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美 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三 图 形 设 计 的 方 法 与 表 现. 本章节学习目的 : ( 1 )熟练把握图形设计的方法程序,注 重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 ( 2 )掌握图形的基本表现形式和语言元 素的运用能力; 重难点: 充分运用图形思维能力,并将图形设 计基础方法和表现应用在设计实践中,注 重在表达上具有趣味性和准确性。
Advertisements

LOGO 理 气 药理 气 药. 本章学习要求  ( 一 ) 概述部分 掌握行气药的功效、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应用及使 用注意。 了解行气药及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 ( 二 ) 药物部分 掌握橘皮、枳实、木香、香附、川楝子的性能、功效、 应用、特殊用法及特殊使用注意。 熟悉青皮、乌药、沉香、薤白的功效、主治及特殊用.
《证券交易》说课程 吴夕晖 经济贸易系证券投资专业. 一、课程构思 1 、课程定位 (1) 课程地位 在课程体系:专业必修课与专业核心课程 面向职业岗位:解决经纪业务流程中的问题(学生主 要就业方向) ( 2 )课程作用 《证券交易》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通过这门课 程学习,可以让学生拿到行业资格证;通过该课程的.
LOGO 郑州市第二十六中学 张松晨 承斑斓梦想 铸精神乐园 -- 教师发展学校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
建置人事機構區域性多功能運作 社群簡報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人事處處長王旭統 100 年 5 月.
高雄市議會第 2 屆第 2 次定期大會 高雄市政府秘書處業務報告 報告人:處長陳瓊華 104 年 10 月 29 日.
組別:第一組 指導老師:陳怡昌 老師 組員: 4020L005 楊明軒 4020L012 康家誠 4020L034 許慈芳 4020L065 潘姵璇 4020L072 許乃文 4020L078 馮家興 4020L097 戴嘉辰 4031L004 吳怡樺 報告日期: 2015/06/05 教育訓練發展期末報告.
LOGO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张峰 —— 心理问题揭秘. LOGO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与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五、说板书设计.
LOGO 中国旅游地理 学习情境三.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旅游区划的各种不同方案 掌握中国旅游交通运输网络的组成 熟悉主要旅游区域的旅游交通运输 网点。
參加領域:社會領域 有「深」有「社」有「感覺」 深坑國小教師團隊分享 李岩勳、林淑絹、吳玉瑩、蔡欣樺、王德慈.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目的与任务 1 .掌握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和 常用术语。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 3 .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发展。
化学制药工艺学 沈阳药科大学 知识模块 1 绪论. 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 LOGO 知识点 1 化学制药工艺学及其研究内容 知识点 2 世界制药工业的发展现状 知识点 3 我国医药工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知识模块 1 绪论 国家级精品课程 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適性揚才 多元進路 優質銜接
2005年省级教改立项项目--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團員專業發展工作坊 CLASSROOM OBSERVATION 教室觀察實務
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 補助計畫課程 課程名稱:跟著鄭和下西洋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电大的教学 (本科).
科学评价观下的幼儿全面发展评价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教科研中心 胡秀玲.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連廷嘉.
教學原理 各種教學理論.
老地方・新記憶 在地書寫與故事行銷 透南風工作室 余嘉榮.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论设备监理 在构建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作用 LOGO 华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郑 旭 日 –--总监理工程师
彰化師範大學 數位學習研究所 陳菁徽 助理教授
产品知识入门.
教學原理 教學原理 講授人:王揚智博士.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M C A I 机械原理CAI 多媒体课件 张明勤 陈正文 由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
幼兒園教材教法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授課教師:賴麗敏老師.
LOGO 毕业实习要求 数学计算机科学系 潘杨友.
案例:社區參與式活動規劃 前言:規劃活動要經常想到社造精神 因為‧ ‧‧ ‧ 所以‧ ‧‧ ‧ 83年從日本引進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程
黄石市富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融资计划书.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师范教育系 黄丽清
  中国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
激發愛心 彼此相顧.
生物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南台科技大學 報告人 萬金生 教授 中華民國一0二年七月二日
关于在宝钢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 实施方案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系列CAI软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INSTRUCTIONAL DESIGN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美学概论 主讲教师 孙建章 沈阳电大文法系.
前言 21世纪,材料科学已经与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振兴教育,教育创新”已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之初探 作 者:蔡瑜珍 (台南大學教育經營管理所博士研究生).
导 论.
信息时代我国教育技术 学科专业领域的新发展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福荫
線上課程設計.
学前教育学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
管理概論-理論與台灣實證 Essentials of Management –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aiwan 6e 陳海鳴 著.
標準本位評量的實施方法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 張景媛.
世界地球日 北京市京源学校 侯小波.
報告人: 中文三黃鈺琳 中文三鄭芸瑋 中文四游喬安 中文三張竫
项目管理风险流程图 巴中市交通运输局.
LOGO 公 民 与 法 法务审计部 2014年8月22日.
E化教學之理念 報告人鄭玉雯.
補救教學概論 幸福國中 吳瑞美老師 2012/11/05.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Concepts Methods Practice Design Implementation
Concepts Methods Practice Design Implementation
符合SCORM標準且具學習策略之數位教材編輯工具的研究與開發
AIS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東吳大學會計學系 謝 永 明.
第 四 章 ADDIE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課程名稱:數位學習 授課老師:李春雄 博士
104年高中職校長會議 學生學習力檢測與精進學習 鳳新高中校長 羅金盛.
我參與,所以我分享更多 豐原高中 潘淑滿.
机械制图:绘制正五角星 徐霄宇.
國外案例報告:Nobelprize.org The Diabetic Dog Game 組員: 吳聲侑 陳富星 許瓈方
第15章 系統分析與設計.
廣告學程面試題目.
9.
第八章 工作設計與工作衡量 工作設計(方法工程)與工作衡量(時間研究)是對工作系統做有系統的研究(又稱為工作研究),其目的在發展一個較好的系統及方法,能以較低的成本與較高的效率圓滿完成工作。 接著將此一新的系統及方法標準化,爾後訓練作業員執行工作時均按此一較好的系統及方法,因此工作設計與工作衡量所得的結果可做為獎工制度訂定的重要依據。
Chapter4工作分析與工作評價 第一節 工作分析 第二節 工作評價.
國立中正大學資工系系主任 數位學習中心主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吳美美 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meiwu@cc.ntnu.edu.tw 數位學習教學設計 吳美美 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meiwu@cc.ntnu.edu.tw

大 綱 數位學習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數位課程發展之流程 數位學習課程發展之人員分工及角色定位 問題與討論

數位學習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教學策略的演進從行為學派起始,進而認知學派開始發展並成為支配教育領域發展之主流,直至近年建構主義學派亦廣受重視。 行為學派 (Behaviorism) 著重在觀察行為的改變並建立學習者的新行為模式。 認知學派 (Cognitivism) 重視學習者行為背後的思想及心智歷程。 建構主義學派(Constructivism) 強調學習者的行為建立在個人的經驗以及基模(schema)之上。

行為學派與教學設計 (1) 學習機 (teaching machine, from 1920) 學習機種類如下述: Multiple-choice machine, answer-check machine, phase-check machine, troubleshooter, answer-feedback machine. 程序化教學 (programmed instruction, from 1920) 1950年晚期首先被使用於哈佛大學的認知心理課程 早期著重在機器硬體的發展,至晚期才將重點移至教學分析 個別化教學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from 1900; revive in 1960) 個別化教學理論繁多,以Individual Prescribed Instruction為例,奇主張個別化教學必須具備下列幾項特點: 行為目標、預備單元、教學順序、前測、後測與持續性的評量等。.

行為學派與教學設計 (2) 電腦輔助學習(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from 1950) 雖然美國政府投入大量的研究資金使CAI的研究蔚為風行,但其仍無法成功因:承諾過多、缺乏支援、技術未成熟、品質欠佳及成本過高。 系統化教學 (System approach to instruction, from 1950) 教學方法開始仿效系統發展方法,如流程圖(flow chart)開始被用於教學設計 。 系統方法包含了目標、資源分析、教案及教學設計、評量以及修改等。

認知學派與教學設計 (1) 繼行為主義之後,這項新的模式強調學習過程如知識編碼與表達、知識儲存與檢索,並重視新舊知識的連結。 與行為主義的相同點在於兩者均以目標為導向(objective view)。 行為主義首先進行任務拆解,將其拆分成數小步驟,提供或成或敗的經驗及方法以塑造學習者的行為。 認知主義首先進行任務分析,將其拆解成小步驟或單元(chunks) ,以提供學習者利用這些小步驟或單元就原有的知識基模(schema)發展出更複雜的知識.

認知學派與教學設計 (2) SCHOLAR-以蘇格拉底問答法(Socratic method)進行有關南美洲地理之教學 PUFF- 診斷病人的肺部疾病 DENDRAL-協助化學家進行分子結構組合實驗 SOPIE- 協助工程師找出電子設備中的問題所在 BUGGY- 協助教師找出學生學習數學的問題 LOGO- 教導兒童進行基本的電腦程式設計 Davis’ math programs for the PLATO system- 利用發現法(discovery)進行數學學習

建構主義與教學設計 (1) 知識建立在舊有的知識基模之上。 強調解決的問題是模糊、非結構性且接近人類真實生活。 強調開放式的學習經驗,學習結果是難以測量而且人人不同的。 與認知主義學派之共通點 基模理論 (Schema theory) 連結理論 (Connectionism) 超媒體及多媒體的使用(Hypermedia /Multimedia) 與行為及認知主義的差異點 行為及認知主義:預期性(predetermined) 建構主義:非預期性(non-predetermined)

建構主義與教學設計 (2) 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 有用的工具 以妥協(internal negotiation & social negotiation)為基礎。 貼近真實生活世界。 強調學習者了解其思考流程及問題解決方法。 協助學習者進行自我摸索而不要干涉學習者的摸索。 需要教師以及學習者的共同合作。 利用工具協助學習者建立心智模型。 有用的工具 超媒體及多媒體 (Hypertext & hypermedia)

建構主義與教學設計 (3) 建構主義式教學系統 社群式 合作式 情境式 哈佛大學教師社群網站 Education with New Technologies 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y (http://learnweb.harvard.edu/ent/home/index.cfm) 合作式 Oracle公司所發展的ThinkQuest系統(www.thinkquest.org) Global SchoolNet 情境式 教師專業發展網站TappedIn (http://www.tappedin.org/) 虛擬大學網站Virtu U (http://www.virtual-u.org/)

小 結 科技的進步提供新的學習工具,使傳統學習策略及理論於應用上更見成效。 小 結 科技的進步提供新的學習工具,使傳統學習策略及理論於應用上更見成效。 結合良好學習理論以及當代科技的學習環境目前有待教育工作者齊心專注並開發。

數位課程發展之流程 本數位學習課程發展流程提供了數位學習課程設計及發展上之參考,分為以下兩版本: 精簡版 專業版 適用於一般教師使用(教師本身扮演教學設計師) 。 專業版 適用於有教學設計師的團隊使用。

國內大專院校 數位課程發展作業流程 【專業版】 國內大專院校 數位課程發展作業流程 【專業版】

數位課程發展作業流程 【專業版】 大專院校 ---33個工作單元--- 使用對象 團隊分工 專責單位進行數位課程開發與製作的大專院校。 數位課程發展作業流程 【專業版】 ---33個工作單元--- 使用對象 專責單位進行數位課程開發與製作的大專院校。 團隊分工 教師:學科專家。 專案管理者:進度、品質控管,溝通協調。 教學設計師:與學科專家合作,設計課程形式與教學策 略,創造優質的教學經驗。 發展團隊:媒體、程式、影像剪輯等人員。 行政人員:協助行政事務與品質控管。 審核者:其他專家學者與教學設計專家。 教學輔助者(線上助教):擔任學習者的學習伙伴,提供 多樣的支援與學習引導。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以P-ADDIE模式為基礎 E-course development 分 析 設 計 發 展 實 施 評 鑑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分析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1.1 前置分析 課程是否e化? 停止 否 【Pre-analysis】 是 【Analysis】 1.3 學習內容分析與設計 1.2 學習者分析 1.4 學習目標分析 1.5 資訊科技分析 1.6 媒體分析 1.7 預算分析 建議:產出分析報告書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設計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Design】 2.1 專案進度與人員分工 2.2 制訂科技規格 2.3 評量方法與工具設計 2.4 教學策略設計 2.5 介面設計 2.6 學習流程規劃 2.7 學習經營計畫 2.8 雛形課程腳本設計 2.9 雛形課程腳本審核 2.10 雛形課程發展 2.11 雛形課程審核修正 建議: 產出設計規劃書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發展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3.1 繪製完整課程腳本 3.2 審核腳本 圖 例 說 明 3.3 發展完整課程 此步驟可省略 3.4 審核完整課程 此步驟是必要的 3.5 學習平台設定與課程管理 3.6 課程驗收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實施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4.1教學者的教育訓練 4.2教學輔助者的教育訓練 課程進行 4.3學習者的教育訓練 4.4學習平台管理 4.5學習服務支援 4.6推廣課程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作業流程設計:評鑑階段 E-cours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5.1 學習成效評量 5.2 學習滿意度評量 5.3 撰寫專案成果報告書 與修正計畫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分析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設計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發展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實施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人員分工表 – 評鑑階段 本資料內容取自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參考資料 Brenda Mergel (1998). Instructional Design & Learning Theory. (http://www.usask.ca/education/coursework/802papers/mergel/brenda.htm) 徐新逸教授「數位學習標竿課程內容規劃及設計研究計畫」(2003.10-2004.03)

問題與討論

感謝聆聽,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