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學評量 激勵學生學習動機 李坤崇教授 南台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所 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所教授兼所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國中基本能力之解析與提升 報告人:劉和然.
Advertisements

學生學習評量與命題技術 王保進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教育行政與評鑑所.
模块2 掌握与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
月子保姆理论知识试卷.
第四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可能性大小》的教学比较 一、介绍两个版本的教材 · 北师大版(七上) 第7.1节 一定摸到地球吗 摸球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是有大小的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適性揚才 多元進路 優質銜接
Jiaying Howard and Peiyu Roth
本投影片僅供教學使用 請勿做商業或其他用途用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暨“1751”工程总结会上的讲话
「實施繪本教學促進幼兒的共通能力」 分 享 會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採購規範運用實務(含履約管理) 主講人:新北市政府採購處 勞務採購科 陳佑民.
Topic 2 運動教育學之 課程結構理論取向I
逢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暨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教授 陳鳳如
大陸高等教育現況之分析 楊景堯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N3(個案報告)=N1(文獻查證)+N2(護理過程) A4紙電腦打字,每頁600字(24*25),雙行距14頁,10000 字為準。
如何讓心情飛而不灰— 認識壓力的身心效應與情緒紓解
林世華 93年06月02日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
從生活數學談補救教學 板橋國小 江珮瑤.
第十讲 组织的沟通过程.
消防安全知识 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 盘龙区大队.
教學設計與計畫 郭木山 博士.
‘‘色彩計畫 期末作業’’ 企業色彩識別系統分析 4950Z003 陳美菱 4971C001 林立婷 指導老師:呂裕文.
數位學習教學策略之初探 作 者:蔡瑜珍 (台南大學教育經營管理所博士研究生).
老年性皮肤瘙痒的防治.
多元評量理念與示例 103年04月26日 資料來源: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張美玉教授 新竹市光武國中 張蔚雯老師 雲林縣建國國中 周思穎老師.
Q1:何謂網路成癮(沉迷)? 網 路成癮為網路使用普及後新興的名詞,所謂的網路成癮是指重度網路使用的當事人在網路使用上出現一般上癮問題的核心症狀與負面影響,包括:(一)強迫性:理 智上知道要控制網路的使用時間,但仍不能克制上網的衝動, (二)戒斷性:不能上網時出現了身體或心理層面不適的現象。 (三)耐受性:上網的慾望越來越不能.
性平題庫的設計與實施 永福國小 李安邦 
Feedback 讓學員變得更好!.
102學年度預算編製說明會 主辦單位:會計室 102/02/22.
高中視覺藝術科 對學生的作用及出路 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第三节 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学习 病人教育的定义: 影响病人的行为,使促进健康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得以保持和变化(美国家庭医师学会,2000)
如何編製一份良好的試題-鄭桂華老師 大成國中 鄭桂華 2006/10/24
初三历史复习课 八上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草桥实验中学 朱萍.
閱讀與寫作 設計者:林怜秀.
禽病防治 禽白血病病原及流行特点.
慶熙大學 分享者:許書禎 慶熙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 新進教師研習會 專題演講 主動建構的學習教學觀 及其應用示例   陳忠志 輔英科技大學 科教中心     民國96年9月15日.
新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辦理採購規範 主講人:新北市政府採購處 李佳航、黃建中、陳佑民.
多元評量策略與實務 苗栗縣閩南語輔導團 報告人:鄭月蓮輔導員.
重庆地区从业人员跨文化交际 能力研究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黄赟琳 孙蒙.
腦的奧秘.
2.1 知識的意涵 2.2 知識管理的意涵 2.3 知識管理的必要 2.4 知識管理的特性 2.5 知識管理的步驟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房地产业营改增税制变革 知 识 讲 座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心智繪圖教學 大葉大學 歐秀慧.
論文的基本格式 一、論文前列資料 二、論文主體 三、參考資料.
質性與量化研究方法 序列分析工作坊 陳勇汀 2016/9/5 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學習實驗室
生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視覺.
心臟的構造與功能 鳳新高中 王美玲.
韓籍學習者習得現代漢語否定詞「不」與「沒」之研究
第六章 發展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黃湃翔整理 林函霓繕打.
10 Planning: Shared goals for patient education
Data Mining 資料探勘 Introduction to Data Mining Min-Yuh Day 戴敏育
Learning Theories 2018/12/7 Major Reference
肆、教育之心理學基礎 壹、前言 心理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而教育是改 變人類行為的歷程。因此要用經濟而有效的
100年度「國民中小學補救教學師資培育」種子教師培訓計畫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计划 研究生课程 主讲教师:邵维忠 助教: 朱彬,柳毅,尤朝,张磊,黄艺燕 2009年2月—7月
了解個人行為 組織行為 (OB) 組織行為的研究重點 組織行為的目標 個人在工作中的行為 個人行為 群體行為 解釋、預測及影響員工的行為
负数.
APA文獻引用格式 APA Citation Format
兒童與青少年發展概述.
基于功能磁共振技术的脑记忆问题的研究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三节 认知治疗 一、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 二、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中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为有效教学而设计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赵立影 艺术,科学 1.
教育測驗與評量 緒論 測驗與評量的意義 測驗與評量的種類 測驗與評量的功能 測驗與評量的發展趨勢.
所得稅法第14條、第126條修正條文 薪資所得計算方式二擇一 定額減除 特定費用減除 維持現行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元減除方式
社會責任的定義 古典觀點 管理唯一的社會責任是追求最大的利潤,也就是經營企業並為股東(公司的實際所有者)獲取最大的利益
4.理財規劃者適格性分析與實作 理財規劃重點 生涯階段 「就業前準備階段」(學習階段) 「初入社會階段」 「確定職涯階段」 「維持職涯階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善用教學評量 激勵學生學習動機 李坤崇教授 南台科技大學教育領導與評鑑所 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所教授兼所長 教育部主任秘書,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

成果導向的課程發展與學習成效評量機制 課程或活動調整(縱橫) 課程或活動設計(引導) 課程(教與學)或活動實施 教學或活動評量(多元) 就學就業 (佐證) 產業發展與職場需求 國家社會與教育發展 及定位 學生個人能力及發展 家長與校友期望 學校特色 與定位 三級課程或活動評鑑 圖1 成果導向教育的課程發展圖 內迴圈 外迴圈 課程或活動配套(行政) 註:實線為發展流程,虛線為回饋或輔助機制。 能力指標 (績效標準) 校教育目標、核心能力 院、通識、處室教育目標、核心能力 系教育目標、核心能力 成果迴圈 利害關係人

一般大學教學評量的缺失 (一)期中考、期末考試卷題數較少,評量結果 難反映學生真正學習結果。 (二)試卷集中測量某一主題,分佈不均勻。 (三)申論題題意不甚清楚,學生不知如何回答。 (四)申論題評分前未擬定具體的評分標準。 (五)不同教師給分的寬嚴差距甚大。 (六)重視紙筆測驗,忽略實作評量、檔案評量或觀察評量與檢核。 (七)未顧及學生個別差異。 (八)未與教學目標、核心能力相呼應。

多元化教學評量 紙筆測驗 檔案評量 實作評量 口語評量

紙筆測驗編製歷程 壹、決定測驗目的 貳、設計雙向細目表 參、決定試題類型與題數 肆、編擬測驗試題 伍、審查與修改測驗試題 陸、編輯測驗試題

壹、決定測驗目的 一、認知領域教學目標 二、情意領域教學目標 三、動作領域教學目標 依據測驗目的選取適切評量方式。

認知歷程向度(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 知識向度 (Knowledge Dimension) 一、認知教育目標分類 動詞層面 (Verb aspect) 創作 (Create) 評鑑 (Evaluate) 分析 (Analyze) 應用 (Apply) 了解(Understand) 記憶(Remember) (Evaluation) 綜合 (Synthesis) (Analysis) (Application) 理解(Comprehension) 知識 (Knowledge) 個別向度 (Separate Dimension) 認知歷程向度(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 知識向度 (Knowledge Dimension) 名詞層面 (Noun aspect) 後設認知知識 (Metacognitive Knowledge) 程序知識 (Procedural Knowledge) 概念知識 (Conceptual Knowledge) 事實知識 (Factual Knowledge) Bloom et al. (1956)分類 Anderson et.al. (2001)分類 原架構與修訂架構的結構比較圖 修改自Summary of the changes from the original framework (p.268), by 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R., Airasian, P. W., Cruikshank, K. A., Mayer, R. E., Pintrich,P. R., Raths, J. & Wittrock, M. C. ,2001,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二、技能教育目標分類 Simpson技能教育目標分類表 主階層 次階層 7.0獨創(origination) 6.0適應(adaption) 5.0複雜的外顯反應 (complex overt response) 5.20自動表現 (automatic performance) 5.10解決不確定性 (resolution of uncertainty) 4.0機械化(mechanism) 3.0引導反應(guided response) 3.20嘗試錯誤(trial and error) 3.10模仿(imitation) 2.0準備狀態(set) 2.30情緒狀態(emotional set) 2.20生理狀態(physical set) 2.10心理狀態(mental set) 1.0感知(perception) 1.30轉換(translation) 1.20線索選擇(cue selection) 1.10感官刺激(sensory stimulus) 整理自:Simpson, E. J. (1972).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 the psychomotor domain. The Psychomotor Domain(vol. 3.). Washington: Gryphon House.

圖2 情意教育目標分類之細類層級及常用情意用語 三、情意教育目標分類 內在化歷程 5.2品格形成 5.0形塑品格 5.2 5.1一般化體系 5.1 4.2價值系統組織 4.0組織 4.2 4.1價值概念建立 4.1 3.3信仰 3.0評價 3.3 3.2價值喜好 3.2 3.1價值接受 3.1 2.3滿意反應 2.0反應 2.3 2.2自願反應 2.2 2.1順從反應 2.1 1.3控制或選擇注意 1.0接受 1.3 1.2願意接受 1.2 1.1覺知 1.1 細類層級 常用情意用語 圖2 情意教育目標分類之細類層級及常用情意用語 興 趣 鑑 賞 態 度 價 值 適 應 整合自: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p.283), by Stanley, J. C. & Hopkins, K. D.,1972,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se(p.37,by Krathwohl, D. R., Bloom, B. S., & Masia, B. B.,1964, HandbookⅡ: Affective domain. New York: McKay.

貳、設計雙向細目表 一、確定測驗的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 二、選取試題類型 三、評估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各試題類型的相對重要性 四、決定各細格的配分與題數 1.各單元配分:重要性、授課時間比重? 2.各類試題類型配分:選擇題?論文題?

大學○○科期末紙筆測驗 雙向細目表 教材 試題 教學 內容 形式 目標 合計 第 章 共 節課 (佔分) 記憶 了解 應用 分析 評鑑 創作 合計 第 章 共 節課 簡答題   論文題 小計 (佔分)

大學「課程發展與設計」 期中考紙筆測驗各章配分 教材內容 (期中考範圍) 1.課程結構與課程意義 2.課程設計與課程研究 3.課程設計的意識型態 4.課程設計的模式 5.九年一貫課程 教學時間 4節 2節 佔分比例 理想 25 12.5 實際 23 10 30 12

大學「課程發展與設計」期中考試卷之雙向細目表(初稿) 教材 試題 教學 內容 形式 目標 記憶 了解 應用 分析 評鑑 創作 合計 1.課程結構與課程意義(4節) 選擇題   10(5) 論文題 15(1) 小計 25 2.課程設計與課程研究(2節) 12(6) 12 3.課程設計的意識型態(4節) 4.課程設計的模式(4節) 6(3) 20(1) 26 5.九年一貫課程(2節) (佔分) 共16節課 50(25) 50(3) 30 10 15 20 100(28)

大學「課程發展與設計」期中考紙筆測驗之雙向細目表 教材 試題 教學 內容 形式 目標 記憶 了解 應用 分析 評鑑 創作 合計 1.課程結構與課程意義(4節) 選擇題 6(3) 2(1)   8(4) 論文題 15(1) 小計 23 2.課程設計與課程研究(2節) 4(2) 10(5) 10 3.課程設計的意識型態(4節) 25 4.課程設計的模式(4節) 20(1) 30 5.九年一貫課程(2節) 12(6) 12 (佔分) 共16節課 32(16) 16(8) 50(25) 50(3) 100(40)

參、決定試題類型與題數 一、客觀測驗分為選擇類型、補充類型。 (一)選擇類型包括是非題、配合題、選擇題等三種 (二)補充類型包括填充題、簡答題等兩種。 二、論文測驗分成申論題、限制反應題等兩類。

選擇題、 論文題之比較 使用時機 優點 限制與解決策略 選擇題 當正確答案為唯一,且相對有幾個似是而非的答案。 1.題意較是非題、填充題清晰明確。 2.適於評量不同層次學習結果。 3.具有診斷效果。 4.修改選項可提高鑑別度或調整難度。 5.計分迅速、客觀。 1.評量答辨識案,非產生答案。 無法評量組織、發表能力。 2.高品質之命題不易,尋找具有誘答力的選項不易。 3.逐步建立題庫,提高命題能力,並刪減欠佳試題。 論文題 評量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如組織概念形成適切答案。 1.可評量高層次的認知能力與學習結果。 2.對學生提供解答線索最少,且評量答案產生,不受猜測影響。 3.較能評量思考歷程。 4.促進學生認識、統整及表達自己觀念。 5.增進學生寫作能力。 1.計分費時、較不客觀。 2.內容取樣較不具代表性,可能造成內容效度降低。 3.評分者間信度較其他類型低。 4.作文能力和虛張聲勢可能干擾所欲評量的學習結果。 5.訂定評分標準或評量尺規。

肆、紙筆測驗的重要命題原則 一、選擇題的命題原則 (一)每各試題題幹不應中斷 (二)試題應測量重要的學習結果 (三)試題題幹意義應完整、清晰界 定問題 (四)以簡短、清晰用詞陳述試題題幹 (五)題幹避免使用否定句,若需採用宜強調否定字詞 (六)盡可能將各選項共同字詞放在題幹中 (七)標準答案必須是正確或最佳的答案

(八)專有名詞或術語係引自外文宜附註原文。 (九)各選項應按邏輯順序排列 (十)各選項應避免有內涵重疊現象,數字、數據類試題並避免範圍重疊。 (十一)提高誘答似真性與吸引力 (十二)謹慎使用『以上皆是』或『以上皆非』

二、論文題的命題原則 (一)問題應測量複雜、高層次的學習結果。 (二)問題應為擬測量的重要學習結果。 (三)問題應明確界定欲測量的行為 (四)不應允許學生選擇試題作答 (五)以多題短答的限制反應問題取代少題長答的論文題

檔案評量 檔案評量的規劃歷程 (一)準備與規劃檔案評量 (二)界定檔案評量的目的 (三)決定檔案評量的類型 (四)訂定檔案績效指標 (五)轉換檔案績效指標為檔案項目 (六)擬定績效指標的評分規準 (七)製作使用說明

3.量表編製過程(30%):訪問或調查、預試、題目分析 「量表或測驗編製報告」學習評量單 姓名: 班別:□碩班、□博班 學號:日期: . 各位同學:為完整呈現本學期「測驗編製專題研究」的完整學習歷程,請於學期末「一週前」,整理出一份系統、完整的量表或測驗編製報告。 一、報告內容重點與評量:請針對下列評量項目並參酌「二、評量規準」,於自評欄位打「A、B、C、D、E」其中一項後,再請老師於合計欄複評。 評量項目 自評與老師複評(A至E) 自評 老師 1.量表主題(10%)   2.量表架構(含文獻探討) (20%) 3.量表編製過程(30%):訪問或調查、預試、題目分析 4.量表內容(10%) 5.量表信度、效度及常模(10%) 6.文字與結構(10%) 7.參考書目及引註(10%) 合計 分享: 評量教師: .

二、評量規準 符號 A B C D E 1.量表主題(10%) 主題切合目的、深具價值 主題切合目的 主題尚佳,然需微調 主題欠佳 無主題 2.量表架構(含文獻探討) (20%) 架構之論述基礎甚佳,脈絡分明 架構之論述基礎頗佳 架構之論述基礎尚佳 架構之論述基礎欠佳 缺架構 3.量表編製過程(30%) 訪問或調查、預試及題目分析均適切、嚴謹 訪問或調查、預試及題目分析大部分適切 訪問或調查、預試及題目分析約半數適切 訪問或調查、預試及題目分析少部分適切 缺編製過程 4.量表內容(10%) 內涵、施測及計分完整適切、且扼要 內涵、施測及大部分適切 內涵、施測及計分約半數適切 內涵、施測及計分少部分適切 無內容 5.量表信度、效度及常模(10%) 信度、效度及常模完整適切、且扼要 信度、效度及常模大部分適切 信度、效度及常模約半數適切 信度、效度及常模少部分適切 無信效度與常模 6.文字與結構(10%) 組織嚴謹、架構分明及文字流暢 組織嚴謹、架構分明或文字流暢之二頗佳 組織嚴謹、架構分明或文字流暢之一頗佳 組織嚴謹、架構分明或文字流暢均欠佳 雜亂無章 7.參考書目及引註(10%) 參考書目及引註均適切(符合APA格式) 參考書目及引註大部分適切 參考書目及引註約半數適切 參考書目及引註少部分適切 缺參考書目或引註 註:各項目之A、B、C、D、E依據佔配分的100%、90%、60%、30%、0%。

實作評量 編擬與實施評量表或檢核表的原則 (一)評量行為或特質應呼應教育目標、重要學習結果 (二)評定行為或特質應可直接觀察 (三)清楚定義量表或問卷特質 (四)選擇最適合的評量內涵與目標的評量、檢核程序 (五)評定等級最好在三至五個,且宜讓評定者適切註解 (六)結果評量或檢核一次只評閱一項實作項目 (七)設計簡易紀錄與使用說明,便於紀錄與運用 (八)評量或檢核時,最好不知學生姓名 (九)若實作評量為長期結果,應整合數個觀察者的結果

口語評量 實施口語評量應遵循下列原則: (1)口語表達需與教學目標相關; (2)避免廣泛、模糊的題目; (3)使用直接、簡單的問題; (4)允許學生充足時間回答; (5)候答態度應和藹,避免給學生壓力; (6)審慎衡量運用時機; (7)事前建立公正客觀的口試評量標準; (8)事先讓學生了解口試程序與評量標準; (9)同時請兩位以上受過訓練的優秀人員擔任口試主試

dr.lkclkc@gmail.com 092839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