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集團策略: 制訂與執行相關和不相關的多角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1 財務管理概論 2 財務報表與現金流量 3 財務規劃與成長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98年度「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方案」 U-START創業競賽營運計畫簡報(範本)
公司層級策略: 相關多角化與非相關多角化 指導教授: 傅思華 學生姓名: 曾素芬 A0VL008.
中國人壽 徐真真.
Unity3D.
資訊管理 期中考補充資料.
第四篇 策略布局.
新領域之進入策略 企業進入一個新領域,可採資源本位觀點,以市場資源及產品技術資源兩個構面來分析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99年度「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 U-START創業競賽營運計畫簡報(範本)
第一章 證券投資概論.
策略管理程序 策略領導、競爭優勢, 與卓越績效 策略經理人 策略制定程序 突現過程的策略 策略規劃實務 策略決策 策略領導
企業層級經營策略 Corporate Level Strategies Hill and Jones Ch.9/10
< 標 誌 > 財務會報 財務簡報大綱.
第四章 資金成本.
第七講 多角化策略 主講人 湯明哲 教授.
程式設計概論 1.1 程式設計概論 程式語言的演進 物件導向程式 程式開發流程 1.2 C++開發工具
Chapter 17 投資決策經濟分析.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R教學 安裝RStudio 羅琪老師.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第九單元 廣告與推廣組合 整合性推廣組合(整合性行銷) 人員銷售 公共關係 銷售促進(促銷)活動 廣告與促銷活動的關係.
市佔率之戰,洗髮精準備好了! 施玟如 郭珈吟.
公司層級策略:相關多角化與非相關多 角化的制定與執行
策略管理-單元10 公司集團策略:相關多角化與非相關的多角化的制訂與執行
第七章 資訊系統評估 授課老師:褚麗絹.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沈大白 東吳大學會計系教授 兼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召集人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四種市場結構的類型與比較 寡占市場的特徵.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Mobile User music–Sharing Innovation Center)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Management (P.264) 1-2組 組員: 許力儒 唐嘉陽.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公司債 發行公司債 But 我需要2億 資金不足… 元資金興建廠房… 甲企業 債權人 透過發行二十年期公司債的方式籌得資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6.1 動畫檔案的格式 6.2 建立合適的動畫元素.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Identifying your company’s real intelligence needs
新事業發展專題
銘鴻電子FPGA影像編輯平台.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公司層級策略:水平整合、 垂直整合與策略性委外
營運模式.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公司集團策略: 制訂與執行相關和不相關的多角化 公司集團策略: 制訂與執行相關和不相關的多角化 指導教授:翁望回 老師 第二組 96353004 劉家成 96353009 呂宜雅 96353021 王年照

大綱 多角化 Hamel&Prahalad的矩陣:建立企業能力 多角化經營提升獲利的六個方式 多角化的二個策略:相關、非相關 多角化的限制與缺點 多角化前須注意的問題 執行公司層級策略 多角化的進入策略:內部創業 多角化的進入策略:收購 多角化的進入策略:合資 重整 BCG矩陣 BCG矩陣的動態分析 BCG矩陣的五大問題與改進方法 結論

建立企業能力 十年領先 重大機會 填空 白色地帶 現有產業 新產業 產業 新能力 現有能力 能力 十年領先 重大機會 填空 白色地帶 進行多角化之前,先檢視核心事業的情況: 1.競爭定位 2.市場局勢 3.財務表現 將公司視為獨特能力的組合,利用此矩陣來評估如何與何時擴張既有市場或產業。 要確認多角化的機會時,第一步是要界定現有的獨特能力。 十年領先 重大機會 填空 白色地帶 為保護與擴展現有產業的經銷,我們需要建立那些新能力? 有怎樣的機會來改善現有產業的地位,與對現有能力做更佳的運用? 為能參與未來最令人激奮的產業,我們需要建立哪些新能力? 藉由創新性的重新配置與重組,我們可以創造出哪些新的產品與服務? 現有產業 新產業 產業 新能力 現有能力 能力 不與公司既存產業定位或現有能力重疊,意含公司進入新的產業中,而目前公司不具備在該產業成功所需的能力。若這些機會特別重大,公司可以選擇追逐。 佳能為了保護其在影印機事業的競爭優勢,著手建立電子影像的新能力。 十年領先 重大機會 藉由轉移某個部門的現有能力,來改善公司在既存產業中之競爭定位。 填空 佳能用於精密儀器、光學透視及新購入的微電子影像能力,以進入傳真機與噴墨印表機產業。 白色地帶

多角化經營提升獲利的六個方式: 在既存的事業單位間轉移能力。 善加運用能力,在新產業中創立事業單位。 在事業單位之間分享資源以實現範疇經濟。 使用產品搭售。 運用多角化降低一個或一個以上產業的競爭強度。 利用一般性組織能力,來提高公司內所有事業單位的績效。

2.運用能力 1.Philip Morris 的能力移轉 研究發展 生產 行銷與銷售 顧客服務 菸草產業 運用能力:公司使用某個產業之獨特能力,可在不同產業中創造新的事業,以發展出差異化或低成本的競爭優勢。Ex:佳能的雷射印表機。 運用能力 創造出全新的事業。 較適合以技術為基礎的公司,運用公司本身的研發能力於不同產業中創造出新事業的機會。 移轉能力 在既存的事業中移轉能力。 透過收購進入新的產業,再將能力移轉到被收購的事業單位,以提高獲利能力。 Morris的菸草事業與美樂的釀酒事業兩者具有行銷共通性,皆屬大眾市場的消費性產品,品牌定位、廣告及產品發展的技能均相當重要。 差異 能力的移轉 研究發展 生產 行銷與銷售 顧客服務 釀酒產業 5

3.寶鹼的資源分享 紙巾 研究發展 生產 行銷與銷售 顧客服務 紙尿布 寶鹼透過跨事業的資源分享,相對於那些資源未分享的公司而言,投資成本較低,亦可取得範疇經濟的優勢。 6

4.利用產品搭售 公司進入相關產業,是為了擴大產品線,提供套裝的相關產品來滿足顧客的需要,以形成差異化的優勢。 許多公司希望能夠減少其零組件供應商的數量,但顧客卻希望獲得產品搭售的便利以及減價的優惠。 ex: 醫療設備產業有許多不同的公司,如:超音波設備公司、X光設備公司,醫院希望有一家供應商能夠將這些設備合併起來,就能提供醫院整套完整的醫療設備。因為醫院希望享有與單一供應商往來的便利,也希望因訂單逐漸增加,享有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5.管理競爭強度:多點競爭 vs. vs. vs. 公司的利益有時是透過多角化進入一個產業,來抑制競爭者進入其所在產業或可能潛在的進入作為。 當公司在不同的產業中彼此互相競爭。公司採取多點競爭便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競爭,如果公司知道可能在某一產業遭受攻擊的信息,即可發出於另一產業對競爭者進行回擊的信息,使雙方互相節制。 vs. vs. vs.

1 2 3 6.利用一般性組織能力 創業能耐。 (建立組織文化以激勵員工的創業家精神) 組織設計能耐。 (事業部單位自主管理、健全獎酬機制) 一般性組織能力是指超越個別功能或事業單位,並存在於多元事業公司的集團層級中,典型就是高階經理人的技能。 一般性組織能力有三種: 創業能耐。 (建立組織文化以激勵員工的創業家精神) 1 組織設計能耐。 (事業部單位自主管理、健全獎酬機制) 2 卓越的策略能耐。 (積極管理,以提升收購公司的績效) 3

多角化的二種策略 根據研究顯示,相關多角化的績效要比非相關多角化的績效佳。 相關、非相關多角化 目的 使用時機 相關多角化: 所進入的新事業單位和公司現有的事業單位之間是有關聯性的,在活動價值鏈中的一兩個活動上,具有某種連結或是共通性。 非相關多角化: 公司進入一個新的事業領域時,此事業領域和公司現在的所有價值鏈活動沒有明顯的關聯。 1.透過移轉獨特能力、善加運用獨特能力、共享資源或產品搭售來提高公司獲利的機會。 2.使用企業擁有的一般性組織能力,增加整體事業單位的績效。 無意在各事業單位之間移轉能力,專注於發展多元經營模式,並利用多點競爭來管理產業的競爭強度。 以下情況適合追求相關多角化: (1)當公司的能力被應用到更多產業時。 (2)當公司有卓越的策略能力,使官僚成本保持在緊密地控制之下。 以下情況適合追求非相關多角化: (1)當每個事業單位的能力不太能被應用到跨產業中,而公司經理人擅長提升運作不佳的事業單位。 (2)公司經理人擁有良好的組織設計能力,能建立獨特能力,並讓官僚成本降到最低。 根據研究顯示,相關多角化的績效要比非相關多角化的績效佳。 企業應該採取「鄰接擴張」策略,以現有的核心事業為基礎,向鄰近的領域擴張,以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的機率。

多角化前須注意的問題 多角化的限制與缺點 經理人進行多角化策略前,應先思考下列問題: 1. 特定產業或公司的情況改變 CEO或執行長跳槽、退休或辭職,常常把他們的願景也一起帶走,新的CEO可能無法成功地執行與管理多角化,多元經營模式便失去創造價值的能力,這時候多角化反而是負擔。 當環境隨著時間改變,公司的核心能力有可能消失不見,而核心能力減弱連帶影響公司轉移或善用特殊能力的情況消失。 2. 理由錯誤的多角化 誤以為多角化可以分散總體環境的風險。 當核心產業處於困境時,以為新產業會拯救核心事業。 成長本身並不能創造價值。 3. 多角化的官僚成本 事業部數量若愈多,往往會產生較多的官僚成本。 事業單位之間的協調若愈差,會產生愈多的官僚成本。 經理人進行多角化策略前,應先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1:在目前的市場上,本公司有能力作得比任何競爭者更好的是哪些事情? 問題2: 為了在新市場獲得成功,我們需要何種策略性資產? 問題3: 我們能在競爭者的遊戲規則下迎頭趕上或超越它們嗎? 問題4:多角化會分解必須聚集在一起才能發揮作用的策略性資產嗎? 問題5:我們僅僅是新市場的一員,或是會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 問題6:我們可從多角化中學習到什麼?我們的組織方式足以學習到多角化的經驗嗎?

內部創業 vs. 收購 內部創業 vs.收購 內部創業 vs.收購 內部創業 vs.收購 內部創業 vs.收購 內部創業 vs.收購 陷阱 成功之道 內部 創業 進入規模過小。 商品化失敗。 創業過程中的管理不當。 藉由結構化的途徑來避免失敗,包括:專案選擇與管理、整合研發與行銷來改善創業構想的商品化過程,採用較大規模的進入。 收購 整合被收購公司是困難的任務,尤其在組織結構以及文化上的差異。 過度高估經濟利益,而對收購標的物付出了超過其價值的金錢。 收購的代價太高,標的物的股價常在收購過程中被拉高。 收購前篩選不足,沒有好好評估收購案的價值創造潛力。 目標界定與收購前系統化地篩選。 好的議價策略能夠降低支付給標的物公司的價格。 整合:除非買方公司擁有必要的組織設計能力,能快速整合被收購公司,否則不要輕易執行收購的行動。 從收購的經驗中學習並發展一套模式,知道如何最有效地進行收購, 並對整個收購流程展開稽核,並在下一次的收購案中加以改進。 陷阱 成功之道 內部 創業 進入規模過小。 商品化失敗。 創業過程中的管理不當。 藉由結構化的途徑來避免失敗,包括:專案選擇與管理、整合研發與行銷來改善創業構想的商品化過程,採用較大規模的進入。 收購 整合被收購公司是困難的任務,尤其在組織結構以及文化上的差異。 過度高估經濟利益,而對收購標的物付出了超過其價值的金錢。 收購的代價太高,標的物的股價常在收購過程中被拉高。 收購前篩選不足,沒有好好評估收購案的價值創造潛力。 目標界定與收購前系統化地篩選。 好的議價策略能夠降低支付給標的物公司的價格。 整合:除非買方公司擁有必要的組織設計能力,能快速整合被收購公司,否則不要輕易執行收購的行動。 從收購的經驗中學習並發展一套模式,知道如何最有效地進行收購, 並對整個收購流程展開稽核,並在下一次的收購案中加以改進。 陷阱 成功之道 內部 創業 進入規模過小。 商品化失敗。 創業過程中的管理不當。 藉由結構化的途徑來避免失敗,包括:專案選擇與管理、整合研發與行銷來改善創業構想的商品化過程,採用較大規模的進入。 收購 整合被收購公司是困難的任務,尤其在組織結構以及文化上的差異。 過度高估經濟利益,而對收購標的物付出了超過其價值的金錢。 收購的代價太高,標的物的股價常在收購過程中被拉高。 收購前篩選不足,沒有好好評估收購案的價值創造潛力。 目標界定與收購前系統化地篩選。 好的議價策略能夠降低支付給標的物公司的價格。 整合:除非買方公司擁有必要的組織設計能力,能快速整合被收購公司,否則不要輕易執行收購的行動。 從收購的經驗中學習並發展一套模式,知道如何最有效地進行收購, 並對整個收購流程展開稽核,並在下一次的收購案中加以改進。 陷阱 成功之道 內部 創業 進入規模過小。 商品化失敗。 創業過程中的管理不當。 藉由結構化的途徑來避免失敗,包括:專案選擇與管理、整合研發與行銷來改善創業構想的商品化過程,採用較大規模的進入。 收購 整合被收購公司是困難的任務,尤其在組織結構以及文化上的差異。 過度高估經濟利益,而對收購標的物付出了超過其價值的金錢。 收購的代價太高,標的物的股價常在收購過程中被拉高。 收購前篩選不足,沒有好好評估收購案的價值創造潛力。 目標界定與收購前系統化地篩選。 好的議價策略能夠降低支付給標的物公司的價格。 整合:除非買方公司擁有必要的組織設計能力,能快速整合被收購公司,否則不要輕易執行併購的行動。 從收購的經驗中學習並發展一套模式,知道如何最有效地進行收購, 並對整個收購流程展開稽核,並在下一次的併購案中加以改進。 陷阱 成功之道 內部 創業 進入規模過小。 商品化失敗。 創業過程中的管理不當。 藉由結構化的途徑來避免失敗,包括:專案選擇與管理、整合研發與行銷來改善創業構想的商品化過程,採用較大規模的進入。 收購 整合被收購公司是困難的任務,尤其在組織結構以及文化上的差異。 過度高估經濟利益,而對收購標的物付出了超過其價值的金錢。 收購的代價太高,標的物的股價常在收購過程中被拉高。 收購前篩選不足,沒有好好評估收購案的價值創造潛力。 目標界定與收購前系統化地篩選。 好的議價策略能夠降低支付給標的物公司的價格。 整合:除非買方公司擁有必要的組織設計能力,能快速整合被收購公司,否則不要輕易執行收購的行動。 從收購的經驗中學習並發展一套模式,知道如何最有效地進行收購, 並對整個收購流程展開稽核,並在下一次的併購案中加以改進。 陷阱 成功之道 內部 創業 進入規模過小。 商品化失敗。 創業過程中的管理不當。 藉由結構化的途徑來避免失敗,包括:專案選擇與管理、整合研發與行銷來改善創業構想的商品化過程,採用較大規模的進入。 收購 整合被收購公司是困難的任務,尤其在組織結構以及文化上的差異。 過度高估經濟利益,而對收購標的物付出了超過其價值的金錢。 收購的代價太高,標的物的股價常在收購過程中被拉高。 收購前篩選不足,沒有好好評估收購案的價值創造潛力。 目標界定與收購前系統化地篩選。 好的議價策略能夠降低支付給標的物公司的價格。 整合:除非買方公司擁有必要的組織設計能力,能快速整合被收購公司,否則不要輕易執行收購的行動。 從收購的經驗中學習並發展一套模式,知道如何最有效地進行收購, 並對整個收購流程展開稽核,並在下一次的收購案中加以改進。 進入新事業所 遭遇的問題 使用時機 備註 內部 創業 結構性障礙:開辦資金與前期損失。 遭受現有公司的報復。 忽略進入新事業的隱性成本。 忽略欲進入新事業的供需平衡與產能是否過剩的問題。 產業處於不均衡狀態。 預期既存公司還擊遲緩或無效。 公司的進入成本比其他公司還要低。 公司影響產業結構的能力獨到。 加入該產業對公司既有事業有正面效用。 如何使公司進入成本較低: 降低產品成本。 低價買回。 提供更優良的產品。 發現新利基。 行銷創新 搭便車。 收購 收購價格往往過高,侵蝕掉買方的報酬。 賣方可以決定是否要變賣公司。(主動權在賣方手上) 賣方底價設定過低。 公司市場「不完全」,故沒有透過出價程序消除平均以上的獲利。 買方對所收購的事業,具有獨一無二的能力。 收購的有利情況( 買方): 買方的資訊較靈通。 出價者不多。 經濟情況不佳。 出售的公司病弱。 除了讓獲利最大之外,賣方還有其他目標。 獲得平均以上利潤的情況:(買方) 買方有獨特能力,能改善賣方營運。 產業本身符合內部發展標準。 在既有的事業上能提供買方獨一無二的助益。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重整 合資 重整:指徹出事業並退出產業,以專注於 核心特殊能力 的過程。 重整的理由: 高度多角化的公司股價通常偏低,投資 人對其興趣缺缺,其原因有四點: 不適當的多元經營模式。 合併財報的複雜性。 高階經理人建立帝國的心態所造成過度的多角化。 管理流程的創新已經減弱了垂直整合與多角化的優勢。 合資 在下列兩種情況下,使用合資是最佳的進入策略: 設立一個新事業單位的風險與成本,超出公司本身所願意承擔的範圍。 結合另一家擁有可彌補本公司不足的技術與資產的公司,以共同建立新的事業,較可增加成功的機率。 合資的缺點: 若開發事業成功,必須和合夥人共同分享成功創業的利潤。 合資伙伴會有不同的經營哲學與投資偏好,可能會導致最後的分裂。 進行合資往往會將公司重要的關鍵技術洩漏給合夥人。

BCG應改以核心競爭力為基礎的多角化策略 Step1: 將整體企業劃分成各個策略事業部(SBU)。 SBU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單位,自有行銷、生產、研發的單位,並不需要靠其他的單位支援。 Step2: 根據這些SBU劃出矩陣圖,由相對於最大競爭者的市場占有率和預期未來市場成長率來劃出BCG矩陣。 Step3: 分配每一個SBU策略任務, SBU任務可以是成長、維持或收割。 BCG應改以核心競爭力為基礎的多角化策略 BCG是以機會為主的多角化策略 預期未來市場成長率 B.C.G.矩陣的動態分析 高 低 明星事業 (成長期) 問題事業 (新興產業) 金牛事業 (成熟期) 瘦狗事業 (衰退期) 相對於最大競爭者的市場占有率 (根據:產品生命週期) X軸是公司 Y軸是產業 (根據:經驗曲線)

BCG的五大問題 問題1 問題2 問題3 問題4 問題5 BCG不符合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適用於重視成長率的投資環境。 成長策略: 企業的目的是要在產業中積極爭取市場占有率。 維持策略: 公司不做大量的投資,目的在維持現有的市場占有率。 收割策略: 公司無意再投資於這一方面的企業,只希望得到現金流量,公司遲早必須脫離這個產業。 成長策略: 企業的目的是要在產業中積極爭取市場占有率。 維持策略: 公司不做大量的投資,目的在維持現有的市場占有率。 收割策略: 公司無意再投資於這一方面的企業,只希望得到現金流量,公司遲早必須脫離這個產業。 成長策略: 企業的目的是要在產業中積極爭取市場占有率。 維持策略: 公司不做大量的投資,目的在維持現有的市場占有率。 收割策略: 公司無意再投資於這一方面的企業,只希望得到現金流量,公司遲早必須脫離這個產業。 BCG不符合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適用於重視成長率的投資環境。 問題1 市占率和利潤率(投資報酬率)的關係並不固定。 Ex:德州儀器、奇異 問題2 事業類型 現金流量 策略 作法 問題事業 (問題兒童) 大量負向現金流量 策略1:收割 策略2:成長 收割、清算、撤資 投資 明星事業 少量正向或 少量負向現金流量 成長 金牛事業 大量正向現金流量 維持 1.替換性的投資(非新投資) 2.收割、擠乳(harvest) 瘦狗事業 (落水狗) 少量正向或大量負向現金流量 收割 1.收割、榨取 2.清算、撤資 事業類型 現金流量 策略 作法 問題事業 (問題兒童) 大量負向現金流量 策略1:收割 策略2:成長 收割、清算、撤資 投資 明星事業 少量正向或 少量負向現金流量 成長 金牛事業 大量正向現金流量 維持 1.替換性的投資(非新投資) 2.收割、擠乳(harvest) 瘦狗事業 (落水狗) 少量正向或大量負向現金流量 收割 1.收割、榨取 2.清算、撤資 事業類型 現金流量 策略 作法 問題事業 (問題兒童) 大量負向現金流量 策略1:收割 策略2:成長 收割、清算、撤資 投資 明星事業 少量正向或 少量負向現金流量 成長 金牛事業 大量正向現金流量 維持 1.替換性的投資(非新投資) 2.收割、擠乳(harvest) 瘦狗事業 (落水狗) 少量正向或大量負向現金流量 收割 1.收割、榨取 2.清算、撤資 BCG不重視綜效,只重視策略事業單位間的財務關係。 問題3 BCG未考慮到以舉債的方式籌措資金,BCG重視的是各事業群之間現金流量的平衡,現金流量更全是企業內部經營所得。 問題4 未來企業在使用BCG矩陣時,可以將綜效及外部資金來源一併考慮進去,而市占率和市場成長率不再是唯一指標。 問題5 1. 在SBU重組的過程中,會遇到組織內部的抗爭。 2. BCG沒有告訴廠商如何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3. BCG採取由上而下的作法,但實際上最好的策略規劃師為事業部總經理。

結論 企業依據自身資源與能力,選擇合適的進入方式:收購、內部創業、合資等方式,以從事相關或非相關多角化策略。 企業以BCG矩陣分析多角化策略時,應以企業核心競爭力為基礎,延伸核心競爭力到相關而成長率高的行業,再輔以「buy and build」的外部成長策略,千萬不要為了多角化而多角化。 企業不應忽略績效不彰事業部之隱藏成本。

參考資料 朱文儀、陳建男、黃豪臣譯,策略管理第七版,第10章「公司層級策略:相關多角化與非相關多角化的制定與執行」,頁348~399。 湯明哲,策略精論,第7章「公司集團策略:多角化」,頁244~273。 高登第譯,成長策略,第4章「是否多角化?」頁95 ~ 116。 李芳齡譯, 成長的賭局,前言「看準下一個新成長事業」,頁47 ~ 56。 李芳齡譯,成長的賭局,第1章「新事業的挑戰」,頁57 ~ 74。 周旭華譯,競爭策略,第16章「進入新產業」,頁399 ~ 418。 EMBA編輯部,「超越核心,開拓鄰接事業」,EMBA,#211(2004/03),頁42~52。

附錄 多角化與非多角化的比較 優點 缺點 專注於單一產業 使公司集中全部的管理、財務、技術以及功能性的資源與能耐。 公司專注於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事業。 錯失運用獨特能力於新產業生產與銷售產品,以增加獲利能力的機會。 公司沉醉於既有的勝利,可能會因此不持續學習與自我延展。 若公司專注的產業發生衰退,將會使公司陷於倒閉的危險。 若公司專注的產業位在成熟階段,將會使獲利成長的機會下降。 跨出單一產業 (多角化) 降低營運成本。 降低資金成本。 創造新的成長機會。 延伸核心競爭力。 降低對手競爭意願。 增加管理人員晉升機會。 增加管理上的困難度。 若多角化的程度過高,公司績效可能不增反降。

鄰接擴張行動的種類: 重覆相同鄰接擴張模式的益處: 1.產品鄰接擴張 2.地區鄰接擴張 3.價值鏈鄰接擴張 4.通路鄰接擴張 1.學習曲線效果 2.減少複雜性 3.加快速度 4.策略明確 5.深入能力 重覆相同鄰接擴張模式的益處: 1.產品鄰接擴張 2.地區鄰接擴張 3.價值鏈鄰接擴張 4.通路鄰接擴張 5.顧客區隔鄰接擴張 6.新事業鄰接擴張 產品鄰接擴張是最常見的鄰接擴張型態之一,也是成功機率最高的。 價值鏈鄰接擴張是最困難的鄰接擴張型態之一。 新事業鄰接擴張最少被採用,也是最難撤退的擴張策略。 能夠持續成長的公司通常採取1~2個重覆運用的鄰接擴張策略。

評估成長機會的考量因素與 鄰接擴張的管理課題 評估成長機會: 最佳鄰接擴張行動,是以公司最強的核心事業與能力為基礎,同時也進一步強化這些核心事業與能力。 鄰接擴張行動必須要朝向最強勁的獲利池。 必須能在新領域建立領先地位。 鄰接擴張的管理課題: 管理核心事業與鄰接擴張事業之間的關聯性。 如何重覆採用相同擴張策略,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退出鄰接事業。

三個事業單位價值之間的共通性

多角化的要點整理 多角化是公司成長的必經之路。 多角化失敗比率高。 延伸核心競爭力到其他產業是多角化的主要利益。 公司不可為了多角化而多角化。 多角化以關聯性多角化績效較佳。 BCG是以機會為主的多角化策略。 BCG是由下而上的策略規則。 BCG強調長期規劃的重要。 BCG問題多多,但不失為第一步分析工具。 BCG不重視綜效。 企業的成長策略應以核心競爭力為基礎。 B2B ( Back to Basics ) ,企業核心競爭力最重要。

進入規模、獲利能力與現金流量 大規模進入 (+) 小規模進入 獲利能力 (-) 時間

相關事業單位之間的協調

成長的策略選擇 成長 擴充現有企業 多角化 擴充產品與市 場及地理區域 垂直整合 複合式多角化 市場發展 產品發展 區域擴充 市場滲透 關聯式多角化 成長的策略選擇 後向整合 前向整合

新力公司層級策略的網狀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