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概論個人報告 Impressionism Neo-Impressionim Secessionism Aestheticism Symbolism Ch.19 觀察與想像 信奉天主教的歐洲國家 十七世紀前半葉 Ch.20 自然之鏡 十七世紀的荷蘭 Ch.21威力與榮光(一)義大利 十七世紀晚期與十八世紀 9653040 黃品翊
Impressionism 名稱由來:莫內的《印象‧日出》 畫架搬到戶外去:外光、日常生活題材 陽光 光線效果 色彩分析 補色關係 色彩分割 剎那現象:傾向速寫型繪畫
《印象‧日出》
代表畫家 莫內──追求光與色彩 所謂的印象:某場景在一瞬間帶來的視覺衝擊 莫內說:不要把眼前所看到的當作樹、房子、原 野或任何東西。眼睛所見可能是一個藍色的小正 方形,或是粉紅色的長方形,只要考慮顏色和形 狀,直到眼前所見的畫面,成為一個屬於自己的 純粹印象。
《亞嘉杜的罌粟花田》
連畫 日光下的乾草堆 日落稻草堆
薄霧下稻草堆 雪後稻草堆 早晨雪後的稻草堆 雪和陽光下的稻草堆
睡蓮系列 構圖:捨棄以水平線為視覺基準點
晚年的睡蓮系列創作
撐傘的女人 第一任妻子
日本浮世繪影響
代表畫家 雷諾瓦──人物畫 船上的午宴
鋼琴前的少女
旅居義大利期間受古羅馬與文藝復興繪畫影響 傘
風格改變 筆觸更加自由 河邊草地上
舞蹈 普治巴爾之舞 城市之舞 鄉村之舞
Neo-Impressionism 點描法 補色關係 求取調和 1890年秀拉說:藝術就是調和 曲線、直線→分割畫面 色彩、調子→覆蓋畫面 曲線、直線→分割畫面 色彩、調子→覆蓋畫面 線性透視法 理性、嚴謹構圖
代表畫家 秀拉 禮拜日的下午
民間娛樂題材 馬戲團
代表畫家 席涅客 拉羅謝爾港口
朦朧之美 馬賽港
Secessionism 從主流藝術「分離」出來 打破藝術學院傳統 慕尼黑分離派 柏林分離派 維也納分離派 廣泛應用:繪畫、設計、建築、傢具 分離派會館
分離派會館 「時代創造藝術 藝術創造自由」
代表畫家 克林姆 貝多芬壁緣飾板壁畫 對快樂的歌頌
女性姿態 持扇的婦人 艾露姬肖像
致命女性── Judith
生死輪迴
純淨、寧靜風景畫
沒有宗教畫作
Aestheticism 為藝術而藝術 藝術為提供感官上的愉悅 藝術不具說教因素 追求單純美感 藝術的感受性
Symbolism 受唯心主義思想影響 強調主觀、個性 心靈想像創造暗示和象徵性畫面 表達內在精神世界 憂鬱、性意識、騷亂 利用夢境變化製造意象
安涅爾的鐵橋
希望 喬治·弗雷德里克·瓦茲
Ch.19 聖彼得被釘上十字架 卡拉瓦喬
卸下聖體 魯本斯
愛麗納‧格麗瑪迪侯爵夫人 范戴克
煎蛋的婦人 維拉斯奎茲
瑪格麗特公主 維拉斯奎茲
Ch.20 笑容騎兵 哈爾斯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維梅爾
Ch.21 建築──高度巴洛克風格 波洛米尼(Francesco Borromini)與萊納迪設計的教堂 碩大圓頂、塔樓(第一層:方形 第二層:圓形) 突破:入口上方用山形牆框界橢圓形窗子 內部:珍奇石塊、黃金、灰泥 天主教派世界「藝術服務宗教」召來建築師、畫家、雕 刻家→將教堂轉化成流露光輝與幻象的雄壯展覽品
超常舞台化裝飾藝術 發展者:柏尼尼(Lorenzo Bernini) 捕捉倏忽神情 臉部表情處理 雕刻作品:聖女泰瑞莎的幻象 題材 舞台效果 引向情緒頂點 Persephone abducted by Hades
畫家:高利(Giovanni Battista Gualli) 巴洛克式教堂裡的繪畫裝飾 作品:天花板飾畫 ──膜拜耶穌的聖名 幻覺:教堂穹窿是敞開的 →可直接望見天國的壯麗 戲劇性 畫面擁擠→圖畫突破框界
十八世紀義大利室內裝飾家 聞名:灰泥作品、壁畫技巧 蒂波洛(Giovanni Battista Tiepolo) 作品:克利奧帕脫之宴 歡樂色彩 華麗服飾 The Banquet of Cleopatra, 1743-44
義大利藝術專門分支:風景油畫、版畫 畫家:加爾第(Francesco Guardi) 未失去壯麗、光線、色彩的特質 作品:威尼斯鹹水湖風光 貢都拉船夫:由幾個簡單的色塊組成 當觀者被賦予某一景色的概略印象,他們會自己提 供與補充其餘的細節部分。 與印象派的觀點?
加爾第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河口景色 夫利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