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概論 學 習 內 容 金融體系的意義與功能 金融市場的特性 金融市場的分類 金融市場發達的條件 金融體系的七大變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医学临床工程和安全用电 陈思平.
Advertisements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浦东核心功能区 建设情况与思考
經濟部能源局103年度「電力工程技術決策支援及業務推動」委辦計畫
第7课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C语言及C++程序设计课件.
GFCI 测试方法 制作日期 :May 30, 仅供参考-----.
F.2 MS Excel 2003 (1) 範圍(位址) Cell Address儲存格位址 可以輸入 數字 12345
第五节 并查集.
第4章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4.1 概述 4.2 属性文法 4.3 几种常见的中间语言 4.4 表达式及赋值语句的翻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金融市場概論 學 習 內 容 金融體系的意義與功能 金融市場的特性 金融市場的分類 金融市場發達的條件 金融體系的七大變革 全球金融結構的八大迷失

金融市場的意義 「金」係指「資金」,「融」係指「融通」,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 金融市場是各種金融商品交易或資金供需的市場,它讓資金供需雙方能互通有無,以完成金融交易並協助經濟活動。

圖1-1 資金失衡之調整 正式金融市場(股票、債券、票券等) 外部直接融通 非正式金融市場(個人借貸、互助會、未上市櫃證券) 外部融通 外部間接融通 外部融通 內部融通 資金失衡 正式金融市場(存貨、信託、基金、保險等) 非正式金融市場(地下錢莊、地下投資公司) 保留盈餘 資本公積 折 舊 圖1-1 資金失衡之調整

金融市場之角色 資金媒介:提供各種資金交易,充當資金供需的橋樑。 資金供輸:資金對於經濟體系,就如同血液對於人體。 資金調節:金融市場對於一國經濟的重要性,就像心臟對於人體一樣的重要。

圖1-2 經濟與貨幣循環 要素市場 產品市場 金融市場 政 府 廠 商 家計單位 要素報酬 提供消費財 消費支出 提供生產要素 稅 補貼 政 府 廠 商 家計單位 要素報酬 提供消費財 消費支出 提供生產要素 稅 補貼 移轉 儲蓄 利息、股利 圖1-2 經濟與貨幣循環

金融市場 金融體系 金融中介 風險 分擔 流動性 資金有餘者 (儲蓄者) 資金不足者 (借入者) 資金 報酬 資訊 圖1-3 金融體系提供的主要服務或功能

金融體系提供的主要服務或功能 風險分擔:提供安全的交易環境,減少資金交易的不確定性,以分散、消除或規避風險,俾使資金融通或交易能順利進行。 方 法 意 義 作 用 風險承擔 經由制度上的安排,由交易雙方以外的第三人或政府,來承擔交易對手的違約風險 降低或消除違約(信用)風險 風險分散 藉由多樣化的資產組合,來分散風險 降低市場風險中的非系統性風險 風險規避 藉由金融工具的操作,來避免或移轉風險 降低或消除市場風險

金融體系提供的主要服務或功能(續) 流動性的提供 提供各種流動性的金融資產 提供迅速安全的支付系統 資訊收集與揭露

金融市場的特性 「資金」交易的市場 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 「抽象」的市場 「公開」的市場 較不注重「私人」關係

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 直接金融 是指資金不足者(需求者),以發行直接證券方式,向資金有餘者(供給者)取得資金。 間接金融 是指資金有餘者將餘裕資金「存入」或「信託」予金融中介機構,再由金融中介機構將此資金「貸放」給資金不足者,又稱為金融中介。 間接金融

金融市場 銀行及其他金融中介機構 資 金 資金需求者 資金 資金供給者 存 單 、 信 託 憑 證 (間接證券) 借款憑證 間接金融 資金 證券 (直接證券) 證券發行 直接金融 圖1-4 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

圖1-5 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的消長

直接金融快速興起的原因 利率處於相對低檔 直接金融訂價較有彈性 可籌措長期、大量的資金 直接金融市場參與者快速增加 信用評等制度建立 直接金融籌資方式較多元化且條件放寬 企業上市、上櫃之標準放寬 資產證券化興起

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 有組織與無組織市場 金 融 市 場 的 分 類 集中市場與店頭市場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 債務市場與股權市場 國內與國際金融市場

表1-4 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 項目 初級市場 次級市場 有價證券是否首次發行 首次發行 發行後的買賣流通 證券移轉流程 表1-4 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 項目 初級市場 次級市場 有價證券是否首次發行 首次發行 發行後的買賣流通 證券移轉流程 發行人→承銷商→投資人 賣方投資人→經紀商→買方投資人 範圍 初次公開發行、現金增資及盈餘轉增資等 投資人間相互買賣的市場

集中市場與店頭市場 集中市場 是指在「集中」的交易場所,交易「標準化」商品的市場。 店頭市場 是指在非集中的交易場所,如證券商的櫃檯,交易「個別化」、「特殊化」等「非標準化」商品的市場。 店頭市場

表1-5 「典型」集中市場與店頭市場的差異 項目 集中市場 店頭市場 商品是否標準化 標準化 通常為非標準化 交易場所 集中交易場所 表1-5 「典型」集中市場與店頭市場的差異 項目 集中市場 店頭市場 商品是否標準化 標準化 通常為非標準化 交易場所 集中交易場所 非集中交易場所,例如,銀 行及證券商的營業櫃檯 交易方式 透過「公開喊價」或「電子自動撮 合系統」的「集中競價」方式交易 主要以「議價」方式交易 價格透明度 價格透明且容易取得 價格較不透明 交易雙方認識與否 彼此不認識 彼此認識 商品流動性 部位很容易出脫,流動性較高 部位不容易出脫,流動性 較低 規範 有嚴格的規範 規範較鬆散

普通交易採集中競價;大額交易採議價 證券市場 集中市場 (台灣證券交易所) 店頭市場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 未上市櫃市場 集中競價 人工議價 圖1-6 台灣證券交易市場的分類

圖1-7 集中與店頭市場有價證券交易的比重(2012) 集中市場 店頭市場 圖1-7 集中與店頭市場有價證券交易的比重(2012)

圖1-8 集中與店頭市場股票交易值所占比重

債務市場與股權市場 債務市場 是債務憑證發行與買賣的市場;表彰對發行人有本金、利息請求權的憑證,稱為債務憑證。 股權市場 是股權憑證發行與買賣的市場。表彰對發行人有股權請求權的憑證,稱為股權憑證。 股權市場

圖1-9 股票與債券交易概況

債務市場與股權市場(續) 債券交易大幅成長的因素 債券發行量快速成長,市場籌碼大幅增加 投資理財觀念的改變 附買(賣)回交易較為靈活 債券交易效率提高 近年來,利率水準處於低檔,有利債券發行與交易

有組織與無組織的市場 「有組織」的金融市場 係指有管理、有制度、合法的金融市場。 「無組織」的金融市場 係指缺乏管理、沒有制度或非法的金融市場,又稱為「地下金融」、「黑市金融」或「非正式」的金融市場。(有關地下金融請參閱本章「金融探索」) 「無組織」的金融市場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 分類 工具期限 主要工具 特色 功能 貨幣市場 1年內 各種票券 銀行間拆款 流動性高、交易期限短、風險低 調節經濟單位資金的短期失衡 資本市場 1年以上 股票 債券 流動性較差、收益性高、風險高 儲蓄與投資的管道,促使資本形成

圖1-10 台灣現行的金融體系

圖1-12 大陸現行的金融體系(補充)

國內與國際金融市場 國際金融市場的特色 以國際通貨為交易媒介 資金交易自由化、國際化 有健金且發達的外匯市場 面臨國家風險與匯兌風險

金融市場發達的條件 健全的信用制度 多樣化的交易工具 透明化的管理規則 大量儲蓄的供給 基礎設施 健全的中央銀行與銀行制度 完備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表1-6 常見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 說明 重要支付系統 處理資金移轉、金融交易「款項」清算之系統 證券清算系統 處理有價證券交易所涉「券項」之移轉及清算 證券集中保管機構 處理證券交易有關之證券保管、過戶 集中交易對手機制 作為買方的「賣方」、賣方的「買方」,承擔原交易雙方的信用風險

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金融中心係指,國際金融業務及交易行為高度集中的地區。 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或優勢:完善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且具有貿易自由、金融自由、產權保障、低稅率、完善有效的司法體制與金融監理。 表1-7 全球前5大金融中心 2012年排名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 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IFCD)排名 1 倫敦 紐約 2 3 香港 東京 4 新加坡 5 蘇黎世

金融體系的七大變革 解除金融管制 金融全球化 金融機構持續整合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重要性提高 資本市場的快速成長(見圖1-13) 金融商品推陳出新 新金融機構不斷出現

金融結構的八大迷思 股票並非企業最主要的外部融資來源 發行有價證券並不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方式 直接金融的重要性並沒有大過間接金融 銀行才是企業最主要的外部資金來源

台灣 美國 圖1-14 台灣、美國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

金融結構的八大迷思(續) 金融體系是經濟體系中規範最嚴格的部分 只有大型且健全的企業才能透過證券市場籌資 抵押品是家計單位與企業在債務契約中很重要的特性 債務契約通常是極為複雜的法律文件,且有諸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