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综合实验之单片机部分
Advertisements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授课专业:测控13级 授课学时: 78 学时 理论教学:52学 实验教学:26学时
松翰科技 — 全新高性能 8-bit 微控制器
第8章 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本章学习目标: 熟悉单片机系统的各种干扰来源及形式 学会供电系统及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第7章 AT89S51单片机的 串行口 1.
PCB设计的策略与技巧    尽管现在的EDA工具很强大,但随着PCB尺寸要求越来越小,器件密度越来越高,极其苛刻的布线规则,这些都使得PCB设计的难度并不小。如何实现PCB高的布通率以及缩短设计时间呢?本文简要介绍PCB规划、布局和布线的设计技巧和要点,希望能从下面一些具体的例子的中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 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模型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掌握单片机的结构 掌握单片机I/O口的使用
第8章 机床操作 主讲:臧红彬 博士.
单片机发展方向及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可仿真的STC15F2K60S2系列.
第四章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C8051F MCU V1.0.
教师:王宣银 地址:浙江大学机械电子控制 工程研究所 电话:
單晶片原理與應用 魏兆煌 整理 南台科技大學 電機系 Sep
任务1: 点亮你的LED----初识单片机.
題目:LED電子數位時鐘 第 二組 組員: 陳柏霖 李育昇.
第四章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项目2 2个LED发光二极管控制 知识与能力目标 熟悉单片机的I/O口功能与特性。
得技通电子 问题 1 右何者非為假指令 (1) XRL (2) EQU (3) MACRO (4) ORG.
第十章 C8051F系列SOC单片机 10.1 C8051F系列单片机简介 C8051F单片机结构及原理.
第7章 单片机系统的串行扩展 西安思源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1.
第8章 AT89S52单片机外部 存储器的扩展 1.
第9章 数模转换器与模数转换器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掌握模数转换器的应用 掌握数模转换器的应用.
第8章 模拟接口 8.1 模拟接口概述 8.2 DAC及其接口 8.3 ADC及其接口.
第14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 与可靠性设计 1.
智能电子钱包终端设计(一) ——CPU卡与COS文件结构
第6章 MCS - 5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 计数器 及串行接口 6.1 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6.2 方式和控制寄存器
第七章 MCS-51系统扩展 一、程序存储器扩展
第十一章 复位、时钟和省电方式控制.
第3章 AT89C51指令系统 3.1基本概念内部结构和引脚功能 指令、指令系统、机器代码
第八章 80C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80C51串行通信相关知识,包括串行通信基本概念,80C51单片机的串行口及其工作方式,以及单片机在双机或多机通信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硬件结构 MCS-51指令系统 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与应用.
第13章 功率接口设计 1.
第八章 数据通信.
UART口的第一次接触 MCU起航 QQ:
第5章 智能汽车设计基础—微控制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基于Proteus与Keil C 哈工大出版社
第2章 单片机的结构原理与 简单应用 (课时:10学时).
单片机原理 单 片 机 单片机接口技术 单片机应用技术.
第七章 定时/计数器.
第八章 数据通信.
线性驱动IC BP5112 应用指南 冯卓民 /12/30 Confidential 1.
第5章 半导体存储器 存储器基本概念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连接与扩充应用 微机系统的内存结构.
第十章 人机交互接口 本章学习目标 掌握键盘接口技术 掌握数码、液晶显示技术 了解数码管显示驱动和键盘扫描控制专用芯片.
第2章 单片机系统组成原理 2.1 MCS-51单片机组成原理 2.2 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 2.3 MCS-51存储器配置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 单片机的存储器特点 I/O端口的特点 CPU时序 课时安排:3个课时.
第四章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第二章 单片机基础知识.
单片机系统设计 教师:朱华贵 2016年03月01日
单片机技术及应用 课程要求:应用MCS-51汇编语言进行 软件设计。 应用MCS-51及有关芯片进 行硬件接口设计。
8051單晶片 蘇恆生 老師.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主讲人:张荣刚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第7章 单片机综合训练 7.1 项目十二抢答器系统设计 7.2 项目十三智能温度测量仪 7.3 任务拓展 7.4 知识链接 返回.
第6章 存储器接口 6.1 存储器概述 6.2 半导体存储器 6.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键盘 LCD显示器 触摸屏技术 串行总线数据通信 PTR2000无线数据传输
什么是单片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是指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它的各种功能部件,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memory)、基本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接口电路、定时/计数器和中断系统等,都制作在一块集成芯片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内部基本结构如图1.7所示。由于它的结构与指令功能都是按照工业控制要求设计的,故又称为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四川工商学院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刘 强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教学课件 清华大学 阎石 王红
第五讲:AT89C51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一、半导体存储器 二、存储器空间划分方法 三、数据存储器(RAM) 四、程序存储器(ROM)
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2. MCS-51单片机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2.1 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结构特点
四、手工汇编 完成汇编的方法有两种:手工汇编和汇编程序汇编 1.手工汇编步骤 A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x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C语言版) 第8章 单片机系统扩展
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情景1: 汽车空调系统的单片机控制 主讲:向楠.
第1章 单片机及其开发环境 教学内容 初识单片机 单片机应用系统 Keil µVision软件的使用.
第三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三节 半导体存储器与CPU接口 一、存储器的分类
第2章 80C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单片机的定义、名称、分类方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任课教师:刘忠国 山东大学课程中心网站: http://course.sdu.edu.cn/G2S/stcmcu.cc 网站:http://www.mcu001.com keil μvision软件下载及指导手册(Help→μvision Help) http://www.keil.com/ 何宾ST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http://www.gpnewtech.com/study/stc/

第三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本章学习目标 3.1 理解模型机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3.2 掌握单片机的结构 3.2.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3.2.2 单片机的引脚及功能 3.3 掌握单片机I/O口的使用 3.4 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典型构成 21:33

(Low-profile Quad Flat Package) 3.2.2 单片机的引脚及功能 1.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引脚 封装:LQFP-44封装 (Low-profile Quad Flat Package) 图3-12 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引脚图 21:33

Dual Inline-pin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 1、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引脚 DIP-40封装 Dual Inline-pin Package双列直插式封装技术 和LQFP-44相比, 没有P4.0, P4.3, P4.6, P4.7引脚 图3-12 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引脚图 21:33

STC15F2K60S2单片机的逻辑符号图 1、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引脚 DIP-40封装无 21:33

1、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引脚 DIP-40封装的STC15F2K60S2单片机和LQFP-44封装相比,除了没有P4.0、P4.3、P4.6、P4.7引脚外,其他资源和的单片机完全相同。 由于DIP封装的单片机焊接比较容易,因此,对于初学者,最好选用DIP封装的单片机进行学习。 注意: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原理图时,一般应使用逻辑符号图,以便进行电路分析,而设计应用系统的印刷电路板图时,必须使用单片机的引脚图。 21:33

1、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引脚 电源引脚 外接晶体引脚 控制和复位引脚 输入/输出(I/O)引脚 引脚 (1)电源引脚 Vcc:一般接电源的+5V。具体的电压幅度应参考 单片机的手册。 GND:接电源地。 21:33

1、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引脚 (2)外接晶体引脚 XTAL1和XATL2 /P1.6 芯片内部一个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常用于连接晶体振荡器。 /P1.7 晶振频率可在4MHz~48MHz间选择,典型值是11.0592MHz(因设计单片机通信应用系统时,用这个频率的晶振可准确地得到9600bits/s和19200bits/s的波特率)。 电容C1、C2对时钟频率有微调作用,可在5~100pF之间选择,典型值是47pF。 21:33

(2)外接晶体引脚 STC15F2K60S2单片机内部集成高精度R/C时钟,工作时钟可用内部振荡器或外部晶振产生的时钟。 内部集成的高精度R/C时钟工业环境下温漂为±1%,常温下温飘5‰,频率范围为5MHz~35MHz,可在编程时设置。 对时钟频率要求不太敏感的场合,内部R/C振荡器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用内部R/C振荡器时钟时, XTAL1和XTAL2引脚悬空。 用在系统编程(In-System Programming,ISP)工具对STC15F2K60S2单片机下载用户程序时,可在选项中设置选用外部晶振时钟或者选用内部R/C振荡器时钟。 21:33

(3)控制和复位引脚 ALE(与P4.5复用) 功能: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或外部扩展的并行I/O口时, ALE(地址锁存使能)输出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 标准8051单片机的ALE 脚对系统时钟进行6分频输出, 可对外提供时钟。 当8051单片机时钟频率较高时,ALE脚是一干扰源。 STC15F2K60S2单片机直接禁止ALE脚对系统时钟进行6 分频输出,彻底清除此干扰源,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设计。 若设计中需要单片机输出时钟,可用STC15F2K60S2单片 机的可编程时钟输出脚(P5.4/MCLKO, T2CLKO/P3.0, T1CLKO/P3.4和T0CLKO/P3.5,见7.2节)对外输出时钟。 STC15F2K60S2单片机的ALE引脚在用MOVX指令访问片外 扩展器件时输出地址锁存信号。 21:33

1、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引脚 RST(与P5.4复用) 当振荡器运行时,在此引脚上出现两个机器周期的高 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如果需要单片机接上电源就可以复位,则需要使用上 电复位电路。 VPD: 传统C51单片机备用电源引脚 SS_3/MCLKO/RST /P5.4 图3-15 上电复位电路图 21:33

RST(与P5.4复用) 引脚 P5.4/RST/MCLKO脚出厂时默认为I/O口,可在STC-ISP 编程软件下载程序时,将其设置为RST复位脚。 STC15F2K60S2单片机内部 集成了MAX810专用复位电 路,时钟频率在12MHZ以 下时,复位脚可接1K电阻 再接地,也可用图3-15所示 的传统复位电路。 图3-15 上电复位电路图 21:33

(4)输入/输出(I/O)引脚 STC15F2K60S2单片机最多可有42根I/O口线: P0口(8根):P0.0~P0.7 4种模式:准双向口/弱上拉,推挽/强上拉,输入/高阻 和开漏模式。复位后为准双向口/弱上拉模式。 每个口的工作模式由2个控制寄存器中的相应位控制 (PnM0和PnM1,n=0、1、2、3、4、5)。 21:33

1)I/O口的工作模式 4种工作模式:准双向口/弱上拉,推挽/强上拉,输 入/高阻和开漏模式。 每个口的工作模式由2个控制寄存器中的相应位控制 (PnM0和PnM1,n=0,1,2,3,4,5)。 例如: P0M0和P0M1用于设定P0口的工作模式: 位号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P0M0 P0.7 P0.6 P0.5 P0.4 P0.3 P0.2 P0.1 P0.0 P0M1 寄存器 P0M0 1 P0.3 P0.2 P0.1 P0.0 P0M1 工作 模式 准双 向口 推挽 输入/高阻 开漏 以此类推 21:33

1)I/O口的工作模式 表3-5 I/O口工作模式设置 PnM1 [7:0] PnM0 I/O口工作模式 准双向口 (传统8051单片机I/O口模式), 灌电流可达20mA,拉电流为270μA,由于制造误差,实际为270uA~150uA 1 推挽输入输出(强上拉输出, 可达20mA, 要加限流电阻, 尽量少用) 仅为输入 (高阻) 开漏(Open Drain), 内部上拉电阻断开, 要外加上拉电阻 21:33

1)I/O口的工作模式 例, 若设置P1.7为开漏模式, P1.6为强推挽输入输出模 式, P1.5为高阻输入模式, P1.4, P1.3, P1.2, P1.1和P1.0 为弱上拉(准双向口 )模式, 则P1M0和P1M1设置如下: P10口 P1.7 P1.6 P1.5 P1.4 P1.3 P1.2 P1.1 P1.0 P1M0 1 P1M1 工作 模式 开漏 推挽 输入/高阻 准双 向口 则可用下面代码设置: MOV P1M0, #11000000B; MOV P1M1, #10100000B; 或MOV P1M0, #C0H 或MOV P1M1, #A0H 21:33

1)I/O口的工作模式 STC15F2K60S2单片机的每个I/O口在弱上拉时能承受20mA的灌电流(最好使用限流电阻,如1KΩ)。 整个芯片的工作电流推荐不要超过90mA。即从MCU-Vcc流入的电流不超过90mA,从MCU-GND流出的电流不超过90mA,整体流入/流出电流都不能超过90mA。 输出低时,灌电流最大可达20mA 准双向口/弱上拉模式 21:33

1)I/O口的工作模式 在强推挽输出时能输出20mA拉电流(也要加限流电阻)。 整个芯片的工作电流推荐不要超过90mA。即从MCU-Vcc流入的电流不超过90mA,从MCU-GND流出的电流不超过90mA,整体流入/流出电流都不能超过90mA。 输出高时,拉电流最大可达20mA 强推挽输出 输出低时,灌电流最大可达20mA 21:33

2)I/O口的复用功能 P0口: 用作普通I/O。 用作数据总线(D7~D0)或地址总线低8位(A7~A0)。 P1口: 用作普通I/O。 复用为ADC转换输入、捕获/比较/脉宽调制、SPI通信线、第一二串口或者第二时钟输出(STC12系列) 接晶振, 如表所示。 引脚 复用功能 P1.0 ADC0/CCP1(捕获/比较/脉宽调制通道1)/RxD2(串口2输入) P1.1 ADC1/CCP0(捕获/比较/脉宽调制通道0)/TxD2(串口2输出) P1.2 ADC2/ECI(可编程计数器阵列定时器的外部时钟输入)/SS(SPI从器件选择) P1.3 ADC3/ MOSI(SPI主机输出从机输入) P1.4 ADC4/ MISO(SPI主机输入从机输出) P1.5 ADC5/ SCLK(SPI时钟) P1.6 ADC6/ XTAL2(接晶振引脚)/RxD_3(串口1输入备用切换引脚) P1.7 ADC7/ XTAL1(接晶振引脚)/TxD_3(串口1输出备用切换引脚) External Clock Input 21:33

2)I/O口的复用功能 P2口: 用作地址总线的高8位输出。 用作通用I/O口使用。 用于SPI和捕获/比较/脉宽调制的备用切换端口。 引脚 A8/RSTOUT_LOW(复位后输出低电平引脚) P2.1 A9/ SCLK_2(SPI时钟备用切换引脚) P2.2 A10/ MISO_2(SPI主机输入从机输出备用切换引脚) P2.3 A11/ MOSI_2(SPI主机输出从机输入备用切换引脚) P2.4 A12/ /ECI_3(可编程计数器阵列定时器的外部时钟输入备用切换引脚)/SS_2(SPI从器件选择备用切换引脚) P2.5 A13/CCP0_3(捕获/比较/脉宽调制通道0备用切换引脚) P2.6 A14/ CCP1_3(捕获/比较/脉宽调制通道1备用切换引脚) P2.7 A15/ CCP2_3(捕获/比较/脉宽调制通道2备用切换引脚) 21:33

P3口: 用作通用I/O口使用。可复用为外部中断输入、计数器输入、时钟输出、第一串口,如表所示。 引脚 P3口复用功能 P3.0 RXD(串口1输入)/ /INT4 (外部中断4, 只能下降沿中断) /T2CLKO(T2的时钟输出) P3.1 TXD(串口1输出)/T2CLKO(T2的外部输入) P3.2 /INT0(外部中断0输入,既可上升沿中断也可下降沿中断) P3.3 /INT1(外部中断1输入,既可上升沿中断也可下降沿中断) P3.4 T0(定时器0外部输入)/ T1CLKOU(T1时钟输出)/ECI_2(可编程计数器阵列定时器的外部时钟输入备用切换引脚) P3.5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 T0CLKOU(T0时钟输出)/ CCP0_32 (捕获/比较/脉宽调制通道0备用切换引脚) P3.6 /INT2(外部中断2输入, 只能下降沿中断)/RxD_2(串口1输入备用切换引脚)/ CCP1_2(捕获/比较/脉宽调制通道1备用切换引脚) P3.7 /INT3(外部中断3输入, 只能下降沿中断)/TxD_2(串口1输出备用切换引脚)/ CCP2(捕获/比较/脉宽调制通道2)/ CCP2_2(捕获/比较/脉宽调制通道2备用切换引脚) 21:33

2)I/O口的复用功能 P4口: 作通用I/O口使用。有复用功能, 可配置为SPI通信 线, 外部总线读/写控制, 第二串口线, 地址锁存信号等。 引脚 P4口的复用功能 P4.0 MOSI_3(SPI主输出从输入备用切换引脚) P4.1 MISO_3(SPI主输入从输出备用切换引脚) P4.2 (外部总线写控制信号) P4.3 SCLK_3(SPI时钟备用切换引脚) P4.4 (外部总线读控制信号) P4.5 ALE(地址锁存控制信号,主要用于外部总线扩展) P4.6 RxD2_2(第二串口输入备用切换引脚) P4.7 TxD2_2(第二串口输出备用切换引脚) 21:33

2)I/O口的复用功能 P5口 P5.4/RST(复位脚)/MCLKO(主时钟输出;输出频率可为 MCLK/1,MCLK/2或MCLK/4)/SS_3(SPI接口的从机选 择信号备用切换引脚)。 该引脚默认为I/O口,可以通过ISP编程将其设置为 RST(复位)引脚。 P5.5 没有复用功能。 21:33

2)I/O口的复用功能——引脚切换 捕获/比较/脉宽调制(CCP)通道的引脚切换、SPI接口 的引脚切换以及串口的引脚切换由辅助寄存器AUXR1 (也称P_SW1,地址: A2H,复位值:0000 0000B)和外设功能 切换寄存器P_SW2(地址: BAH, 复位值: xxxx xxx0B) 确定。 位号 寄存器名称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AUXR1 S1_S1 S1_S0 CCP_S1 CCP_S0 SPI_S1 SPI_S0 DPS P_SW2 S2_S 21:33

2)I/O口的复用功能 捕获/比较/脉宽调制 (CCP) 通道可以在三个地方切换, 由CCP_S1和CCP_S0两个控制位选择。 位号 寄存器名称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AUXR1 S1_S1 S1_S0 CCP_S1 CCP_S0 SPI_S1 SPI_S0 DPS P_SW2 S2_S CCP_S1 CCP_S0 CCP通道的切换引脚 CCP在[P1.2/ECI,P1.1/CCP0, P1.0/CCP1,P3.7/CCP2] (3脚在P1口) 1 CCP在[P3.4/ECI_2,P3.5/CCP0_2,P3.6/CCP1_2,P3.7/CCP2_2] (都在P3口) CCP在[P2.4/ECI_3,P2.5/CCP0_3,P2.6/CCP1_3,P2.7/CCP2_3] (都在P2口) 无效 21:33

2)I/O口的复用功能 SPI可以在三个地方切换,由SPI_S1和SPI_S0两个 控制位选择,其选择方法如表3-11所示。 位号 寄存器名称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AUXR1 S1_S1 S1_S0 CCP_S1 CCP_S0 SPI_S1 SPI_S0 DPS P_SW2 S2_S SPI_S1 SPI_S0 SPI的切换引脚 SPI在[P1.2/SS,P1.3/MOSI,P1.4/MISO,P1.5/SCLK] (都在P1口) 1 SPI在[P2.4/SS_2,P2.3/MOSI_2,P2.2/MISO_2,P2.1/SCLK_2] (都在P2口) SPI在[P5.4/SS_3,P4.0/MOSI_3,P4.1/MISO_3,P4.3/SCLK_3] (3脚在P4口) 无效 21:33

2)I/O口的复用功能 串口1可以在三个地方切换,由S1_S1和S1_S0两个 控制位选择,其选择方法如表3-12示。 S1_S1 位号 寄存器名称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AUXR1 S1_S1 S1_S0 CCP_S1 CCP_S0 SPI_S1 SPI_S0 DPS P_SW2 S2_S S1_S1 S1_S0 串口1的切换引脚 串口1在[P3.0/RxD,P3.1/TxD] 1 串口1在[P3.6/RxD_2 /XTAL2, P3.7/TxD_2 /XTAL1], 串口1在[P1.6/RxD_3/XTAL2, P1.7/TxD_3/XTAL1], 串口1在P1口时要使用内部时钟 无效 21:33

2)I/O口的复用功能 串口2可以在两个地方切换,由S2_S0控制位选择: 0:串口2在[P1.0/RxD2,P1.1/TxD2] DPS:数据指针选择位。 0:使用缺省数据指针DPTR0; 1:使用另一个数据指针DPTR1。 位号 寄存器名称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AUXR1 S1_S1 S1_S0 CCP_S1 CCP_S0 SPI_S1 SPI_S0 DPS P_SW2 S2_S DPS 21:33

(4)输入/输出(I/O)引脚 3)STC15F2K60S2单片机I/O口的结构 准双向口工作模式的结构 P0~P5 30μA 20mA 200μA 强 极弱 弱 P0~P5 图3-16 准双向口工作模式的I/O位结构 21:33

准双向口工作模式的结构 I/O口可用作输出和输入功能而不需重新配置口线输出 状态。 当口线输出锁存器为“1”时I/O口高电平驱动能 力很弱,允许外部装置将其拉低(即允许输入低电平, 此 时T3与施密特管形成正反馈, 引脚钳位在0电平,输入低)。 引脚输出为低时, 其驱动能力很强, 可吸收20mA大电 流。 1 1 30μA 20mA 200μA 1 强 极弱 弱 P0~P5 1 截止 通 通 截止 1 止 止 1 1 输出低时,灌电流最大可达20mA 通 21:33

准双向口工作模式的结构 每个端口都包含一个锁存器,即特殊功能寄存器 P0~P5。这种结构在数据输出时,具有锁存功能, 即在重新输出新的数据之前,口线上的数据一直保 持不变。 但对输入信号是不锁存的,所以外设输入的数据必 须保持到取数指令执行为止。 为了便于叙述,以后将6个端口及其锁存器都表示 为P0~P5。 21:33

准双向口工作模式的结构 当口线锁存器由0到1跳变时,T1用来加快准双向口由逻辑0到逻辑1的转换。发生这种情况时,T1导通约2个时钟使引脚能迅速地上拉到高电平。 准双向口带有一个施密特触发输入及干扰抑制电路。 延迟2时钟1 1 30μA 20mA 200μA 1 强 极弱 弱 P0~P5 1 截止 止 通 止 通 1 2个时钟为0 导通 2个时钟 1 1 通 21:33

准双向口工作模式的结构 当从端口引脚上输入数据时,T4应一直处于截止状态。 30μA 20mA 200μA 强 极弱 弱 P0~P5 截止 通 截止 1 1 1 外部 输入0 截止 通 1 21:33

3)STC15F2K60S2单片机I/O口的结构 推挽输出工作模式的结构 图3-17 推挽输出工作模式的I/O位结构 1 导通 截止 1 截止 导通 图3-17 推挽输出工作模式的I/O位结构 21:33

推挽输出工作模式的结构 推挽输出工作模式的下拉结构与准双向口的下拉结构 相同, 但当锁存器为“1”时可提供持续的强上拉。推挽 工作模式一般用于需更大驱动电流的情况。 此时,若输出高电平,拉电流最大可达20mA;若输出低电 平,灌电流也可达20mA。 推挽输出模式,也带有施密特触发输入及干扰抑制电路。 输出高时,拉电流最大可达20mA 输出低时,灌电流最大可达20mA 21:33

3)STC15F2K60S2单片机I/O口的结构 仅为输入(高阻)工作模式的结构 输入口带有一个施密特触发输入以及一个干扰抑制电路。 注意,仅为输入(高阻)工作模式下, I/O口不提供20mA灌电流的能力。 图3-18 仅为输入(高阻)工作模式的I/O位结构 21:33

3)STC15F2K60S2单片机I/O口的结构 开漏输出工作模式的结构 图3-19 开漏输出工作模式的I/O位结构 21:33

开漏输出工作模式的结构 当口线锁存器为0时,(开漏输出关断所有上拉场效应管),T2开启。当作为一个逻辑输出时,这种配置方式必须有外部上拉电阻,即通过电阻外接到Vcc。 这种方式的下拉结构与准双向口模式下拉结构相同。 这种工作模式下,输出低电平时,灌电流可达20mA。 开漏端口带有一个施密特触发输入及干扰抑制电路。 Vcc 1 输出低时,灌电流最大可达20mA 开启 21:33

§3.3单片机的I/O口的使用 1、P4口和P5口的使用 对STC15F2K60S2单片机P4口和P5口的访问,如同 访问常规的P0/P1/P2/P3口一样,并且均可按位寻址, P4的地址C0H,P5口的地址在C8H。 2、上拉电阻的连接 虽然作为准双向口使用时,单片机内 部已集成了上拉场效应管,但在实际 应用时,一般情况下,最好还是外接上 拉电阻。例如,当外接的是SPI/I2C等 漏极开漏的电路时。 以P0.0为例,电路连接如图所示。典型上拉电阻阻值为5.1K或者10K。 21:33

3、拉电流方式和灌电流方式 STC15F2K60S2单片机I/O口线作为输出可提供20mA 的驱动能力, 使用时, 可采用拉电流或灌电流方式。 以P0.0控制发光二极管电路为例,电路连接如图所示。 发光二极管驱动电流大约数mA ~20mA。 特别注意 图中限流电阻不能省略,否则,会毁坏I/O口。 图3-21 拉电流方式和灌电流方式 21:33

3、拉电流方式和灌电流方式 采用灌电流方式时,应将单片机的I/O口设置为弱上拉/准双向口工作模式; 在实际使用时,应尽量采用灌电流方式,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负载能力和可靠性。有特别需要时,可以采取拉电流方式,如供电线路要求比较简单时。 使用时应该特别注意 在按键扫描电路中的两侧需要各加300的限流电阻, 或者在编程时不要出现按键两端的I/O口同时为低的 情况。 21:33

3、拉电流方式和灌电流方式 做行列矩阵按键扫描电路时,也需加限流电阻。因为实 际工作时可能出现2个I/O口均输出低电平的情况,并且 在按键按下时,就短接在一起,而按要求一个CMOS 电 路的2个输出脚是不应该直接短接在一起的,Why? 其原因是在按键扫描电路中,一个口为了读另外一个口 的状态,必须先置高才能读另外一个口的状态, 而8051单片机的弱上拉口在由0变为1时,会有2个时钟的 强推挽高输出电流输出到另外一个输出为低的I/O口,就 有可能造成I/O口损坏。 建议在按键扫描电路中的两侧各加300的限流电阻, 或在编程时不要出现按键两端I/O口同时为低的情况。 21:33

4、典型的三极管控制电路 单片机I/O引脚本身驱动能力有限,如果需要驱动功率较大的器件,如小型继电器或者固态继电器,可用单片机I/O引脚控制三极管进行输出。以P0.0为例。 若用弱上拉控制,建议加上拉电阻R1(3.3K~10K);若不加上拉电阻R1, 建议R2值在15K以上, 或用强推挽输出。 三极管基极电流IB是数十μA级别的 图3-22 典型的三极管控制电路 21:33

4、典型的三极管控制电路 ULN2008 当需要驱动的功率器件较多时,建议采用ULN2003(16引 脚,或18脚ULN2803;TI, ST等公司产),其内部采用达林 顿结构,是专门用来驱动继电器的芯片,甚至在芯片内 部做了一个消去线圈反电动势的二极管。 ULN2003输出端允许通过IC电流200mA(最大500mA),饱 和压降VCE约为1V左右(200mA时),耐压BVCEO约为50V。 输出口的外接负载可根据以上参数估算。采用集电极 开路输出,输出电流大,可以直接驱动继电器或固体 继电器(SSR)。 ULN2003(ULN2803)可以驱动7(8)个继电器。 ULN2008有关资料没查到! 21:33

§3.3单片机的I/O口的使用 5、I/O外部状态的输入 存在的问题: 当I/O口工作于准双向口时, 由于 STC15F2K60S2单片机是1个时钟周期(1T)的8051 单片机,速度很快, 如果通过指令执行由低变高指令后立即读外部状 态,此时由于实际输出还没有变高,有时可能读 入的状态不对。 解决方法:在软件设置由低变高后加1到2个空操 作指令 (NOP) 延时,然后再读I/O口的状态。 21:33

6、P1.7/XTAL1与P1.6/XTAL2的特别说明 STC15F2K60S2系列单片机的所有I/O口上电复位后 均为准双向口/弱上拉模式。 但是由于P1.7和P1.6口还可以分别作外部晶体或时钟 电路的引脚XTAL1和XTAL2,所以P1.7/XTAL1和 P1.6/XTAL2上电复位后的模式不一定就是准双向口/ 弱上拉模式。 当P1.7和P1.6口作为外部晶体或时钟电路引脚XTAL1 和XTAL2使用时,P1.7/XTAL1和P1.6/XTAL2上电复 位后的模式是高阻输入。 21:33

6、P1.7/XTAL1与P1.6/XTAL2的特别说明 每次上电复位时, 单片机对P1.7/XTAL1和P1.6/XTAL2 的工作模式按如下步骤进行设置: 首先,单片机短时间(几十个时钟)会将P1.7/XTAL1和 P1.6/XTAL2设置成高阻输入; 然后,单片机会自动判断上次用户用ISP烧录程序时将 P1.7 /XTAL1和P1.6/XTAL2设置成普通I/O口,还是 XTAL1/XTAL2; 若上一次用户是将P1.7/XTAL1和P1.6/XTAL2设置成普 通I/O口,则单片机会将P1.7/XTAL1和P1.6/XTAL2上电 复位后的模式设置成准双向口/弱上拉; 若上一次用户是将P1.7/XTAL1和P1.6/XTAL2设置成 XTAL1/XTAL2,则单片机会将P1.7/XTAL1和P1.6/XTAL2 上电复位后的模式设置成高阻输入。 ISP烧录程序只在调试时用, 设置项: 21:33

7、管脚P5.4/RST的特别说明 P5.4/RST即可作普通I/O使用,也可作复位管脚。当用 户用ISP烧录程序将P5.4/RST设置成普通I/O口用时, 其 上电后为准双向口/弱上拉模式。 每次上电时, 单片机会自动判断上次用户用ISP烧录程 序是将P5.4/RST设置成普通I/O口还是复位脚。 若上一次用户是将P5.4/RST设置成普通I/O口,则单片 机会将P5.4/RST上电后的模式设置成准双向口/弱上拉。 若上次是将P5.4/RST设成复位脚, 则上电后, P5.4/RST 仍为复位脚。 ISP烧录程序只在调试时用, 设置项: 21:33

§3.4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典型构成 1、单片机最小系统构成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应用条件及控制要求的不同, 单片机外围电路的组成各不相同。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指在尽可能少的外部电路条件下,能 使单片机独立工作的系统。 STC15F2K60S2集成了60KB程序存储器、2048字节RAM、高可靠复位电路和高精度R/C振荡器,一般不需外部复位电路和外部晶振。 只需要接上电源, 并在Vcc和GND之间接上滤波电容C1和C2。 21:33

1、单片机最小系统构成 为了能够给单片机下载程序,可在RXD和TXD引脚上连接RS232和TTL的转换电路,以连接计算机,通过下载工具将用户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RS232和TTL的转换电路: MAX232, MAX3232 图3-24 RS232和TTL转换电路 21:33

§3.4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典型构成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应用背景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应用背景 组成单片机应用系统时,如果存储器容量不够,或 需要扩展并行I/O,则可使用端口进行系统的扩展。 21:33

一个带有数据存储器和并行I/O扩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图 图3-25 带总线扩展的STC15F2K60S2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21:33

一个带有数据存储器和并行I/O扩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图   21:33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为了说明STC15F2K60S2单片机访问外部RAM的过程, 首先介绍标准8051单片机时序中的相关概念。 (1)时钟周期 (T状态):CPU的基本时间计量单位, 与晶振频率有关。 (2)机器周期:单片机的基本操作周期为机器周期。 标准8051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分为6个状态(S1~ S6),每个状态由两个脉冲组成(称为两相),前一 个周期叫P1,后一个周期叫P2。 21:33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一个机器周期由12个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组成,如图所示。 图3-26 标准8051的时序 图3-26 标准8051的时序 21:33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STC15F2K60S2单片机是1时钟周期/机器周期的8051单 片机,在同样的外部时钟频率下执行同样的代码,其 指令执行速度要比标准8051单片机快8~12倍。 当用户在较低的外部时钟频率下运行时,与标准8051 内核相比,不仅降低了系统噪声和电源功耗,而且提 高了处理能力。 STC15F2K60S2单片机的总线速度是可以设置的。通过 设置总线速度控制寄存器BUS_SPEED寄存器相关的位, 可以达到设置总线速度的目的。 21:33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BUS_SPEED寄存器(地址:A1H,复位值:XXXXXX10B)定义: 位号 D7 D6 D5 位名称 - EXRTS1 EXRTS0 EXRTS1和EXRTS0设置外部RAM定时选择(Extand RAM Time Selector)。 执行MOVX指令时读写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可设置,设置关系表: 表3-13 EXRTS1和EXRTS0的设置 EXRTS1 EXRTS0 建立/保持/读写时间 1个时钟周期 1 2个时钟周期 4个时钟周期 8个时钟周期 图3-27中的 EXRAC时钟周期数 利用MOVX指令访问外部RAM所需的时钟如表3-14所示。 21:33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表3-14 利用MOVX指令访问外部RAM所需的时钟 BUS_SPEED寄存器(地址:A1H,复位值:XXXXXX10B)定义: 片内扩展 位号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位名称 - EXRTS1 EXRTS0 与EXRTS1,0无关 EXRTS1和EXRTS0设置外部RAM定时选择(Extand RAM Time Selector)。 执行MOVX指令时读写控制信号的脉冲宽度,设置关系表: 片 外 扩 展 表3-13 EXRTS1和EXRTS0的设置 EXRST1 EXRTS0 建立/保持/读写时间 1个时钟周期 1 2个时钟周期 4个时钟周期 8个时钟周期 利用MOVX指令访问外部RAM所需的时钟如表3-14所示。 21:33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访问物理上片外扩展RAM指令所需时钟, 可用下面计算 公式: MOVX @R0/R1 write(写操作):5×N+3 read(读操作):5×N+2 MOVX @DPTR write(写操作):5×N+2 read(读操作):5×N+1 当EXRTS[1:0] = [0,0]时,上式中N=1; 当EXRTS[1:0] = [0,1]时,上式中N=2; 当EXRTS[1:0] = [1,0]时,上式中N=4; 当EXRTS[1:0] = [1,1]时,上式中N=8. N是图3-27中的EXRAC时钟周期数 BUS_SPEED寄存器: 位号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位名称 - EXRTS1 EXRTS0 21:33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STC15F2K60S2单片机访问片外扩展RAM指令速度是可调的。 写操作:5×N+2 读操作:5×N+1 图3-27 访问单片机外部RAM时的时序图 21:33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需要特别注意 当STC15F2K60S2应用于总线扩展方式时,用于总线 方式的P0、P2和P4口的P4.2和P4.4不可再用于普通 I/O口功能,即使在地址空间较宽裕时P2口没有用于 高8位地址线的I/O口线也不可用于普通I/O功能。 因在总线扩展方式下, P0口作地址/数据总线口用时, 由于访问外部存储器的操作不断,P0口不断出现低8 位地址或数据,故此时P0口不能再作通用I/O口使用。 此时P2口已当作地址总线口使用,由于访问外部存储 器的操作不断,P2口不断送出高8位地址,故此时P2口 也不能再作通用I/O口使用。 21:33

3、总线扩展方式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构成 以上介绍了STC15F2K60S2单片机的应用系统 构成方式。由于STC15F2K60S2单片机内部已 经有60KB程序存储器和2048字节RAM,这对 于一般应用的存储器需求已经足够。 因此,非总线扩展方式的应用最常见。 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