推長期平均成本線 $ Q0 Q2 Q LAC Q1 A C D E G SAC(K0) SAC(K1) SAC(K2) B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長期與短期成本結構間的關係 (二) -- 2 假設廠商想生產 Q1 的產量 K0、 K1、 K2 三種資本規模 對應的短期平均成本分別為 Q1 C、Q1 E、Q1 D。 Q1 E < Q1 D < Q1 C ,故選 擇 K1的資本規模。 同理,若廠商想生產 Q2 的產量, 則會選擇 K2的資本規模。 圖 5.5 由短期平圴成本線推長期平均成本線 $ Q0 Q2 Q LAC Q1 A C D E G SAC(K0) SAC(K1) SAC(K2) B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長期與短期成本結構間的關係 (三) 在各個產量之下,我們可以 找到成本最低的資本規模, 該資本規模對應的短期平均 成本,即為廠商的長期平均 成本。 長期平均成本線是由各產量 下的短期平均成本線之最低 點連結而成,因此我們稱長 期平均成本線為短期平均成 本線的包絡曲線 (envelope curve)。 圖 5.5 由短期平圴成本線推長期平均成本線 $ Q0 Q2 Q LAC Q1 A C D E G SAC(K0) SAC(K1) SAC(K2) B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長期與短期成本結構間的關係 (四) 若資本數量可以切割細分,則對應的短期平均成本線將會非常密集,每一條短期平均成本線會與 LAC 線切於一點 (如圖 5.6),而非構成 LAC 線的一段 (如圖 5.5)。 圖 5.6 短期與長期成本的關係 LMC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 規模經濟:長期平均成本隨產量增加而遞減的現象。 規模報酬不變:長期平均成本不因產量增減而改變。 規模不經濟:長期平均成本隨產量增加而遞增的現象。 在一般的情形下,廠商的長期平均成本線呈 U 形,亦即,在開始生產時具有規模經濟,但隨著廠商產量的增加,長期平均成本終會增加,而發生規模不經濟的現象。 LAC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生產可能線 生產可能線上任意一點,均 是在既定的生產要素數量下, 以最有效率的生產方式組合 生產要素,所能生產出來的 產品組合。 生產可能線上任意一點,均 是在既定的生產要素數量下, 以最有效率的生產方式組合 生產要素,所能生產出來的 產品組合。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生產可能線 生產可能線為負斜率,顯示在生產要素有效運用的情況下,要 增加其中一種產品的產量,必須以減少另一種產品的產量為代 價。 生產可能線為負斜率,顯示在生產要素有效運用的情況下,要 增加其中一種產品的產量,必須以減少另一種產品的產量為代 價。 沿著生產可能線,當某一產品的產量作微量增加時,另一產品 產量的減少量,即為邊際轉換率。 一般的生產可能線會凸向右上方,表示邊際轉換率會隨著產品 產量的增加而增加。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

End of Chapter 5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5 生產理論與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