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東吳大學會計學系 謝 永 明
學習目標 一、瞭解資訊系統開發生命週期的基本概念 二、瞭解系統分析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三、瞭解系統設計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四、瞭解系統實施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五、瞭解系統操作與維護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六、瞭解資訊系統發展的規劃與管理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為了確保資訊系統的品質,組織在建構新系統或大幅修改原有系統時,應採用有系統的程序及方法。 一般常用的資訊系統開發方法稱為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簡稱SDLC),包含系統分析、觀念性設計、實體設計、實施與轉換、以及操作與維護等五個階段。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 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是一個循環的概念,以系統分析為起點,經過系統設計(包含觀念性設計及實體設計)以及實施與轉換,而到達操作與維護的階段。資訊系統開發完成與正式啟用後,隨著使用者資訊需求的改變而逐漸不合用,因而有修正或更新的必要,於是又回到系統分析的階段,再一次進入發展週期。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Systems Analysis Do initial investigation Do system survey Do feasibility study Determine information needs and system requirements Deliver systems requirements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cision points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Conceptual Design Identify and evaluate design alternatives Develop design specifications Deliver conceptual design requirements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cision points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Physical Design Design output Design data base Design input Develop programs Develop procedures Design controls Deliver developed system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cision points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Implementation and Conversion Develop plan Install hardware and software Train personnel, test the system Complete documentation Convert from old to new system Fine-tune and review Deliver operational system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decision points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Life Cycle Analysi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perate system Modify system Do ongoing maintenance Deliver improved system
系統分析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的第一個階段為系統分析,其目的在於蒐集與新系統有關的資訊,以決定系統的需求。 對於通過初步調查的需求,系統分析師應先調查現有的系統,以決定系統發展專案的性質與範圍,並瞭解其優缺點。緊接著,組織應對新系統提案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決定其是否可行,亦即進行可行性分析。
系統分析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一般的可行性分析包含技術、操作、法律、時程以及經濟等五個層面。可行性分析工作完成後,應提出可行性分析報告,送交資訊系統指導委員會據以決定是否進行提議的新系統發展專案。 在系統觀念性設計、實體設計以及施行與轉換等階段,也應更新可行性分析,重新評估系統的可能性,並將分析報告送交指導委員會,由其決定系統開發工作是否繼續進行、是否應作調整或立即中止。
系統分析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若新系統發展專案可行,則應進行使用者與經理人員資訊需求的確認與記錄。系統分析的成敗往往取決於資訊需求的辨認是否確實,因此,系統分析人員應該審慎的利用各種方法蒐集有關的資料,並請相關人員協助確認,以確保資訊需求的正確性及完整性。
系統設計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資訊系統觀念性設計的第一個步驟為界定及評估可能的設計方案,例如新系統使用的軟體可以直接購買現成軟體、由組織內的資訊部門人員負責設計、或者外包給軟體廠商代為開發。其次,專案小組應選定最佳的方案,並確認其明列系統目標與規格以及有關的控制程序。上述工作完成,專案小組應將觀念性設計需求規格書送交指導委員會確認,以便進行新系統的實體設計。
系統設計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實體設計的主要目的在於將系統的觀念性設計轉換成細部的規格,以作為程式設計師編寫及測試電腦程式的依據。在這一階段,系統分析師偕同程式設計師完成下列事項:輸出、輸入文件設計、資料庫設計、程式設計、操作程序設計、以及系統控制設計。 專案小組完成系統實體設計後,應再請指導委員會確認,以便進行新系統的實施與轉換。
系統實施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在實際進行系統實施與轉換作業前,專案小組應訂定一套正式的計畫,以確保相關作業得以順利進行。 系統實施的第一項工作為電腦硬體及軟體的安裝與測試,其目的在於確認電腦硬體與軟體完全相容,並符合系統的要求。其次,組織應安排訓練課程,教導使用者如何操作新系統,以便進行使用者允收測試(user acceptance test),以確保系統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並根據使用者的意見對系統作必要的調整。
系統實施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新系統通過測試後,應立即建立相關的文件(也就是系統文件化的工作),以便於有關人員使用及維護系統。專案小組接著進行舊系統的轉換作業,以新系統取代舊系統。 上述作業完成後,專案小組便可將新系統移交給資訊部門,成為正式上線的系統。
系統實施的相關程序與方法 一般常用的系統轉換方式包括:直接轉換(direct conversion)、平行轉換(parallel conversion)、漸進式轉換(phase-in conversion)以及先導轉換(pilot conversion)。系統轉換完成後,專案小組應視實際需要對系統進行必要的調整,並完成實施後覆核(post-implementation review),以找出及修正系統設計上的瑕疵。
系統操作與維護 正式上線的資訊系統通常由資訊部門負責操作與維護,並根據使用者提出的要求,對系統進行小幅度的修改。若使用者需求或組織經營模式大幅改變,則可能需要大幅翻修現有的資訊系統或開發新系統,因而進入另一個資訊系統發展生命週期。
資訊系統發展的規劃與管理 資訊系統的發展應做好相關的規劃及管理工作,才能確保系統依照計畫如期完成,系統功能符合既定的目標與要求,並將開發成本控制在預算範圍內。 資訊系統發展的妥善規劃有助於:提昇系統的效率、降低系統使用及維護成本、組織掌握最新的資訊科技、以及管理當局預先規劃未來資源需求。
資訊系統發展的規劃與管理 資訊系統發展計畫可以區分為兩種:個別專案計畫及主計畫,前者針對個別資訊系統而設,由專案小組訂定;後者規劃整個組織長期的資訊系統發展策略,應由資訊系統指導委員會制訂。 在規劃及監督系統發展作業時,組織可以利用計畫評核術(簡稱PERT)以及甘特圖作為工具。
計畫評核術 4 6 G F C 1 2 5 A D E B 3 Critical path A,B,E
Project Planning Chart (Sample Gantt Chart) 甘特圖 Project Planning Chart (Sample Gantt Ch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tivity Week Starting 1 2 3 4 5 6 7 8
資訊系統發展的行為面影響 新系統的發展與實施通常會對組織成員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組織的業務流程往往會因為新系統的導入而改變,導致組織架構的變動以及員工權責的調整。故資訊系統的發展經常會帶動組織變革(organizational change)。
資訊系統發展的行為面影響 專案小組應在管理當局的支持下,做好資訊系統發展行為面因素的分析與因應,以順利推動新系統。專案小組分析組織成員行為面因素時,可能考慮的項目包括:個人的特質與背景、組織變革導入的方式、以往變革的經驗、管理當局支持的程度、溝通是否有效、個人的偏見與抗拒、變革過程帶來的衝擊、以及對於未知情況的畏懼。
系統發展的行為面影響及因應措施 一旦系統發生改變,組織成員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抗拒相關的變革。例如員工可能以攻擊(aggression)、遷怒(projection)、或逃避(avoidance)等方式,抗拒或抵制新系統的實施與運作。換句話說人性因素常被認為是組織設計、發展及實施系統時,所面臨的最重要問題。企業發展新的資訊系統時,應重視員工的反應,並採取相關的措施,以降低員工行為面因素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