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用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计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7.2怎样定义函数 7.3调用函数 7.4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8章 函数 信息管理系.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计算机公共教学部.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基础——指针的高级应用 Week 05.
C++中的声音处理 在传统Turbo C环境中,如果想用C语言控制电脑发声,可以用Sound函数。在VC6.6环境中如果想控制电脑发声则采用Beep函数。原型为: Beep(频率,持续时间) , 单位毫秒 暂停程序执行使用Sleep函数 Sleep(持续时间), 单位毫秒 引用这两个函数时,必须包含头文件
第九章 指针 目录 指针与指针变量的概念 变量的指针和指向变量的指针变量 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C语言程序设计 第八章 函数.
第5章 函数与模块化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方法 理解并掌握参数的传递方法 理解函数的嵌套与递归调用
4.3函数 4.3.1函数的概念及定义 1、函数的概念: 可以被其它程序调用具有 特定功能的一段相对独立的 程序(模块),称函数。
第5章 函数与预处理 《 C语言程序设计》 (Visual C++ 6.0环境) 本章导读
第5章 函数及变量的存储类别 5.0 概述 5.1函数的定义 5.2函数调用 5.3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别 5.4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由C程序结构所知,一个完整的C语言程序是由一个且只能有一个main()函数(又称主函数)和若干个其他函数组合而成的。而前面各章仅学习main()函数的编程,本章将介绍其他函数的编程,包括其他函数的定义、调用、参数传递及变量的作用域等。
第八章 函数 §8.1 概述 一个较大程序一般分为若干个程序模块,每一个模块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所有的高级语言中都有子程序的概念,在C中子程序就是函数。 一个C程序可由一个主函数和若干个函数构成,由主函数调用其它函数,其它函数也可以相互调用.
第4章 函数与预处理 4.1 概述 4.2 定义函数的一般形式 4.3 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 4.4 函数的调用 *4.5 内置函数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刘新国.
目录 第八章 数组 1 简单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 2 一维数组 3 多维数组 4 字符数组 5 数组作函数参数.
第七章 函数 目录 有参的加法函数的开发 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 函数的调用
第7章 函 数 本章要点: C语言程序结构和特点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返回值与函数的类型 函数的调用及参数的传递关系 函数的嵌套与递归
走进编程 程序的顺序结构(二).
C程序设计 谭浩强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八章 函数.
辅导课程六.
第7章 函 数 为什么要使用函数? 函数定义、调用、声明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变量的存储类别 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Zhao4zhong1 (赵中) C语言指针与汇编语言地址.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Chap 5 函数 5.1 计算圆柱体积 5.2 使用函数编写程序 5.3 变量与函数.
第八章 使用指针.
第七章 函数 西安工程大学.
第五章 习题课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 曾庆尚.
第七章 函数及变量存贮类型 7.1 函数基础与C程序结构 7.2 函数的定义和声明 7.3 函数的调用 7.4 函数的嵌套与递归
数组 梁春燕 华电信息管理教研室.
实验九 函数嵌套、函数参数 第27讲 C程序设计 Main() { int x,y; X=10; y=x*x+1;
第1章 概述 本章要点: C语言程序结构和特点 C语言程序的基本符号与关键字 C语言程序的编辑及运行 学习方法建议: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8章 函数 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 概述 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函数的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七章 类与对象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1.3 C语言的语句和关键字 一、C语言的语句 与其它高级语言一样,C语言也是利用函数体中的可执行 语句,向计算机系统发出操作命令。按照语句功能或构成的不 同,可将C语言的语句分为五类。 goto, return.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C语言大学实用教程 第5章 函数与程序结构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刘家芬
顺序表的删除.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语言复习2----函数.
C语言大学实用教程 第6章 数组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刘家芬
第7章 函 数 7.1 函数的定义与调用 7.2 函数的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 7.3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7.4 内部变量与外部变量
函数 概述 模块化程序设计 基本思想:将一个大的程序按功能分割成一些小模块, 特点: 开发方法: 自上向下,逐步分解,分而治之
C语言程序设计.
目录 7.1 用户自定义函数的种类 7.2 函数的定义 7.3 被调函数的声明 7.4 函数的调用 7.5 函数的嵌套调用
<编程达人入门课程> 本节内容 内存的使用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主讲:相方莉.
7.1 C程序的结构 7.2 作用域和作用域规则 7.3 存储属性和生存期 7.4 变量的初始化
第十章 指针 指针是C语言的重要概念,是C语言的特色,是C语言的精华。 10.1 地址和指针的概念 内存中的每一个字节都有一个地址。
C程序设计.
第5章 函 数.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第九节 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本节内容 结构体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多层循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第7章 模板 陈哲 副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7章 用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计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7.2怎样定义函数 7.3调用函数 7.4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本节内容 C语言的汇编表示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本节内容 结构体.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本节内容 动态链接库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官网地址: 联系QQ: QQ交流群 : 联系电话:
C++语言程序设计 C++语言程序设计 第九章 类的特殊成员 第十一组 C++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编程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2014年9月.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7章 用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计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7.2怎样定义函数 7.3调用函数 7.4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7.2怎样定义函数 7.3调用函数 7.4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7.5函数的嵌套调用 7.6函数的递归调用 7.7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7.8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9变量的存储方式和生存期 7.10 关于变量的声明和定义 7.11 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问题: 如果程序的功能比较多,规模比较大,把所有代码都写在main函数中,就会使主函数变得庞杂、头绪不清,阅读和维护变得困难 有时程序中要多次实现某一功能,就需要多次重复编写实现此功能的程序代码,这使程序冗长,不精炼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解决的方法: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路 采用“组装”的办法简化程序设计的过程 事先编好一批实现各种不同功能的函数 把它们保存在函数库中,需要时直接用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解决的方法: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路 函数就是功能 每一个函数用来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 函数的名字应反映其代表的功能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在设计一个较大的程序时,往往把它分为若干个程序模块,每一个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函数,每个函数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 C程序可由一个主函数和若干个其他函数构成 主函数调用其他函数,其他函数也可以互相调用 同一个函数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函数调用任意多次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main a b c d e f g h i e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可以使用库函数 可以使用自己编写的函数 在程序设计中要善于利用函数,可以减少重复编写程序段的工作量,同时可以方便地实现模块化的程序设计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例7.1 输出以下的结果,用函数调用实现。 ****************** How do you do!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解题思路: 在输出的文字上下分别有一行“*”号,显然不必重复写这段代码,用一个函数print_star来实现输出一行“*”号的功能。 再写一个print_message函数来输出中间一行文字信息 用主函数分别调用这两个函数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void print_star(); void print_message(); print_star(); print_message(); print_star(); return 0; } 输出16个* void print_star() { printf(“******************\n”); } 输出一行文字 void print_message() { printf(“ How do you do!\n”);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void print_star(); void print_message(); print_star(); print_message(); print_star(); return 0; } 声明函数 定义函数 void print_star() { printf(“******************\n”); } void print_message() { printf(“ How do you do!\n”);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void print_star(); void print_message(); print_star(); print_message(); print_star(); return 0; } void print_star() { printf(“******************\n”); } void print_message() { printf(“ How do you do!\n”); }

说明: (1) 一个C程序由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组成,每一个程序模块作为一个源程序文件。对较大的程序,一般不希望把所有内容全放在一个文件中,而是将它们分别放在若干个源文件中,由若干个源程序文件组成一个C程序。这样便于分别编写、分别编译,提高调试效率。一个源程序文件可以为多个C程序共用。

说明: (2) 一个源程序文件由一个或多个函数以及其他有关内容(如预处理指令、数据声明与定义等)组成。一个源程序文件是一个编译单位,在程序编译时是以源程序文件为单位进行编译的,而不是以函数为单位进行编译的。

说明: (3) C程序的执行是从main函数开始的,如果在main函数中调用其他函数,在调用后流程返回到main函数,在main函数中结束整个程序的运行。

说明: (4) 所有函数都是平行的,即在定义函数时是分别进行的,是互相独立的。一个函数并不从属于另一个函数,即函数不能嵌套定义。函数间可以互相调用,但不能调用main函数。main函数是被操作系统调用的。

说明: (5) 从用户使用的角度看,函数有两种。 库函数,它是由系统提供的,用户不必自己定义而直接使用它们。应该说明,不同的C语言编译系统提供的库函数的数量和功能会有一些不同,当然许多基本的函数是共同的。 用户自己定义的函数。它是用以解决用户专门需要的函数。

说明: (6) 从函数的形式看,函数分两类。 ① 无参函数。无参函数一般用来执行指定的一组操作。无参函数可以带回或不带回函数值,但一般以不带回函数值的居多。 ② 有参函数。在调用函数时,主调函数在调用被调用函数时,通过参数向被调用函数传递数据,一般情况下,执行被调用函数时会得到一个函数值,供主调函数使用。

7.2 怎样定义函数 7.2.1 为什么要定义函数 7.2.2 定义函数的方法

7.2.1 为什么要定义函数 C语言要求,在程序中用到的所有函数,必须“先定义,后使用” 指定函数名字、函数返回值类型、函数实现的功能以及参数的个数与类型,将这些信息通知编译系统。

7.2.1 为什么要定义函数 指定函数的名字,以便以后按名调用 指定函数类型,即函数返回值的类型 指定函数参数的名字和类型,以便在调用函数时向它们传递数据 指定函数的功能。这是最重要的,这是在函数体中解决的

7.2.1 为什么要定义函数 对于库函数,程序设计者只需用#include指令把有关的头文件包含到本文件模块中即可 程序设计者需要在程序中自己定义想用的而库函数并没有提供的函数

7.2.2 定义函数的方法 1.定义无参函数 定义无参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类型名 函数名(void) 类型名 函数名() { { 函数体 } 类型名 函数名() { 函数体 } 包括声明部分和语句部分 包括声明部分和语句部分

7.2.2 定义函数的方法 1.定义无参函数 定义无参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指定函数值的类型 指定函数值的类型 类型名 函数名(void) { 函数体 } 类型名 函数名() { 函数体 }

7.2.2 定义函数的方法 2.定义有参函数 定义有参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类型名 函数名(形式参数表列) { 函数体 }

7.2.2 定义函数的方法 3. 定义空函数 定义空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先用空函数占一个位置,以后逐步扩充 类型名 函数名( ) { } 先用空函数占一个位置,以后逐步扩充 好处:程序结构清楚,可读性好,以后扩充新功能方便,对程序结构影响不大

7.3 调用函数 7.3.1函数调用的形式 7.3.2函数调用时的数据传递 7.3.3函数调用的过程 7.3.4函数的返回值

7.3.1函数调用的形式 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为: 函数名(实参表列) 如果是调用无参函数,则“实参表列”可以没有,但括号不能省略 如果实参表列包含多个实参,则各参数间用逗号隔开

7.3.1函数调用的形式 按函数调用在程序中出现的形式和位置来分,可以有以下3种函数调用方式: 1. 函数调用语句 把函数调用单独作为一个语句 如printf_star(); 这时不要求函数带回值,只要求函数完成一定的操作

7.3.1函数调用的形式 按函数调用在程序中出现的形式和位置来分,可以有以下3种函数调用方式: 2. 函数表达式 函数调用出现在另一个表达式中 如c=max(a,b); 这时要求函数带回一个确定的值以参加表达式的运算

7.3.1函数调用的形式 按函数调用在程序中出现的形式和位置来分,可以有以下3种函数调用方式: 3. 函数参数 函数调用作为另一函数调用时的实参 如m=max(a,max(b,c)); 其中max(b,c)是一次函数调用,它的值作为max另一次调用的实参

7.3.2 函数调用时的数据传递 1.形式参数和实际参数 在调用有参函数时,主调函数和被调用函数之间有数据传递关系 定义函数时函数名后面的变量名称为“形式参数”(简称“形参”) 主调函数中调用一个函数时,函数名后面参数称为“实际参数”(简称“实参”) 实际参数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

7.3.2 函数调用时的数据传递 2. 实参和形参间的数据传递 在调用函数过程中,系统会把实参的值传递给被调用函数的形参 或者说,形参从实参得到一个值 该值在函数调用期间有效,可以参加被调函数中的运算

7.3.2 函数调用时的数据传递 例7.2 输入两个整数,要求输出其中值较大者。要求用函数来找到大数。 解题思路: (1)函数名应是见名知意,今定名为max (2) 由于给定的两个数是整数,返回主调函数的值(即较大数)应该是整型 (3)max函数应当有两个参数,以便从主函数接收两个整数,因此参数的类型应当是整型

7.3.2 函数调用时的数据传递 先编写max函数: int max(int x,int y) { int z; z=x>y?x:y; return(z); }

7.3.2 函数调用时的数据传递 在max函数上面,再编写主函数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ax(int x,int y); int a,b,c; printf(“two integer numbers: "); scanf(“%d,%d”,&a,&b); c=max(a,b); printf(“max is %d\n”,c); } 实参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

7.3.2 函数调用时的数据传递 c=max(a,b); (main函数) int max(int x, int y) (max函数) { int z; z=x>y?x:y; return(z); }

7.3.3 函数调用的过程 在定义函数中指定的形参,在未出现函数调用时,它们并不占内存中的存储单元。在发生函数调用时,函数max的形参被临时分配内存单元。 实参 a 2 3 b 形参 x 2 3 y

7.3.3 函数调用的过程 调用结束,形参单元被释放 实参单元仍保留并维持原值,没有改变 如果在执行一个被调用函数时,形参的值发生改变,不会改变主调函数的实参的值 实参 a 2 3 b 形参 x 2 3 y

7.3.4. 函数的返回值 通常,希望通过函数调用使主调函数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值,这就是函数值(函数的返回值) 函数的返回值是通过函数中的return语句获得的。 一个函数中可以有一个以上的return语句,执行到哪一个return语句,哪一个就起作用 return语句后面的括号可以不要

7.3.4. 函数的返回值 通常,希望通过函数调用使主调函数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值,这就是函数值(函数的返回值) (2) 函数值的类型。应当在定义函数时指定函数值的类型

7.3.4. 函数的返回值 通常,希望通过函数调用使主调函数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值,这就是函数值(函数的返回值) (3)在定义函数时指定的函数类型一般应该和return语句中的表达式类型一致 如果函数值的类型和return语句中表达式的值不一致,则以函数类型为准

7.3.4. 函数的返回值 例7.3将例7.2稍作改动,将在max函数中定义的变量z改为float型。函数返回值的类型与指定的函数类型不同,分析其处理方法。 解题思路:如果函数返回值的类型与指定的函数类型不同,按照赋值规则处理。

变为2 1.5 2.6 2 2.6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ax(float x,float y); float a,b; int c; scanf("%f,%f,",&a,&b); c=max(a,b); printf("max is %d\n",c); return 0; } int max(float x,float y) { float z; z=x>y?x:y; return( z ) ; 变为2 1.5 2.6 2 2.6

7.4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在一个函数中调用另一个函数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1) 被调用函数必须是已经定义的函数(是库函数或用户自己定义的函数) (2) 如果使用库函数,应该在本文件开头加相应的#include指令 (3) 如果使用自己定义的函数,而该函数的位置在调用它的函数后面,应该声明

7.4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例7.4 输入两个实数,用一个函数求出它们之和。 解题思路:用add函数实现。首先要定义add函数,它为float型,它应有两个参数,也应为float型。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对add函数进行声明。

7.4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分别编写add函数和main函数,它们组成一个源程序文件 main函数的位置在add函数之前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float add(float x, float y); float a,b,c; printf("Please enter a and b:"); scanf("%f,%f",&a,&b); c=add(a,b); printf("sum is %f\n",c); return 0; } 对add函数声明 float add(float x,float y) { float z; z=x+y; return(z); } 求两个实数之和,函数值也是实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float add(float x, float y); float a,b,c; printf("Please enter a and b:"); scanf("%f,%f",&a,&b); c=add(a,b); printf("sum is %f\n",c); return 0; } 只差一个分号 float add(float x,float y) { float z; z=x+y; return(z);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float add(float x, float y); float a,b,c; printf("Please enter a and b:"); scanf("%f,%f",&a,&b); c=add(a,b); printf("sum is %f\n",c); return 0; } 调用add函数 float add(float x,float y) { float z; z=x+y; return(z); } 定义add函数

原型说明可以放在文件的开头,这时所有函数都可以使用此函数 函数原型的一般形式有两种: 如 float add(float x, float y); float add(float, float); 原型说明可以放在文件的开头,这时所有函数都可以使用此函数

7.5 函数的嵌套调用 C语言的函数定义是互相平行、独立的 即函数不能嵌套定义 但可以嵌套调用函数 即调用一个函数的过程中,又可以调用另一个函数

7.5 函数的嵌套调用 main函数 a函数 b函数 ② ④ ① ③ ⑤ 调用a函数 调用b函数 ⑦ ⑨ ⑧ ⑥ 结束

7.5 函数的嵌套调用 例7.5 输入4个整数,找出其中最大的数。用函数的嵌套调用来处理。 解题思路: main中调用max4函数,找4个数中最大者 max4中再调用max2,找两个数中的大者 max4中多次调用max2,可找4个数中的大者,然后把它作为函数值返回main函数 main函数中输出结果

主函数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int a,b,c,d,max; printf(“4 interger numbers:"); scanf("%d%d%d%d",&a,&b,&c,&d); max=max4(a,b,c,d); printf("max=%d \n",max); return 0; } 对max4 函数声明

主函数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int a,b,c,d,max; printf(“4 interger numbers:"); scanf("%d%d%d%d",&a,&b,&c,&d); max=max4(a,b,c,d); printf("max=%d \n",max); return 0; } 输入4个整数

主函数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int a,b,c,d,max; printf(“4 interger numbers:"); scanf("%d%d%d%d",&a,&b,&c,&d); max=max4(a,b,c,d); printf("max=%d \n",max); return 0; } 调用后肯定是4个数中最大者 输出最大者

max4函数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 int max2(int a,int b); int m; m=max2(a,b); m=max2(m,c); m=max2(m,d); return(m); } 对max2 函数声明

max4函数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 int max2(int a,int b); int m; m=max2(a,b); m=max2(m,c); m=max2(m,d); return(m); } a,b中较大者 a,b,c中较大者 a,b,c,d中最大者

max4函数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 int max2(int a,int b); int m; m=max2(a,b); m=max2(m,c); m=max2(m,d); return(m); } max2函数 int max2(int a,int b) { if(a>=b) return a; else return b; } 找a,b中较大者

max4函数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 int max2(int a,int b); int m; m=max2(a,b); m=max2(m,c); m=max2(m,d); return(m); } max2函数 int max2(int a,int b) { if(a>=b) return a; else return b; } return(a>b?a:b);

max4函数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 int max2(int a,int b); int m; m=max2(a,b); m=max2(m,c); m=max2(m,d); return(m); } int max2(int a,int b) { return(a>b?a:b); }

max4函数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 int max2(int a,int b); int m; m=max2(a,b); m=max2(m,c); m=max2(m,d); return(m); } m=max2(max2(a,b),c); int max2(int a,int b) { return(a>b?a:b); }

m=max2(max2(max2(a,b),c),d);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 int max2(int a,int b); int m; m=max2(a,b); m=max2(m,c); m=max2(m,d); return(m); } m=max2(max2(max2(a,b),c),d); int max2(int a,int b) { return(a>b?a:b); }

ruturn max2(max2(max2(a,b),c),d);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 int max2(int a,int b); int m; m=max2(a,b); m=max2(m,c); m=max2(m,d); return(m); } ruturn max2(max2(max2(a,b),c),d); int max2(int a,int b) { return(a>b?a:b); }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max=max4(a,b,c,d); …… } int max4(int a,int b,int c,int d) { int max2(int a,int b); ruturn max2(max2(max2(a,b),c),d); } int max2(int a,int b) { return(a>b?a:b); }

7.6 函数的递归调用 在调用一个函数的过程中又出现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该函数本身,称为函数的递归调用。 C语言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允许函数的递归调用。

7.6 函数的递归调用 int f(int x) { int y,z; z=f(y); return (2*z); } f函数 调用f函数 直接调用本函数 f1函数 调用f2函数 f2函数 调用f1函数 间接调用本函数 应使用if语句控制结束调用

7.6 函数的递归调用 例7.6 有5个学生坐在一起 问第5个学生多少岁?他说比第4个学生大2岁 问第4个学生岁数,他说比第3个学生大2岁 问第3个学生,又说比第2个学生大2岁 问第2个学生,说比第1个学生大2岁 最后问第1个学生,他说是10岁 请问第5个学生多大

7.6 函数的递归调用 解题思路: 要求第5个年龄,就必须先知道第4个年龄 要求第4个年龄必须先知道第3个年龄 第3个年龄又取决于第2个年龄 第2个年龄取决于第1个年龄 每个学生年龄都比其前1个学生的年龄大2

7.6 函数的递归调用 解题思路: age(5)=age(4)+2 age(4)=age(3)+2 age(3)=age(2)+2

age(5) =18 age(5) =age(4)+2 age(4) =age(3)+2 age(4) =16 age(3) =age(2)+2 age(3) =14 age(2) =age(1)+2 age(2) =12 回溯阶段 age(1) =10 递推阶段

age(5) =18 age(5) =age(4)+2 age(4) =age(3)+2 age(4) =16 age(3) =age(2)+2 age(3) =14 结束递归的条件 age(2) =age(1)+2 age(2) =12 回溯阶段 age(1) =10 递推阶段

#include <stdio. h> int main() { int age(int n); printf("NO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ge(int n); printf("NO.5,age:%d\n",age(5)); return 0; } int age(int n) { int c; if(n==1) c=10; else c=age(n-1)+2; return(c); }

age函数 n=5 age函数 n=4 main age(5) 输出age(5) c=age(4)+2 c=age(3)+2 18 age(5)=18 age(4)=16 age函数 n=1 age函数 n=2 age函数 n=3 c=10 c=age(1)+2 c=age(2)+2 age(3)=14 age(1)=10 age(2)=12

例7.7 用递归方法求n!。 解题思路: 求n!可以用递推方法:即从1开始,乘2,再乘3……一直乘到n。 递推法的特点是从一个已知的事实(如1!=1)出发,按一定规律推出下一个事实(如2!=1!*2),再从这个新的已知的事实出发,再向下推出一个新的事实(3!=3*2!)。n!=n*(n-1)!。

例7.7 用递归方法求n!。 解题思路: 求n!也可以用递归方法,即5!等于4!×5,而4!=3!×4…,1!=1 可用下面的递归公式表示: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fac(int n); int n; int y; printf("input an integer number:"); scanf("%d",&n); y=fac(n); printf("%d!=%d\n",n,y); return 0; }

int fac(int n) { int f; if(n<0) printf("n<0,data error int fac(int n) { int f; if(n<0) printf("n<0,data error!"); else if(n==0 | | n==1) f=1; else f=fac(n-1)*n; return(f); } 注意溢出

fac函数 n=5 fac函数 n=4 main fac(5) 输出fac(5) f=fac(4)×5 f=fac(3)×4 120 fac(5)=120 fac(4)=24 fac函数 n=1 fac函数 n=2 fac函数 n=3 f=1 f=fac(1)×2 f=fac(2)×3 fac(3)=6 fac(1)=1 fac(2)=2

例7.8 Hanoi(汉诺)塔问题。古代有一个梵塔,塔内有3个座A、B、C,开始时A座上有64个盘子,盘子大小不等,大的在下,小的在上。有一个老和尚想把这64个盘子从A座移到C座,但规定每次只允许移动一个盘,且在移动过程中在3个座上都始终保持大盘在下,小盘在上。在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B座。要求编程序输出移动一盘子的步骤。

A B C

解题思路: 要把64个盘子从A座移动到C座,需要移动大约264 次盘子。一般人是不可能直接确定移动盘子的每一个具体步骤的 老和尚会这样想:假如有另外一个和尚能有办法将上面63个盘子从一个座移到另一座。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此时老和尚只需这样做:

解题思路: (1) 命令第2个和尚将63个盘子从A座移到B座 (2) 自己将1个盘子(最底下的、最大的盘子)从A座移到C座 (3) 再命令第2个和尚将63个盘子从B座移到C座

第1个和尚的做法 将63个从A到B …… A B C

第1个和尚的做法 将63个从A到B …… A B C

第1个和尚的做法 将1个从A到C …… A B C

第1个和尚的做法 将1个从A到C …… A B C

第1个和尚的做法 将63个从B到C …… A B C

第1个和尚的做法 将63个从B到C …… A B C

第2个和尚的做法 将62个从A到C …… A B C

第2个和尚的做法 将62个从A到C …… A B C

第2个和尚的做法 将1个从A到B …… A B C

第2个和尚的做法 将1个从A到B …… A B C

第2个和尚的做法 将62个从C到B …… A B C

第2个和尚的做法 将62个从C到B …… A B C

第3个和尚的做法 第4个和尚的做法 第5个和尚的做法 第6个和尚的做法 第7个和尚的做法 …… 第63个和尚的做法 第64个和尚仅做:将1个从A移到C

将3个盘子从A移到C的全过程 将2个盘子从A移到B

将3个盘子从A移到C的全过程 将2个盘子从A移到B

将3个盘子从A移到C的全过程 将1个盘子从A移到C B C

将3个盘子从A移到C的全过程 将1个盘子从A移到C B C

将3个盘子从A移到C的全过程 将2个盘子从B移到C

将3个盘子从A移到C的全过程 将2个盘子从B移到C

将2个盘子从A移到B的过程 将1个盘子从A移到C

将2个盘子从A移到B的过程 将1个盘子从A移到C

将2个盘子从A移到B的过程 将1个盘子从A移到B C

将2个盘子从A移到B的过程 将1个盘子从A移到B C

将2个盘子从A移到B的过程 将1个盘子从C移到B

将2个盘子从A移到B的过程 将1个盘子从C移到B

将2个盘子从B移到C的过程 A B C

将2个盘子从B移到C的过程 A B C

将2个盘子从B移到C的过程 A B C

将2个盘子从B移到C的过程 A B C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将n个盘子从A座移到C座可以分解为以下3个步骤: (1) 将A上n-1个盘借助C座先移到B座上 (2) 把A座上剩下的一个盘移到C座上 (3) 将n-1个盘从B座借助于A座移到C座上

可以将第(1)步和第(3)步表示为: 将“one”座上n-1个盘移到“two”座(借助“three”座)。 在第(1)步和第(3)步中,one 、two、three和A、B、C的对应关系不同。 对第(1)步,对应关系是one对应A,two对应B,three对应C。 对第(3)步,对应关系是one对应B,two对应C,three对应A。

把上面3个步骤分成两类操作: (1) 将n-1个盘从一个座移到另一个座上(n>1)。这就是大和尚让小和尚做的工作,它是一个递归的过程,即和尚将任务层层下放,直到第64个和尚为止。 (2) 将1个盘子从一个座上移到另一座上。这是大和尚自己做的工作。

编写程序。 用hanoi函数实现第1类操作(即模拟小和尚的任务) 用move函数实现第2类操作(模拟大和尚自己移盘) 函数调用hanoi(n,one,two.three)表示将n个盘子从“one”座移到“three”座的过程(借助“two”座) 函数调用move(x,y)表示将1个盘子从x 座移到y 座的过程。x和y是代表A、B、C座之一,根据每次不同情况分别取A、B、C代入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void hanoi(int n,char one, char two,char three); int m; printf(“the number of diskes:"); scanf("%d",&m); printf("move %d diskes:\n",m); hanoi(m,'A','B','C'); }

void hanoi(int n,char one,char two, char three) { void move(char x,char y); if(n==1) move(one,three); else { hanoi(n-1,one,three,two); hanoi(n-1,two,one,three); }

void move(char x,char y) { printf("%c-->%c\n",x,y); }

7.7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7.7.1数组元素作函数实参 7.7.2数组名作函数参数 7.7.3多维数组名作函数参数

7.7.1数组元素作函数实参 例7.9 输入10个数,要求输出其中值最大的元素和该数是第几个数。

7.7.1数组元素作函数实参 解题思路: 定义数组a,用来存放10个数 设计函数max,用来求两个数中的大者 在主函数中定义变量m,初值为a[0],每次调用max函数后的返回值存放在m中 用“打擂台”算法,依次将数组元素a[1]到a[9]与m比较,最后得到的m值就是10个数中的最大者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ax(int x,int y); int a[10],m,n,i; printf(“10 integer numbers:\n"); for(i=0;i<10;i++) scanf("%d",&a[i]); printf("\n");

for(i=1,m=a[0],n=0;i<10;i++) { if (max(m,a[i])>m) { m=max(m,a[i]); n=i; } printf(“largest number is %d\n",m); printf(“%dth number.\n“,n+1); int max(int x,int y) { return(x>y?x:y); }

7.7.2数组名作函数参数 除了可以用数组元素作为函数参数外,还可以用数组名作函数参数(包括实参和形参) 用数组元素作实参时,向形参变量传递的是数组元素的值 用数组名作函数实参时,向形参 传递的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7.7.2数组名作函数参数 例7.10 有一个一维数组score,内放10个学生成绩,求平均成绩。 解题思路: 用函数average求平均成绩,用数组名作为函数实参,形参也用数组名 在average函数中引用各数组元素,求平均成绩并返回main函数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float average(float array[10]); float score[10],aver; int i; printf("input 10 scores:\n"); for(i=0;i<10;i++) scanf("%f",&score[i]); printf("\n"); aver=average(score); printf("%5.2f\n",aver); return 0; } 定义实参数组

定义形参数组 float average(float array[10]) { int i; float aver,sum=array[0]; for(i=1;i<10;i++) sum=sum+array[i]; aver=sum/10; return(aver); } 相当于score[0] 相当于score[i]

例7.11 有两个班级,分别有35名和30名学生,调用一个average函数,分别求这两个班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解题思路: 需要解决怎样用同一个函数求两个不同长度的数组的平均值的问题 定义average函数时不指定数组的长度,在形参表中增加一个整型变量i 从主函数把数组实际长度从实参传递给形参i 这个i用来在average函数中控制循环的次数 为简化,设两个班的学生数分别为5和10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float average(float array[ ],int n); float score1[5]={98.5,97,91.5,60,55}; float score2[10]={67.5,89.5,99,69.5, 77,89.5,76.5,54,60,99.5}; printf(“%6.2f\n”,average(score1,5)); printf(“%6.2f\n”,average(score2,10)); return 0; }

调用形式为average(score1,5)时 float average(float array[ ],int n) { int i; float aver,sum=array[0]; for(i=1;i<n;i++) sum=sum+array[i]; aver=sum/n; return(aver); } 相当于5 相当于score1[0] 相当于score1[i]

调用形式为average(score2,10)时 float average(float array[ ],int n) { int i; float aver,sum=array[0]; for(i=1;i<n;i++) sum=sum+array[i]; aver=sum/n; return(aver); } 相当于10 相当于score2[0] 相当于score2[i]

例7.12用选择法对数组中10个整数按由小到大排序。 解题思路: 所谓选择法就是先将10个数中最小的数与a[0]对换;再将a[1]到a[9]中最小的数与a[1]对换……每比较一轮,找出一个未经排序的数中最小的一个 共比较9轮

a[0] a[1] a[2] a[3] a[4] 3 6 1 9 4 1 6 3 9 4 1 3 6 9 4 1 3 4 9 6 1 3 4 6 9 小到大排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void sort(int array[],int n); int a[10],i; printf("enter array:\n"); for(i=0;i<10;i++) scanf("%d",&a[i]); sort(a,10); printf("The sorted array:\n"); for(i=0;i<10;i++) printf("%d ",a[i]); printf("\n"); return 0; }

void sort(int array[],int n) { int i,j,k,t; for(i=0;i<n-1;i++) { k=i; for(j=i+1;j<n;j++) if(array[j]<array[k]) k=j; t=array[k]; array[k]=array[i]; array[i]=t; } 在sort[i]~sort[9]中,最小数与sort[i]对换

7.7.3多维数组名作函数参数 例7.13 有一个3×4的矩阵,求所有元素中的最大值。 解题思路:先使变量max的初值等于矩阵中第一个元素的值,然后将矩阵中各个元素的值与max相比,每次比较后都把“大者”存放在max中,全部元素比较完后,max 的值就是所有元素的最大值。

不能省略 要与形参数组第二维大小相同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ax_value(int array[][4]); int a[3][4]={{1,3,5,7},{2,4,6,8}, {15,17,34,12}}; printf(“Max value is %d\n”, max_value(a)); return 0; } 可以省略

要与实参数组第二维大小相同 int max_value(int array[][4]) { int i,j,max; max = array[0][0]; for (i=0;i<3;i++) for(j=0;j<4;j++) if (array[i][j]>max) max = array[i][j]; return (max); }

7.8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8.1 局部变量 7.8.2 全局变量

7.8.1 局部变量 定义变量可能有三种情况: 在函数的开头定义 在函数内的复合语句内定义 在函数的外部定义

7.8.1 局部变量 在一个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只在本函数范围内有效 在复合语句内定义的变量只在本复合语句范围内有效 在函数内部或复合语句内部定义的变量称为“局部变量”

float f1( int a) { int b,c; …… } char f2(int x,int y)  { int i,j; int main( )  { int m,n; return 0; a、b、c仅在此函数内有效 x、y、i、j仅在此函数内有效 m、n仅在此函数内有效

float f1( int a) { int b,c; …… } char f2(int x,int y)  { int i,j; int main( )  { int a,b; return 0; 类似于不同班同名学生 a、b也仅在此函数内有效

int main ( ) { int a,b; …… { int c; c=a+b; }

7.8.2全局变量 在函数内定义的变量是局部变量,而在函数之外定义的变量称为外部变量 外部变量是全局变量(也称全程变量) 全局变量可以为本文件中其他函数所共用 有效范围为从定义变量的位置开始到本源文件结束

int p=1,q=5 float f1(int a) { int b,c; …… } char c1,c2; char f2 (int x, int y) { int i,j; …… } int main ( ) { int m,n; …… return 0; } p、q、c1、c2为全局变量

int p=1,q=5 float f1(int a) { int b,c; …… } char c1,c2; char f2 (int x, int y) { int i,j; …… } int main ( ) { int m,n; …… return 0; } p、q的有效范围 c1、c2的有效范围

例7.14 有一个一维数组,内放10个学生成绩,写一个函数,当主函数调用此函数后,能求出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 解题思路:调用一个函数可以得到一个函数返回值,现在希望通过函数调用能得到3个结果。可以利用全局变量来达到此目的。

#include <stdio.h> float Max=0,Min=0; int main() { float average(float array[ ],int n); float ave,score[10]; int i; printf("Please enter 10 scores:\n"); for(i=0;i<10;i++) scanf("%f",&score[i]); ave=average(score,10); printf("max=%6.2f\nmin=%6.2f\n average=%6.2f\n",Max,Min,ave); return 0; }

float average(float array[ ],int n) { int i; float aver,sum=array[0]; Max=Min=array[0]; for(i=1;i<n;i++) { if(array[i]>Max) Max=array[i]; else if(array[i]<Min) Min=array[i]; sum=sum+array[i]; } aver=sum/n; return(aver);

main 函数 ave score 10 Max Min average 函数 aver array n Max Min 建议不在必要时不要使用全局变量

例7.15 若外部变量与局部变量同名,分析结果。

#include <stdio.h> int a=3,b=5; int main() { int max(int a,int b); int a=8; printf(“max=%d\n”,max(a,b)); return 0; } int max(int a,int b) { int c; c=a>b?a:b; return(c); } b为全部变量 a为局部变量,仅在此函数内有效

#include <stdio.h> int a=3,b=5; int main() { int max(int a,int b); int a=8; printf(“max=%d\n”,max(a,b)); return 0; } int max(int a,int b) { int c; c=a>b?a:b; return(c); } a、b为局部变量,仅在此函数内有效

7.9变量的存储方式和生存期 7.9.1动态存储方式与静态存储方式 7.9.2 局部变量的存储类别 7.9.3 全局变量的存储类别 7.9.4 存储类别小结

7.9.1动态存储方式与静态存储方式 从变量的作用域的角度来观察,变量可以分为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从变量值存在的时间(即生存期)观察,变量的存储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静态存储方式和动态存储方式 静态存储方式是指在程序运行期间由系统分配固定的存储空间的方式 动态存储方式是在程序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进行动态的分配存储空间的方式

用户区 程序区 静态存储区 动态存储区 将数据存放在此区 程序开始执行时给全局变量分配存储区,程序执行完毕就释放。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占据固定的存储单元 程序区 静态存储区 动态存储区 全局变量全部存放在静态存储区中 ①函数形式参数②函数中定义的没有用关键字static声明的变量③函数调用时的现场保护和返回地址等存放在动态存储区 函数调用开始时分配,函数结束时释放。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这种分配和释放是动态的 将数据存放在此区

每一个变量和函数都有两个属性:数据类型和数据的存储类别 数据类型,如整型、浮点型等 存储类别指的是数据在内存中存储的方式(如静态存储和动态存储) 存储类别包括: 自动的、静态的、寄存器的、外部的 根据变量的存储类别,可以知道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7.9.2 局部变量的存储类别 1.自动变量(auto变量) 局部变量,如果不专门声明存储类别,都是动态地分配存储空间的 调用函数时,系统会给局部变量分配存储空间,调用结束时就自动释放空间。因此这类局部变量称为自动变量 自动变量用关键字auto作存储类别的声明

7.9.2 局部变量的存储类别 int f(int a) { auto int b,c=3;   ┇ } 可以省略

7.9.2 局部变量的存储类别 2.静态局部变量(static局部变量)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f(int a)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每调用一次,开辟新a和b,但c不是 调用三次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b c 3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b c 第一次调用开始 3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b c 1 4 3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b c 第一次调用期间 1 4 3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b c 1 4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7 b c 第一次调用结束 1 4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b c 4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b c 第二次调用开始 4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b c 1 4 5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b c 第二次调用期间 1 4 5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b c 1 5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8 b c 第二次调用结束 1 5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b c 5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b c 第三次调用开始 5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b c 1 5 6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b c 第三次调用期间 1 5 6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b c 1 6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9 b c 第三次调用结束 1 6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c 6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f(int a)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c 6 整个程序结束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在函数调用时赋初值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在函数调用时赋初值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在编译时赋初值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若不赋初值,不确定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int);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若不赋初值,不确定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若不赋初值,是0

例7.16 考察静态局部变量的值。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f(int a) int a=2,i; for(i=0;i<3;i++) printf(“%d\n”,f(a)); return 0; } int f(int a) { auto int b=0; static c=3; b=b+1; c=c+1; return(a+b+c); } 仅在本函数内有效

例7.17 输出1到5的阶乘值。 解题思路:可以编一个函数用来进行连乘,如第1次调用时进行1乘1,第2次调用时再乘以2,第3次调用时再乘以3,依此规律进行下去。

若非必要,不要多用静态局部变量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fac(int n); int i; for(i=1;i<=5;i++) printf(“%d!=%d\n”,i,fac(i)); return 0; } int fac(int n) { static int f=1; f=f*n; return(f);

3. 寄存器变量(register变量) 一般情况下,变量(包括静态存储方式和动态存储方式)的值是存放在内存中的 寄存器变量允许将局部变量的值放在CPU中的寄存器中 现在的计算机能够识别使用频繁的变量,从而自动地将这些变量放在寄存器中,而不需要程序设计者指定

7.9.3 全局变量的存储类别 全局变量都是存放在静态存储区中的。因此它们的生存期是固定的,存在于程序的整个运行过程 一般来说,外部变量是在函数的外部定义的全局变量,它的作用域是从变量的定义处开始,到本程序文件的末尾。在此作用域内,全局变量可以为程序中各个函数所引用。

1. 在一个文件内扩展外部变量的作用域 外部变量有效的作用范围只限于定义处到本文件结束。 如果用关键字extern对某变量作“外部变量声明”,则可以从“声明”处起,合法地使用该外部变量

例7.18 调用函数,求3个整数中的大者。 解题思路:用extern声明外部变量,扩展外部变量在程序文件中的作用域。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max( ); extern int A,B,C; scanf(“%d %d %d”,&A,&B,&C); printf("max is %d\n",max()); return 0; } int A ,B ,C; int max( ) { int m; m=A>B?A:B; if (C>m) m=C; return(m); }

2. 将外部变量的作用域扩展到其他文件 如果一个程序包含两个文件,在两个文件中都要用到同一个外部变量Num,不能分别在两个文件中各自定义一个外部变量Num 应在任一个文件中定义外部变量Num,而在另一文件中用extern对Num作“外部变量声明” 在编译和连接时,系统会由此知道Num有“外部链接”,可以从别处找到已定义的外部变量Num,并将在另一文件中定义的外部变量num的作用域扩展到本文件

例7.19 给定b的值,输入a和m,求a*b和am的值。 解题思路: 分别编写两个文件模块,其中文件file1包含主函数,另一个文件file2包含求am的函数。 在file1文件中定义外部变量A,在file2中用extern声明外部变量A,把A的作用域扩展到file2文件。

文件file1. c: #include <stdio 文件file1.c: #include <stdio.h> int A; int main() { int power(int); int b=3,c,d,m; scanf("%d,%d",&A,&m); c=A*b; printf("%d*%d=%d\n",A,b,c); d=power(m); printf("%d**%d=%d\n",A,m,d); return 0; }

编译和运行包括多个文件的程序,可参考《C程序设计学习辅导》一书的“C语言上机指南”部分 文件file2.c: extern A; int power(int n) { int i,y=1; for(i=1;i<=n;i++) y*=A; return(y); }

有时在程序设计中希望某些外部变量只限于被本文件引用。这时可以在定义外部变量时加一个static声明。 3.将外部变量的作用域限制在本文件中 有时在程序设计中希望某些外部变量只限于被本文件引用。这时可以在定义外部变量时加一个static声明。 只能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仍然不能用 file2.c extern A; void fun (int n) { …… A=A*n; …… } file1.c static int A; int main ( ) { …… }

说明: 不要误认为对外部变量加static声明后才采取静态存储方式,而不加static的是采取动态存储 声明局部变量的存储类型和声明全局变量的存储类型的含义是不同的 对于局部变量来说,声明存储类型的作用是指定变量存储的区域以及由此产生的生存期的问题,而对于全局变量来说,声明存储类型的作用是变量作用域的扩展问题

用static 声明一个变量的作用是: (1) 对局部变量用static声明,把它分配在静态存储区,该变量在整个程序执行期间不释放,其所分配的空间始终存在。 (2) 对全局变量用static声明,则该变量的作用域只限于本文件模块(即被声明的文件中)。

注意:用auto、register、static声明变量时,是在定义变量的基础上加上这些关键字,而不能单独使用。 下面用法不对: int a;  static a; 编译时会被认为“重新定义”。

7.9.4 存储类别小结 对一个数据的定义,需要指定两种属性: 静态局部整型变量或静态外部整型变量 数据类型和存储类别,分别使用两个关键字 例如: static int a;  auto char c;  register int d; 可以用extern声明已定义的外部变量 例如: extern b; 自动变量,在函数内定义 寄存器变量,在函数内定义 将已定义的外部变量b的作用域扩展至此

(1)从作用域角度分,有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它们采用的存储类别如下: 自动变量 局部变量 静态局部变量 寄存器变量 按作用域角度分 静态外部变量 全局变量 外部变量 形式参数可以定义为自动变量或寄存器变量

(2)从变量存在的时间区分,有动态存储和静态存储两种类型。静态存储是程序整个运行时间都存在,而动态存储则是在调用函数时临时分配单元 自动变量 动态存储 寄存器变量 形式参数 按生存期分 静态局部变量 静态存储 静态外部变量 外部变量

(3)从变量值存放的位置来区分,可分为: 静态局部变量 静态外部变量 内存中静态存储区 按变量值存放的位置分 外部变量 内存中动态存储区 自动变量和形式参数 CPU中的寄存器 寄存器变量

作用域是从空间的角度,生存期是从时间的角度 (4) 关于作用域和生存期的概念 对一个变量的属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作用域:如果一个变量在某个文件或函数范围内是有效的,就称该范围为该变量的作用域 生存期:如果一个变量值在某一时刻是存在的,则认为这一时刻属于该变量的生存期 作用域是从空间的角度,生存期是从时间的角度 二者有联系但不是同一回事

文件file1.c int a; int main( ) { …f2( );…f1( );… } void f1( ) { auto int b; … f2( ); … } void f2( ) { static int c; …… a的作用域 b的作用域 c的作用域

程序执行过程 main f2 main f1 f2 f1 main a生存期 b生存期 c生存期

各种类型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在性的情况 变量存储类别 函 数 内 函 数 外 作用域 存在性 自动变量和寄存器变量 ∨ ╳ 静态局部变量 静态外部变量 ∨(只限本文件) 外部变量

(5) static对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的作用不同 局部变量使变量由动态存储方式改变为静态存储方式 全局变量使变量局部化(局部于本文件),但仍为静态存储方式 从作用域角度看,凡有static声明的,其作用域都是局限的,或者是局限于本函数内(静态局部变量),或者局限于本文件内(静态外部变量)

7.10 关于变量的声明和定义 一般为了叙述方便,把建立存储空间的变量声明称定义,而把不需要建立存储空间的声明称为声明 在函数中出现的对变量的声明(除了用extern声明的以外)都是定义 在函数中对其他函数的声明不是函数的定义

7.11 内部函数和外部函数 7.11.1 内部函数 7.11.2 外部函数

7.11.1 内部函数 如果一个函数只能被本文件中其他函数所调用,它称为内部函数。 在定义内部函数时,在函数名和函数类型的前面加static,即: static 类型名 函数名(形参表)

7.11.1 内部函数 内部函数又称静态函数,因为它是用static声明的 提高了程序的可靠性

7.11.2 外部函数 如果在定义函数时,在函数首部的最左端加关键字extern,则此函数是外部函数,可供其他文件调用。 如函数首部可以为 extern int fun (int a, int b) 如果在定义函数时省略extern,则默认为外部函数

例7.20 有一个字符串,内有若干个字符,今输入一个字符,要求程序将字符串中该字符删去。用外部函数实现。 解题思路: 分别定义3个函数用来输入字符串、删除字符、输出字符串 按题目要求把以上3个函数分别放在3个文件中。main函数在另一文件中,main函数调用以上3个函数,实现题目的要求

删除空格的思路 非空 空 非空 非空 非空 结束 非空 非空 空 非空 非空 i=0 10 9 6 5 4 8 1 7 3 2 I a m h p y \0 …… I I a m h p y \0 …… a m h a p p y \0 j=0 7 8 4 1 2 5 3 6 \0

file1(文件1)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extern void enter_string(char str[]); extern void delete_string(char str[], char ch); extern void print_string(char str[]); char c,str[80]; enter_string(str); scanf(“%c”,&c); delete_string(str,c); print_string(str); return 0; } 声明在本函数中将要调用的已在其他文件中定义的3个函数

void enter_string(char str[80]) { gets(str); } void delete_string(char str[],char ch) { int i,j; for(i=j=0;str[i]!='\0';i++) if(str[i]!=ch) str[j++]=str[i]; str[j]='\0'; } void print_string(char str[]) { printf("%s\n",str); } file2(文件2) file3(文件3) file4(文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