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机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腹痛 症状学. 腹痛的定义和临床重要性 临床重要性 涉及各科疾病、病因机理复杂、临床变 化迅速、诊断常有难度、是临床医师永 恒的考题 所涉疾病.
Advertisement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组成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2) 运动神经 1) 植物神经 ( 自主神经 ) 1. 按解学分类 :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第 二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述.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中枢神经抑制药:镇静催眠药等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等 传出神经系统药 传入神经:局麻药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中枢神经 效 应 器 效 应 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局麻药 传出药物 交感副交感 运动神经.
1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脑桥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侧 一、脑干: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Sensory 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Sensory Function of Nervous System.
预防人感染 H7N9 禽流感 从个人卫生做 起 预防禽流感 从个人卫生做起 !!. H7N9 禽流感防治常识.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精神疾病与社区处理.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Functions of Nervous System
疼痛 1、定义。 2、发生机制。 3、原因。 4、影响疼痛的因素。 5、 疼痛患者的护理。.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主讲人:韩丽 生理学教研室.
创新大赛经验浅谈 高二(18)班 黄佳淇.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脑内有多个弥散性调制系统,每个都与脑的其他部位有广泛的联系. 其神经元通常不传输具体的感觉信息,而是行使调节功能,调制大
模块十 神经系统的功能 知识点一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人体科学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镇咳药.
发热 Fever.
第一章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而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肾上腺素能受体: (1) 受体( 1和 2)- G蛋白偶联受体 分布:交感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膜上
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调节.
炎症.
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之一: 通过神经系统 的调节
Jessie VanSwearingen,PhD,PT 译者:girlning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的含量稳定
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二篇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拟胆碱药 有机磷酸酯中毒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抗胆碱药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解剖学分类 自主神经 运动神经 神 经 节 换 元 心肌 平滑肌 腺体
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一)结构 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红核 } 新纹状体 } 纹状体 旧纹状体.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教材:药理学 主编:扬世杰 讲授人:交大医学院 李增利
糖尿病流行病学.
体系概览 复习导引 1.线索导引 以稳态的各种调节过程为线索,系统复习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动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在人体稳态中的作用。 2.重点关注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细胞代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联系 在高考命题中,常把血糖的代谢与调节、神经与体液的调节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所以在复习中,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流程图解的形式表示调节的机理,把握生命活动调节的规律本质。
甲状腺激素.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 2007春 (心理系 双学位) 第二讲: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脊髓.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rom one neuron to next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锥体外系功能解剖.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 P物质、阿片肽在痛觉调制中 的作用及药物对其影响 于挺敏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第三节 内脏神经系统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内脏神经分布于内脏、心血管、 腺体等处。 包括: 内脏运动神经 又叫自主神经 autonomic nerve 或植物性神经 vegetative nerve ,
ATP SLYTYZJAM.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歸因:解釋社會行為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7.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心 血 管 活 动 的 调 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局部血流调节 自身调节.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一、 神经元 (一)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单元一 传出神经系统概论.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和镇痛 Pain and pain relief 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于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疼痛机制

疼痛的概念 疼痛是与现实的或可能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性和情绪性体验 包括痛知觉和痛反应 IASP: pain is an unpleasant sensory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associated with actual or potential tissue damage, or described in terms of such damage 疼痛是与现实的或可能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性和情绪性体验 包括痛知觉和痛反应 伤害性感受(nociception)和痛觉(pain)

痛觉:发生在躯体某一部分的厌恶和不愿忍受的感觉,属于知觉范畴,发生在脑的高级部位,尤其是大脑皮层,是人独有的 伤害性感受:CNS对伤害性感受器激活而引起的传入信息的反应和加工,以提取组织损伤的信息,它可以发生在CNS的各个水平,从低等动物到人均有 由于痛觉是意识水平的感觉,我们无法确定动物是否具有痛觉,只能观察其对伤害性刺激的行为反应。因而在描述动物时伤害性感受取代疼痛

Pain Reaction:是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躯体和内脏反应,往往与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从人到低等动物都有。 Local reaction:受到伤害性刺激的局部出现血管扩张,组织水肿 Systemic reaction: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 Behavior reaction:在高级脑部参与下,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做出的躲避、反抗、攻击等整体行为,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痛觉 感觉辨别负责分析刺激的性质、部位、强度及持续时间等信息 情感冲动促使个体产生不愉快情绪 认知评估则包括对伤害性刺激的注意、预期和记忆等。

疼痛的特性 复合感觉 复杂的心理活动 具有“经验”的属性 感觉辨别 即刻不愉快感 延伸的情绪反应 行为学表达 Complex perception Complicated psychology Experience 感觉辨别 即刻不愉快感 延伸的情绪反应 行为学表达

疼痛是生理学的一种感觉 疼痛是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 疼痛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问题

疼痛的产生 由一定的刺激(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换能后转变成神经冲动(伤害性信息),循相应的感觉传入通路(伤害性传入通路)进人中枢神经系统,经脊髓、脑干、丘脑中继后直到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通过各级中枢整合后产生疼痛感觉和疼痛反应。

致痛物质 2、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物: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氮,甘丙肽,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 1、组织损伤:缓激肽,前列腺素,5-羟色胺,组胺,乙酰胆碱,三磷酸腺苷,钾离子,氢离子等 2、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物: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氮,甘丙肽,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 3、交感神经释放物:神经肽,去甲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等 4、神经营养因子 5、血管因子:一氧化氮,激肽类,胺类 6、免疫细胞产物: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阿片肽

直接作用:伤害性刺激使细胞损伤,胞内K+的释放和BK、PG合成,兴奋感受器; 继发作用:外周末梢释放SP等,引起血管舒张和组织水肿,增加BK积累;刺激肥大细胞和血小板释放HA和5-HT; 持续作用:HA、5-HT在胞外浓度的升高,继发激活邻近的伤害性感受器。

伤害性感受器 nociceptors 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 DRG)和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a, TG)中,感受和传递伤害性冲动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外周部分 游离的神经末梢(主要是Aδ和C纤维) 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皮肤、肌肉、关节和内脏等不同组织

慢 痛 快 痛 躯体痛 产生和消失慢; 产生快,消失快; 定位精确、感觉鲜明 定位不明确、感觉不鲜明 主由Aδ 传导。 主由C类纤维传导 慢 痛 快 痛 产生和消失慢; 产生快,消失快; 定位精确、感觉鲜明 (主要投射到S1、S2区) 定位不明确、感觉不鲜明 (主要投射到扣带回) 主由Aδ 传导。 主由C类纤维传导 常伴有情绪和心血管、 呼吸等内脏功能变化 躯体痛

痛觉的调制 脊髓对痛觉的调制 脑干对痛觉的调制 高位中枢对痛觉的调制

脊髓对痛觉的调制-闸门学说(gate control theory) 脊髓背角胶质区(Substantia gelatinosa, SG,即II层)是痛觉调制的关键部位 SG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起着闸门的作用 细纤维兴奋C抑制SG细胞,失去对T细胞(脊髓背角上行传递细胞)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形成,闸门开放 粗纤维兴奋(Aβ)可激活T细胞及SG细胞,闸门关闭,阻碍冲动通过,减弱或消除痛觉 进入闸门前尚可通过中枢的调控机制、下行性控制系统关闭闸门

脑干对痛觉的调制-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 以第三脑室周围组织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 为核心,联结延髓头端腹内侧网状结构,通过下行性抑制通路对脊髓背角的痛觉初级传入活动进行调节。

(1)激活延髓头端腹侧内侧区的5-HT能神经元,通过脊髓背外侧束下行,在脊髓后角作用于5-HT2受体,抑制伤害性传入纤维的兴奋性。 (2)激活延髓尾部外侧网状核区的NA能神经元,经前外侧束下行,终止于脊髓后角,作用于a2受体抑制后角神经元对伤害感受信息传递。 (3)PAG传出纤维直接下解到达脊髓后角,发挥抑制性作用,其神经递质可能是内源性阿片肽(脑啡肽)。

高位中枢对痛觉的调制 丘脑是最主要的痛觉整合中枢 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对于疼痛时的情绪活动和植物性功能变化有密切联系:电刺激伏核、隔区、杏仁核可镇痛。 皮层是伤害性信息上升为意识产生痛觉所必须的 认知是最高级的对痛觉的调制

内脏痛(Visceral pain):内脏组织因牵拉、缺血、炎症、平滑肌痉挛或化学刺激等引起的内脏疼痛。 真脏器痛:脏器本身活动或病变引起的疼痛如分娩、肠绞痛、心绞痛等。病因如:缺血;化学物刺激;空腔脏器痉挛;空腔脏器扩张过度。 牵涉痛:内脏发生疾病,表现出远离内脏的体表位置疼痛。

内脏痛的特点: ⑴ 缓慢、持续、定位不精确和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 ⑵ 对锐器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而对炎症、缺血、 痉挛、牵拉、扩张性刺激敏感; ⑶ 伴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恶心、呕吐及不愉快的情 绪反应; ⑷ 可有牵涉痛; ⑸ 可引起邻近体腔壁的骨骼肌痉挛; ⑹ 可引起体腔壁痛(Parietal pain):体腔壁浆膜(胸膜、 腹膜)受刺激引起的疼痛。

牵涉痛Referred pain 心脏→心前区,左臂尺侧(C3-T5) 胃→左上腹、肩胛间 肝、胆→右肩胛、上腹中部(T7-10, C3-4) 阑尾炎→上腹部、脐部(T10) 肾结石→腹股沟区,后腹膜骨骼肌

Surface areas of referred pain

牵涉痛可能机制:会聚-易化学说 1. 会聚学说: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角N元→痛觉错觉。

2. 易化学说:患病内脏的痛觉信息传入提高邻近躯体感觉N元的兴奋性→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痛觉过敏)→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

痛的意义:双刃剑 有益的: 有害的: 是一种警报信号,有利于个体规避伤害 是机体病变的提示信号,提醒病人求医,同时也是帮助医生诊断病情的依据。 有害的: 是许多疾病的主诉症状,是痛苦的根源 造成器官功能障碍 造成药物滥用、自杀等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