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詩人:蕭邦 (1810-1849,波蘭)
蕭邦Frédéric Chopin 生於:1810/3/1雙魚座 卒於:1849/10/17 國家:波蘭 派別:浪漫樂派
生平簡介 蕭邦1810年出生在波蘭的首都華沙,蕭邦的母親 是波蘭人,父親是波蘭籍的法國人。 位於Lazienki公園的紀念碑
出生地:波蘭首都華沙
蕭邦在波蘭被視為神童,1816年6歲開始學習鋼琴,由他的姐姐和母親教授鋼琴。 蕭邦從小就展現出他驚人的音樂天賦,7歲便能作曲,他的第一首作品B大調和G小調波蘭舞曲,展現出不尋常的即興創作能力,他在華沙被譽為「第二個莫札特」。 依據蕭邦的手所鑄成的雕像
1822年12歲起蕭邦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1826年16歲,蕭邦進入華沙音樂學院跟隨約瑟夫·艾爾斯內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 青年時期的蕭邦畫像 1822年12歲起蕭邦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1826年16歲,蕭邦進入華沙音樂學院跟隨約瑟夫·艾爾斯內學習鋼琴演奏和作曲。 17歲發表的第二部作品是B大調鋼琴和管弦樂變奏曲,在德國引起了轟動。
19歲時已經創作了兩首鋼琴協奏曲。並愛上了音樂院的女同學Konstanze,但是這段秘密的愛情無疾而終。 因為1830年波蘭爆發了反對外國勢力瓜分波蘭的起義,蕭邦無法回國, 21歲的蕭邦最終忍痛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法國開始以演奏、教學和作曲為生。 23歲時的蕭邦畫像
蕭邦在巴黎參加音樂會的演出以賺取生活費,起先還未出名,收入僅夠糊口,後來一位極具影響力的資助 者帶蕭邦參加了銀行家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次 接待活動,他的鋼琴演 奏打動了客人,轉眼間 贏得了一大批鋼琴學生。 蕭邦出生地所展示的特殊鋼琴
蕭邦交友廣泛,他的好友包括詩人繆塞、巴爾扎克、海涅和亞當·密茨凱維奇,畫家德拉克羅瓦,音樂家李斯特、費迪南德·希勒,以及女作家喬治·桑。 蕭邦在李斯特家第一次 見到了身著男裝、抽著 煙的喬治·桑,並對她一 見傾心。
1837年27歲的蕭邦因為與18歲的Maria Wodziñska一段不幸的戀情,陷入了生活危機,正在這時,他邂逅了比他大6歲的喬治·桑,這使得他又重拾了精神上的信心。 1838年喬治·桑帶著她的兩個孩子Maurice和Solange 移居西班牙的馬洛卡島。
Maurice患有風濕症,喬治·桑根據醫生的建議,希望西班牙的氣候可以有助於健康狀況好轉,而蕭邦也一同搬到了馬洛卡島。 蕭邦一生患有肺結核,他也希望溫暖的氣候能夠緩解他的病痛。但是事與願違,蕭邦的病情因為房間條件差,加上糟糕的天氣,發展成了肺炎。98天後蕭邦和喬治·桑離開了馬洛卡島。
蕭邦1848年在巴黎舉辦了他的最後一次音樂會,此後他訪問了英國,本打算11月在倫敦在舉行音樂會,但由於肺結核病情嚴重,只好返回巴黎。1849年病情加重,已無法繼續授課和演出,於10月17日在巴黎去世,享年39歲。
蕭邦之心:波蘭聖十字教堂的柱子 蕭邦骨骸:葬於巴黎拉雪茲神父紀念公墓
蕭邦的作品 鋼琴協奏曲 ( Piano concertos) 鋼琴奏鳴曲 ( Piano sonata ) 敘事曲 ( Ballades ) 練習曲 ( Etudes ) 即興曲( Impromptus ) 馬祖卡( Mazurkas ) 夜曲 ( Nocturnes ) 波蘭舞曲( Polonaises ) 前奏曲 ( Preludes ) 詼諧( Scherzos ) 圓舞曲 ( Waltzes ) 船歌 (Barcarolle) 搖籃曲 (Berceuse)
為何後人將蕭邦稱為「鋼琴詩人」?
蕭邦的作品以鋼琴曲為主,雖然他不少作品技巧頗為艱深,但是他從來不會以炫技為最終目的,蕭邦的作品更注重詩意和細膩的情感。
離別曲的由來 此曲是蕭邦鋼琴「練習曲第10號作品之3」 (Etudes Op.10 No.3〝L'adieux〞Etudes) 原先並沒有標題,「離別」是後人加上去的。
音樂典故 當年才19歲的蕭邦,愛上了一位華沙音樂學院的女同學康絲坦彩,蕭邦生性害羞始終不敢向她表達愛慕之意,當他決定離開祖國波蘭前往巴黎時,在康絲坦彩的面前,彈奏了這首纏綿幽怨的鋼琴曲,向這位夢中情人告別。
回首這六年來的日子,我們經歷了許多的喜、怒、哀、樂。在離別之際,我們心中充滿了感傷與不捨;感傷著要離開這熟悉的校園,不捨的是就要與師長、同學離別了。 讓我們在驪歌聲中,一同回顧美好的校園點滴,珍惜共有的回憶,彼此互道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