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外包策略與自製或外購之決定
本章大綱 8.1 策略上的考量 8.2 戰術上的考量 8.3 影響自製或外購的決定因素 8.4 自製或外購情況的多變性 8.5 程序與人事管理 8.6 策略性外包 8.7 策略性外包的流程 8.8 外包的發展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企業外包在策略上與戰術上的考量。 瞭解哪些因素會影響企業自製或外購的決定。 瞭解如何運用採購決策與管理考量,來建立策略性外包的架構。
現今所謂『製造重點』指的是 學習如何不做那些會分散一家公司提升其技能與競爭力的零件──那些供應商能更有效率地去做好的零件。 現今所謂『製造重點』指的是 學習如何不做那些會分散一家公司提升其技能與競爭力的零件──那些供應商能更有效率地去做好的零件。 Today manufacturing focus means learning how not to make things-how not to make the parts that divert a company from cultivating its skills-parts its suppliers could make more efficiently. ──Ravi Venkatesa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2 製造策略指的是如何創造符合公司未來需求的經營能力。 Manufacturing strategy is about creating operating capabilities a company needs for the future. ──R. H. Hayes and G. P. Pisano,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
策略上的考量 先處理產品的支援系統: 接著處理組成策略服務的部件及零配件: 否外包 是需要進一步分析 是否具策略性? 服務是否可被再分為 部件及零組件的群組 否由公司內部生產或自製 是部件及零組件是否 具策略性 否外包 是自製
偏向自製的考量 成本考量(當製造某零件較為便宜時) 希望整合工廠的營運作業 運用過剩的產能,來幫助吸收固定之經常性開支 需要直接控管生產或品質 有設計保密的需要 供應商不可靠 希望維持一個穩定的勞力(在業績衰退期間)
偏向外購的考量 供應商的研發及特殊技術 成本考量(當購買某零件較為便宜時) 需求量少 有限的生產設備 希望維持一個穩定的勞力(在業績成長期間) 希望維持多個供應商的採購政策 間接管理控制的考量 採購及庫存的考量
影響自製或外購的決定因素 成本考量 生產或品質之控管 設計保密的需要 不可靠的供應商 供應商的特殊技術與研發 需求量低 有限的生產設備 勞工的穩定性 多個供應商的購買策略 採購管理上的考量 採購與存貨考量
外包案例 某家公司對外採購鑄件的素胚,再自行廠內加工。實際上,產出1,000個好的加工件需要消耗1,140個鑄造素胚,也就是有12%的報廢率。每一個鑄件素胚的成本是$600元,進料鑄件素胚的內部加工成本,加上補焊重(返)工,以及再加工的費用,一共是每個$312元,其中包含$156元的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156元的間接費用(overhead)。會計部門估算間接費用為直接人工成本的100%,其中50%為變動成本,50%為固定成本。如果考慮向外採購加工完成的鑄件,其採購價格為每件$1,000,公司每年需要1,000個加工完成的鑄造件。在其他情形不變的狀況下,決定向外採購加工完成之鑄造件,還是維持廠內加工時,各自成本計算方式如下:
外包案例 自製成本: 直接材料費用 $600 × 1,140 = $648,000 直接人工費用 $156 × 1,140 = $177,840 變動間接費用 $78 × 1,140 = $88,920 總變動成本 = $950,760 外購成本: $1,000/件 × 1,000件 = $1,000,000 在自製成本的計算中,只計算變動的部份(因為比較的對象的成本屬性也是為變動),並且要包含所有銷耗的鑄造素胚數量,而非只有好的加工件。而在外購成本計算中,採購進來的都是好的加工件,這些成本100%為變動的。 因此,自己製造的變動成本($950,760),比向外採購的變動成本($1,000,000)來的低。
圖8-1 產能利用率與整體自製成本的關係
策略性外包 競爭優勢 需求彈性 製程能力 製程的穩定性 策略風險
圖8-2 策略性外包的流程
圖8-3 產品A的自製決策流程
圖8-4 產品B的外包決策流程
本章重點(1/2) 一家公司在考慮哪些零組件或服務是應該自製,而哪些又是需要外購時,應該就策略上及操作上或戰術上兩個層面做分析。 外包策略上的決定主要在於確認公司已存在的核心能力;而戰術上的決定則包括供應商的表現無法令人滿意、業務需求的改變、有限的生產能力,以及現有產品的改變等。 影響自製或外購的決定因素包括成本考量、生產或品質之控管、設計保密的需要、不可靠的供應商、供應商的特殊技術與研發、需求量低、有限的生產設備、勞工的穩定性、多個供應商的購買策略,以及採購管理與存貨的考量。
本章重點(2/2) 策略性外包的考慮因素包括競爭優勢、需求彈性、製程能力、製程的穩定性及策略風險。 全球產業外包的發展顯示,公司愈來愈意識到自製或外購決策的策略性層面,積極判斷並探索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製造公司變得愈來愈專業化,且注重材料的成本績效,這導致了外購多、自製少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