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张惠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张惠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张惠丹

2 第一节 细胞膜与细胞核

3 一、细胞膜的结构

4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1. 形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膜脂 极性头 双亲性分子 疏水尾

5 (1)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

6 (2)胆固醇—调节膜流动性和膜稳定性

7 (3)糖脂 糖脂均位于膜的非胞质面 在质膜上位于细胞外侧 在各种细胞器的细胞内膜上,位于腔面 细胞核

8 2.以多种方式与脂双层结合的膜蛋白 (1)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 (2)膜外在蛋白(周边膜蛋白)

9 ●膜外在蛋白 与膜连接较松散,只需较轻柔方法(置于高、低渗或极端pH溶液中)即可破坏蛋白之间的连接而不损伤脂双层。 ●膜内在蛋白 与膜共价连接,只有用“去垢剂”使膜甭解,才能破坏脂双层把蛋白提取出来。

10 3.存在于质膜表面的糖脂和糖蛋白 形式连接在膜蛋白和膜脂分子上。 ●结构:真核细胞表面均有糖类,它们以各种 ●部位:位于膜的非胞质侧。
●功能:在细胞周围形成糖萼,机械性保护。

11 (二)细胞膜的特性 1.膜脂的流动性 ⑴侧向扩散 ⑵翻转运动 ⑶旋转运动 ⑷弯曲运动 ⑸伸缩振荡运动

12 2.膜蛋白在膜中的运动 ⑴侧向扩散 ⑵旋转运动

13 3.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脂双层 ⑴脂双层所含磷脂种类有极大不同 √膜蛋白 ⑵糖脂均分布于生物膜的非胞质侧 ⑴整合膜蛋白跨越脂双层有一定方向
⑵外周膜蛋白在膜内外的分布不对称 ⑶糖蛋白的糖残基均位于膜的非胞质侧

14 (三)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液态镶嵌模型

15 二、物质的跨膜运输

16 (一)小分子的跨膜运输 1.被动运输 (1)简单扩散 分子量↓ 脂溶性↑ 特点: ①沿浓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 ③不需要膜蛋白协助

17 被动转运 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 (2)易化扩散 :被动转运

18 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 ①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高 ②结合溶质分子具有饱和性 达到饱和状态时转运速率最大 ③结合溶质分子具有特异性 ④结合可被竞争性或非竞争性抑制剂阻断

19 ①转运速度非常迅速 通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 ②通道蛋白具有高度选择性 ③多数通道并非持续开放,受“闸门”控制, 特定的刺激引起短时间开放。
④全部是被动运输,不需能量

20 2.主动运输 特点: 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需要利用能量。 需要膜上特异性载体介导。

21 ⑴Na+-k+泵 水解ATP供能 — Na+-k+ ATP酶 将3Na+逆电化学梯度运出细胞 将2k+逆电化学梯度运入细胞

22

23 ⑵ Ca2+泵 水解ATP供能 — Ca2+ATP酶 将2Ca2+逆电化学梯度转运 部位:肌浆网膜 ⑶ H+泵(质子泵) 水解ATP供能 — H+ATP酶 部位:溶酶体膜、胃壁细胞膜

24 ⑷ 协同运输 单向运输 协同运输

25 同向协同 — 摄取营养物质

26 对向协同 — 调节细胞内pH值 例如:Na+-H+交换载体 Cl--HCO3-交换载体

27 (二)大分子的跨膜运输 共同特点:摄入或排出的大分子物质,局限在囊泡中,不与细胞质内其它大分子或细胞器直接接触、混合,囊泡只与特定的膜融合。

28 1.胞吞作用 (1)吞噬:由专门的吞噬细胞完成,大的颗粒, 直径>250nm。 (2)吞饮:摄入液体和小溶质分子进行消化, 直径<150nm,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

29 特点: (3)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①所摄入的大分子在质膜上有特异受体 ②内吞由大分子配体与其受体的识别、结合而激发
③受体配体复合物聚集于质膜的有被小凹内, 由有被小泡送至内体。

30 举例:摄入低密度脂蛋白

31 分泌蛋白合成后立即包装入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囊泡中,然后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
2.胞吐作用 ⑴结构性途径(固有途径) 分泌蛋白合成后立即包装入高尔基复合体的分泌囊泡中,然后被迅速带到细胞膜处排出。 ⑵调节性途径 细胞分泌的蛋白,储存于特定的分泌囊泡中,只有当接受细胞外信号(如激素)时,分泌囊泡才移至细胞膜处,与其融合将分泌物排出。

32 胞吐作用的两种途径

33 三、细胞核

34 间期细胞核的特点: ●双层膜 ●位置:通常位于细胞的中央 ●大小:5-10 μm ●形状:多与细胞的形状相一致 ●数量:一个或多个
●结构:核膜与核纤层、染色质、核基质、核仁

35 (一)核膜与核纤层 1.核膜 外核膜 内核膜 膜间腔 核孔

36 (1)外核膜 a. 与内质网膜相连 b. 有核糖体结合 c. 外有细胞骨架固定核的位置 (2)内核膜 内有核纤层 (3)膜间腔 与内质网腔相连

37 (4)核孔复合体 细胞核内外物质转运的通道 (蛋白颗粒八聚体) 分子量< 5000 分子:自由扩散 大分子:主动运输

38 2. 核纤层 (1)结构 纤维蛋白网状结构 外面: 结合于内核膜 内面: 与染色质的特定部位相连接 (2)分子组成:核纤层蛋白

39 (3)功能 间期 : 维持 核孔的位置 核膜的形态 提供染色质的锚定位点 有丝分裂期:控制核膜的组装与去组装 磷酸化:崩解 去磷酸化:重建

40 (二)染色质及其向染色体的包装 染色质: (间期) 二者:相同物质的不同状态 直径10-30nm 纤维, 分布于细胞核中。
染色体: (有丝分裂期) 由染色质包装而成的 二者:相同物质的不同状态

41 1.染色体(质)的化学组成 (1)染色体(质)DNA 一条染色体:一条DNA分子 人类:46条染色体--46条DNA分子

42 (“功能性”染色体 的三种序列)

43 特点: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与DNA
(2)蛋白质 a. 组蛋白 特点:富含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与DNA 中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相作用。 种类:核小体组蛋白:H2A、H2B、H3、H4 H1组蛋白: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 b. 非组蛋白

44 (3)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 常染色质:疏松,有转录活性,均匀分布于核内 异染色质:高度凝集,无转录活性,位于核膜内侧 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

45 异染色质 常染色质 核仁

46 一条染色体 :一条DNA 分子,5cm 人类细胞: 23 3×109 bp 2n 6×109 bp 5μm nucleus 2.染色体的包装
(Nearly fold)

47 螺线管模型 ① 一级结构 – 11nm 核小体 ② 二级结构 - 30 nm 螺线管 146bp 200bp 10-50bp
2(H2A H2B H3 H4) ② 二级结构 nm 螺线管 H1组蛋白 146bp 10-50bp 200bp ③ 三级结构 - 超螺线管 ④ 四级结构–染色单体

48 袢环结构模型 DNA –11nm 核小体 – 30nm fiber – 300nm Loop – 染色单体
关键点: 非组蛋白为染色质袢环提供了一个支架

49

50

51 3.染色体的结构特点 ①染色单体 ②着丝粒和主缢痕 ③次缢痕和随体 ④核仁组织区 ⑤端粒

52

53 基因组:真核细胞单倍染色体组中所含有 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1个基因组。 人类: 22 常染色体 2 性染色体 核型:一个物种所特有的染色体数目和每一 条染色体所特有的形态特征。

54 (三)核基质 1. 结构:除外染色质、核仁、核膜 2. 成分:非组蛋白纤维样蛋白 3. 功能: a.DNA包装和染色质构建
b.DNA复制:DNA 聚合酶结合位点 c.DNA转录: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d.hnRNA 加工

55 (四)核仁 1.化学组成 Protein:80% RNA: 11%(rRNA) DNA: 8%(rDNA) 2.结构

56 浅染的纤维中心 成分:rDNA 核仁组织者:每个rDNA袢环 核仁组织区(NOR) (2)致密纤维组分 成分:正在转录的rRNA分子 (3)颗粒成分 成分: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

57 3.功能 (1)合成和加工 rRNA 28S rRNA 5.8S rRNA 18S rRNA 45S rRNA (2)装配核糖体 5S rRNA(核基质中合成)

58 4.核仁周期 有丝分裂:染色体浓缩,含rDNA的DNA袢环缩回至相 应染色体,此时RNA合成停止,纤维成分和颗粒 成分呈分散状,整个核仁变小直至消失。 细胞分裂末期:染色体分散为染色质,rDNA的袢环 也呈松散状态,RNA合成重新开始,并生成纤维 成分和颗粒成分,此时,可见在DNA袢环周围重 新出现核仁 。

59 谢 谢


Download ppt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张惠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