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化學 李長儒 老師 Chang-Ju, Le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6.1. 水质污染生物监测 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水生生物群落 ,各类水生生物之间及水生生物与其赖 以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又互 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当水体受到污染而 使水环境条件改变时,各种不同的水生 生物由于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可用水生生物.
Advertisements

在自然界中, 不同种生物之间 有着千差万别的 外形,但他们的 细胞构成确很相 似。 新课导入. 野花和熊猫.
结晶学与矿物学 矿物的成因 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矿物形成的方式和条件 矿物的变化 矿物形成的时空关系 反映矿物成因的一些现象.
课业2.4 土壤因子的调查与分析 POWEPOINT 适用于简约清新主题及相关类别演示.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幸福一生的秘密.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易晓璐 2009年5月22日.
第七章 原子荧光光谱法 §1 概述 §2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3 仪器装置 §4 原子荧光分析中的干扰和消除 §5 原子荧光分析方法
放射化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1-1 放射化学的定义和内容
第十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 离子键理论 1916 年德国科学家 Kossel ( 科塞尔 ) 提出离子键理论。 一 离子键的形成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7.1 概述 分离的要求是分离得完全,即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同时选用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被测组分的损失,用回收率来衡量。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第2章 物质结构基础 Basic of Substance Structure Chapter 2.
宇宙中的一切物质 化学元素 组成 人体 化学元素 组成 一生 作用 生长→发育→疾病→衰老→死亡.
第六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原子结构与 元素周期律.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 六 章 物证仪器分析技术.
第4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1 概述 4.2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3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小游戏:填数 __.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中学 ***.
统一定罪标准 严惩环境犯罪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解读
第一章 地壳及物质组成 第一节 地壳 第二节 矿物 第三节 岩石 1.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通往无机材料的大门 iGroup · 上海
作物缺素症的表现与防治 河北省廊坊市农广校
課程名稱:常見元素與元素符號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结构化学 第一节.
为了增加乳制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加入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热烈欢迎兄弟学校老师光临指导.
第五章 氦原子和多电子原子 4.1 氦原子的光谱和能级 4.2 全同粒子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4.3 多电子原子的电子组态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50多种,除碳、氢、氧、氮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外,其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阅读教材P94~P95,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人体的元素约多少种?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什么?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4课时:离子.
H2O HgO CO2 O2 都含有氧原子 质子数都是8 汞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碳原子和氧原子 氧原子 氧化汞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元素 (Element) 你今日背咗未?.
氫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核 電子
第五章 原子結構 6.1 什麼是元素? 6.2 根據物理狀態來把元素分類 6.3 把元素分類為金屬和非金屬 6.4 元素的化學符號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 Reporter:楊勝州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7.2 多电子原子结构.
离子极化和金属乙二胺四乙酸络合物的稳定性
2-3 元素性質的規律性 學習目標: 了解: 離子的形成與其電子排列 原子大小之規律性.
|通往无机材料的大门 iGroup亚太资讯集团公司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纪念中学 PPT
第 18 章 氢和稀有气体.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实 验 讲 座.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科学发现系列讲座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物质的磁性:磁源于电 r I r H H Ho= nI Hr=I/(2πr) Ho=I/(2r).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第六章 在外磁场中的原子 6.1 原子的磁矩 6.2 外磁场对原子的作用 6.3 史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果 6 .3顺磁共振和核磁共振
第十四章鋁及鋁合金 改進教學計畫編號:教改進-97C-003 計畫主持人:楊慶彬.
第二章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元 素 周 期 律.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教师:刘桂军.
元素、原子结构 及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乐清市三中 高一备课组.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 来自:高考直通车APP.
慧眼识金属:.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颐中 褚林柏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火藥 與 焰火 中國四大發明中之一 與 文化藝術.
第三章 物質的組成及其變化.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复习 舟山中学 王成冠.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厦大附中 余俊鹏.
-銀 目錄 -銀的簡介 P.1 有關銀的歷史資料~ P.2-4 金屬的一般性質 P.5 銀與生物所產生的反應 P.6 礦石簡介 P.7
唐一鸣 新进仪器 X射线荧光分析 仪 EDX 技术测试与评测.
第十六章 d 区金属(一).
Interdisciplinary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基礎化學 李長儒 老師 Chang-Ju, Lee

單元精要 前言 化學發展簡史 化學與生活

化學 化學主要在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的科學。 物質:佔有空間,具有質量的任何物質。

物質的組成 物質 物理變化 純物質 混合物 元素 化合物 均勻混和物 不均勻混和物 化學變化

混合物及化合物之區分 混合物 化合物 性質 具有組成本身之性質 不具有組成本身之性質 組成 無固定組成 有一定組成 特性 無固定特性 具特定特性 生成時 無新物質生成 有新物質生成 分離方式 以物理方法分離 以化學方法分離 舉例 糖水、食鹽水 水、甲烷

微觀 ※化學家將混合物分離為純物質,分析物質組成、質量比例、原子排列情形。 名 稱 原子結構 組成粒子 電 性 質量[g] 功 能 原 子 名 稱 原子結構 組成粒子 電 性 質量[g] 功 能 原 子 [2r=10-10 m] 電子雲 電子[e-] -1 9.1110-28 化學性質 原子核 [2r = 10-14-10-15m] 質子[p] +1 1.67310-24 元素種類 中子[n] 不帶電 1.67510-24 同位素 ※化學家將混合物分離為純物質,分析物質組成、質量比例、原子排列情形。

物質的狀態 氣態 gas (g) 液態 liquid (l) 固態 solid (s) 水溶液 aqua (aq)

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不生化學變化時,可由感官辨認、儀器量度的性質,例如:顏色、b.p.、m.p.、質量、密度、溶解度、導電、導熱性… 化學性質: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所表現的特性,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力、還原力、酸鹼性、腐蝕性…

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核變化 形態改變,組成不變 形態與組成均改變 本質與組成均改變 沒有新物質的產生 可產生新物質,原子發生重新排列 產生新物質,原子核中粒子重新組成 可恢復原狀 不能恢復原狀 屬於暫時變化 屬於永久變化 能量變化 小於100KJ/mol 能量變化稍大 介於100~1000 KJ/mol 能量變化大 大於108 KJ/mol 原子數目不變 原子數目改變 分子數目不變 分子數目可能改變 三態變化、燈泡發光、糖溶於水 電解、燃燒、光合作用、鐵生鏽

假設 → 實驗 → 假說 → 設計類似實驗 → 理論 → 進一步實驗 化學為實驗的科學 以實驗印證理論,發明新材料,及分析未知物。 工作重心:實驗、解釋現象 實驗、解釋現象為化學研究工作重心,新發現或理論,須發表科學期刊上 誠實是極受重視的科學倫理 假設 → 實驗 → 假說 → 設計類似實驗 → 理論 → 進一步實驗 ↑ 修正假說 ││↑修正實驗

化學簡史 火的使用 中國古代煉丹術 西方煉金術 近代化學基礎 燃素說 拉瓦節質量不滅定律 道耳吞原子說 門得列夫----週期表 量子力學

化學發展簡史 火 中國人認為物質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組成。 熱 乾 空氣 土 濕 冷 水 亞里斯多德

中西方的比較

燃素說 燃素說(提出者:史塔耳) 所有可燃物質=燃素+灰燼 依據這樣的理論,物質燃燒後重量應該都會變輕,但是有些物質燃燒後重量不減反增??為什麼呢?!

什麼的使用使人類走向文明的途徑? 何謂燃素? 現在物質化學科學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 推翻燃素說的科學家是誰?何種實驗?

質量守恆定理 提出者:拉瓦節 定義:一般化學反應前後,物質之質量沒有變化。 拉瓦節被尊稱近代化學之父。

原子說 提出者:道耳吞 物質是由原子所構成,因原子是看不見的東西,所以是個「假設」而已。 現代物質科學就是建立在道耳吞原子說的基礎上。

週期表

週期表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Sn Ga Ge As Se Br Kr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b Te I Xe Cs B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Fr Ra Rf Db Sg Bh Hs Mt Ds Rg

電子的發現(湯木生):陰極射線實驗 原子核之建立(拉塞福):原子核帶正電荷,且原子大部分質量集中於此 中子的發現 (查兌克):α粒子撞擊铍金屬 量子力學(愛因斯坦):以軌域及量子數描述多電子系統的原子結構

化學與工業發展 化學與民生需求息息相關 食 、衣、住、行、娛樂、醫衛、通訊、國防

化學與工業

工業發展缺點 污染 酸雨 水污染 空氣污染 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