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 臺灣通史序 連橫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報告人:張之凡 組員:蕭詠泰、林辰祐、彭嘉林、莊馥毓.  康德,德國唯心主義 ( 觀念論 )  黑格爾,唯心論  費爾巴哈 ( 黑格爾左派、青年黑格爾派 ) ,唯物 哲學 ( 舊唯物主義 ) 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主義 ( 辯證唯物論、 新唯物主義 )
Advertisement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三課 絕句選 ( 一 ) 登鸛雀樓 ( 二 ) 黃鶴樓送孟浩然 之廣陵 ( 三 ) 楓橋夜泊. 第三課 絕句選 作者詩體主旨 文章作法 唐 王之渙 五言 絕句 勉人積極向上 在描繪景 物中寄託 情意 唐 李白 七言 絕句 抒發依依不捨的 離情 唐 張繼 七言 絕句 抒寫濃濃的鄉愁 ( 一 ) 登鸛.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六年級 中國語文科 簡介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課程 十一個單元 一、古典小說 二、以理服人 ( 說明文 ─ 道理 ) 三、記敘文 ( 記事 ) 四、說明文 ( 事物 ) 五、議論文 六、人物傳記 七、記敘文 ( 遊記 ) 八、應用文 ( 書信 ) 九、描寫文 十、故事 ( 記事抒情 ) 十一、古文.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台灣園林之美 ─板橋林家花園─ 原圖高27公分,長約490公分 建於1853年的板橋林家花園,是一座擁有中國建築之美與涵養的園林。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班級: 小 班 時間:102年3月4日~102年5月17日 幼兒年齡: 歲
台灣網路銀行網站之現況與比較 指導老師:吳有龍 A 曾馨慧.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台灣通史序 連橫 以儒學立身 以史學成家 以文學名世.
臺灣通史序 連橫 .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國科會計畫申請經驗之成員 分.享.心.得 就讀系級:生物科技系四年級 學生姓名:江心怡 指導老師︰癌症生物研究所 蘇振良老師 2010‧夏.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Starter: What is that secret number?.  6  7  8  9  10  Liù 六  Qī 七  Bā 八  Ji ǔ 九  Shí 十.
《臺灣通史》序 連 橫 莊溎芬老師製作 圖片來源:
台灣通史序 連橫 國可滅,史不可滅 段心儀製作.
張真誠 逢甲大學 講座教授 中正大學 榮譽教授 清華大學 合聘教授
使用電子資料庫 搜尋臺灣史關鍵字.
節慶教學—國慶日 「國慶日」就是國家的生日 萬丹國小特教班(二組).
买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教師專業社群系列 2012.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法學入門 第 1 單元:法學入門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三年級國語生字詞語補充教學 ※「凶」、「兇」傻傻分不清楚? ※當「河馬」遇見「荷馬」 …… ※到搖頭晃腦網站「首」 「頁」 ,顧顧「自」己的面子吧! 設計者:黃鈺涵.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分享者: 鄭雅文老師 Brisbane Queensland Australia 昆士蘭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為何周天子無法控制這個局面? 24小國 吳國與楚國 36小國 楚國吞併 19小國 晉國吞併 35小個 齊國吞併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reporter: 郭建杉 稻江家護 網站設計企畫 reporter: 郭建杉
(中文標楷、英文Times New Roman,85點,粗體,置中)
身為臺灣人 不可不知臺灣事.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節慶教學—國慶日 「國慶日」就是國家的生日 萬丹國小特教班(一組).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建築發展 廁所的歷史. 春秋戰國 以前 約西元前 770 年 周朝 先秦 北宋時期 宋太祖趙匡胤.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Facebook 粉絲行銷學 成功經營出Facebook粉絲團的秘訣 天翼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吳裕誠 總經理 決策公關集團
多元文化概論.
教育類相關資料庫.
高級程度會考 中國歷史科.
試行計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黃笑冰.
傳說對決 報告者:張赫 2017/6/
文 體 介 紹 記 敍 文.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課 臺灣通史序 連橫 

目次 一、題解 五、延伸閱讀 二、作者 六、補充資料 三、課文欣賞 七、牛刀小試 四、問題與討論 八、資料來源

題解 出處 寫作緣由 主旨

1.未生子先號名 本末倒置 2.吃無三日清齋,就想卜上西天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3.龜笑鱉無尾,鱉笑龜厚皮 五十步笑百步 4.食緊弄破碗 欲速則不達 5.艱苦頭,快活尾 不經一 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先苦後甘

6.教豬教狗,不如家己走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靠自己最好 7.青盲雞啄著蟲 瞎貓碰上死耗子 8.歹瓜厚子,歹人厚言語 躁人之辭多,吉人之辭寡 9.在生吃一粒豆,較好死後孝一個豬頭 孝養父母要及時 10.六月芥菜假有心 虛情假意

昧曉 不懂 大官 公公 大家 婆婆 讀冊 讀書 有身 懷孕 緣投 英俊 曝日 曬太陽 歸氣 乾脆

伴手 禮物 睛暝 目盲 勞力 謝謝 創治 作弄 天光 天亮 海湧 海浪 參詳 商量 雜唸 嘮叨

同事 妯娌 厥力 勤勞 沐水 戲水 序大人 長輩 腥臊 豐盛 刁致 故意 請裁 隨便 滾笑 玩笑

題解 《臺灣通史》共三十六卷,取材宏富,事理詳賅;民族大義,綜貫其中,是記錄臺灣歷史的重要著作。 《臺灣通史》「起自隋代,終於割讓」,歷一千二百九十年,因此以「通史」為名。 〈臺灣通史序〉用以說明著作旨趣、內容與寫作經過並籲以國人民族大義,發揚民族精神。

出處 《臺灣通史》 《臺灣通史》凡例: 「網羅舊籍,博采遺聞,旁及西書,參以檔案,而追溯於秦、漢之際,故曰通史。」

寫作緣由 「身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信念 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連橫為保存臺灣文化,為傳承民族精神而修撰《臺灣通史》。

主旨 主旨:除陳述修撰《臺灣通史》緣由外,更勉 勵吾人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 性。     勵吾人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     性。 文中敘述修撰《臺灣通史》的緣起、困難、體例,並且寄託愛國情懷,期勉臺灣同胞追懷先人志業,意深情切,宏旨深遠。

作者 字號由來 生平事蹟 著作 成就

作者 連橫(一八七八~一九三六) 出生於臺南府寧南坊馬兵營 初名允斌,譜名重送 字武公、天縱 號雅堂(自署雅棠),又號劍花 別署慕真,及長改名「橫」 世人多稱為「雅堂先生」

祖籍福建龍溪縣馬崎社,出生于台南市。 連戰為其內孫 林文月為其外孫女

字號由來 字「武公」的由來    連橫於廈門創辦〈福建日日新報〉時,相當景仰國父孫中山先生,因而加入同盟會,並透過該報鼓吹革命。他曾說:「那孫中山先生,叫孫文,我連橫便叫武公,一文一武,各在南北。」由此可見他對中山先生的尊敬及其偉大抱負。 號「劍花」的由來   連橫詩友胡殿鵬〈南溟隨筆〉:「先生嘗蓄一劍,故有是號。」連橫除了蓄有一把劍外,也喜歡花,他在《雅言》說:「余素好種花,尤善養水仙。」「劍花」大概是因此而來。

生平事蹟 十三歲時父親將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送給他,並訓示說:「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二十歲時負笈上海,入聖約翰大學學習俄文。 二十二歲時,臺南「臺澎日報」創刊,擔任漢文部主筆,之後服務於「臺南新報」、廈門「鷺江報」、「福建日日新報」。 光緒32年與趙雲石等創辦南社,二年後又與林癡仙等創辦櫟社

生平事蹟 一八九九年,立志撰述《臺灣通史》。連雅堂於早年即蒐集不少「臺灣民主國」文件。一九一四年,接受清史館趙爾巽延聘為名譽協修,得有機會盡閱有關臺灣建省檔案,對其編撰助益不少。 連雅堂晚年潛心理佛。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將獨子連震東送往大陸,臨別前告訴兒子:「要求臺灣光復,就需先建設祖國。」 一九三六年六月二十八 日連雅堂病逝上海,享年 五十九歲。光復後,十歲的孫子連戰將其骨灰由重慶運回故鄉。

生平事蹟 雅堂先生一生樂天知命,曾說:「余嘗見古今詩人,大都佗側無聊,淒涼身世,一不得志,則悲憤填膺,窮愁抑鬱,自戕其身,至於短折,余甚哀之。顧余則不然,禍患之來,靜以鎮之,橫逆之施,柔以報之。而眷懷家國,憑弔河山,雖多迴腸盪氣之辭,絕無道困言貧之語,故十年中未嘗有憂,未嘗有病,豈天之獨厚於余?蓋余之能全於天也。」

其子連震東 其孫連戰

其他著作 《劍花室詩集》 連橫的詩歌創作總集 《大陸詩草》 《寧南詩草》 (又名《龍耕詩草》 ) 《劍花室外集》之一 《劍花室外集》之二 《大陸遊記》 連橫於民國元年至三年間,隻身赴大陸遊歷所做的遊記,曾發表於〈臺南新報〉,約五萬言。

連雅堂詩 海上燕雲涕淚多, 〈過故居〉 劫灰零亂感如何! 馬兵營外蕭蕭柳, 夢雨斜陽不忍過。 一代豪華客, 千秋正氣歌。 艱難扶社稷, 破碎痛山河。 〈柴市謁文信國公詩〉 憑弔文天祥之作 作於臺灣割讓給日本時

成就 史家 儒家 文學家 以儒學立身, 以史學成家, 以文學名世。 (毛一波語)

以儒學立身 以史學成家 以文學名世

課文欣賞 段落大意 課文欣賞 重要詞語 寫作分析 深究鑑賞 重要修辭 語文知識 字義比較

(一)說明臺灣舊志誤謬,文采不彰,闕而弗錄。 全文分六段,每段都以「史」字為主眼 各段大意: (一)說明臺灣舊志誤謬,文采不彰,闕而弗錄。

荷人來臺

平定臺灣林爽文

臺灣地圖 荷蘭時代 明鄭時期 清末 引自李筱峰 劉峰松合著 【臺灣歷史閱覽】 引自張德水著 【臺灣政治、種族、地名沿革】

臺灣固(本來)無史也。 荷人啟之(開闢台灣),鄭氏作(建設)之,清代營之)(層遞、排比、類疊) ,開物(質)成務(建立制度)(對偶),以立我丕基(台灣大基業),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 而(但)舊志1誤謬(錯誤),2文采不彰(明暢),其所記載,3僅隸(附屬)有清一朝(有缺漏);荷人、鄭氏之事,闕(缺)而弗錄,竟以(用)島夷(荷人)海寇(鄭氏)視之。烏乎(嗚呼)!此非舊史氏(前史官)之罪歟?

且府志重修於乾隆二十九年(續修台灣府志距現今已久),臺、鳳、彰、淡諸志(地區志),雖有續修,4侷促(局限)一隅(角落、區域),無關全局,而5書又已舊。 苟欲以二三(少數)陳編(代指舊方志)而知臺灣大勢,是(如此)猶以管窺天(喻所見狹小),以蠡測海(譬喻),其被囿(限制,n--v)也亦巨矣。

課文欣賞 重修動機 汝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 舊志誤謬,文采不彰。 荷人、鄭氏闕而弗錄 續修已舊,侷促一隅,無關全局。

(二)說明近來臺灣快速開發,舊志不及載。

夫臺灣固(本來)海上之荒島爾!篳路(乘柴車)藍縷(襤褸,穿破衣,喻創業艱辛、胼手胝足、櫛風沐雨),以啟山林,至於今是賴(至於今賴是—倒裝)。 顧(但)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浸入),(時)運(際)會(時勢)之趨,莫可阻遏(阻止)。於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外交兵禍(戰爭),相逼(迫,指接連)而來,而舊志不及載也。

草澤(借指民間)群雄,後先崛起(興兵起義),朱(一貴)、林(爽文)以下,輒啟兵戎(代指戰爭),喋血(蹀血、涉血,踏血而行)山河(血濺山河,誇飾),藉言恢復(以恢復明朝為號召),而舊志亦不備(詳細)載也。續以(因)建省之議,開山撫番,析疆(劃分行政區域)增吏(增派官員),正經界(釐定田地界限),籌軍防,興土宜(興辦各種適合種植的農產事業),勵教育,綱舉目張(大綱已提出,細目一一制定),百事(政事)俱作(興辦),而臺灣氣象一(完全)新矣。

課文欣賞 臺灣的開發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 草澤群雄,後先崛起,朱、林以下,輒啟兵戎。 清代經營,臺灣氣象一新。

(三)說明歷史對民族國家的重要性。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的寄託),而人群之龜鑑(借鏡)也。(朝)代之興衰,(風)俗之文野,(施)政之得失,物(產)之盈虛(排比),均於是乎在(在於是—在歷史中)。故凡文化之國,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元人歐陽玄)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原指可滅人國但不可滅其歷史;此指國可被滅亡,但歷史不可被滅)是以郢書燕說(穿鑿附會之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地方史料),語多可採(此四句指史料保存之要);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

課文欣賞 歷史的重要 民族之精神,人群之龜鑑。 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 國可滅而史不可滅。

(四)說明修臺之史困難

顧(但是)修史固(確實)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特別)難(層遞),何也(提問)?1斷(竹)簡殘編(史冊),蒐羅匪(不)易;郭公夏五(文字脫誤),疑信相參;則徵文(驗証典籍史料)難。2老成(耆老)凋謝(指死亡,轉化),莫可諮詢;巷議街譚(民間傳說),事多不實;則考獻(稽考驗証於賢士耆老)難。 排比句 單一竹片----簡; 多竹簡---冊; 串冊之皮革---編;竹簡捲起至手可握---卷  

3重(加上)以(因)改隸之際(改換政權,指割台),兵馬(代戰爭)倥傯(事態急迫貌),檔案(官府文件)俱失;私家收拾(私人收藏),半付祝融(借代火神、又叫重黎、回祿。力付之丙丁、祖龍一炬、舞馬之災),則欲取金匱石室(國家藏書之處)之書,以成風雨( 喻亂世)名山(古帝王藏書處,代不朽)之業,而有所不可。然及(趁)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是臺灣三百年來之史,將無以昭示(明白流傳)後人,又豈非今日我輩之罪乎? (作者有當仁不讓之責)

課文欣賞 修臺史之困難 。 徵文難。 考獻難。 戰亂之際,公私資料俱無。

(五)說明編修臺灣史經過與臺灣通史內容。

橫不敏(聰明),昭告神明,發誓述作(創作),兢兢業業(臨深履薄,戒慎戒懼),莫敢自遑(自我放鬆),遂以(在)十稔(代 年)之間,撰成臺灣通史。為紀四、志二十四、傳六十,凡(共)八十有(又)八篇,表圖附焉(於是)。起自隋代,終於割讓,縱橫(中外)上下(古今),鉅細(小大)靡(無)遺(漏),而臺灣文獻於是乎在。(在於是—這本書)

課文欣賞 台灣通史內容 。 年 代:隋至割讓(1290) 修成時間:10年 內 容:紀4志24傳60後有表圖

(六)說明修史目的在追懷先德, 眷顧前途, 發揚種性。

洪(大)惟(思 )我祖先,渡大海,入荒陬(荒遠偏僻之處),以(開)拓(墾)殖斯土,(建立)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他們的)功偉矣!追懷先(祖)德,眷顧(深切的顧念)前途,若涉深淵(譬喻,引用詩經: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彌自儆惕。烏乎!念哉!凡我多士(眾多賢士),及我友朋,惟(助詞,鑲字)仁惟孝(只有做到仁德孝順),義勇奉公(見義勇為,奉公守法),以發揚種性(民族性);此則不佞(謙詞,不才)之幟(目標)也。婆娑(盤旋舞蹈貌)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大)命,實式憑(依託)之(台灣)。

http://www.christinexu.com/new/star/star02.ht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Dq9fmes8EQ http://sandy1102.myweb.hinet.net/332.htm

寫作分析 運用排比句 第一段「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 第二段「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正經界,籌軍防,興土宜,勵教育。」 第三段「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 整齊的句法,既可將同性質的事物並排列舉,又可完整突顯所要傳達的內容;同時又能使文章的語調,顯得節奏明快有序,容易朗朗上口。

語文知識 喻創業維艱 喻穿鑿附會 披荊斬棘、胼手胝足、 郢書燕說、牽強附會、 創業維艱、慘澹經營、 盲從附會、妄生穿鑿、 櫛風沐雨、夙興夜寐、 篳路藍縷、篳路襤褸。 郢書燕說、牽強附會、 盲從附會、妄生穿鑿、 緣文生義、望文生義、 附會假借。

語文知識 喻文字脫誤 喻戰事急迫 郭公夏五、魯魚亥豕(魯→魚,亥→豕)、 三豕渡河(己亥→三豕)、魯魚帝虎(魚→魯,帝→虎)、 烏焉成馬(烏、焉→馬)、別風淮雨(別→列,淮→淫)。 喻戰事急迫 兵馬倥傯、禍結兵連、飛米轉芻、烽煙四起、 戰禍頻仍、變亂紛乘、干戈擾攘。

語文知識 喻謹慎小心 喻火災 半付祝融、回祿之災 半付丙丁、付之一炬 焚燬殆盡、祖龍一炬 舞馬之災。 臨淵履薄、 若涉深淵、 臨事而懼、 兢兢業業、 朝乾夕惕、 戰戰兢兢、 如臨深淵、 如履薄冰、 如履如臨、 謹言慎行、 小心翼翼、 履霜之戒、 臨深履冰、 戰戰慄慄、 跼天蹐地、 履薄臨深。

字義比較—顧 1. 但是。例:「顧」自海通以來。 2. 發語詞。例:「顧」修史固難。 3. 顧惜、眷念。例:眷「顧」前途。 4. 理會。例:忽之而不「顧」。 5. 看。例:環「顧」國內。 6. 拜訪。例:三「顧」草廬。 7. 回頭看。例:「顧」我復我。 8. 反而。例:儉,美德也,而流俗「顧」薄之。

字義比較—彌 1. 益、更加。例: (1)「彌」自儆惕。 (2)仰之「彌」高。 2. 充滿、布滿。例:煙霧「彌」漫。  (1)「彌」自儆惕。  (2)仰之「彌」高。 2. 充滿、布滿。例:煙霧「彌」漫。 3. 滿。例:每一獨往,動「彌」旬日。 4. 填補。例:「彌」補。

字義比較—惟 1. 思。例:洪「惟」我祖先。 2. 語助詞,無義。例: 「惟」仁「惟」孝。 3. 只有、僅。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4. 是。例:知之非艱,行之「惟」艱。 5. 思念、懷念。例:「惟」君圖之。

問題與討論 三、作者說:「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 尤難。」又說:「及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   尤難。」又說:「及今為之,尚非甚難,若再經十年   、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其原因為何? 答:作者在本文第四段敘述修撰臺灣歷史的困難,總計有「徵文難」、「考獻   難」,以及史料受兵災、火災損毀等等的難處,然而修撰臺灣歷史除了這   些一般的難處外,作者於文中又特別指出:「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   之,則真有難為者。」至於一、二十年後臺灣歷史難修的原因為何?作者   並未具體說明,其實作者是有苦衷和忌諱的。臺灣自割讓給日本之後,日   本政府即一方面加強殖民統治,另一方面逐漸有計畫的消滅臺灣的傳統文   化,作者處身日據時代,又從事報業工作,其所接觸的訊息與感受,自然   較一般人深刻而強烈。在第三段中,作者暗中將割讓臺灣比喻為亡國,說:「國可滅而史不可滅」;在第四段中說:「若再經十年、二十年而後修之,則真有難為者。」最後一段又說:「追懷先德」、「發揚種性」;作者以曲折隱微的筆法,喚醒臺灣同胞的魂魄,其用心可謂苦矣。

問題與討論 四、閱讀史書之外,還可以透過何種方式認 識臺灣的歷史? 答:(請學生自由發言討論,並可引導學生討論現今   識臺灣的歷史? 答:(請學生自由發言討論,並可引導學生討論現今   常發生爭議的文化古蹟保存問題。)

延伸閱讀 沈璈 臺灣通史後序

延伸閱讀    雅堂夫子既作《臺灣通史》,將付剞劂,璈讀而喜之。已而嘆曰:「嗟乎!夫子之心苦矣!夫子之志亦大矣!」始璈來歸之時,夫子方弱冠,閉戶讀書,不與外事。既而出任報務,伸紙吮毫,縱橫議論。又以其餘力網羅舊籍,旁證新書,欲撰《臺灣通史》,以詔之世,顧時猶未遑也。越數年,去之廈門,游南嶠,鼓吹擯滿,瀕於危者數矣。事挫而歸。歸而再任報務,復欲以其餘力撰通史。每有所得,輒投之篋,而時又未遑也。中華民國既建之年,夫子矍然起,慨然行,以家事相屬,長揖而去。遂歷禹城,入燕京,出萬里長城,徘徊塞上,倦游而歸。歸而復任報務。

延伸閱讀   茶餘飯後,每顧而語曰:「吾平生有兩大事,其一已成,而通史未就,吾其何以對我臺灣?」於是發篋出書,積稿盈尺,遂整齊之。每至夜闌始息。如是三年而書成,又二年而後付梓。嗟乎!夫子之心苦矣,夫子之志亦大矣。臺自開闢以來,三百餘載,無人能為此書;而今日三百餘萬人,又無人肯為此書。而夫子乃毅然為之,抱其艱貞,不辭勞瘁,一若冥冥在上有神鑒臨之者,而今亦可以自慰矣。然而夫子之念未已也,經綸道術,煥發文章,璈當日侍其旁,以讀他時之新著。   民國九年(庚申)元夜 歸連門沈璈少雲氏敘於稻江之棠雲閣

補充資料 臺灣通史 史書分類 序跋體

《臺灣通史》簡介 1. 臺灣歷史上第一部按通史體例撰修的史書。 2. 全書起於隋大業三年(西元六○七),終於清光  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時間約橫跨一千 兩百九十年。 3. 體例:全書三十六卷,八十八篇,紀四篇、志二  十四篇、傳六十篇。 4. 凡有關臺灣的政治、軍事、經濟、物産、風俗、  人物等,均有論列。

《臺灣通史》特點 1. 據典精深,記述詳明,史料編撰詳盡,或據資料 記載詳細載錄,或依耳聞目睹據實列述,內容紮 實。  記載詳細載錄,或依耳聞目睹據實列述,內容紮  實。 2. 《臺灣通史》突顯「民貴」史觀,攸關國民生計  的官方奏疏一律詳細載錄,以供借鑒。 3. 全書突出臺灣的地方文化特色。 4. 將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以及遷臺拓臺之事予以重新  定位。

《臺灣通史》篇目內容 紀 四 卷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開闢紀〉:記載自隋代至鄭成功收復臺灣 之前的歷史。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開闢紀〉:記載自隋代至鄭成功收復臺灣       之前的歷史。 〈建國紀〉:篇中對鄭成功的生平及其抗清,       趕走荷蘭人,收復臺灣,開發       經營臺灣,有詳細的記載。 〈經營紀〉:記錄清朝政府在臺開發、建制、       原漢關係、外國列強對臺侵略。 〈獨立紀〉:專記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       九五),臺灣割讓給日本之後,       臺灣同胞群起抗日,成立臺灣       民主國,浴血奮戰的歷史。

《臺灣通史》篇目內容 志 二 十 四 卷 疆域、職官、戶役、 田賦、度支、典禮、 教育、刑法、軍備、 外交、撫墾、城池、 關徵、榷賣(專賣)、 郵傳、糧運、鄉治、 宗教、風俗、藝文、 商務、工藝、農業、 虞衡(山林開發) 共二十四篇,對臺灣社 會、政治、經濟、物產、 風土人情、文化等諸多方 面,都有詳細的記錄。

《臺灣通史》篇目內容 傳 八 卷 起自顏思齊、鄭芝龍, 迄於唐景崧、劉永福。 分六十篇,上下三百餘 年,舉凡與臺灣歷史相關 的重要人物,都寫入傳 中。

《臺灣通史》的評價 連雅堂自題卷末說:「傭書碌碌損奇才,絕代詞華謾自哀。三百年來無此作,拚將心血付三臺。」;「馬遷而後失宗風,游俠書成一卷中。落落先民來入夢,九原可作鬼猶雄。」 連雅堂夫人沈少雲於《後序》說:「臺自開闢以來,三百餘載,無人能為此書;而今日三百餘萬人,又無人肯為此書;而夫子乃毅然為之,抱其艱貞,不辭勞瘁,一若冥冥在上有神鑒臨之者,而今亦可以自慰矣!」

《臺灣通史》的評價 日治臺灣總督田健治郎題「名山絕業」。 日治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題「溫故知新」。 日治臺灣銀行董事長中川白雲題「文獻可徵」。 日治總督府事務長下村宏〈臺灣通史〉序說:「典據精深,記述詳明……專仿龍門(指司馬遷《史記》)格式,紀傳志表,分類有法,矧(音ㄕㄣˇ,況且)又氣象雄渾,筆力遒健,論斷古今,吾幾不能測其才之所至,蓋近世巨觀也。」

《臺灣通史》的評價 章太炎:「《臺灣通史》是民族精神之所繫,為必傳世作。」 張繼《臺灣通史序》說:「以子長(司馬遷)、孟堅(班固)之識,為船山(王夫之)、亭林(顧炎武)之文,敘述自隋代以至甲午千餘年間事,綱舉目張,鉅細靡遺,且包藏人類生存為歷史進化重心之奧義,洵為近代中國史學之偉作也。」 張其昀〈臺灣精神〉說:「《臺灣通史》一書,務在發揮民族精神,分析言之,又包含四點,便是移民精神、革命精神、創業精神和海國精神,綜括起來,可稱之為臺灣精神。」

史書分類 體例 特徵 書名 作者 記載時代 紀 傳 體 以 記 人 為 準 《史記》(始祖) 西漢司馬遷 黃帝~漢武帝太 初年間 《漢書》 東漢班固 漢高祖~王莽 《臺灣通史》 民國連橫 隋代~割讓 編 年 《春秋》(始祖) 春秋孔子 魯隱公元年~魯 哀公十四年 《左傳》 春秋左丘明 哀公二十七年 《資治通鑑》 北宋司馬光主撰 戰國~五代

史書分類 體例 特徵 書名 作者 記載時代 紀 事 本 末 體 以 記 為 主 《通鑑紀 事本末》 南宋袁樞 戰國~五代 國 別 史 《國語》(始 祖) 春秋左丘明 周穆王十二年~周貞 定王十六年 《戰國策》 非一時一地 一人之作 春秋之後~楚漢之起

史書分類 通典、通志、 文獻通考 合稱為「三通」 體例 特徵 書名 作者 記載時代 史 評 類 以史書為 評論對象 《史通》 唐劉知幾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 政 書 體 以典章制度 為主要內容 《通典》 唐杜佑 上古~唐天 寶末年 《通志》 宋鄭樵 上古~隋唐 《文獻通考》 元馬端臨 上古~南宋嘉 定年間

序跋體 起源 徐師曾《文體明辨》說:序之體,始於詩之〈大序〉,首言六義,次言〈風雅〉之變,又言二〈南〉王化之首。其言次第有序,故謂之序也。 作用 用以說明著作之旨趣、經過或寫作緣由。 位置 古人將序置於書後,如:《史記》、《漢書》、《說文解字》等。後世於文後又有增補,乃移序於前,於是文前曰「序」,文後曰「跋」。 種類 書序:歐陽脩〈新五代史伶官傳序〉、孫文〈心理建設自序〉。 詩序: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陶淵明〈桃花源詩〉。 贈序: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送董邵南序〉、〈送孟東野序〉。 作者 自序:連橫〈臺灣通史序〉、王羲之〈蘭亭集序〉。 他序:孫文〈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李清照〈金石錄後序〉。  

牛刀小試

牛刀小試 Q:連橫謂「今日修臺之史,考獻難」,主要係下 列那一項原因所致? Ans:D (A)斷簡殘編,蒐羅匪易 (B)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C)兵馬倥傯,檔案俱失  (D)巷議街譚,事多不實 Ans:D

牛刀小試 Ans:B Q:〈臺灣通史序〉:「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 乘楚杌,語多可採。」說明: (A)晉、楚的歷史,為燕國宰相寫書的參考 (C)經書不可盡信,若是有脫誤附會,會影響正史的確定  (D)穿鑿附會之說不足為信,只有晉、楚正史,才有可採用的資料 Ans:B

牛刀小試 Ans:D Q: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意謂: (A)滅亡國家容易,修營歷史困難 (B)國家興亡存廢,往往繫於史臣之手 (C)寧可國家滅亡,也不可讓歷史消滅  (D)國家滅亡還可以復興,歷史滅亡則不能恢復 Ans:D

牛刀小試 Ans:ABC Q:關於「史」的介紹與說明,下列那一選項是正 確的: (A)編年史,以時為綱,始於春秋 (D)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演義  (E)春秋,魯史也。乘,楚史也。檮杌,晉史也 Ans:ABC

牛刀小試 Ans:ABCE Q:關於「 」內詞語比較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祝融」與「回祿」均有火災之意 (D)「不佞」與「不才」都有不屑、不恥之意  (E)「兵戎」與「干戈」皆可指戰爭 Ans:ABCE

資料來源 好站連結 圖片出處

好站連結 古雅臺語人/連橫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anfa/l/anfa_lien1.htm ★ 收有連橫先生本傳及其文學,並有臺灣文學相關網站連結,包含俗諺、以及開發歷史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臺灣史研究 http://saturn.ihp.sinica.edu.tw/~liutk/shih/index.htm ★ 網站中羅列各種與臺灣相關的團體、工具書、學術單位、博物館、地方文史、報刊雜誌、社會調查、歷史古蹟、傳播媒體、語言文學、哲學思想、史料記錄等。 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 http://www.lienfoundation.org.tw/ ★ 有關臺灣通史與作者連橫、及其子連震東、其孫連戰先生家世生平,並收有 連方瑀女士於民生報專欄作品。 歷史的臺灣--影像系列紀錄片座談會:臺灣通史--荷蘭篇 http://www.ettoday.com/case/av/taiwan/netherlands/index_02.htm ★ 透過影片與文字解說將臺灣的初開發到荷蘭、明鄭、日據時代的歷史大事件 完整紀錄,有圖文有影片的介紹,將臺灣之美完全呈現。 臺灣通史 http://www.folkdoc.idv.tw/classic/p02/ba/ba10/01.htm

圖片出處 http://www.ettoday.com/case/av/taiwan/index.htm http://www.lienfoundation.org.tw/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2400335/main605.htm www.taiwanus.net/history/4/107.htm http://ws.twl.ncku.edu.tw/introduction.ht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 04/18/content_4442360.htm http://readtw.ncl.edu.tw:8080/readtw/metadata.jsp?xmlid=0000012551# http://www.npm.gov.tw/exh91/war9104/04.htm 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tw_teaching_1_2.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