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 51509林敬洋
小提琴的製造(上) 最早出現的弓弦樂器可能出自中亞,並逐漸傳播到中國、印度和中東。 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藝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沒有保存至今的實物。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條弦,由此推斷,小提琴最初的製作者可能借鑒了其它早於小提琴的樂器,比如中世紀三弦琴(Rebec),這種琴自10世紀開始出現並被使用,它自身源於阿拉伯的雷貝琴(Rebab)。
小提琴的製造(中) 最古老的4弦小提琴是由著名的安德雷亞·阿瑪蒂(Andrea Amati)應美第奇家族之請製作於1555年。阿瑪蒂是當時著名的撥弦樂器製作師,他有一套嚴格的製作流程來保證他作品的精緻優雅。不僅如此,他還率先將拱形結構引入撥弦樂器的製作中,據他所知,拱形結構能明顯提升撥弦樂器的音色與聽感。
小提琴的製造(下) 當時魯特琴(Lute)在貴族中很流行。而美第奇家族需要一種與魯特琴類似,但能用於街頭演奏的樂器,故爾向安德雷亞·阿瑪蒂定做了小提琴。 據琴身所標明的日期來看,現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雷亞·阿瑪蒂在1560年製作於義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納(Cremona)。而至今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應該是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1716年製作的「彌賽亞」(Le Messie),也作「Salabue」,這把琴現藏於英國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館。
小提琴的歷史(上) 小提琴是提琴家族樂器中體積最小,音域最 高絃樂器,四條絃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五度,音域多達四個八度。而且小提琴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擦弦樂器,全長約60公分,音色優美而纖細,是管弦樂團中非常重要 的高音弦樂器,常扮演主旋律的角色。小提琴是由四條弦所組成,其定音分別為 GDAE,一般是由弓磨擦振動琴上的弦來發出聲音,而琴弓之好壞也決定著演奏的音色。琴弓約長75公分,是以馬尾製成的弓毛緊繫著木質的弓桿的兩端,一支 琴弓所需的毛數,大約在130條至250條之間,演奏家透過不同演奏技巧的運用來表現豐富的音色,用高音譜表記譜
小提琴的歷史(中) 小提琴最初製於十六世紀中葉的義大利,其後兩百年問逐步發展成為一項登峰造極的製作水準,當時三大提琴製造家族功不可沒,他們分別是阿 瑪蒂(Amati)、古拉內里(Guarneri)及史特拉蒂華里(Stradivari)。 小提琴自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因應演奏家與作曲家對其演奏技巧的改進與探討,而逐漸改進樂器的部分構造,如指板加長,琴頸仰角加大,促使琴馬加高,十 九世紀時加入腮托等,此外,在琴絃材質上,亦由早期羊腸、牛筋絃改為鋼絃或尼龍材質,使音量及表現力進步許多。除此之外,小提琴琴身部分便少有太大的改變。
小提琴的歷史(下) 不論是小提琴抑或它的前身,在演奏民 間音樂方面都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十七世紀時,小提琴取代了室內樂中古提琴的位置,並逐漸形成管絃樂團中基礎樂器的地位。在現代管絃樂團裡,小提琴分為兩 個部分: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分別擔 任著演奏一個較高和較低聲部的任務。第一、第二小提琴部各有一位首席,而第一小提琴的首席又是整個管絃樂團的首席,通常當整個管絃樂團入座後,在指揮走人 舞臺前的人是他,並在最後一首樂曲結束後,指揮會向象徵全樂團的首席握手致意。 專為小提琴而作的樂曲相當多,其中包括有腳口名音樂家,如:巴赫、韋瓦第、貝多芬、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孟德爾頌、布魯赫等人所寫的著名協奏曲。此外, 我們幾乎在各種器樂合奏型態裡都能找到它的蹤跡
小提琴的介紹(上) 一般人在提到所知的樂器時,幾乎不可避免地都會把小提琴擺在前幾位。它清脆的聲音,人人耳熟能詳。它的音質多變,在管弦樂團佔有主導地位。 小提琴是所有樂器中最為人喜愛的一種,優美的音色和出色的情感表現,實在是獨奏最理想的樂器。近幾世紀來,小提琴一直大受演奏家和聽眾歡迎。此外它在交響樂和室內演奏器中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
小提琴的介紹(中) 在所有現代樂器中,小提琴可說是最簡單的一種,主要的部份包括一個上過漆、光滑、中空的木製共鳴箱,以及一個長長的琴頸;四條絃緊繃繃地架在琴頸上。這種曲線優美的設計,並不祇是徒具裝飾的功能,其大小的比例完全是依據聲樂學設計的。小提琴的外形雖簡單,結構卻可細分成七十個部份。 小提琴的存在可遠溯至西元1550年,至於何時成為有地位的樂器,則要追溯至1600年左右了,當時它第一次以標準的姿態出現在義大利的歌劇交響樂團裏。到了1626年,法王路易十三在宮中組織交響樂團,小提琴的地位因而再提高,自盧利以後,它的聲譽更為卓著。
小提琴的介紹(下) 拉弦或撥弦可發出聲音。琴身內部的空氣藉此產生振動而發聲,稱為共鳴。 四條琴弦自小提琴的底部延伸,跨過琴馬,至指板尾端以弦軫固定。調音方法是扭動弦軫以調整琴弦的鬆緊。 琴音的高低決定於琴弦的大小、粗細及張力。愈短、愈細、愈緊的琴弦,所產生的音愈高。起初琴弦以羊腸製成,如今多半用合成材料取代。
小提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