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科技教學試行計劃 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活動3 用燈泡做燈籠 1. 用燈泡製作的燈籠有什麼構造? 2. 製作燈籠的材料有哪些? 3. 自己動手做一個環保燈籠。 4. 闖關遊戲。
Advertisements

山东建筑大学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建筑工程及装备) 申报及建设情况汇报
組員介紹:劉家宏、張芷廷、彭博彥、陳ㄧ志、吳若凱
理解與誤解 – 原來孩子是這樣學習的 數學科分享會
歡迎參加學校日活動 請先簽到,感謝您!.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青果在线学校 青果团队 2015年2月.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放大器-頻率響應實驗 科系:通訊工程學系 執導老師:王志湖 學號:B 姓名:何信賢.
Science Society (Games Factory)
Signal and Systems 教師:潘欣泰.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Chapter 2 – Chapter 4 Chang Chi-Chung
一、如何規劃? 二、教材數位化的可用工具介紹。 三、發表時應該注意的重點。 四、可展示的平台有哪些?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促進學習的評估 如何運用「網上學與教支援」 促進學與教 柯志明 教育基建分部 基本能力評估/數學.
跨科專題研習 步行機械 2A 22 劉建偉.
太原外语科技实验中学 《选修课学生使用说明》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Google Play2016年 臺灣年度最佳精選榜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Prepositional Phrases
4-1 直流電機 4-2 直流電機之型式 4-3 電動機之組成 4-4 電動機之構造比較 4-5 直流發電機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政策行銷(2) 實例-湖子內區段徵收 林素寶.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統計學應用~~ 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指導老師:周建興 老師 開發團隊:吳旻翰、池宗諺 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2015/12/11
Creative Teachers Association Limited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視訊skype計畫 多元評量 蔡麗棉.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校訂必修試行課程介紹 人文社會 專題探究 (12班) 數理研究 方法 (12班) 歷史組 (4班) 地理組 (1班)
調降優惠存款利率(§36) (舊制85年2月1日前的年資才有18%) 退休金種類 利率 實施期間.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象形圖 製作者:周子傑老師.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單元 晶體振盪電路 單元總結.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六年級電腦科 我是小導演 影音剪輯Movie Maker
107暑期重補修 開課說明會.
Super Maker!手指尖的藝術.
資訊隱藏概論 (Introduction to Data Hiding)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106年度成果發表競賽辦法 組別 團體組 個人組 人數 2人以上,最多6人 同一實習公司,或同一產業得併組參賽 1人為限 格式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三年級上學期 普通話科 電腦輔助教學教案
DynaMed Plus 手機/平版 App下載使用教學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太陽能車.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電子電路的連接法 配合第四單元 奇妙的電 製作人:吳康瑜.
五年級電腦科 PhotoImpact X3 w3.dhps.tp.edu.tw.
Scratch: 動畫或遊戲編程 任務6:太空旅遊.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行動學習課程設計 經驗分享 林雅雯 Nov. 27, 2013.
簡介 發想:本簡報以常見的臺灣夜市小吃出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以圖片為輔,讓學生從食物為出發點,學習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相關方位和介係詞之應用 ﹔除吸引學生興趣外,並融入對話,以更深入加強學生對於本單元的聽力理解能力。接著帶入評量,確定學生已學會食物名稱及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介係詞之應用 。 視覺.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STEM科技教學試行計劃 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

試教內容 課題 班別 學生人數 學生程度 課時 全息投影 5B 32 能力較高 35分鐘 動能發電模型 5D 24 能力普通

全息投影的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應用光的特性,利用簡單的物料,設計及製作一個能把平面影像變成立體影像的投射器。

全息投影的教學過程 時間 學習重點 學與教過程 教具 學習評估 10分鐘 「從生活出發」引起動機 觀看YouTube影片 提問學生 利用簡報向學生解釋投影器的科學原理 簡報 教師提問 15分鐘 設計製作 - 分組活動 把全班學生分成4至5人一組。  給每組學生派發1張膠片,着每組學生自行製 作「立體影像投射器」。  着學生按自己的方法,並在5分鐘內分組製作投影器並作測試。  着學生說出難處或成功之處。 膠片 材料包 平板電腦 「立體影像投射器」製成品 給每組學生派發1份材料包和1份製作指南,着每組學生根據製作指南,製作「立體影像投射器」。 着學生按自己的方法,並在5分鐘內分組製作投影器並作測試。 教師巡視並找出成功的製成品,並讓學生分享心得。 活動總結 教師指示學生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所製作的立體影像投影器。 教師根據觀察所得,向學生指出部分同學在製作上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法。 完成小冊子P.10-11 小冊子 小冊子P.10-11

課堂照片

課堂照片

課堂照片

授課老師的反思 授課老師的個人反思: 當課堂一開始,聽到老師會讓同學一同完成科學探究活動便很興奮,整節課都能維持學習的動機,表現積極。課後亦主動問老師是利用什麼app去測試,想在自己課餘時間再試。 學生非常熟悉I-pad的操作,而且懂得自己尋找youtube短片作測試。 同學以二人一組合作完成製成品效果很好,同學間可以商量如何製作及改善製成品。但若以三人一組,則效果未如理想,因為有學生會主導整個活動,有學生則被動地坐在一旁。 課堂為雙教節更佳,因為學生可用更多時間去探究,而老師亦有更多時間問學生難處、成功之處及分享製作心得。 本課節教材的成效: 教材套方便學生製作,而且效果良好。但可以讓學生先自行探究如何製作,才讓他們使用教材套,因為利用教材套製作,他們很容易成功,如果先用自己的方法,他們更能説出遇到的困難及怎樣去解決。 學校多用I-pad,所以如果膠片較大以配合I-pad使用,效果更佳,如今只是利用youtube短片(未放大前)讓學生作測試。 小冊子彩色印刷,而且清楚説明基本原理及製作方法,學生清楚易明。

學生的反思 覺得這次活動很有趣,引發學習的好奇心。很想多做幾次再細心觀念。 我誤解了製作的方法,但與同學商量之後,最後成功了,很高興。 做到成功作品的時候,很有成功感。 覺得很神奇,因為那影像本來只是平面影像。 覺得這次活動很有趣,引發學習的好奇心。很想多做幾次再細心觀念。 我學到了如何製造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運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動能發電模型的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應用電的磁效應,利用簡單的物料,製作一個動能發電模型。

全息投影的教學過程 時間 學習重點 學與教過程 教具 學習評估 10分鐘 引起動機 - 由電的磁效應到發電原理 觀看YouTube影片 提問學生 利用簡報向學生解釋發電機的科學原理 簡報 教師提問 15分鐘 設計製作 - 分組活動 把全班學生分成4至5人一組。 給每組學生派發1份材料包和1份製作指南,着每組學生根據製作指南,製作「動能發電機」。 着學生自己測試所製作「動能發電機」 教師巡視並找出成功的製成品,並讓學生分享心得。 材料包 「動能發電      機」製成品 活動總結 教師指示學生向其他同學展示自己所製作的「動能發電機」。 提問學生有甚麼發現,提出一些製作所得的結論,教師就學生得出的結論加以補充。 完成小冊子P.10-11 教師根據觀察所得,向學生指出部分同學在製作上遇到的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法。 小冊子 小冊子P.10-11

課堂照片

課堂照片

課堂照片

授課老師的反思 本課節教材的成效: 教材套製作精美,但當中展示的製作方法不是很清晰,學生較難掌握如何自行製作。 授課老師的個人反思: 小冊子P.8的圖片與實物不相符,學生較難跟著指引去製作。 教材套提供的電線,小學生較難操控當中的接駁,因此於此課堂,老師換了利用電路接駁的電線。 由於教材套未有提供特定的膠水,所以老師亦要自備才能讓學生進行製作。 組裝對小學生都比較困難(不夠力組裝),他們常常都要老師的幫助。因此,如果某些組件可先固定位置,如摩打,學生製作會較為順利。 學生製作時,需要用螺絲批上螺絲,但他們缺乏此經驗,亦需老師的幫忙。 授課老師的個人反思: 當同學知道將會在課堂上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便很興奮,整節課都能維持學習的興趣,表現投入。 課堂為雙教節更佳,因為學生都要花很多時間於製作上,因此老師未有太多時間與同學作更深入的探究。 同學以四人一組合作完成製成品,原本是因為製作有些難度,希望同學能互相合作,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所以二至三人一組會較佳。 此課堂讓學生有機會思考磁效應與發電的關係。

學生的反思 覺得這個活動很困難,要很用力才可完成,有時更要老師的幫忙。 經過多次嘗試,最後終於成功了。 零件很細小,很難完成。 覺得這次活動很有趣,亦明白了磁效應能夠發電。 我學到了如何製造動能發電機。 做到成功的時候,很高興。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