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優勢 當一個國家生產某一項產品的相對成本較另外一個國家為低時,我們說這個國家對此項產品的生產具有相對優勢 (或比較利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九族文化村兩天一夜遊 組員 : 傅淳鈺 9A0E0019 黃湘蓉 4A 陳誌龍 9A0K0026 潘韋舜 9A0B0951 何奇龍 4A
Advertisements

南 通. 南通概述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 东抵黄海,南望长江。 “ 据江 海之会、扼南北之喉 ” ,隔江 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 苏南地区相依,被誉为 “ 北上 海 ” 。 南通也是中国首批对 外开放的 14 个沿海城市之一 ,被称为 “ 中国近代第一城 ” 。 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 济辐射扇面,素有.
1 天天 5 蔬果 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 延杰股份有限公司營養師:陳婷貽. 2 蔬果彩虹 579 蔬果彩虹 歲以內兒童,每天 攝取五份新鮮蔬菜水 果,其中應有三份蔬 菜兩份水果 蔬菜份數水果份數總份數 兒童 325 女性 437 男性 549.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考务培训 兰州文理学院教务处 2014 年 12 月. 考务培训 21 日请监考人员上午 8:00 (下午 2:30 )到综合楼 205 教室集合,查看 监考安排,由考务负责人进行考务 培训。
會計學 Chapter 1 基本概念 1-2 基本概念 第一節 單式簿記 第二節 會計學的定義與功用 第三節 會計學術與會計人員 第四節 企業組織 第五節 會計學基本第五節 會計學基本慣例 第六節 會計方程式 第七節 財務報表.
Chapter 5 教育發展與職業選擇. 1. 認識高職學生的生涯進路。 2. 了解個人特質與職業屬性之 間的關係。 3. 認識打工安全與勞動權益。
語言與文化通識報告 - 台日年菜差異 - 指導老師 : 葉蓁蓁 小組 : 日本微旅行 組員 :4a21b032 吳采玲 4a21b037 沈立揚 4a 洪雅芳 4a 陳楚貽 4a 王巧稜.
均衡推进,确保质量 08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会议 广州市培正中学
芋見豆花 南臺科技大學─四技應用日語系 組員: 應用日語一乙 4A3E0003 江佳蓁 應用日語一乙 4A3E0006 鄭怡芳
黑木耳.
投資權證13問 交易所宣導資料(104) 1.以大盤指數為標的之權證,和大盤指數的連動性,為什麼比和期交所期指的連動性差?
如何把作文写具体.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
解读我党发展史 思索安惠美好明天 主讲人:王辰武.
第5课 长江和黄河.
銓敘部研究規劃自願退休公務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方案座談會
瓦罐湯 “瓦缸煨汤”是流行于南方民间的一种风味菜肴。它采用一种制特的大瓦缸,其缸底可以烧火,缸内置有铁架,厨师将装有汤的小瓦罐一层层地码入缸内的铁架上,然后点燃木炭,借用木炭火产生的高温将瓦罐内的汤煨熟。
小 王 子 組別:第五組 班級:財金二甲 組員:A 林安潔 A 陳思羽 A 許雅涵
1.數學的難題 如下圖所示,你知道表格中的問號應填入什麼數字嗎?
第九章 欧氏空间 §1 定义与基本性质 §2 标准正交基 §3 同构 §4 正交变换 §5 子空间 §6 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第九章 欧氏空间 §1 定义与基本性质 §6 对称矩阵的标准形 §2 标准正交基 §7 向量到子空间的 距离─最小二乘法 §3 同构
合肥学院外国语言系2012年度 学生工作表彰大会.
105年基北區高中職適性入學宣導 教育會考後相關作業說明
真题模拟 主讲:凌宇 时间:6月9日.
11-1 保險業之定義 11-2 保險業之設立 11-3 保險業之組織 11-4 保險業之營業範圍
树立信心,沉着应战,吹响中考冲锋号 ——谈语文学科的复习备考及考试技巧.
请大家欣赏龙岩, 新罗区 上杭,武平, 连城,长汀, 永定,漳平 小吃和特产.
游 泳 理 论 课 位育中学 高蓉.
行政公文 纪 要 讲授人: 安学珍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9-1 火災保險 9-2 海上保險 9-3 陸空保險 9-4 責任保險 9-5 保證保險 9-6 其他財產保險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代扣項目說明 簡報.
1.某公司需购一台设备,有两个方案,假定公司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0%,有关数据如下: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光山一中 屈应霞.
第五章 二次型.
抚宁县第五中学 教学暨新课改推进工作会.
《社会体育指导员讲座》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席永 副教授 2015 年 6 月
专项建设检查工作总结 本科试卷 毕业论文(设计) 合格课程 专项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专项建设的工作内容 专项建设检查工作情况
腸道傳染病宣導講座 南港區健康服務中心 林治萱護理師.
企业所得税几项热点难点 业务问题讲析 湛江市地税局税政科 钟胜强.
房地产开发企业 土地增值税清算 (基础篇).
班級老師:潘盈仁 班級:休閒三甲 學號:4A0B0124 學生:柯又瑄
槍砲病菌與鋼鐵 第三組.
導覽解說與環境教育 CHAPTER 3 解說員.
大道至简:自主学习拿高分 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朱德飞.
財務報表的內容 四種報表格式 財務報表的補充說明 會計師簽證的重要性 合併報表 財務報表分析 Chapter 2 財務報表的內容.
第十一章:思路与谋篇 教学内容: 1、思路及有关概念; 2、谋篇(结构)的原则; 3、谋篇的方法(层次段落安排, 过度与照应,开头与结尾).
中考试题的 基础性、科学性与规范性 刘文川
老師 製作 法律與生活.
华南区 2016校园宣讲会 宣讲会日期:.
第十七章休閒農業之經營策略與成功之道 17 Chapter.
Chapter 2 勞工安全衛生法.
風險分析與財務結構 瞭解風險的定義與種類 衡量企業風險與財務風險 影響企業風險的因素 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 以現金流量衡量企業長期的財務狀況
國際行銷管理 林 建 煌 著.
空間向量 朱泰吉 蔡宇翔 張力夫 莊孟霏.
第一節 知覺 第二節 認知 第三節 學習 第四節 創造力
CHAPTER 2 綜合所得稅之架構.
舞台劇在香港的前途.
第 12 章 交流電源 …………………………………………………………… 12-1 單相電源 12-2 單相三線式 ※ 12-3 三相電源.
東南亞國際貿易與金融 國際貿易與金融.
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考核方法: 出勤:10% 作业:20% 考试:70%
習作2-2 題目+解答 第一關 西亞、中亞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圖一  歐洲分區簡圖      請依據圖一中的標示,將正確代號填入空格中。   
老師 製作 休閒農場.
心理學—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人際溝通.
5.2.2平行线的判定.
財務預測 財務預測的用途 法令相關規定 預測的基本認知 預測的方法 製作預測性報表 財務報表分析 Chapter 16 財務預測.
自慢 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 何飛鵬.
團體工作的倫理議題 CHAPTER 12. 團體工作的倫理議題 CHAPTER 12 團體工作的倫理議題 1.如果我有資格執行個別治療,那麼我也可以執行團體治療。 2.仔細而審慎地篩選團體成員,較符合專業倫理要求。 3.在團體治療開始前,讓成員能先有準備以便從團體中獲得最大利益,是非常重要的。
Chapter1 大師的視界,見證歷史的腳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相對優勢 當一個國家生產某一項產品的相對成本較另外一個國家為低時,我們說這個國家對此項產品的生產具有相對優勢 (或比較利益)。 假使世界上只有電腦和葡萄酒兩種商品。台灣和法國兩種商品的成本如表所示。 對台灣而言電腦相對於葡萄酒的成本比是 5;對法國而言是 11。因此,就生產電腦而言,若暫時不考慮兩國貨幣的不同,只從實質面來看,電腦在台灣生產的機會成本比較低,也就是說台灣在電腦生產上具有相對優勢。反過來說,法國則在生產葡萄酒上具有相對優勢。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相對優勢與國際貿易 (一) 如果現在台灣和法國彼此間要互相貿易,假設匯率是 1 歐元 : 4 元新台幣,則兩國產品的價格若全部以新台幣來表示將如表 16.2 所示。 表中顯示法國的電腦和葡萄酒均較台灣便宜,因此兩國若相互 貿易,則台灣消費者必然會爭相進口法國電腦及葡萄酒,而台 灣卻沒有產品可以銷售到法國市場。這種只進口而不能出口的 情形不會是一種均衡的狀態,因此此匯率不會長久。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相對優勢與國際貿易 (二) 若匯率改為 1 歐元兌 5 元新台幣,則兩國的產品價格將如表 16.3 所示。 若匯率改為 1 歐元兌 5 元新台幣,則兩國的產品價格將如表 16.3 所示。 此時台灣電腦較法國便宜,而法國葡萄酒較台灣便宜。因此雙 方有出口也有進口,使得貿易形態得以維持。 在適當的匯率下,台灣會出口其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法國也 會出口其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因此只要匯率適當,就可產生 雙向貿易,且各國必定出口其具相對優勢的產品。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貿易的利益 (一) 假設台灣及法國生產電腦及葡萄酒的 單位成本是固定的。台灣生產每台電 腦生產成本是 1 萬元、葡萄酒為 2 千 元,此關係如圖 16.1 所示。 圖中顯示若將台灣全部的資源投入生 產電腦,可得 1 萬台電腦 (A 點),若將 全部資源投入生產葡萄酒則可得 5 萬 瓶葡萄酒 (B 點);AB 線上的其他點則 表示某種電腦與葡萄酒的組合。 AB 線段也就是生產可能線(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它顯示在一定的資 源稟賦 (endowment) 及生產技術下, 經濟體系所可能產出的商品組合。 圖 16.1 固定成本下的生產可能曲線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貿易的利益 (二) 在自給自足 (autarky) 而與外國無貿 易的情形下,生產點和消費點必須是 同一點。所以 AB 線不僅代表生產可 能線,也代表一國的國民所得。 如果台灣和法國之間開放相互貿易, 且歐元對新台幣的匯率是 1:5,台 灣將出口電腦、進口葡萄酒。 假設貿易雙方均以成本價出售商品, 則國際間葡萄酒和電腦的相對價格為 1:10 (圖中 AE 線)。因此,也就是 說開放貿易之後電腦的相對價格上升 了,而葡萄酒的相對價格下降了 (由 1:5 變成 1:10)。 圖 16.1 固定成本下的生產可能曲線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貿易的利益 (三) 「在線性生產可能線的假設下, 當國際價格線和生產可能線斜率 不同時,一國在自由貿易下會有 專業化生產的趨勢。」 「在線性生產可能線的假設下, 當國際價格線和生產可能線斜率 不同時,一國在自由貿易下會有 專業化生產的趨勢。」 在專業化生產電腦的前提下,台 灣可選擇 ADE 線段上的任何一 點消費。該線段上的任何點都在 ACB 線段的右上方,因此貿易使 得消費的機會擴大。同理,法國 在開放貿易之後,也會選擇專業 化生產葡萄酒。因此國際分工的 結果使各國消費機會擴大。 圖 16.1 固定成本下的生產可能曲線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古典貿易理論 (一) 古典的貿易模型源於李嘉圖,所以又稱為李嘉圖模型 (Ricardian model)。李嘉圖的模型中只有一個生產要素,稱為勞動。 假設電腦及葡萄酒是世界上僅有的兩項商品,勞動是唯一的生產要素。 每一台電腦及每一瓶葡萄酒的生產均需要固定的勞動投入,而且勞動 的邊際生產力是一固定數。 表 16.4 為台灣及法國在生產商品時的勞動投入。我們可以發現法國在 兩個商品生產上均可以較少的勞動生產出等量的產品,這種優勢稱之 為絕對優勢。但貿易的型態取決於相對優勢,而非絕對優勢。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古典貿易理論 (二) 圖 16.2 繪出台灣與法國的生產 可能線,分別為 A1B1 、A2B2 。 台灣電腦和葡萄酒的邊際轉換 率為 1:5;法國為 1:11。 在李嘉圖的模型中,勞動生產 力的高低同時也決定生產成本 的高低。 就機會成本而言,台灣生產 1 台電腦犧牲 5 瓶酒;法國生產 1 台電腦犧牲 11 瓶酒。因此台灣 具有生產電腦的相對優勢。反 過來說,法國則具有生產葡萄 酒的相對優勢。 圖 16.2 台灣及法國之生產可能曲線及相對優 勢(兩國所用尺規不同)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相對優勢與專業選擇 (一) 在李嘉圖的模型中,勞動生產力的高低同時也決定生產成本的 高低。 在李嘉圖的模型中,勞動生產力的高低同時也決定生產成本的 高低。 若電腦每台國際價格為 1 萬元,葡萄酒每瓶 1 千元,則專業生 產電腦的台灣,每位電腦工人每日的工資為 1 千元 (10,000/10)。 同樣工資水準下若生產葡萄酒,則生產成本是 2 千元 (1,000*2), 高於國際價格 1 千元,因此葡萄酒產業在台灣無法生存。 同樣,法國葡萄酒獲得每瓶 1 千元台幣的國際價格,因此每位 法國葡萄酒工人每日工資為 1,250 元。若要生產電腦,必須支 付相同工資才能招募到工人,因此電腦的成本為 11,000 元 (1,250*8.8),超出國際行情,所以電腦業在法國是無法生存的。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相對優勢與專業選擇 (二)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國際貿易會自動促成國際分工,淘汰 不具相對優勢的產業。 法國工人之所以能享受高的工資,是因為他們在兩個部門均擁 有生產上的絕對優勢的緣故。因此絕對優勢並非無關緊要的, 它雖然不能決定國際分工的形態,但卻是決定工資高低的關鍵。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要素秉賦理論 (一) 要素秉賦模型 (factor endowment model),又稱要素比例模型, 主要源自兩個瑞典學者赫克秀 (E. Heckscher) 及歐林 (B. Ohlin) 的貢獻,因此也稱為赫克秀-歐林模型。 要素稟賦模型放寬古典貿易模型的單一要素的假設,容許經濟 體中有兩種生產要素:勞動及資本。此外也假設各國的生產函 數完全相同,這點和古典模型非常不一樣。 要素稟賦模型認為相對優勢是取決於一國的相對要素稟賦。若 一個國家勞動多、資本少,則這國家的相對優勢是在生產勞動 密集 (labor intensive) 的商品;反之,則相對優勢是在生產資本 密集 (capital intensive) 的商品。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要素秉賦理論 (二) 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到勞動及資本,有競爭力的廠商必須使成本 降至最低。而這取決於勞動及資本的單位價格。 假設在某種要素價格下,生產者選擇 alc (下標 l 指勞動、c 指電 腦) 的勞動和 akc (下標 k 指資本) 的資本組合來生產電腦;選擇 alw (w 指葡萄酒) 的勞動和 akw 的資本來生產葡萄酒,且兩個組 合之間具下述的關係:  由上式可知,生產電腦所用的勞動對資本的比例,較葡 萄酒 為高,因此電腦是「勞動密集」的商品,葡萄酒是「資本密集」 商品。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要素秉賦理論 (三) 兩個商品在生產時使用的勞動/資本比不同,因此要素價格變動時對生 產成本的影響亦不相同。 表 16.5 為兩國電腦與葡萄酒的假想投入組合。可以發現電腦是勞動密 集的商品、葡萄酒為資本密集的商品。這項生產的特性在兩國均相同, 但因為要素稟賦不同,因此要素價格也就不同。 假設台灣是勞動相對豐富的國家,工資與資本價格比是 5:1 。法國 則是資本相對充裕的國家,工資與資本的價格比是 8:1 。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要素秉賦理論 (四) 在前述的要素價格下,兩國生產 (電腦及葡萄酒) 的單位成本如表 16.6。 電腦和葡萄酒的相對價格在台灣為 1.89,在法國則為 1.93;利用相對 優勢的觀念,台灣的相對優勢在電腦,而法國的相對優勢在葡萄酒。 為了證明此一結論,若將兩國的要素稟賦差異再加以擴大,讓台灣的 勞動數目更多、工資更便宜,變成每人日只要 500 元。而法國的資本 更充裕,成本變成每日 30 歐元,此時兩國生產成本如表 16.7。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要素秉賦理論 (五) 透過上表可得知,台灣因為工資下降,電腦的相對成本更低了;而法 國,因為資本價格下降,葡萄酒的相對成本也跟著下降。 由以上分析,可得到兩點結論: 當工資下降時,勞動密集商品的相對成本下降,而資本密集商品 的相對成本上升;當資本價格下降時,資本密集商品的相對成本 下降,而勞動密集商品的相對成本上升。 勞動稟賦相對豐富的國家對勞動密集商品的生產具有相對優勢; 而資本稟賦相對豐富的國家則對資本密集商品的生產具有相對優 勢。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 (一)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由渥能 (Raymond Vernon) 所倡。 渥能認為相對優勢並非一成不變。他將產品的生命分成三階段, 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生產特性,因此適合生產的地方也不相同。 創新期 (innovative stage):高所得國家比較容易產生對新產 品的需求,且也較有創新開發的能力,因此產品的創新大多 在這類高所得的先進國家。產品在創新期的需求通常不大, 加上功能與形式未定,因此生產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人 才,惟有在先進國家才有豐富的研發人才。所以這些國家擁 有生產創新期產品的相對優勢。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 (二) 成長期 (growth stage):創新產品與市場互動以後,會有一 套最受歡迎的樣式成為市場主流,需求量隨之擴大。此時生 產技術也較為成熟,可以進行量產,使產品進入高度成長期。 自動化的生產模式,因為對技術性人力的需求漸減,適合在 中高所得國家生產。 成熟期 (matured stage):當產品需求的成長減緩且生產技術 十分普及時,代表進入成熟期。此階段因為技術普及、市場 競爭激烈,加以產品已經定型,消費者對不同品牌偏好程度 降低,因此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價格,而價格優勢 又取決於成本。因此低工資國家擁有生產成熟期產品的相對 優勢。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台灣的貿易型態 (一) 台灣自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貿易就是經濟活動的主軸。在 日本據台以前,台灣的出口以茶葉、樟腦及糖為主;在日本據 台以後,台灣的出口轉而以糖及米為大宗。糖及米的出口在第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數年,仍是台灣出口的主要產品,但 此後台灣出口的產品結構產生十分巨大的變化。 表 16.9(見下頁)列出台灣在 1955--2005 年的 50 年間主要出 口產品的演變。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台灣貿易型態 (二)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台灣貿易型態 (三) 台灣出口產品由早先的農產品為大宗,轉變為紡織品再到電子產品。對於這樣的轉變,可分別用前面提過的三個模型來解釋之。 根據古典理論: 1950 年代,台灣幾乎完全不具有生產工業產品的能力,加上剛好台灣的雨水及陽光充足,稻米可以兩熟或三熟,因此台灣的相對優勢在農產品。 1960 年以後,台灣逐漸習得紡織品的生產技術,紡織品的勞動生產力因而提高;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而言,台灣相對優勢轉移到紡織品上。 到 1980 年以後,台灣在電子電機產品方面的生產技術逐漸成熟,因此勞動生產力提高,相對優勢又轉移到電子電機產品上。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台灣貿易型態 (四) 李嘉圖的古典理論認為:「貿易形態的改變是基於相對勞動生 產力的變化;而相對勞動生產力的變化如果是來自新技術的取 得,則這種變化往往伴隨著工資的上漲」。 因此當台灣轉向紡織業生產可以獲得較高的工資時,再用此較 高的工資生產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就不具有競爭力,紡織業 遂取代農業成為出口大宗。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電子業的崛起。 根據要素稟賦模型來看,則台灣相對優勢的變化是基於要素稟 賦的變化,與生產技術並無關連,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台灣貿易型態 (五) 根據要素稟賦模型,台灣在戰後 40 年的生產條件的最大變化是資本的累積。透過資本的累積,台灣逐漸由一個勞動豐富的國家變成一個資本豐富的國家,因此相對優勢由原先勞動密集的產品轉到資本密集的產品。 表 16.10 為台灣 1980 年以後,出口商品中勞動密集度的分布情形,可以明顯看出勞動密集產品佔台灣出口的比率不斷下降,而資本密集的比率則逐漸上升。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台灣貿易型態 (六) 我們也可用產品生命週期檢驗台灣出口結構的變化。以美國市 場為例,美國紡織品的最大進口來源國分別為日本 (1960 年代)、 台灣和香港 (1970年代)、中國大陸及東南亞 (1990 年代之後)。 這樣轉變是因為成衣為成熟性的商品,生產的相對優勢取決於 工資。 1960 年代日本工資相當低,而台灣、香港的成衣生產技術尚未 成熟,因此日本有生產上的相對優勢。1970 年代以後,台灣及 香港的成衣生產技術成熟,而工資遠低於日本,因此逐漸取代 日本成衣在美國市場的地位。在 1990 年代以後,因為台灣及香 港的工資很高,成衣的生產基地遂轉移至中國大陸。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台灣戰後貿易政策的演變 (一) 台灣戰後的貿易政策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進口替代時期(1958 年前):以高關稅、進口限制、複式匯率等干預貿易,以國內自製取代國外進口,這種政策一般稱為「進口替代政策」(import substitution policy)。 出口擴張時期(1958 年後):取消複式匯率、對出口產業提供租稅優惠、出口退稅制度、外銷低利貸款、成立加工出口區,以鼓勵出口產業的發展。 政府在實施出口擴張的政策時並未取消進口限制的措施,因而形成一個雙元性的產業結構,也就是「內外分治」的產業結構。 面對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出口廠商效率很高,而在貿易保護下的內銷廠商則效率不彰,形成「外強中乾」的雙元結構。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台灣戰後貿易政策的演變 (二) 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1969-1980 年):1969 年開始實施的 「第五期四年經建計畫」,以發展上游基礎產業及精密產業 為目標,限制進口提供上游原料產業的發展機會,石化業和 鋼鐵業為重要發展目標,這就是第二次進口替代 貿易自由化的時期(1980 年後):出口不斷擴張而進口受到 抑制,使我國累積大量的外匯,這些外匯大部份存在美國的 銀行,或用以購買美國政府的公債。從資源運用的角度而言, 是一項資源的浪費。加以高額的貿易順差招致貿易對手 (主 要是美國) 的不滿,要求我國降低進口的障礙 (例如關稅), 開放國內的市場。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

End of Chapter 16 基礎經濟學 Chapter 16 國際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