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探究加 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胎儿窘迫 重点内容 ①定义; ②病因; ③病理生理; ④诊断依据; ⑤处理原则。. 一、定义:胎儿在宫内缺氧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胎儿窘迫, 多发在临产后,也可见于妊娠晚期。 二、病因:母体血氧含量不足。 1) 导致胎儿缺氧的母体因素有 ①微小动脉供血不足:如妊高征等 ②红细胞携氧量不足:如重度贫血、一氧化碳中毒等;
Advertisements

牙刷十大創意行銷企劃 指導老師:簡南山老師 4A 劉家汶 4A 楊雅涵 4A 許晉嘉 4A 何怡蓁 4A 莊倖怡 0A20F144 王珮.
竹南海濱沙地植物的介紹 苗栗縣竹興國小 李秋蜚. 海濱沙地的環境概況 1. 夏季烈日曝曬極乾旱,冬季寒冷 的東北季風極強勁 。 2. 海風吹拂鹽分高 。 3. 貧瘠 、 水分少 。
2014 年浙江省数量资料 华图网校 刘有珍 数字推理 年份题量数字规律 三级等差 2. 和递推 3. 幂次修正 4. 倍数递推 5. 倍数递推 6. 特殊差级 7. 倍数递推 8. 倍数递推 9. 积递推 10. 分数数列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要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作为声源,有声音一定有声源。  (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声音可以在.
《可能性大小》的教学比较 一、介绍两个版本的教材 · 北师大版(七上) 第7.1节 一定摸到地球吗 摸球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是有大小的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第四單元 天氣與生活 4-1 觀測天氣.
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ENTER 余杭勾庄中学 郭 琳
学习情境三 桥梁下部结构的构造与施工 桥梁墩台的构造.
盲杖与盲杖技巧.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暨“1751”工程总结会上的讲话
电声技术 与 表演应用.
採購規範運用實務(含履約管理) 主講人:新北市政府採購處 勞務採購科 陳佑民.
第七章 田 径 运 动 场 地.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坚实的土地,养育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为大气层。
第3章 高週波療法 詹錦豐 編著.
以 天 空 为 友 以 大 众 为 天 尹 洁
消防安全知识 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 盘龙区大队.
第三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等级及应用.
老年性皮肤瘙痒的防治.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歌仔戲 與 歌舞伎 4a 張淇惠 4a11b025 許巧嬑 4a 倪曼凌 4a1c0004 楊長梵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 作者:陈永刚.
动画分镜头技巧 梁思平.
实验设计中的因变量检测 乐清中学 霍晓珍.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肺结核.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階段監造管理之探討 授課老師:林俐玲 教授 指導老師:陳文福 教授 報告人: 顏廣智 學 號: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江苏如皋钢铁有限公司 行车司机、起重司索指挥人员安全知识培训 部门(单位)名称:安环部 李雄飞
<<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
你不得不知的几件事 2、图书《10天行测通关特训》 3、网络课程 《网校9元课程系列》《考前强化夜校班》 4、地面课程 《10天10晚名师密授营》《考前预测集训营》
五味子 【来源】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药材习称“北五味子”、“南五味子”.
钳加工技术 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教研组.
102年度路平專案執行情形 簡報單位:工務處養護工程科 簡 報 人:楊 松 樺 簡報日期:103年4月1日.
企業政策作業-電影魔球分析 姓名:曾怡靜 班級:企三甲 學號:4A0F0094.
初三历史复习课 八上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草桥实验中学 朱萍.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山东省高青县实验中学:郑宝田.
第一章 气压传动概述 一、气压传动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技术 1)传动--动力的传递
导入新课 由于几何光学仪器都是人眼功能的扩展,为了深入了解各类光学仪器,有必要从几何光学的角度了解人眼的构造。
1.4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1、基础 2、墙体和柱 3、屋顶 4、楼地层 5、楼梯 6、门窗 次要组成部分(阳台、雨蓬、台阶、散水等)
第1节 光的干涉 (第2课时).
新北市政府所屬各機關辦理採購規範 主講人:新北市政府採購處 李佳航、黃建中、陳佑民.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认识正比例的量 执教者:朱勤.
温故知新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有哪些? 2、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马虹 王江 张卫 郑宏(执笔人/负责人) 孟尽海 洪毅 郭曲练 喻田 薛荣亮
日本 班級:六年四班 座號: 八號 姓名:楊維綱.
狂賀!妝品系同學美容乙級通過 妝品系三甲 學號 姓名 AB 陳柔諺 AB 陳思妤 AB 張蔡婷安
房地产业营改增税制变革 知 识 讲 座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日.
模 块 整 合.
负数.
2012慈濟大學18週年校慶運動會 裁判研習 體育教學中心 張木山 教授.
2003/04下學期 六年級數學科 速率 關兆良.
廣翅蠟蟬.
例題:某人由地面同時向空中拋出 A、B 兩球,A 球之初速為 vA,仰角為 θA,B 球則為 vB 及 θB,且 θA > θB。設兩球在同一水平面內運動,而且所達到的最大高度也相同,則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 vA > vB (B) A 球之水平射程較 B 遠 (C) 兩球同時到達最高點.
弹簧模型中的能量问题.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曾品方老師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曾品方老師
超重与失重.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3. 活动:降落伞比赛.
13.2 物质波 不确定关系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 + ?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长 频率
美丽的旋转.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小数的性质.
实验专题.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聲音是一種波 測驗題庫 陳記住 錄製分享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中學學習資源網.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 三年級 第二章 力與運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目的: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规律;探究加 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物体的质量关系. 如图S4-1所示,通过适当的调节,使小车所受的阻力忽略,使 2.实验原理:利用沙及沙桶通过细线牵引小车做加速运动,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物体的质量关系. 如图S4-1所示,通过适当的调节,使小车所受的阻力忽略,使 小车 M 和小桶m都做加速运动. 图S4-1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由④可知:当 M≫m 时,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 T= mg,即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F合=mg.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出相应的加速度a,验证a与F的关系;第二部分保持m不变, 改变M的大小,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验证a与M的关系. 3.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 板、小桶、细绳、沙、低压交流电源、天平、刻度尺、砝码.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1)用天平分别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 M 和 m,把数值记录 4.实验步骤及器材调整 (1)用天平分别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 M 和 m,把数值记录 下来. (2)按图S4-2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图S4-2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 薄木板,反复移动其位置,直至不挂小桶的小车刚好在斜面上 保持匀速运动为止.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 标上号码. (4)将小桶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使小 车运动,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 标上号码. (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的沙量,重复步骤(4), 每次记录必须在相应的纸带上做上标记,列表格将记录的数据 填写在表内. (6)建立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力,在 坐标系上描点,画出相应的图线以验证 a 与 F 的关系. (7)保持沙及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在小车上增 减砝码),重复上述步骤(5)、(6),验证 a 与 M 的关系.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 角;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5.注意事项 (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将长木板的一端 垫起,而垫起的位置要恰当.在位置确定以后,不能再更换倾 角;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 (2)改变 m 和 M 的大小时,每次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 近打点计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 (3)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在所作的直线上,不在直 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的两侧,个别误差较大 的点应舍去.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究小车加速度 a 与小车所受拉力 F 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S4 -3 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 1.(双选,东莞五校2011届高三联考)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 究小车加速度 a 与小车所受拉力 F 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S4 -3 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 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两项说 法是正确的是( ) A.要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D.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答案:AC 图S4-3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一水平向右的恒力 F,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 F 吗? 若物体(具 有一定的初速度)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则物 2.如图 S4-4 甲所示,物体放在不光滑水平面上,先施加 一水平向右的恒力 F,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 F 吗? 若物体(具 有一定的初速度)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恰能匀速下滑,则物 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多少?若此时再加一个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 如图 S4-4 乙所示,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F 吗? 图S4-4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是 F;而在图乙中因为物体已经可以匀速下滑,由牛顿第一定 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因此,再加一个力 F 就是物体受 到的合力大小. 答案:在图甲中,物体由于还要受到摩擦力作用,合力不 是 F;而在图乙中因为物体已经可以匀速下滑,由牛顿第一定 律可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因此,再加一个力 F 就是物体受 到的合力大小.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3.用如图S4-5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 图S4-5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 S4-5 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 (1)某同学平衡摩擦力时是这样操作的:将小车静止地放在 水平长木板上,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慢慢垫高,如图 S4-5 乙,直到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木板向下滑动为止.请问这位同学 的操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应当如何进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拉力 F,他得到 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 a-F 图线是下 图中的________(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2)如果这位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然后不断改变对小车的 拉力 F,他得到 M(小车质量)保持不变情况下的 a-F 图线是下 图中的________(将选项代号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 每两点之间 还有 4 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 s1、s2、s3、s4 以及 f 来表示小车 (3)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 f=50 Hz.图 S4-6 是某同 学在正确操作下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 每两点之间 还有 4 个点没有标出.写出用 s1、s2、s3、s4 以及 f 来表示小车 加速度的计算式: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 纸带所提供的数据,算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 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S4-6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F 之前已经有加速度,故 C 正确. 当抬高,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匀速下滑,则小车所受摩 解析:(1)平衡摩擦力的要点是把有打点计时器的那一端适 当抬高,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匀速下滑,则小车所受摩 擦力和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可认为小车所受 绳子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达到平衡摩擦力的作用. (2)该同学做实验时实际上是平衡摩擦力过度,故没有拉力 F 之前已经有加速度,故 C 正确. (3)采用“逐差法”得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 [(s3+s4)-(s1+s2)]f 2 a= 1.0×104 代入数据解得 a=0.60 m/s2.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够匀速下滑 (2)C (3) 0.60 1.0×104 答案:(1)该同学的操作不正确,正确的操作应该为给小车 [(s3+s4)-(s1+s2)]f 2 (3) 0.60 1.0×104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S4-7 题型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例1】(广东五校2011届高三联考)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 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S4-7 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打点时间间隔为 0.02 s) 图S4-7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1)图S4-8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 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S4-8 (2)保持沙和沙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 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才能比 较直观地确定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的关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作出了加速度 a 随合力 F 的变化图线如图 S4-9 所示.图 S4-9 甲中的图线上部出现了弯曲偏离了原来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质量,甲、乙两位同 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作出了加速度 a 随合力 F 的变化图线如图 S4-9 所示.图 S4-9 甲中的图线上部出现了弯曲偏离了原来 的直线,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S4-9 乙 中的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S4-9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备考策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一般都会利用打点计 时器和小车来进行实验,考查的重点是利用纸带求解速度、加 (3)沙和沙桶的质量没有远小于车的质量 实验前未平衡 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备考策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一般都会利用打点计 时器和小车来进行实验,考查的重点是利用纸带求解速度、加 速度及误差分析与如何平衡摩擦力等.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1.(2011 年广州一模)用图S4-10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 牛顿第二定律 (1)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实验前平衡摩擦力的具体操作 为:取下_____,把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并反复调节, 直到轻推小车后,小车能沿木板做__________运动. 图S4-10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4.0 1.2 3.6 1.1 2.0 0.6 1.4 0.4 1.0 0.3 图S4-11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答案:(1)沙桶 匀速直线 (2)描点、连线如图20所示. 0.30(0.28~0.32 均可) 图20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S4-12所示,a、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 题型2 涉及传感器、光电门的实验新题型 【例2】(泰州2011届高三一模)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 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S4-12所示,a、b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 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 图S4-12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间动摩擦因数及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图中木板固定在水平 面上,木板的左壁固定有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轻弹簧(弹簧 现利用如图S4-13所示装置测量滑块与长1 m 左右的木板 间动摩擦因数及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图中木板固定在水平 面上,木板的左壁固定有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轻弹簧(弹簧 长度与木板相比可忽略),弹簧右端与滑块接触,1和2是固定 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 没有画出.现使弹簧解除锁定,滑块获得一定的初速度后,水 平向右运动,光电门 1、2 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 别为2.0×10-2 s 和 5.0×10-2 s,已知小滑块的宽度d=5.50 cm. 图S4-13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1)滑块通过光电门 1 的速度v1 =________m/s;滑块通过 (2)若用米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 l,已知当地 的重力加速为 g ,则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各量均用字母表示). (3)若用米尺测量出滑块初始位置到光电门 2 的距离为 s, 为测量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其含义, 并指明代表物理量的字母),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各量均用字母表示).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引进的器材和实验,在未来高考命题中出现的几率较大.本题 叙述过程较复杂,主要涉及的过程:一是弹簧锁定解除,滑块 备考策略:光电门、光电计时器及传感器是粤教版教材新 引进的器材和实验,在未来高考命题中出现的几率较大.本题 叙述过程较复杂,主要涉及的过程:一是弹簧锁定解除,滑块 弹出过程;二是滑块运动并经过光电门过程.涉及的知识点: ①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②牛顿第二定律;③匀变速运 动规律;④功能原理.本题是近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信息题的 一种,如何学会正确阅读并找出有效信息和规律是近年高考命 题者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专家们想通过这类命题来引导学 生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学会化繁为简,这也是提高创新能力 的重要途径之一.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S4-14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 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 图S4-14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s=24 cm ,由图S4 -15中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 d = 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 的时间Δt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2,则滑块经过光电 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1=____________,滑块经过光电门 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2=____________,则滑块的加速度的 表达式a=____________.(以上表达式均用字母表示) 图S4-15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m/g 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其中当滑块的质量是350 (2)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总共做了 6 组实验,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其中当滑块的质量是350 g时,Δt1=1.20×10-3 s,Δt2=1.18×10-3 s,请根据(1)中得到 的表达式计算出此时的加速度,并将结果填在下表中相应位置. m/g 250 2.02 300 1.65 350 400 1.25 500 1.00 800 0.63 a/(m·s-2)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如果想通过图象法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简要说出你的做法: (3)通过计算分析上表数据后,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如果想通过图象法进一步确认自己的结论,简要说出你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 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须从图S4 1.(2011年浙江卷)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 验时,已提供了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纸带、带小 盘的细线、刻度尺、天平、导线.为了完成实验,还须从图S4 -16中选取实验器材,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 分别写出所选器材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S4-16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答案: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钩码、砝码或电火花 学生电源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提供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 器(电火花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位置和时间;钩码用以改变 小车的质量;砝码用以改变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还可以用于 测量小车的质量. (如果选电磁打点计时器,则需要学生电源,如果选电火花 计时器,则不需要学生电源)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 b 的挡光片 A、B 固定在小车上, 测得两者间距为 d. 2.(2011 年上海卷)如图 S4-17,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 b 的挡光片 A、B 固定在小车上, 测得两者间距为 d. (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 时间Δt1 和Δt2,则小车加速度 a=________. 图S4-17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2)(多选题)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 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 )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利用米尺、秒表、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 器材来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 3.(2011 年重庆卷)某同学设计了如图S4-18所示的装置, 利用米尺、秒表、轻绳、轻滑轮、轨道、滑块、托盘和砝码等 器材来测定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滑块和托盘上分别放 有若干砝码,滑块质量为 M,滑块上砝码总质量为m′,托盘 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 m.实验中,滑块在水平轨道上从 A 到 B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 图S4-18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M+(m′+m) m-μg a= __________与__________,计算 a 的运动学公式是_________. (1) 为测量滑块的加速度a ,须测出它在 A 、B 间运动的 __________与__________,计算 a 的运动学公式是_________. (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到 a 与 m 的关系为: (1+μ)g M+(m′+m) a= m-μg 他想通过多次改变 m,测出相应的 a 值,并利用上式来计 算μ.若要求a是m的一次函数,必须使上式中的_______保持不 变,实验中应将从托盘中取出的砝码置于________________.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μ=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得到a与m的关系如图S4-19所示,由此可知 μ=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S4-19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

智浪教育--普惠英才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