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模型 主要内容 1. 网络标准化组织 2. ISO/OSI模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2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点对点协议 PPP PPP 协议的特点 PPP 协议的帧格式 PPP 协议的工作状态.
Advertisements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03 信息安全 李 艇.
项目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 认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用技术 陈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9年2月.
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问题 原由 计算机网络经过40年的发展, 使得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海量、多样化的复杂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实现需要解决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 支持多种通信介质;支持多厂商和异种机互联;支持人机接口等。 本章重点讨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OSI/RM与TCP/IP模型、网络地址的形成、域名地址、子网技术等。
第 10 章 電腦網路.
先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再分析网络视频监 控系统的架构、原理与维护。
本周复习一下基本的网络知识 下周开始讲解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第四周开始到实验室做实验(主楼910,919)
《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
網路原理、技術與架構 資訊一忠 網路概論 主講人:王威盛 老師.
課程名稱:計算機概論 授課老師:李春雄 博士
计算机网络原理 主讲教师:欧阳宏基.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为教育与工程的完美结合而努力 汪镭 同济大学 2009年7月7日.
高等学校21世纪教材 计算机网络 教程 电子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网络协议及架构安全 培训机构名称 讲师名字.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2 协议与划分层次 2.3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体系结构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3讲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 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概念 二、 ISO/OSI参考模型 三、七层协议简介 四、信息的流动过程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资源子网:   主机 终端 终端控制器   外设 软件资源 信息资源    .
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
计算机网络 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学年 第一学期.
6.1 网络概述 6.2 Windows的网络功能 6.3 Internet概述 6.4 Internet的使用 6.5 网上浏览工具的使用
——开启你计算机网络之门的金钥匙 图书作者:王达 制作
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 德州学院计算机系.
第1章 概述.
序列埠通訊.
第7章 路由技术 7. 1 广域网技术概述 7. 2 IP子网间的路由技术 7. 3 访问控制列表 7.4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各个层次的相关协议,理解接口和服务等概念。掌握ISO/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各个层次及其所实现的功能。掌握IP地址的功能和划分,并对子网掩码和下一代互联网IPv6有相应的了解。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现代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主讲:何绍华.
计算机网络基础.
  重点 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網路基本概念與設定方法 林文宗 資管系助理教授
第5章 网络软件 开发技术 (一)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
第 5 章 醫療資訊標準 作者:李友專、王博彥.
协议宏串行通信 陈建瓴.
網路概論.
通訊協定 OSI分層模式 與 TCP/IP協定
Part Ⅱ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HL-001 网络基础知识 ISSUE 5.1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TCP/IP Protocol Suite TCP/IP協定 第二組 投影片製作by簡嘉宏 綦凱宏 林睿敏 滕孟哲.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主讲:刘方明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什麼是網際網路? 面臨攻擊的網路 網路邊際 總結 網路核心
本章要点: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Internet基础 Internet服务
第4章 OSI傳輸層.
Chapter Four 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 第 3 章 数据链路层.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设计问题 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帧 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 05:55:10.
新世代計算機概論第三版 第11章 網際網路.
Chapter 3 数据链路层.
第二讲 网络基础与网络设备 主讲:史宝慧.
3.1 通訊協定 3.2 開放系統參考模式(OSI) 3.3 公眾數據網路 3.4 TCP/IP通訊協定
3 電子商務技術.
TCP/IP协议及其应用.
傳輸控制協議 /互聯網協議 TCP/IP.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引言 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网络系统结构参考模型ISO/OSI
Source: 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Vol. 125, No
網路概論 第3章 協定與模型.
指導教授:梁明章 A 許之青 國立高雄大學 2010/06/25
第七章 區域網路模型 7-1 區域網路模型 7-2 區域網路協定標準 7-3 邏輯鏈路控制簡介 7-4 LLC 協定資料單元
第七章 區域網路模型 7-1 區域網路模型 7-2 區域網路協定標準 7-3 邏輯鏈路控制簡介 7-4 LLC 協定資料單元
计算机通信网 Lecture 3: 数据链路层.
主讲人:徐悦甡(16年入职) 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软件学院
3.4 链路控制协议示例 一.面向字符的控制规程-- BSC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模型 主要内容 1. 网络标准化组织 2. ISO/OSI模型

1. 网络标准化组织(1)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 http://www.iso.org/iso/en/ISOOnline.frontpag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 Sector (ITU-T) http://www.itu.int/home/index.html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http://www.ansi.org/

1. 网络标准化组织(2)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http://standards.ieee.org/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 http://www.eia.org/

1. 网络标准化组织(3) Frame Relay Forum ATM Forum ISOC Internet Society IAB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http://www.ietf.org IRTF 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 IRTF 对互联网协议,应用,架构和技术等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IETF 标准制定

1. 网络标准化组织(4) 技术顾问 Internet协议 技术架构 项目研究

1. 网络标准化组织(5)

1. 网络标准化组织(6) 我国的国家标准 按部门/行业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指导下进行 标准的制定方式 等同采用:直接引用国际标准(翻译) 等效采用:技术内容和编写风格略有差异 参照采用:根据国家特点,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国家标准 计算机网络(包括信息技术)方面标准均为等同采用 国家标准以GB XXXX的形式公布

1. 网络标准化组织(7) 标准的特点 滞后于实物(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 标准具有时效性(改进—刷新,废除) 标准的制订者:研究人员、厂商代表 厂商的重要性:验证标准,推广标准(产品化) 厂商可能的排他性:市场因素。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模型 主要内容 1. 网络标准化组织 2. ISO/OSI模型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Host Terminal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 Subnet The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Model. Application Application 7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6 Session Session 5 Transport Transport 4 Network Network Network 3 Data link Data link Data link Data link 2 Physical Physical Physical Physical 1 终端 终端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 设计思想-抽象 标准的本身应当独立于实现的具体环境 确定总体框架和模块的接口方式 确定模块的外观特性(可提供的服务) 确定模块的协议规范(确保服务提供应遵循的规则)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4) 设计方法-分解 将整个系统功能分解为子模块 并通过对各子模块的功能、交换的数据结构和时序进行约定 协调模块之间的动作,保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互操作性 根据子模块间的依赖关系,采用具有层次结构的模型与之对应。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5) 模块划分的原则 独立性:减少模块间交互的信息,降低依赖性 单向性:模块间的引用坚持单向性,降低实现难度 增值性:各模块在使用下层服务的基础上,完成特定的通信功能,提供增值服务 同构性:互连的系统应当具有相同的层次结构 适用性:同构系统的相同层次之间才能进行有意义的通信,并借助于下层服务予以实现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6) 我们的数据是如何发出去的呢? 数据流向?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7) 数据封装和解封过程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8) OSI的相关术语 一般术语 “开放” 所遵循的标准是开放的 遵循标准的系统是开放的 同构和异构系统之间的对等开放 “开放系统互连” 遵循OSI标准的开放系统之间的通信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9) l “层” “层服务” 开放系统的逻辑划分,代表功能上相对独立的一个子模块 若(N)层表示OSI层次结构中的任一层,则有 (N+1)层表示该层次的上邻层 (N-1)层表示该层次的下邻层 “层服务” 同一主机上的不同层次之间 本层(n)向上层(n+1)提供的通信能力,是(n)以下所有子层的服务之和 上层的通信同过下层来实现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0) “对等层” “层协议” “层功能” “层实体” 位于不同主机之间相同层次的OSI子层 不同主机对等层之间 为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所定义的语义、语法和时序约定 “层功能” 完成制定服务和通信的能力 “层实体” 层功能实现的真正承担者(相应的硬软件)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1) 服务原语 原语的特点(功能要么完全执行,要么。。。?) 层服务被引用的接口 服务原语由原语名和原语参数两部分组成 服务原语主要分为两大类 无确认的原语类型 有确认的原语类型 Reguest原语 (n+1->n) Confirm原语 (n->n+1) Indication原语(n->n+1) Response 原语(n+1->n)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2) Interface 对等层 上层程序 上层程序 N-conn Rsp N-conn req N-conn Cnf N-conn Ind 本层程序 本层程序 对等层 下层程序 下层程序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3) 层间通信 N + 1 N + 1 N N N - 1 N - 1 Ph Ph 对等层通信 实 际 数 据 传 输 物 理 媒 体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4) 数据类型 数据单元(DU):OSI环境中交换的数据 服务数据单元(SDU):相邻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 接口数据单元(IDU):相邻层界面上体现的数据单元 IDU=SDU + ICI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PDU的内容和格式由协议精确地定义。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5) (N+1) 层 (N) 层 (N+1)PDU (N)SDU I D U (N)SDU (N)PDU SCI  (N)SDU ICI  I D U (N)SDU (N) 层 PCI  (N)PDU SCI  (N-1)SDU SCI---- 服 务 控 制 信 息 SDU----服务数据单元 ICI---- 接 口 控 制 信 息 PDU----协议数据单元 PCI---- 协 议 控 制 信 息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6) OSI层功能的分配 应用层(A),利用下层的服务,支持各种应用服务要求 表示层(P),解决异种系统之间的信息表示问题,屏蔽不同系统在数据表示方面的差异 会话层(S),提供控制会话和数据传输的手段 运输层(T),屏蔽通信子网差异,以及用户要求和网络服务之间的差异 网络层(N),利用路由技术,实现用户数据的端-端传输 数据链路层(DL),利用差错处理技术,提供高可靠传输的数据链路 物理层(PH),确定物理设备接口,提供点-点的比特流传输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7) 物理层(ph) 服务 协议 透明? 对虚电路交换形式,建立、维持和释放连接,并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对数据报交换 形式,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协议 机械特性:接口部件的尺寸、规格、插脚数和分布等; 电气特性:接口部件的信号电平、阻抗、传输速率等; 功能特性:接口部件的信号线(数据线、控制线、地址线等)的用途; 规程特性:接口部件的信号线在建立、维持、释放物理连接和传输比特流的时序。 透明?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8) 物理层(ph) 重要协议特性 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传输媒体,而是设备与物理介质的接口规范 数据编码 数据速率 传输方式 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传输媒体,而是设备与物理介质的接口规范

物理层逻辑关系 编码 速率 传输模式

物理层协议举例(RS 232C接口) DB-9和DB-25插针对应关系表 a) DB-25 b) DB-9 DB-9 DB-25 插针功能说明 标记 1 2(RTS) 3(TDX) 4 5 6 7 8 9 3 2 20 22 信号检测 接收数据 发送数据 数据终端就绪 信号地 数据传输设备就绪 请求发送 允许接收 振铃指示 DCD RD SD DTR SG DSR RTS CTS RI DB-9和DB-25插针对应关系表 1 13 14 25 a) DB-25 b) DB-9 1 5 6 9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19) 数据链路层(DL) 服务(提供给网络层) 面向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oriented) 基于虚电路 无连接的服务(Connectionless) 基于数据报 有应答(ACK) 无应答(N-ACK) 进行差错通知(无法处理的差错情况 上层)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0) 本层功能 帧封装: 本层的PDU形式,通过物理层发送 流量控制:通信双方的速率匹配 物理寻址:分组的地址有两种-逻辑和物理 差错控制:由于物理线路存在差错率 媒体访问控制:多个设备连接到同一条线路上(通信控制规程)

数据链路层逻辑关系

数据链路通信控制规程 对于共享物理信道,如何协调节点的访问 数据传输模式 串行同步传输控制 询问/确认:对等通信模式 轮询/选择:多点通信模式 数据传输模式 异步传输(单个字节或字符) 同步传输(数据块的传输) 串行同步传输控制 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IBM的BSC帧) 面向比特的同步传输

数据链路层通信控制规程 面向字符的同步传输(BSC帧) 以字符传输为基本单位 控制信息采用ASCII特殊字符 分为数据帧和控制帧 采用停-等流控协议 半双工通信(每个帧的传输必须在前一个帧的应答之后)

数据链路层通信控制规程 数据帧格式 数 据 帧

数据链路层通信控制规程(4) 控制帧格式 控制帧 控制信息

数据链路层通信控制规程 面向比特的同步传输(二进制数据传输) IBM的SDLC-ISO的HDLC 以比特为传输的基本单位 根据配置以半双工或全双工方式工作 以窗口机制进行流量控制 以捎带应答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数据链路的数据传输方式

HDLC帧及格式 信息帧(I) 监管帧(S) 无序号帧(U) 传输数据及与数据有关的控制信息 传输控制信息,主要是链路层流量和差错控制信息

HDLC帧及格式

HDLC Field-Flag 数据中的‘0’填充操作,在数据发送中每发送5个1填充一位‘0’

HDLC Field-Address

HDLC Field-Control

HDLC Field-S-Control

HDLC Field-Information

HDLC Field-FCS

HDLC v.s. BSC 分别以字符和比特为传输基本单位 BSC的控制字符采用特定ASCII编码 HDLC以比特组合进行控制 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由于缺少灵活性和传输效率而不再使用 现有数据链路通信传输控制采用类似HDLC的形式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1) 差错控制 冗余交验码的计算 错误检测 ? 错误纠正 ?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2) 流量控制(可靠传输)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3) 发送端-接收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 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虚电路方式) 对接收端 数据是否正确? 若正确? 不正确? 方法? 错误检测 接收数据 通知对方 丢弃数据 通知对方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4) 对于数据发送端 定时重发 Timer-waiting for the receiver’s response If time out then repeat sending else waiting for response How many Time out Response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5) Stop-wait 应答确认方式 半双工工作方式 四种情况?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6) 如何提高数据链路通信效率?(具体分析) Stop and Wait: Slide window Transport timex2=42x2=48ms 链路带宽100Mbps 数据帧大小1500bit 传输效率是多少? Slide window What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7)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8) 可发送窗口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29)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0)

Go-back n frame

Selective reject

窗口大小的设定(go back n) 序号空间(nbit)与发送窗口大小关系? SWS(SEND WINDOW SIZE) =m RWS(RECEIVE WINDOW SIZE)=1 SWS<m=2n -1 窗口内Frame num=counter mod 2n 接受端窗口为1,不需要缓存空间

原则1:在发送或接收窗口内,保证序号的唯一性(非重复性) 原则2:发送的帧序号与接收窗口中的帧序号一一对应 若序号空间n=3,其最大窗口为7,即序号0-6. 若为8则会产生违反原则2的问题。 超时 WT 特殊情况:若数据发送及接收全正确,而ACK丢失,则可能出现发送的0序号帧是原来的重发,而不是接收端希望的新帧0 若定义超时时间为6格(发送为3格x2),则超时重发时,帧1的ACK也刚刚发出,接收窗口移至2.3.4.5.6.7.0,重发的帧0出现混淆。 发方 1 2 3 4 7 丢失 ACK1 ACK2 ACKm 1 2 3 4 7 收方 ?

窗口大小的设定(selective reject) 序号空间(nbit) SWS(SEND WINDOW SIZE) RWS(RECEIVE WINDOW SIZE) SWS=RWS<=2n-1 窗口内Frame num=counter mod 2n 接收端需要缓存空间

序号空间n=3, 帧序号0-7. 若发送和接收窗口为4,即序号0-3. 当4个帧全部发送接收正常,接收窗口移至4-7,但若某个帧ACK丢失,也不会产生序号混淆。若为5,则会产生,比如0的ACK丢弃。 超时 WT 发方 1 2 3 4 7 选择重传的特点是一次发送整个窗口大小的数据帧,接收 ACK2 NAK4 ACK1 ACKm 1 2 3 4 7 收方 等待接收 WR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1) 媒体访问控制 如何控制多台设备对媒体的共享 争用的解决 在IEEE802中对不同的拓扑具有不同的应用规范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2) 网络层 OSI网络层运行环境 提供服务 是通信子网协议的最高层 面向连接的服务-虚电路方式 面向无连接的服务-数据报方式 当前的争论、结论、未来 Internet ATM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3) 逻辑地址(IP) 网络层功能 逻辑寻址 路由(分组传输路径选择) 物理地址(MAC) 端口地址(Port) 路由(分组传输路径选择) 信源与信宿位于不同网段 或者不同的子网内 实现路由功能的通信设备 路由器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4) 网络层协议 Ip-internet Ipx-Novell 流量控制 网络层一般不进行流量控制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5) 传输层 提供服务 功能 提供端口地址寻址(TSAP) 完成数据块的端到端传输(End-End) 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TCP/UDP) 功能 差错控制(端到端) 流量控制(端到端)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6)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7) 会话层(session) 对话控制,传输同步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8) 表示层 翻译、加密、压缩

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9) 应用层 具体网络应用(Email、ftp)

数据链路地址(MAC地址)、网络地址(IP)和传输层地址(Port)的作用与区别? 网卡地址的分层含义? 数据链路地址(MAC地址)、网络地址(IP)和传输层地址(Port)的作用与区别? A Protocol for Packet Network Inter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