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單元 心理學這個學門─ 心理學︰理解與體驗 授課老師:黃玉幸 2第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架構在教學上的應用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P119.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心理學概論.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西洋哲學史 西洋哲學的創始:古希臘哲學 (一)
模仿、認識與現象學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林文琪副教授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心理學概論 © Copyright 版權所有: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本光碟內容僅提供教師於教學上使用,非經本公司許可,禁止複製 (給學生)。感謝老師的配合。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第十單元 Comment compter en français ?
數學與文化:以數學小說閱讀為進路 洪萬生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第二講:初步認識釋迦摩尼佛的生平與教學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Survey of Selected Western Classics Unit 6: 聖經中的詩- Psalms
-- 從系統觀看見每一個孩子 台灣海寧格機構系統排列師 李悅寧
科技輔具—遊戲應用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凱惠 昶霆 耶!.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歐盟法與生命文化 (二) 第八單元 Protestantism Spirit of Reformation
授課時間:2012年10月25日(四)16:30~18:20 授課地點:博雅教學館 405、406室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3: Project Management (2)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六9考題(物質循環)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會經由哪兩種作用而循環不已? (10%)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第一講:課程介紹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 蔡耀明 教授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HTML – 超連結與圖片 資訊教育.
授課教師: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 王業立 教授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法文 授課教師:歐德尼教授 (1) Les voyelles (révision) 母音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Reading Taiwan's Modernism Fiction 第一講:課程簡介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初接班級時,可實行之輔導活動 1.畫人測驗 2.家庭動力畫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Array I 授課教師 Wanjiun Liao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4: Developing a Process Strategy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題目:心中最討厭的…… / 我喜愛 /理想的風景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Operations Management Unit 5: Analyzing Processes (1)
第二單元(2):Case Study- Li & Fung
生物與醫學的心理學 張利中 東海大學宗教所 副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觀塘官立中學 新高中 物理科 新高中資料套.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心理學導論.
醫療影像圖檔處理與投影顯示 Project L 指導教授: 東吳大學資訊科學系副教授 鄭為民老師 組員 Java 3D組 - 郭慈芬、李亭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單元 心理學這個學門─ 心理學︰理解與體驗 授課老師:黃玉幸 2第 心理學︰理解與體驗 授課老師:黃玉幸 1.心理學是一門怎樣的學問?是不是科學呢?古今中外許多心理學家夙夜不懈地研究,這章有必要把心理學發展的歷史、研究方法、以及重要代表思想學者、重要學說以及未來研究發展趨勢作一概要說明。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2.5版授權釋出】 Photo by:karen horton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台灣2.5版授權釋出】

學習目標 理解心理學的定義與歷史發展 認識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了解現代心理學五大學派論點 1.第一章主要介紹心理學這學門的定義,認識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以及五種主要的心理學模式,也就是現代心理學的五種主要心理學派。 Photo by:Honou http://www.flickr.com/photos/honou/2936937247/

心理學的定義 有機體的行為的科學研究 心理學是什麼? 行為與心智歷程的科學研究 也可說是一種思考的方式 1.心理學主要是以個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可以增進對人的了解,協助個人充分發揮潛能,全面提昇人類生活品質,心理學已成為現代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 2.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約在1879年第一個正式的心理學實驗室在德國設立,幾乎同時間美國哈佛大學也成立了一個比較不正式規模較小的實驗室。 3.二十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為了使心理學成為一門更客觀的科學,開始研究我們每個人可以觀察得到的外在行為,所以多年來心理學被界定有機體行為的科學研究。逐漸成熟之後,開始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的心路歷程,就不了解行為,加上研究方法突破,許多心理學家把心理學定義為「行為與心智歷程的科學研究」。 3.心理學廣泛地思考人類如何適應環境、如何互動,也可以說是一種思考的方式,心理學家觀察的行為,雖然是具體特質的例子,真正想要發現的是一般普遍的原理原則,一種普遍的行為法則。 4.心理學家在研究與發現普遍的行為法則,同時也對人為什麼從正常到異常之間歷程產生興趣,異常有兩個極端,能力特強或能力特弱的人。 Photo by:SAN_DRINO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4。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2-3。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也可說是一種思考的方式 http://www.flickr.com/photos/san_drino/1454922072/

心理學的歷史 心理學根源於哲學和生理學 笛卡兒認為行為由心生 身體的活動由內心所控制 身心是分開的,兩者之間由松果腺來溝通 1.心理學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西方哲學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著名哲學家,把「心」作為哲學探討,以主觀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的心靈。 2.法國哲學家笛卡兒(Rene Descarts,1596-1650)認為行為由心生,身體的活動由內心所控制,他主張二元論,強調身與心是分開的,兩者之間藉著松果腺(pineal gland)來溝通。 3.心理學另一源頭是生理學,屬於生物學一支,生理學家向來以科學方法探討有機體的生命現象。 Photo by:spleeney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3-9。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50333657@N00/2917932742

心理學的歷史 十九世紀初生理學家探討心靈如何將感官所得到的資訊加以接受和組織。 有機體對各種刺激的接受,經由內在歷程然後產生行為。 1.到十九世紀,有些生理學家探討心靈如何將感官所得到的訊息加以接受和組織,有機體對各種刺激的接受經由內在歷程然後產生行為,這些內在歷程無法直接觀察得到,所以研究歷程緩慢,但有催生心理學作用。 Photo by:Ollie Crafoord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3。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lollaping/3604743727/

心理學的歷史 1879馮德在德國創設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萊比錫大學心理學系)。 1.1879年德國馮德(Wilhelm wundt,1832-1920)在萊比錫大學(university of Leipzig )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實驗室,積極從事心理物裡的實驗工作,以科學的方法,進行人類心理的研究。 Photo by:wikipedia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3。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Wundt-research-group.jpg

心理學的歷史 馮德主張人的意識可以用科學方法來研究 從事視覺、聽覺、觸覺、味覺、情緒和注意力的研究。 學生賀爾1883年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成立心理實驗室,辦心理學雜誌、成立心理學學會。 心理學誕生德國;發揚光大在美國。 1.馮德主張人類的意識可以用科學方法來研究。當時有許多美國的心理學者慕名而來求教馮德,他們從事視覺、聽覺、觸覺、味覺、情緒以及注意力的研究。 2.眾多門生中賀爾(G. Stanley Hall 1842-1924 )在1883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成立心理實驗室,1887年創辦第一份心理學雜誌並於 1892年成立心理學學會。由此可知,心理學誕生德國;而發揚光大卻在美國。 Photo by:wikimedia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9。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Wilhelm Wundt G. Stanley Hall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Wundt.jpg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G._Stanley_Hall.jpg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自然觀察法 調查法 控制的實驗 心理測驗 面談 個案研究 1.心理學上所有的研究方法都是以行為的觀察為依據,從沒有任何限制的情境中的自然行為觀察,到嚴謹控制非常集中又人為的情境中,研究者改變刺激條件而且限制可能做出的反應之觀察。 心理學常用的五種基本方法: 2.自然觀察法,如在單面鏡後面學前兒童完全不知道研究者或觀察者的存在,觀察他們的遊戲行為。可以在實驗室裡、或自然、實際的情境作自然觀察。觀察只紀錄注意到且值得紀錄的行為。自然觀察所獲得的資料提供線索讓研究者形成或提出假設,以利研究者用其他方法來驗證假設。例如一段固定時間在固定的玩具遊樂場觀察幼童之間的遊戲行為。 3.調查法是指收集許多人資料的方法,根據固定的格式,列舉一系列的問題稱為問卷和調查表,由接受調查的人做出反應。調查的方式可以面對面、郵寄、電話訪問。提出的意見包括個人的知識、態度、意見、感受、期望或行為。例如大學生的戀愛行為調查。 4.控制的實驗是一種在有系統的變化情境或條件下,觀察某些明確行為的研究方法。研究者操弄一個或更多的刺激變項,然後觀察其對一種或多種行為的影響。至少有三種情況不能事事實驗:如所要研究的對象太廣泛了,很難濃縮成幾個變項,像環境的過分超量的影響或對群眾行為的影響,又如戀愛或離婚;家庭或學校的影響,或人類的遺傳或是對極度壓力的反應。 5.心理測驗是用來衡量一個人在某些心理和行為特質上的表現之測量工具,每個測驗有一套問題或活動,做測驗的人回答或反應可以看成是某依特殊功能的心理指標。從測驗所獲得的資料,不僅可以幫助了解個體現狀和團體素描,同時也可以根據這些測驗結果來預測未來的表現。 6.面談是指研究者為了獲得有關另一個人的詳細資料所做的面對面的交談,為研究目的所做的面談是互動的,面談者對於互動歷程以及表達的訊息都要有敏銳的感覺。面談者要能建立和睦關係,鼓勵對方建立對自己的信任,且願意與自己分享他個人的資訊,有時資料蒐集是透過多次面談累積而來。 7.個案研究是個人的科學傳記,資料來源很多如自己的回憶、研究者的親身觀察、與受試者認識的人面談、已有的資料或心理測驗等,以捕捉個案豐富和獨特特質。如臨床心理學家為了解心理疾病患者的行為經常使用個案研究法。 8.以上五種研究方法無非說明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特性是客觀性-相同的工具、相同的程序來進行觀察或實驗,在以相同方法分析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也就是科學家從研究中所發現的定理或定律不會因人而異。驗證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客觀方法重覆驗證其真實性。系統性是指科學研究必須遵循一套邏輯程序如陳述問題、提出各種假設、蒐集相關資料、進行觀察或實驗、作成結論以及再驗證等程序。創發性是指藉觀察、實驗及推理等思考活動,分析與探究事實真相,進而發現新的原理或法則,以便對研究問題作客觀而合理的解釋。 Photo by:ionushi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 11-15。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ionushi/323766792/

心理學的發展 結構主義代表人:英國鐵欽爾 傳承馮德研究,倡導意識結構的理念,在控制嚴謹的實驗室,倡導以內省法分析意識結構的理念。 心理學發展簡史 當心理學成為一門科學之初,各學派林立百家爭鳴,先有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與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的爭論。 英國鐵欽爾Edward Titchener(1867-1927)倡導以內省法分析意識結構的理念。意識包括感覺的、想像的與情感的三類元素。 Photo by:wikimedia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9-10。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Edward B. Titchener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Edward_B._Titchener.jpg

心理學的發展 功能主義代表人:美國威廉‧詹姆士 認為心理學應研究意識的功能,而不是意識的結構。 人的思維是動態的,內在經驗不能被分為各自獨立的感覺。 功能主義代表人:美國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受過醫學訓練,相信自由意志。認為心理學應研究意識的功能而不是意識的結構。人類的意識除了內省法還可用觀察、心理測驗、問卷調查等研究意識功能。主張人的思維是動態的,內在經驗不能被分為各自獨立的感覺。 Photo by:Psychology Pictures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9-10。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William James http://www.flickr.com/photos/psychpics/3428194781/

心理學的發展 行為主義興起:美國心理學家華森認為心理學應採科學方法,研究可以觀察得到與可以驗證的行為。 人類行為不受遺傳的控制,後天的環境與生活經驗可以完全塑造一個人。 二十世紀初期行為主義竄起,這學派為美國心理學家華森John B. Watson(1879-1958)所創立。主張心理學應採科學方法,僅可以研究可以觀察得到與驗證的行為,而不必去探討那些隱而不見的心理歷程,所以有關思考、情緒、認知及意識都不在心理學研究範圍。 Photo by:jaynemoo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5-26。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9-11。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jayneward/2283283237/

心理學的發展 行為主義研究焦點在刺激與反應之間的關係,又稱S-R心理學。 美國行為主義大師史金納堅信人類行為受到外在環境刺激所控制。 1.許多行為主義學者認為個體受到外界環境刺激,可以產生預期行為反應,研究焦點在刺激(stimulus)和反應(response)之間的關係,又稱S-R心理學。 2.1950年代史金納B. F. Skinner(1904-1990)行為主義大師成為全美著名的心理學家,他不否認內在心理歷程事實,但堅信人類行為受到外在環境刺激所控制,只探討可以觀察到的行為,因為內在行為無法進行科學研究,研究結果無法令人相信,如動物看到食物進食我們不能解釋成動物是饑餓的。 Photo by:wikimedia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5-26。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1-12,18-19。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B. F. Skinner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F._Skinner_at_Harvard_circa_1950.jpg

心理學的發展 行為論代表人物:華森、史金納、巴夫洛夫。 強調一切行為決定於刺激和反應之間的連結。 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的行為。 堅持只有外在行為才可以進行科學研究。 影響學習、行為改變、行為治療、動機及社會學習等。 1.行為主義始於二十世紀初,1913年華森John B. Watson受到俄國生理學家巴夫洛夫(Ivan Pavlov)有關「學得的聯結」之生理學影響,興趣在「學得的聯結」 本身,建立心理學研究方向在環境中尋求行為的原因。史金納 B. F. Skinner 主張個體表現某種行為之後如果能獲得獎賞,則該行為再出現的機率就增加;反之個體表現某種行為之後如果立即受到懲罰,則該行為再出現的機率就減少。他堅信人類行為受到外在環境刺激所控制。 2.行為主義依賴實驗方法,以鴿子、白老鼠等動物做實驗,他們認為從動物實驗所得的結論也可以用在人身上。根據行為主義的看法,人類的行為顯然也不決定於他內心的想法,而是決定於環境。 3.行為主義的模式支配了大半世紀的美國心理學研究與思考,所強調的嚴謹實驗及操作定義,確實對心理學的多數領域產生影響。 Photo by:wikimedia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1-12,18-19。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Ivan Pavlov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Ivan_Pavlov_LIFE.jpg

心理學的發展 完形心理學:德國心理學家魏哲邁主張心理學探討人類知覺與意識的心理歷程。 不贊成結構主義主張人的意識由許多元素組成。 1.德國心理學家 魏哲邁Max Wertheimer(1880-1943)於1912年法蘭克福大學創立。完形(Gestalt)一詞為德文,含有「形狀」或「組型」(pattern)之意。主張心理學探討人類知覺與意識的心理歷程。不贊成結構主義主張心理意識由許多元素所組成,也反對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說。認為個人接受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會經歷有關組織的心理歷程而產生知覺。 Photo by:wikimedia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2-13。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Gestalt Psychology - perception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Gestaltalapelvek.JPG

心理學的發展 完形心理學認為個人接受外界環境各種刺激,會經歷有組織的心理歷程而產生知覺。 人接受各個零散刺激後會在心理加以組織,再產生知覺。 整體大於部份之總和 如:飛現象。 1.人接受各個零散刺激後會在心理加以組織,再產生知覺。例如看一齣戲,個人所知覺的,不僅是這齣戲每一幕的組合,而是感受整齣戲的效果。 2.魏哲邁提到:飛現象,來自個人接受快速且連續出現的視覺刺激,因而產生動態的錯覺,如動畫、霓虹燈等。 3.完形心理學家們在德國納粹統治壓迫之下,相繼移居美國,對行為主義大肆批判,主要論點是心理學不應只探究可以看得到的外顯行為,應繼續探討內在的意識,行為主義將行為視為多個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與組合,但是人類的意識經驗與知覺均大於其部分的總和。 Photo by:wikipedia (Michael Berman)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2-13。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Phi-Phenomen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Phi_Phenomenon.gif

精神分析論─心理分析 創始人:奧地利精神科醫師佛洛伊德以心理分析探討患者焦慮、恐懼、固執性格。 認為病因來自內心深處的焦慮、慾望、衝突和矛盾。 1.精神分析論-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由奧地利精神科醫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在 1896年創立。佛洛伊德在精神科門診,治療過許多心理疾病患者,以心理分析探討患者焦慮、恐懼、固執性格。經過數十年之後從患者內心深處的焦慮、慾望、衝突和矛盾找出其發病的原因,認為病因來自潛意識(unconscious)潛意識是潛藏不為個人所知曉的思想、記憶與慾望,他不但對個人行為有重大影響力,而且不為個體所察覺。 Photo by:wikimedia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4-25。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4-15,19。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Sigmund Freud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reud_ca_1900.jpg

精神分析論─心理分析 這潛藏不為人知覺的潛意識,是個人不知曉的思想、記憶與欲望。 在作夢、說話、行為或心理疾病不自覺地表現出來。 1.心理分析論透過探索個人潛意識來了解病患人格特質、動機與心理異常原因。 2.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潛藏不為人知覺的潛意識,是個人不知曉的思想、記憶與慾望。很容易在作夢、說話、行為或心理疾病不自覺地表現出來。 Photo by:worak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4-25。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4-15,19。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worak/2231670798/

精神分析論─心理分析 性的壓抑和衝動造成個人心理失常主因。 性和攻擊是人類基本本能,主宰人類行為的原動力。 1.佛洛伊德的理論強調性的壓抑與衝動,是造成個人心理失常主因。 2.佛洛伊德對人性的觀點係以其多年心理診療的經驗將心理異常者的人格動力、人格結構以及人格發展,推論到正常人,他認為人是非理性的動物,人類行為完全受潛意識所驅使,主張性與攻擊是人類的基本本能,這兩種本能主宰人類行為之原動力。 Photo by:bradleygee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4-25。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4-15,19。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icanchangethisright/3291022046/

精神分析論─心理分析 代表人物:佛洛伊德、楊格、阿德勒、艾雷克遜 潛意識的驅使與衝突影響人類行為 強調性及幼年經驗對人格發展及心理異常的影響 人格發展、動機、行為異常及心理治療 研究方法不符合科學原理 1.心理分析論的代表人物有佛洛伊德;楊格Carl Jung;阿德勒Alfred Adler、艾雷克遜(E. Erikson)等,在佛洛伊德之後也有新的發展,不再強調性和驅力對心理發展的影響,相對地強調社會影響與互動的重要性。 2.強調潛意識的驅使及衝突,影響人類行為。人的行為受本能所掌控。性及幼年經驗對人格發展及心理異常的影響。 3.心理分析論應用在人格發展、動機、行為異常及心理治療。在當時頗受人議論的是其研究方法不符合科學原理,偏重於分析潛意識行為,與今日科學心理學大相逕庭。 Photos all by:wikimedia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4-25。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4-15,19。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Carl Jung Alfred Adler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arl-Jung-mod.jpg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lfred_Adler.png

人本論 創始人:羅吉斯、馬斯洛 個人生活經驗獨特性、生活型態、價值與目標為主。 人具有自由意志,人性本善。 人有自我成長的無限潛在能力。 1.人本心理學的源頭人文主義,存在主義主張人有自由意志,以及朝向自我實現。人本心理學由美國心理學家人本運動大師羅吉斯Carl Rogers與馬斯洛 Abraham Maslow於1950-1960年間創立。 2.在1950年代當心理分析論與行為主義論在心理學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時, 羅吉斯Carl Rogers;馬斯洛 Abraham Maslow等人本心理學家認為這違反人性,批評心理分析論將觀察紀錄精神病患的異常行為推論到正常人,且反對性壓抑與衝動主宰人類行為,同時也不贊成行為主義將一般動物行為的研究結果用來解釋人類的行為。 3.強調個人生活經驗獨特性、生活型態、價值與目標為主。人具有自由意志,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成長的無限潛在能力。 Photo by:skippyjon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7-28。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5-16,20。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alexnormand/3020451857/

人本論 人如在受尊重與關愛的環境中成長,將可邁向自我實現。 人格發展、學習、心理諮商與輔導、心理治療的研究與應用。 1.人本心理學派認為心理學研究方向應以正常人為對象,強調人具有自由意志,主動積極以及善良本性,對自己的未來具有抉擇能力。人性本善。 2.藉著關懷與尊重個人培養個人正面的自我概念,有助於個人達成自我實現。 3.人本理論應用在人格發展、學習、心理諮商與輔導、心理治療的研究與應用。 Photo by:perpetualplum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7-28。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5-16,20。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perpetualplum/3910411450/

人本論 強調人有自由意志、主動積極及善良本性,對自己未來有抉擇能力。 藉著關懷和尊重個人,培養正面的自我概念,有助於個人達自我實現。 認為應把人當成一獨立個體來研究。 1.人本學派強調人有自由意志、主動積極及善良本性,對自己未來有抉擇能力。藉著關懷和尊重個人,培養正面的自我概念,有助於個人達自我實現。 2.不贊成以科學方法研究人類心理歷程。應把人當成一獨立個體來研究。 Photo by:ronnie44052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7-28。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5-16,20。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ronnie44052/38526076/

人本論 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以人的需要為出發點研究人性。 這理論不容易以科學來驗證。 1.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以人的需要為出發點研究人性。這學派認為應該把人當成一個獨特的個體來研究,而不是片斷的某些行為,不贊成以科學方法來研究人類的心理歷程,因此有些學者認為這派屬於宗教學的領域。 Photo by:Britt Selvitelle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7-28。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5-16,20。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bs/88228306/

認知論 代表人物:皮亞傑、強士基、西蒙 人類思考、語言學習以及內在心理歷程為重點。 由人的外顯行為來研究其心智歷程。 1.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之間有些心理學者研究兒童認知發展、語言學習以及記憶,帶動一股研究認知心理學的風潮。研究焦點偏重在利用科學方法,探究認知的歷程。如推理;做決定、問題解決等。 2.認知心理學代表人物包括1950年皮亞傑Jean Piaget;強士基Noam Chomsky;西蒙Herbert Simon等學者,主張透過檢驗人們如何獲得、儲存以及訊息處理就能夠對人類行為有所了解。 Photo by:thelastminute / wikimedia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6-27。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6-17,20-21。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Jean Piaget Noam Chomsky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JPiaget-PBovet-1925.jpg http://www.flickr.com/photos/thelastminute/97177982/

認知論 求知歷程包含記憶、思考、想像、期望、理解、注意及辨別等複雜的意識狀態。 個體在認識且知道的過程,包含內在心理歷程及外在行為。 1.認知心理學者認為認知就是認識且知道,指個體求知的心理歷程,求知歷程包含記憶、思考、想像、期望、理解、注意及辨別等複雜的意識狀態。個體在認識且知道的過程,包含內在心理歷程及外在行為。 Photo by:Ed Yourdon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6-27。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6-17,20-21。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yourdon/2807524388/

認知論 主張透過檢驗人們如何獲取、儲存以及訊息處理,就能對人類行為有充分了解。 Photo by:| spoon |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6-27。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6-17,20-21。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lchifi/810900501/

認知論 人的知在先,行在後。 在知的歷程,個體主動對所接受的訊息進行處理和過濾。 處理訊息結果將影響行為。 1.認知心理學觀點強調人的知在先,行在後。在知的歷程,個體主動對所接受的訊息進行處理和過濾。處理訊息結果將影響行為。 Photo by:stuartpilbrow 參考文獻 葉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6-27。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新(2004)。心理學,頁16-17,20-21。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stuartpilbrow/3449993951/

認知論 要了解人類行為,須了解個人如何取得、儲存與處理各種訊息。 學習、智能發展、壓力紓解、情緒、諮商輔導,以及心理治療、思考與語言等。 1.認知心理學者強調刺激情境與心思歷程是決定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要了解人類行為,須了解個人如何取得、儲存與處理各種訊息。 2.認知心理學應用在學習、智能發展、壓力紓解、情緒、諮商輔導以及心理治療、思考與語言等。 Photo by:pedestrianREX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6-27。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6-17,20-21。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pedestrianrex/3864438541/

生理論 研究人類行為的新學門。 探討重點在於大腦各部位以及神經系統,對個體行為表現扮演角色。 大部分採自醫學和生理學觀點。 1.神經心理學是從生理心理學衍生而來,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之間,有些心理學者以電流刺激大腦,可以使動物產生情緒反應,有些學者研究大腦左半球和右半球功能不同,也就是說大腦神經化學物質的傳導可以影響人類的行為。 2.神經心理學在現代心理學中是研究人類行為的新學門。探討重點在於大腦各部位以及神經系統,對個體行為表現扮演角色。 Photo by:Muffet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3-24。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7-18。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liope/95011004/

生理論 1950年歐德斯;史培利。 研究主題以人或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探討腦神經系統歷程。 偏重生理與心理歷程之間的關係。 1.生理論主要學者1950年 歐得斯James Olds;史培利Roger Sperry等研究主題以人或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探討腦神經系統歷程。偏重生理與心理歷程之間的關係 Photo by:wikimedia 參考文獻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3-24。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7-18。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Brain_(PSF).jpg

生理論 有機體的心理功能,可以根據身體的結構和化學歷程來解釋。 感覺、知覺、情緒、動機、人格、攻擊與暴力、壓力、異常行為、學習以及思考方面的研究。 1.生理論主張有機體的心理功能,可以根據身體的結構和化學歷程來解釋。 2.目前有些心理學家在感覺、知覺、情緒、動機、人格、攻擊與暴力、壓力、異常行為、學習以及思考方面之研究都借重生理論的研究。 Photo by:Symic 參考文獻 葉重新(2004)。心理學,頁17-18,21。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23-24。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symic/2840196333/

現代心理學的新取向 研究轉向泛文化的趨勢,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行為異同點。 探討不同文化背景、種族歧視、偏見衝突以及溝通等方面的問題。 1.大多數心理學家把研究重點放在探討人類行為的原理原則,但大部分心理學者為歐美人研究對象,又以社會中上階層為主,所獲得的結果能否有效推推論到不同人種是個大問題。 2.現代心理學的新取向研究轉向泛文化的趨勢,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行為異同點。探討不同文化背景、種族歧視、偏見衝突以及溝通等方面的問題。 Photo by:milesdeelite 吳靜吉等編著(1994)。心理學,頁15。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http://www.flickr.com/photos/milesdeelite/4003981169/

人為何有說謊行為? 認知論? 心理分析論? 行為論? 生理論? 人本論? 1.以人為何有說謊行為?生理論研究腦中某部份在說謊行為所扮演角色,方法是以電流刺激這些部分激發說謊行為然後觀察。心理分析論是把說謊當作個人對挫折反應的行為分析,而挫折的原因是快樂尋求受到阻礙,如受到不公平待遇。 2.行為論在找出過去在說謊反應之後所獲得的報酬是什麼。如說了謊獲得注意或是出現說謊行為之後得到什麼獎賞。認知論問這個人在觀看說謊景象時,注意說謊意象,存心說謊欺騙別人時所體驗的敵意思想和想像。人本論會尋找促進已自我限制說謊行為來替代增進成長,共享經驗的個人價值與社會情境。 Photo by:KCKoenig 生理論? 人本論? http://www.flickr.com/photos/kckoenig/343693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