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Ch.8 Eukaryotic transcription Eukaryotic transcription is more complex than prokaryotic transcription and, until recently, it has seemed that every eukaryotic.
Advertisements

A11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eukaryotes 2 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真核生物表达调控与原核生物的不同: ( 1 )染色体结构不同; ( 2 )原核生物具有正调控和负调控并重的特点,真核 生物目前已知的主要是正调控; ( 3 )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相偶联的,真核生物的.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第36章、RNA合成 36.1 基因转录需要DNA依赖性的RNA聚合酶 36.2 RNA合成涉及三个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
第九章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系统远比原核生物复杂。.
第十三章 基因结构与基因表达调控 Gen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第 十 三 章 基因表达调控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第八章 真核生物基因 表达调控.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Eukaryotes
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广东省德庆县香山中学 伍群艳 H O C H COOH R2 N NH2 C C 肽键 R1 H2O.
第十四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nucleic acid biosynthesis.
基础分子生物学.
第十二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 第一节 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可逆性 第三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22. 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十一章 核糖体(ribosome) 第一节 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 第二节 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化学组成
RNA的合成与加工 生物化学.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6级生物工程6班 何艳明
第八章 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一.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机制,使细胞中基因表达
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 反转录作用(逆转录) 一、DNA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第十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4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的表达 凌通课件.
mRNA 转录、翻译和DNA复制的区别 细胞核 细胞核 转录 翻译 DNA复制 场所 模板 原料 信息传递 时间 产物 生长发育过程中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8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除酵母、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单细胞类之外)主要由多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基因组中蕴藏的遗传信息量及基因数量都大大高于原核生物。人类细胞单倍体基因组有3×109bp,为大肠杆菌总DNA的800倍,噬菌体的10万倍左右!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RNA Biosynthesis ( Transcription )
The regular mechanism of eukaryotic DNA replication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理) 教师姓名:葛红.
第六章 外源基因的表达.
第9章 转录 9.1 引言 9.2 转录发生在没有配对的DNA转录泡中,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 9.3 转录的三个阶段
真核生物基因结构的预测分析.
第 十 三 章 基因表达调控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目 录.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RNA Biosynthesis, Transcription
RNA Biosynthesis, Transcription
RNA Biosynthesis, Transcription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in eukaryote
第十一章 RNA 生物合成 (转录) RNA Biosynthesis (Transcription) 李志红 三峡大学医学院.
第五章 转录(transcription)
Chapter eleven RNA transcription.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第三章 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第8章 遗传密码 8.1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及功能 一、基因的概念 基因的概念随着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领域的进展而不断完善。 从遗传学角度看:
第十三章 RNA生物合成和加工 第一节 DNA指导下RNA的合成(转录) 第二节 RNA转录后加工
第三章 基因工程制药.
RNA Biosynthesis (Transcription)
第二章 基因 掌握基因概念及结构特点;中心法则;基因转录调控相关序列;多顺反子,单顺反子;真核基因与原核基因的结构特点。 熟悉基因突变的意义
Yeast two-hybrid system
第 十 三 章 基因表达调控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目 录.
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 Gene Structure and Expression 目 录.
第十六章 基因表达调控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淮安市洪泽湖高级中学:王建友.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基因信息的传递.
遗传信息的流动.
第三节 真核基因转录调节.
习题课 《医学遗传学基础》 (第二版) 王静颖 王懿 主编 科 学 出 版 社.
第三节 转录后修饰.
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 (转录).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张惠丹.
生物化学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章 基因与基因组 2019/11/8.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有机物与生命活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

一、真核生物基因转录概述 (一)真核生物的转录和原核生物转录的不同点: 1、原核细胞只有一种RNA聚合酶,而真核细胞 有三种聚合酶; 2、启动子的结构特点不同,真核基因有三种不 同的启动子和有关的元件; 3、真核基因的转录有很多蛋白质因子的介入。

(二)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三种) 类型 转录产物 对鹅膏蕈碱的反应 Ⅰ rRNA:18s,5.8s,28s 不敏感 高度敏感 Ⅱ hnRNA RNApolⅡ的产物种类很多,大小不一 包括 前mRNA、snRNA RNApol Ⅰ位于核仁, RNApol Ⅱ、Ⅲ位于核质 tRNA,5srRNA,snRNA 不同物种敏感性不同 Ⅲ

(三)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RNA Pol II) 由8~14个亚基组成,分子质量为500KDa 250KDa 与模板结合;与转录起始、延伸有关 与DNA、底物和新生的RNA结合 负责酶的装配 130KDa 250KDa亚基相当于原核RNA Pol的β′亚基 130KDa亚基相当于原核RNA Pol的β亚基 三种RNApol的两个大亚基具有同源性 说明同源序列对于聚合功能的重要性 40KDa亚基相当于原核RNA Pol的α亚基 至少有5种小亚基是三种聚合酶共有的 有4~7种亚基是某一特定RNA聚合酶所特有的 40KDa 40KDa

附:真核基因在转录时RNA聚合酶需要多种 转录因子的协助 Pol I TBP TAFIs

(四)转录因子 1、通用因子(General factor) (1)是所有启动子起始RNA合成所必须 并决定起始的位置。 Pol I TBP TAFIs 转录因子有通用因子、上游因子、可诱导因子三种 通用因子举例:如TBP—TATA binding protein 和RNA聚合酶组成基本转录机构 Pol III TF III B (B’’, TBP, BRF)

2、上游因子(Upstream factor) (1)识别并与启动子上游元件结合 (2)与上游元件结合可增加转录起始的效率 Startpoint 上游元件 UBF1

(五)启动子 RNA 聚合酶Ⅰ的启动子:位于转录起点上游 RNA 聚合酶Ⅱ的启动子:位于转录起点上游RNA 聚合酶III的启动子:位于转录起点下游 转录的起始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内启动子

二、RNA 聚合酶 I 基因的转录 (一)rRNA基因(Ribosomal RNA Genes ) 多拷贝基因 由RNA聚合酶Ⅰ负责转录,在分裂间期的连续合成rRNA 人类细胞在不同染色体上分布有5簇rRNA重复基因,每簇大约有40个拷贝的rRNA基因 这种多拷贝rRNA基因的连续转录是产生足够量的rRNA所必需。 每一rRNA基因产生一个45S的rRNA转录物,长约13000nt。这一转录物随后被切成28S(5000nt),18S(2000nt),5.8S(160nt) rRNA各一个。

(二)RNA聚合酶Ⅰ启动子 1、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或核心元件: 位于-45 ~ +20,负责转录的起始。 位于-45 ~ +20,负责转录的起始。 2、上游控制元件(upstream control element ): 位于-180 ~ -107,可增加转录起始的效率。 上游控制元件(UCE) startpoint CTCCGAGTCGNNNNNNTGGGCCGCCGG 核心启动子(core element) +20 -40 -110 -170 rRNA 基因的转录:是RNA Pol I、启动子、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类RNA Pol I的启动子

(三)RNA Pol I的辅助因子(UBF1 & SL1) (1)可以与UCE结合 (2)可与核心元件的一段序列结合 (3)两个UBF1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而相互结合,导致在两个结合位点间的DNA形成一个环状结构。 一种特异的DNA结合蛋白 在UBF1缺乏时,可以观察到本底水平的转录,而在UBF1存在时转录效率大大增强。 UBF1 UBF1

是保证RNA pol 准确结合到起始位点的一个关键因子 2、选择因子1(SL1) (1)组成:4个亚基 a、TBP (TATA-binding protein): 是保证RNA pol 准确结合到起始位点的一个关键因子 b、其他的三个亚基TAF:(TBP 相关因子) 为RNApol I转录所需的亚基称为TAFI (2)功能:是使RNA 聚合酶正确的定位在起始位点。 与核心元件游离的下游部分相互作用 SL1 是RNA聚合酶Ⅰ转录所必需 SL1结合并稳定UBF1-DNA复合物 SL1的结合使得RNA聚合酶Ⅰ能与上述复合物结合并起始转录,对rRNA转录非常重要。 SL1的行为类似细菌的σ因子。 不与启动子特异性地结合 但可以与和启动子特异结合的其它成分相结合

RNA 聚合酶 I 基因转录起始 UBF1 startpoint 核心启动子(core element) +1 TAFIs TAFIs 上游控制元件(UCE) startpoint CTCCGAGTCGNNNNNNTGGGCCGCCGG 核心启动子(core element) +20 -40 -110 -170 +1 UBF1 SL1 TBP TAFIs a low basal transcription is seen in the absence of UBF,and this is greatly stimulated in the presence of UBS。 RNApol I需要两种辅助蛋白,UBF1和SL1.UBF1与UCE及核心启动子的富G-C区结合,无种属特异性(例如人和鼠模板互换);SL1含4种蛋白,其一为TBP,它亦为Pol II和 III的起始所需要,但是,TBP无种属特异性,也不像能与富G-C区结合.因此,SL1的特异性来自于TBP以外的蛋白组份. SL1的功能类似于西格玛因子,其体外纯化物特异性结合启动子.因此,推测它通过保证Pol的正确结合位置实现功能的. 通观Pol II和III,位置因子由TBP和其它与其结合的蛋白构成,后者特异性识别不同的启动子. Pol I TBP TAFIs

三、RNA 聚合酶III 基因的转录 (一)tRNA基因的转录 1、启动子----基因内启动子 (1)启动子的两个保守序列: A框(5’-TGGCNNAGTGG-3’); B框(5’-GGTTCGANNCC-3’) (2)A框和B框编码的序列: A框----D-loop; B框---- TψC-loop

2、tRNA基因转录因子 (1)TFⅢC:识别boxB (2)TFⅢB:与A框上游50kb上游序列结合 a、组成: TBP、BRF、B” b、功能:是RNA聚合酶Ⅲ真正的起始因子

3、tRNA基因转录的起始 boxB boxA TF III C TF III B Pol III TFⅢC识别boxB,但结合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包括A框和B框 TFⅢC是为TFⅢB定位的装配因子,帮助TFⅢB结合在正确的位置

(二)5S rRNA 基因的转录 1、 5S rRNA 基因: 特点:串连排列,形成基因簇 (是唯一单独被转录的rRNA亚基) 2、启动子: C框 ;A框 在人类基因组中,约2000个基因串连排列组成的基因簇 C框 ,位于转录起始点下游81-99碱基处。另一个位于+50-+65称为A框的区域也很重要。

3、转录因子: (1) TFIIIA :结合位点为C box 。 (2) TFIIIC (3) TFIIIB: TBP + BRF + B// TFIIIA作为一个装配因子允许TFIIIC与 5SRNA的启动子相互作用 A 框可能稳定TFIIIC的结合 在一个相对于tRNA启动子起始位点的等同位置, TFIIIC与DNA结合

4、5s rRNA 基因转录的起始 boxA boxC TF III A TF III C TF III B Pol III (B’’, TBP, BRF) TF III B 进入延长期时,需要释放除起始/固定因子以外的其他转录因子.体外实验中可通过提高盐浓度除去. Pol III

四、RNA 聚合酶 II 基因的转录 (一)RNA聚合酶 II 的启动子 1、组成: 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 TATA盒(Hogness box): - 25 ~ -35bp 上游启动子(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UPE) CAAT盒 :-70 ~ -80区 GC盒:-80 ~ -110区 -20 -40 -60 -80 -100 GCCACACCC GGCCAATC ATATAA GC CAAT TATA

2、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 (1)TATA盒(Hogness box): a、位置: - 25 ~ -35bp b、序列特征:富含AT, 5’-TATA(A/T)A(A/T)-3’. c、功能:决定RNApol II的定位与转录精确起始 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启动子具有一个TATA 框 决定转录起始的关键序列,缺失或突变会导致RNA产物起始点不固定 TATA 框作用与E.coli的-10序列相似 TATA 框与转录起始位点之间的序列并不 重要,但距离很重要,且TATA 框周围的碱基序列非常关键。 TBP结合8对碱基,包括一对额外的下游碱基。 核心启动子:只能引发低水平的转录起始

(2)起始子(initiator,Inr) 与转录起始位点重叠的短的较保守序列 附:缺少TATA 盒启动子 (1)无TATA盒,只有一个起始子 (2)既无TATA框,也无起始子,这种基因通常转录速率很低,起始点不固定。 不是所有基因都含有TATA盒或Inr序列.有的只有其中之一,有的两者都无.

3、上游启动子(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UPE) (1)位置: CAAT盒 :-70 ~ -80区( -70区) GC盒:-80 ~ -110区(-90区) (2)功能: 控制转录起始的频率 (基本不参与起始位点的精确定位) (3)功能特点:正反方向排列均能发挥作用 GC-box可以有多拷贝 CAAT可在更远处 对转录起始的效率影响很大

(4)上游元件的多样性 SV40 early 胸苷激酶 Thymidine kinase Histone H2B Octamer CAAT GC TATA Startpoint SV40 early 胸苷激酶 Thymidine kinase Histone H2B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CAAT(-80)可在更远处,任意方向起作用.但似乎不直接影响启动的特异性.位置和方向以起始点为参照. GC-box(-40至70)也是常见的启动子元件.可在任意反向作用.可以有多拷贝. 启动子中含有多种上游元件,但是没有哪一种是所有启动子所共同必需的. GC,CAAT本身不对称,但可以在任意方向作用.虽然,转录只能向下游方向进行.原理尚不清楚. 组件特性--可互换组合(例,胸苷基酶和珠蛋白启动子部分融合),不影响功能.表明其功能为将蛋白质因子带到起始点区域,转录效率取决于蛋白因子的互作.

上游元件的多样性 真核RNA 聚合酶II 启动子包含着TATA 盒、CAAT 盒、GC 盒以及其他序列元件之间的不同组合。 没有哪一种上游元件是所有启动子所共同必需的 构成功能性启动子的元件多样性和相对于起始位点的位置变化表明,转录因子能以多种方式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而彼此相互作用

Module Consensus DNA bound Factor Distribution 哺乳类 RNA聚合酶 II 启动子的常见组件 Module Consensus DNA bound Factor Distribution TATA box TATAAAA ~10bp TBP General CAAT box # GGCCAATC ~22bp CTF/NF1 General GC box GGGCGG ~20bp SP1 General Octamer # ATTTGCAT ~20bp Oct-1 General `` `` 23bp Oct-2 Lymphoid B GGGACTTTCC ~10bp NF  B Lymphoid `` `` ~10bp H2-TF1 General ATF GTGACGT ~20bp ATF General # 同一组件可被不同因子识别/结合 CAAT CP1(-globin), CP2(-fibrinogen), CP3 Octamer Oct-1, Oct-2(immunoglobulin in Lymphoid)

(1)具有7个氨基酸(Tyr-Ser-Pro-Thr-Ser -Pro-Ser) 的重复序列(酵母:重复26次;哺乳类:52次) (二)RNA聚合酶Ⅱ 羧基末端结构域(CTD): 1、位置:RNA聚合酶Ⅱ最大亚基羧基末端 2、结构特点: (1)具有7个氨基酸(Tyr-Ser-Pro-Thr-Ser -Pro-Ser) 的重复序列(酵母:重复26次;哺乳类:52次) (2)多个磷酸化位点:Ser、Thr

3、作用: CTD磷酸化对调控基因转录有重要作用: (1)CTD去磷酸化,RNA聚合酶II易与DNA 结合,这种构象适于转录的起始; (2)CTD磷酸化可使RNA聚合酶II与DNA的 结合变得松弛,形成适于延伸的构象

RNA聚合酶II自身不能起始转录,需要依靠转录因子的协助。

(三)RNApol II 的转录因子 TF II D TBP(TATA盒结合蛋白) + TAFs(TBP协同因子 ) —— 结合在DNA小沟(其他DNA结合蛋白为大沟),识 别和结合核心启动子(TATA盒和Inr) TF II A —— 含数个亚基,可能通过解除TAFs的抑制而激活TBP TF II B —— 覆盖靠近起始点的启动位置,C端与TFIID和DNA 的复合物结合,N-端与TFⅡF协同作用募集RNA聚 合酶II。

TF II F ——结合Pol II并带向启动子;RAP74(ATP依赖性解旋酶),RAP30(与细菌因子有同源性) TF II E —— 扩大DNA覆盖区至+30 TF II H 和TF II J —— H有激酶活性, 使Pol II 的CTD 磷酸化 ,PolⅡ 离开启动子区

TBP(TATA盒结合蛋白) + TAFs(TBP协同因子 ) (四)RNA PolⅡ基因转录的过程 1、转录起始 (1) TFIID: TBP(TATA盒结合蛋白) + TAFs(TBP协同因子 ) TBP TAFs TATA -20 -10 +10 -30 -40 +20

TBP的作用----定位因子 a、在TATA框处与DNA结合 b、是所有三种RNA聚合酶转录起始所需的因子

a 、两个结构域形成一个完全二元对称的马鞍型 结构,与DNA小沟有效结合 TBP的作用机制: a 、两个结构域形成一个完全二元对称的马鞍型 结构,与DNA小沟有效结合 目前发现的所有DNA结合蛋白都是结合大沟,但TBP却能与小沟结合 TBP内面与DNA结合,较大的外面可与其他蛋白质结合

b、TBP 与DNA 结合,使DNA 弯曲了约80°, TATA 盒向大沟弯曲,拓宽了小沟。

与TFIID结合,稳定TFIID-DNA复合体;可能通过解除TAFs的抑制而激活TBP (2) TFIIA 含有至少3个亚基 与TFIID结合,稳定TFIID-DNA复合体;可能通过解除TAFs的抑制而激活TBP TF II A

(3) TFIIB 覆盖靠近起始点的启动位置,C端与TFIID和DNA的复合物结合,N-端与TFⅡF协同作用募集RNA聚合酶II TFIIB与TFIID结合,并为RNA聚合酶结合起一个桥梁作用。 TF II B

(4)与RNA聚合酶与TFIIF相连的复合体结合 Pol II TF II F 结合Pol II并带向启动子; 两个亚基: RAP74(ATP依赖性解旋酶),可能参与DNA 双链的溶解 RAP30(与细菌因子有同源性),与RNA 聚合酶Ⅱ紧密结合

(5)TF II E 扩大DNA覆盖区至+30 TF II E

(6)TF II H 和TF II J加入复合物

(7)TF II H 有多种酶活性,包括ATP酶、解旋酶、和可使Pol II 的CTD 磷酸化的激酶活性。 Pol II 的CTD 磷酸化 , TF II 在PolⅡ离开启动 子前释放,形成适于 延伸的构象 Pol II 离开启动子区, 进入延伸阶段

RNA聚合酶Ⅱ起始复合物的组装 启动子TATA盒+ TFⅡD + TFⅡA + TFⅡB +(RNA聚合酶+ TFⅡF)复合物 +TFⅡE 、TFⅡJ +TFⅡH(解旋酶、蛋白激酶) DNA解旋、RNA聚合酶Ⅱ的 CTD磷酸化 polⅡ从转录因子中释放出来 从起始点向下游移动

2、转录的终止 (1)终止位点: 目前还不清楚RNA聚合酶Ⅱ基因的精确终止位点 (2)AAUAAA序列: 初始转录物3’末端的保守序列 对于转录产物的准确切割及加poly(A)是必须的

起始 延伸 AAUAAA 5’ cap An Poly(A)聚合酶 RNA内切酶 AAUAAA识别因子

(3)多聚A尾的添加 a、RNA聚合酶Ⅱ并不在AAUAAA 序列或poly(A)添加位点终止,而往往继续转录,因此大部 分已知基因的初级转录产物拥有poly(A)添加位点下游0.5~2kb核苷酸序列 b、内切酶切开mRNA 3’端的特定部位 c、poly(A)合成酶催化多聚腺苷酸的反应

Question 1、试述TBP对真核基因转录的作用 2、RNA聚合酶II的启动子有哪些基本元 件,各 元件的作用是什么 3、试述RNA聚合酶II羧基末端结构域(CTD)的结构特点及对基因转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