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小 宣導日期:99年12月17日 宣導者:詹德木老師 活動地點:視聽教室 愛滋病 AIDS 愛滋病 (AIDS) 防治宣導.
Advertisements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关于艾滋病 —— 从生物学角度看 AIDS. 你所知道的 你已经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病原体: HIV 病毒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 HIV 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由于没有疫苗,差不多所有的 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1 艾滋病防治知识. 2 艾滋患者 3 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 4 一、艾滋病流行概况 5 世界流行概况 艾滋病仍在全世界继续蔓延,每天,全球约有 例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 8000 人因艾 滋病而死亡。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 6000 万 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 2200.
从新发传染病 SARS 的暴发看学 科的更名与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 翁心华. 二十年来世界上新发现的重要 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
5 、认识传染病 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曹爱萍. 从小到大你患过这些病吗?疾病名称是否患过此病是否接种过疫苗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水痘 肺结核 近视眼 结膜炎 贫血 龋齿 蛔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二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 1 第一节 典型案例 2 3 第三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防范对策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 "HIV" 病毒引起。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 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 T4 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 T4 淋巴 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 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 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 本身并不会引发.
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 3 、烧伤病人治疗时,一般应尽量用自己的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1 、当流感流行时,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 2 、你知道艾滋病吗?患者可能因小小的感冒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什麼是愛滋病 AIDS ?  Acquired 後天性  Immune 免疫  Deficiency 缺乏  Syndrome 症候群.
女性生殖器官 輸卵管 子 宮子 宮 卵巢 子宮頸. 男性生殖器官 陰莖 包皮 陰囊 輸精管 尿道 睪丸.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南京艺术学院卫生所 (健康教育)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肺炎. 定義 即肺部發炎或受到感染。 肺泡壁液體白血球 導致肺泡壁積聚液體及白血球,防礙肺部的正常 功能 病原體 鏈球菌葡萄球菌 細菌性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 黴漿菌披衣菌病毒 非典型肺炎:黴漿菌、披衣菌、病毒.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通河中学 杨 洁. 病毒引起的疾病 1 、禽流感 2 、艾滋病 3 、流感 4 、非典型性肺炎 5 、脊髓灰质炎 ( 俗称小儿麻痹症 )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青少年与艾滋病 学生:陈晓珊、霍萃婷 谭滨滨、徐文罡.
愛滋病 1.疾病簡介 2.臺灣愛滋病流行概況 3.臨床症狀 4.什麼是空窗期/潛伏期? 5.愛滋病傳染要件 6.傳染方式
我的青春 不要愛滋 安南區衛生所 吳美怡醫檢師.
(二) 微生物学发展史 8000年前-1676年,酿造、医疗、其他 1676年-1861年,发现、描述微生物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愛滋病 小心愛滋病 是很恐怖的喔.
時間: 、22 學校:美和科技大學 講員:屏東基督教醫院-彭恩美個管師
1 緒 論 CHAPTER 第一節 照顧服務員名稱由來 第二節 照顧服務員的工作場所 第三節 護理成組簡介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锦 州 医 学 院 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佟伟.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普及.
單元名稱: 致命交叉點.
時間:8:40-9:20 地點:文心國民小學 演講者:四民衛生所
传染病.
1170 第三組 組員: 2號 王奕翔 14號 趙聿訢 20號 鄭廷彥 22號 鄭建澤 23號 鄭凱睿 36號 魏翊庭 37號 羅敏睿
第三节 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
你有否想過 染上性病會帶來嚴重後果? 你如何去預防性病 ?.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肺结核.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预防艾滋病 关注生命健康 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莉 医学课件.
歐洲 北美洲 亞洲 非洲 中東 南美洲 大洋洲. 歐洲 北美洲 亞洲 非洲 中東 南美洲 大洋洲.
愛滋病防治暨反毒宣導 梧棲區 衛生所.
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走向陽光關懷愛滋 Mr. David.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健康与亚健康.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宣導報告 製作人:劉育瑄.
艾滋病与教育.
绪 论.
SARS 五年一班第一組 07吳昀澤 04陳浩宇 08林富斌.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三峡大学医学院 2010年3月1日.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社会共同参与 促进艾滋病综合防治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峰 2014年4月15日.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食品微生物学 (第2版) 主编 杨玉红 陈淑范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年4月.
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預防愛滋病 六忠 何慧妤 專題研究報告.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HIV 與 AIDS.
狂牛症與布氏病- 論食品中的傳染病 黃顯宗 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
人工智能 制作人:蔡燊林 张恩玮.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組長 王悅綺 賴虹竹 李若瑄 魏嘉瑩 戰爭所使用武器對環境的後遺症 如何降低戰爭引起的傳染病、 環境破壞 戰爭與傳染病之間的關聯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医学微生物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学科的研究对象、 怎样的学科 过去、现在和未来

绪论 Overview 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s) Microscopic organisms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肉眼直接看不见、借助显微镜观察 Microscopic organisms 数十万种 根据大小、结构、组成 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

一、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数十万种 根据大小、结构、组成

一、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非细胞型微生物(Acellular microbes)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s) 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活细胞内寄生,一种核酸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s) 原始核质,细胞器仅有核糖体,分古生菌和细菌(Bacteria)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caryotics) 高度分化的细胞核,细胞器完整

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34 × 10 16 吨;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病原微生物 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 是 祸?是 福?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 非病原微生物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和动、植物有益,有些是必需的 N,C,S的循环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环境保护方面 生命科学研究中 正常微生物群的作用 苏云金芽胞杆菌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鼠疫 天花 艾滋病 疯牛病 SARS 禽流感 埃博拉

第二节 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及与人、动、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检测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第三节 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古人虽未观察到具体的微生物,但早已将微生物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之中。 制醋、酒、酱、沤粪积肥等 11世纪初——刘真人(肺痨) 14世纪——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法 14-16世纪——传染生物学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一)微生物的发现 1676年——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19世纪60年代—— 巴斯德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1676年—— 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19世纪60年代—— 巴斯德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郭霍—— 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李斯特—— 创立外科无菌术 1892年——俄国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 (Antony van leeuwenhoek) 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 上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会员。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19世纪60年代—— 巴斯德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证实了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发明了巴氏消毒法;研制了炭疽菌苗和狂犬病疫苗。 法国人巴斯德(1822~1895) (Louis Pasteur)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创用琼脂固体培养基和细菌染色技术,使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成为可能,分离了炭疽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 德国人郭霍(1843~1910) (Robert Koch)

郭霍法则(Koch’s postulates) 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到,在健康人中不存在; 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 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 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 能重新分离得该病原菌纯培养。 微生物 疾病

1892年——俄国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病毒 1897年——德国细菌学家Loeffler & Frosch发现了口蹄疫病毒 1901年——美国Walter Reed 首次分离了黄热病病毒 1917年——细菌病毒(噬菌体)分别由Twort & d’Herelle 发现

(二)免疫学的兴起 英国琴纳:18世纪末,创用牛痘预防天花 法国巴斯德: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 德国贝林格:被动免疫治疗(动物免疫血清) Wright 对免疫现象本质的认识 澳大利亚Burnet: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三)化学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 1910年艾利希合成化学治疗剂“606” 1935年Domargk发现百浪多息 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0年Flory获得青霉素纯品 1949年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一)新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发现 1973年以后,30余种(军团菌、EHEC、SARS、 HIV、 朊粒) Year Virus Diseases 1973 Rotaviruses Diarrhea 1977 Ebolavirus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Hantaan Viru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1983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1, HIV-2)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1989 Hepatitis C-Virus (HCV) Hepatitis C 1990 Hepatitis E-Virus (HEV) Hepatitis E 1994 Human herpes virus-8 (HHV 8) Kaposi Sarcoma 1996 Prion 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TSE) 2003 SARS associated coronaviru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近四十年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致病机制、诊断、药物筛选、疫苗研制 鉴定与分类、标记技术 (二)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取得进展 (三)微生物学研究和诊断技术不断进步 鉴定与分类、标记技术 (四)疫苗研制不断突破 多糖疫苗、多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近四十年

我国学者的贡献 黄桢祥发现和首创了病毒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朱既明将流感病毒分解为亚单位等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 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 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 肝炎病毒和SARS的研究 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基础理论 献身精神,敏锐观察力,持之以恒

目前,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多种传染病仍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居第一位。 新现和再现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不断发生 一些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未发现;某些病原体致病和免疫机制还未阐明 不少感染性疾病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 细菌耐药性菌株产生,人类健康受到新的威胁 微生物快速变异给疫苗设计和治疗造成了很大障碍。

医学微生物学需加强以下研究: 新现(Emerging)和再现(Re-emerging)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生物恐怖的处理能力 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的研究 建立规范化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及技术 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研制新型疫苗 抗感染药物的研制与开发:天然产物、生物制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