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之定義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的計算方式 解構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七章 國民生產及收入 本講章由楊偉文博士編寫 作為香港管理專業協會 「企業管理文憑課程」授課之用 © 2011.
Advertisements

一日三市、有行無市 ── 物價 英英美代子閒到抓虱母相咬 ── 失業 第 5 課 總體經濟指標 我該減肥了。 你一點都不胖呀, 正常的體重是身 高減體重加年齡 系數 …… 那是以前的 標準,一點 都不適用 …… 新的標準是物價指數加 房價漲幅乘以年齡除以 家庭狀況最後再用薪水 來開根號。
第十三章 國民所得總體經濟學. 資料來源 李美金著作之 “ 全方位經濟學講義 ” , 由龍騰圖書公司出版 。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名目國民所得與實質國民所得 第四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五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十三章 國 民 所 得.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一節 國民所得的概念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二節 國民所得會計 第三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三節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第四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第四節 經濟福利概念與社會福利指標.
6-1 國民所得的概念 6-2 國民所得的內容 6-3 國民所得在應用上的限制 6-4 「貧窮」與「富裕」-國民所得 分配不均度的測量第六章 國民所得.
經濟學 .方文碩、楊永列、葉志權 合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2 章 國民所得的衡量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之衡量 瞭解各種國民所得之間的關係 瞭解物價水準與物價指數 瞭解實質國民生產毛額 瞭解國民所得會計之限制 瞭解家計單位所得分配衡量 瞭解新經濟福利指標 瞭解綠色國民所得帳.
1 第 23 章 國民所得的計算. 2 個體 VS 總體 個體經濟學 (microeconomics) - 研究家計單位和廠商如何做決策以及 他們在市場中如何互動。 總體經濟學 (macroeconomics) - 研究整體經濟的現象,包括經濟成長、 景氣波動、通貨膨脹、失業 … 等.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第三节 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及纠正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總體經濟指標 第四課 編製:黃詩茹. 經濟學研究主題 個體經濟研究 探討個體如何做理性的選擇。 研究個人、家庭、廠商等單一行為者的經 濟作為。例如:消費、生產行為。 總體經濟研究 觀察整體經濟體 ( 社會、國家 ) 的現象。 研究整體經濟社會的產出、物價、資產價 格、政府預算等經濟變數的決定。例如:就業.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总量核算:围绕GDP的是是非非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石良平教授 2015年9月5日 1.
第十章 國民所得之衡量.
國民生產毛額的基本概念 國民生產毛額的衡量.
第13章 國民所得帳 第一節 國內生產毛額之定義 第二節 流量與存量 第三節 GDP 之衡量~產出面法 第四節 GDP 之衡量~支出面法
13.1 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的定義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第八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總產出.
第2章 國民所得概要.
4.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名义GDP和实际GDP.
原著:N. Gregory Mankiw 編譯:王銘正 製作:王銘正 馬惠茹
    第10章 總體經濟學導論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10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解读 一、国民经济核算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两大体系 三、主要经济指标.
Chapter 16 失業通膨與政府收支 經濟學 Chapter 16 失業通膨脹與政府收支.
第九章 總體經濟的衡量-物價膨脹與失業.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四課 總體經濟指標 師大附中 陳采妍.
以無異曲線分析物價指數作為COL指標, 有高估或低估的現象。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15 總體經濟指標的衡量.
11 失業與物價膨脹.
Chapter 14 短期總體經濟分析 在短期中,總體經濟的景氣總是起伏不定,要追究這種 景氣波動的根源,必須先對它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然後 使用總供給、總需求的分析工具,來瞭解波動成因造成 的影響。
第 11 章 失業與物價指數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人民痛苦指數 第七組 吳政穎 陳顯榮 許家嘉 張巧吟
第 11 章 總體經濟的度量 本章內容要點 利用循環流程圖來瞭解總體經濟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意義與計算方法 衡量物價水準的指標
單元 5 中國的產業.
經濟學原理 總體經濟 Lecture 1 黃朝熙 2009年3月17日.
宏观经济学 叶红雨.
经济学电子教案 经济学基础电子教案 下篇 宏观经济学 编辑:石福刚 甘肃联合大学经管学院.
第四章 資金成本.
國民所得會計帳 國民所得會計帳 1.
11 失業與物價膨脹.
失業的定義 按照我國的規定,全國年滿 15 足歲的人口,去除現役軍人與監 管人口後,依其在勞動市場的狀況,可歸屬於「勞動力」或 「非勞動力」。 凡年滿 15 足歲,有能力參與工作,目前已有工作,或無工作但 正在積極尋找工作者,皆屬於勞動力。而年滿 15 足歲但在勞動 力以外的人口,則屬非勞動力。
失業的定義 按照我國的規定,全國年滿 15 足歲的人口,去除現役軍人與監管人口後,依其在勞動市場的狀況,可歸屬於「勞動力」或「非勞動力」。
經濟學100 第九章 經濟成長與景氣循環.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國民所得衡量 與綠色國民所得.
第二章 如何衡量總體經濟.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16 國民所得的意義與衡量 討論總體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必須有衡量總體經濟活動的具體指標。國民所得是用來測度總體經濟活動的量標。
9 國民所得與物價 以上八課討論個體經濟學,以下八課則是總體經濟學。 個體與總體涵蓋的範圍不同,分析方法卻都是「市場供需均衡」,
100學年度第2學期 台灣勞動市場變遷和新移民族群融合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主讲:吴勇民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國民所得與 經濟福利 1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 涵義。 區分名目GDP與實質GDP的差異。 指出以GDP衡量經濟福利的缺失。 探討測度家戶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 解析經濟福利淨額與綠色國民所得的觀念。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Chapter 10 總體經濟 與 總體指標.
Chapter 21 通貨膨脹.
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所要討論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需求量、總供給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平均的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總體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的差異主要在研究的對象與課題上。前者研究的對象是整體的,是以單一國家,甚至於全世界的經濟現象作為研究的對象。而後者的研究對象是個體的,是以參與市場的個人、家庭、廠商的經濟行為,以及這些行為與個別市場間的交互運作的關係,作為研究的對象。
12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經濟學 學經濟.
總體經濟指標與利率趨勢研判 主講人 財務部 林震慶副理.
失業的定義 按照我國的規定,全國年滿 15 足歲的人口,去除現役軍人與監管人口後,依其在勞動市場的狀況,可歸屬於「勞動力」或「非勞動力」。
失業與物價膨脹.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所要討論的是諸如一個國家商品的總需求量、總供給量、商品的進出口量等總量 (aggregates) 的觀念,以及一個國家商品的平均價格水準、勞工平均的薪資水準等平均 (averages) 的觀念。 經濟學概要 Chapter 9 總體經濟與總體指標.
17 國民所得與經濟福利 本章將首先介紹物價指數的衡量方法,並用以計算平均每人實質國民所得; 再說明國民所得作為福利指標的失。
十四、景氣波動與財政赤字 景氣波動的特徵 失業 財政收支 公債.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Chapter 13 總體經濟的衡量 本章內容 國民所得與循環流程圖 衡量總產出的指標 國內生產毛額的三種計算方法 台灣的國民所得 福利與綠色國民所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生產毛額之定義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的計算方式 解構國內生產毛額的組成 瞭解名目GDP與實質GDP之差異 OBJECTIVES

學習目標 衡量物價變動之指標 瞭解失業之定義與失業的種類 瞭解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福祉的關係 OBJECTIVES

8.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衡量總體經濟表現最重要的指標。是指一國國內(或一經濟體系內)在一段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總價值

8.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一國國內 不同的經濟體系通常以國家行政區域來加以區隔,不過也可能為某一地區,只要計算的基礎是以區域而非國籍或戶籍為準

8.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一段期間 國內生產毛額主要針對一固定時期,如一年或一季的資料來計算,其餘時間的產出資料則不能採計 國內生產毛額是一種流量(flow)的觀念而不是一種存量(stock)

8.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最終商品與勞務 這是指做為最終用途而非中間投入的商品與勞務 在衡量國內生產毛額時,應去除中間投入而僅計入最終商品,避免重複計算的錯誤

8.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市場總價值 所謂的市場總價值所指的是最終商品與勞務的產出是透過市場交易產生的貨幣價值

8.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國民生產毛額(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一國全體國民在一定期間內所生產之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總價值 在都市化、全球化的浪潮下,以設籍地做為衡量生產活動的標準,已無法真實地反映一地區或一國的經濟實況

8.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國外淨要素所得(net factor income from abroad) 在國民所得會計帳上,本國生產要素在他國所獲得的要素報酬減去本國支付他國生產要素的報酬稱之

8.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國民生產毛額與國內生產毛額的關係 GNP = GDP + 國外淨要素所得 對封閉經濟體系而言,國外淨要素所得並不高,甚至為零 台灣逐年比較GDP與GNP的差異並不大

8.1 總產出與總所得的衡量 台灣歷年GDP與GNP之比較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總體經濟體系循環圖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由生產面衡量 將國內所有廠商生產的附加價值(added value to production)予以加總 附加價值 生產總值減去中間投入後的金額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2005年雞排三明治的上中下游生產過程 將附加價值予以加總,即可求得GDP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由支出面衡量 當經濟體系所有市場都結清(clearing)時,所有廠商生產的最終商品與勞務的市場價值,恰好等於家計單位購買這些商品與勞務的總金額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台灣地區歷年國內生產毛額 單元:百萬元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根據國民所得帳,一國的總生產是由四個最終消費單位所分配 由家計單位所消費稱之為民間消費 C 由廠商所消費的部分稱為民間投資 I 由政府單位所消費稱之為政府購買 G 由外國消費的部分稱為淨出口 NX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民間消費(private consumption, C) 民間消費支出是構成國內生產毛額最主要的部分 2005年台灣的民間消費支出為69,384億元新台幣,約占國民生產毛額的63%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2005年台灣地區生產毛額依支出用途分配比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民間消費主要由家計單位所消費的非耐久財(nondurable goods)、耐久財(durable goods)以及勞務所組成 自用住宅的購買不屬於民間消費支出,而是歸類於民間投資支出項下 勞務支出則泛指一切有關勞務的各項支出,其中包含房屋租金在內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民間投資 包含所有資本財,如新廠房、新設備的支出,房屋住宅的購買以及有關房屋修繕營建的費用、廠商存貨的增加等 國內資本形成毛額(gross capital formation) 我國的國民所得帳將民間投資支出稱之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廠商的產出於結算日並未完全售出部分,屬於當期的生產應計入當期的國內生產毛額 民間投資支出指的是毛投資而非淨投資 淨投資 = 毛投資 - 折舊(depreciation)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政府購買 即政府的消費性支出,含括各級政府對各種商品與勞務的購買,主要項目有一般行政、司法、公立教育、治安、國防等經常性支出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政府購買 不等同於一般認為的政府支出(government spending),主要是政府購買並不包含社會安全支出、公債利息諸如此類的移轉性支付(transfer payment)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淨出口 進口(IM)是本國對外國產品的支出,出口(EX)則是國外對本國產品的支出 淨出口(NX) = EX – IM 淨出口為正表示我國享有出超或貿易順差 淨出口為負表示我國面臨入超或貿易逆差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以支出面表示 GDP = C + I + G + (EX – IM) 國內生產淨額(net domestic product, NDP) NDP = GDP – 折舊 國民生產淨額(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NNP = GNP – 折舊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由所得面衡量 所得估計法(income approach) 假設家計單位在沒有儲蓄的情況下,所有的所得用來購買廠商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因此,廠商生產的商品及勞務,其總價值等於家計單位的總支出,也就是等於家計單位的總所得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國民所得帳中依所得賺取方式的分類 員工報酬(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 即工資(wage)與薪水(salary)的統稱 淨利息(net interest) 本國廠商支付的利息減去收到的利息,再加上從外國收到的利息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國民所得帳中依所得賺取方式的分類 租金所得(rental income) 指家計單位由其財產,如土地、建築物所賺得的所得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國民所得帳中依所得賺取方式的分類 公司利潤(corporate profits) 這是指公司的稅前盈餘部分,這些稅前盈餘可分配在:保留盈餘(retained earnings)、股利(dividends)及營利事業所得稅(corporate profits tax liability)上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國民所得帳中依所得賺取方式的分類 自營業所得(proprietors‘ income) 除了股份有限公司外,還有許多如合夥(partnership)、獨資(proprietorship)、合作社(cooperatives)等非公司組織型態的廠商,他們的所得即屬於自營業所得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國民所得(national income, NI) 員工報酬、淨利息、租金所得、公司利潤與自營業所得的加總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國內生產毛額等於國民所得加上折舊與間接稅淨額(net indirect tax)再減去國外淨要素所得 GDP = NI + 折舊 + 間接稅淨額國外淨要素所得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個人所得與個人可支配所得 個人所得(personal income, PI) = 國民所得(營利事業所得稅 + 保留盈餘) + 國內外移轉支付淨額 個人可支配所得(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 = 個人所得 - 個人所得稅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例)芭樂國在2005年的國民所得帳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例)芭樂國在2005年的國民所得帳 GDP = 民間消費 + 國內資本形成毛額 + 政府支出 + 淨出口 GNP = GDP + 國外淨要素所得 GNP = 1730 - 5 = 1725

8.2 計算國內生產毛額 NNP = GNP - 折舊 = GNP - (國內資本形成毛額國內資本形成淨額) NI = 員工報酬 + 租金所得 + 自營業所得 NI = (720 5) + 200 + 615 = 1530 間接稅淨額 = GDP - NI - 折舊 + 國外淨要素所得 = 1730 – 1530 - 20 +(5) = 175

預測經濟 經濟預測 核心概念 經濟預測 時間讀解

8.3 名目GDP與實質GDP 名目國內生產毛額(nominal GDP) 以當期市場價格來計算總產出的價值 產出變動但物價不變 產出不變但物價變動 產出與物價都變動

8.3 名目GDP與實質GDP 實質國內生產毛額(real GDP) 利用某基期之固定的價格來計算總產出的價值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物價指數(price index) 衡量物價的高低,為兩組價格的比值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是用來衡量家計單位日常消費的商品與勞務物價變動的指數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消費者物價指數 拉氏物價指數(Laspeyres price index) 以基期的產出做為權數的物價指數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消費者物價指數 巴氏物價指數(Paaschc price index) 以當期的產出做為權數的物價指數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台灣地區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變化趨勢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躉售物價指數 又稱為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或批發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 WPI) 衡量商品批發價格的物價指數,計入的項目為中間原料,但不包括勞務在內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躉售物價指數 PPI有領先指標的功能,當中間原料批發價格上揚時,廠商的生產成本提高,而成本增加的部分將會反映在最終產品的價格上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台灣地區消費者物價指數與躉售物價指數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GDP平減指數(GDP deflator) 定義為:(名目GDP/實質GDP)  100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inflation) 物價指數持續地上升 通貨緊縮(deflation) 物價指數持續地下跌

8.4 物價水準的衡量 名目利率與實質利率 實質利率是金融資產購買力的變化率,等於名目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 費雪效果(Fisher effect) 名目利率會在通貨膨脹率高時走揚,在通貨膨脹率低時下挫,名目利率隨著通貨膨脹率同向變動的趨勢稱之

油價、電價與物價齊漲 核心概念 通貨膨脹 市場聯動 時間讀解

8.5 失業的衡量 台灣地區歷年別失業率

8.5 失業的衡量 失業率的定義 15足歲以上的人口分為 民間人口[勞動力(labor force)、非勞動力(non-labor force)]與武裝勞動力(現役軍人)及監管人口

8.5 失業的衡量 勞動力(labor force) 有能力參與生產活動,且積極尋找工作的民間非監管人口,不管就業與否 非勞動力 泛指學生、家庭主婦、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衰老殘疾無法工作者

8.5 失業的衡量 勞動力可分為 就業(employment) 年滿15歲,擁有一份有酬工作,或在自家事業從事15小時以上的無酬工作

8.5 失業的衡量 勞動力可分為 失業(unemployment) 具有工作能力及工作意願,並積極找尋工作,但卻未獲任何工作,同時也包括等待恢復工作或找到職業而未開始工作亦無報酬者

8.5 失業的衡量 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失業人口占勞動力的比例 失業率 = (失業人口/勞動力) 100

8.5 失業的衡量 台灣地區就業人數與失業率變化趨勢

8.5 失業的衡量 失業的種類 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 unemployment) 是指在目前的環境下,勞動異動所產生的失業。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於求職與求才之間訊息的不對稱

8.5 失業的衡量 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經濟結構發生轉變時所產生的失業 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產業結構的轉變,或當廠商在地區或國際間移動但勞動無法隨之移動時,也算是結構性失業的一種

8.5 失業的衡量 循環性失業(cyclical unemployment) 因景氣循環(business cycle)而產生的失業 當全球景氣衰退或蕭條時,廠商生產意願低落以致對勞動引申性需求不足,社會上能提供的工作機會便相當缺乏

8.5 失業的衡量 自然失業率與充分就業 自然失業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意指一個經濟體系在正常時期所能達到的最低失業率 自然失業率 = [(摩擦性失業人口 + 結構性失業人口)/勞動力]  100

8.5 失業的衡量 經濟學家認為實際的失業率如等於自然失業率時,該國或該經濟體系便已達到了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 一國或經濟體系在充分就業下的產出水準,稱之為潛能產出(potential output)

8.5 失業的衡量 歐肯法則(Okun's law) 表示失業率與國內生產毛額之間的反向關係 Δ實質GDP = 3% - 2  Δ 失業率

8.6 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福祉 產出價值愈高或國民所得愈高未必代表一國的經濟福祉(economic welfare)愈高 國內生產毛額的高低受到產出數量與市場價格的影響,但法從國內生產毛額指標獲得有關經濟福利的訊息

8.6 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福祉 所得分配的現況 只注意國內生產毛額在生產效率上的意義,容易忽略社會所得分配的問題 地下經濟的規模 國內生產毛額主要是由市場交易求得;因此一些非市場交易或資料不易取得的經濟活動無法反映在國內生產毛額之中

8.6 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福祉 休閒的價值 國內生產毛額卻無法表現出休閒所帶來的效用 技術的改進 產品的品質日新月異,但售價不一定會比舊產品來得高

8.6 國內生產毛額與國民福祉 環境的污染 即使一國國內生產毛額快速成長,卻很難從這個數字瞭解,該國為了經濟發展是以多少的自然生態破壞做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