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院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究-以淡水地區為例 A Study of University Facultie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in Leisure and Sports Activities–An Example of the Tamsui Area 真理大學 運動管理學系 郭正德
前言 一、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宣揚二十一世紀全民運 動權研討會中提出體育願景為讓所有的工作 都變成手段,運動、休閒才是生活的目標。 二、由於國人對於休閒的觀念還是停留在看電視 、閱讀書報等靜態休閒,對於動態的休閒觀 念仍顯不足。 三、而大學校院教職員一直扮演著社會發展進步 的一份子,對於休閒運動的益處和功能也較 有深刻的認知,因此提昇大學校院教職員的 休閒運動風氣,也可藉此達到帶動推廣休閒 運動的效果。
研究動機 一、為使了解淡水地區大學院校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需求的理論觀點,探討淡水地區大學院校教職員對休閒運動之相關研究,並了解個人基本資料自變項的差異。 二、對參與休閒運動動機、休閒運動參與行為加以探討與進一步的了解 。 三、藉以提昇各大學校院教職員對休閒運動的認知和瞭解,並提供學校行政單位對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之分析研究之參考。
研究動機 本研究以淡水地區大學校院專任教職員為研究調查之對象,包括真理大學、淡江大學及新埔技術學院等三所學校,經由問卷調查的方式來深入研究,並透過調查分析的結果瞭解這三所學校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究。
研究目的 一、大學校院教職員是社會的高級知識份子,扮演社會發展進步的中堅要角,若能有效改變其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應可發揮良好的示範作用。 二、而對於個人健康生活型態的促成、生活品質的改善也有明顯而關鍵的影響力。 三、本研究期望可以藉由對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行為來探討,不僅可了解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的情形,也可提供學校相關單位做為全面推廣休閒運動的參考依據。
研究問題 一、 探討性別、年齡、服務部門、學歷、職稱與月收入等自變項的差異。 二、分析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行為的特徵。 三、瞭解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所包含因素。 四、不同性別與職稱在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在不同年齡、服務部門、學歷與月收入之各自變項與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是否有顯著差異? 六、了解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參與行為是否有顯著關聯?
研究設計 一、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設計「大學校院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行為問卷」,採結構封閉式答案以利勾選題及李克特尺度(Likert Scale)之五分量表。 二、編製過程包含問卷擬定、預試、信度與效度檢定,再進行資料蒐集。
研究工具 「大學校院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 行為問卷」共計37題,內容共分三部份: 一、個人基本資料 二、大學校院教職員休閒運動參與行為 三、大學校院教職員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並以SPSS 10.01 for Windows 資料分析之工 具及資料蒐集的主要工具。
研究對象 一、研究對象:本研究以淡水地區大學校院全體專任教職員為研究調查之對象。 二、抽樣方法:分別以真理大學、淡江大學以及新埔技術學院等三所學校為抽樣對象,採用便利隨機抽樣法進行抽樣。 三、樣本數:本研究以淡水地區大學校院全體專任教職員為研究調查之對樣本數為了降低抽樣誤差與問卷回收的困難,在三所學校各發放100份問卷,問卷發放量總計為300份;回收問卷總計282份。 四、最大抽樣誤差估計值:本研究之最大抽樣誤差估計值為±5.77%。
資料收集 總共發出問卷300份,於2003年4月12日開始至真理大學、淡江大學以及新埔技術學院等三所學校之專任教職員進行抽樣。 並在2003年4月22止共回收282份問卷,由於14份問卷沒有填寫完整而作廢,總共取得26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
資料分析處理 一、所得資料以次數、百分比、標準差表達結果 。 二、先進行Kaiser-Meyer-Olkin(KMO)取樣適當性量數檢定分析及Bartlett’s球形考驗(KMO值大於0.5及顯著性小於0.05時),再進行因素分析。 三、因素抽取以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應用直接斜交轉軸法,使因素負荷量易於解釋,辨別代表資料結構的幾個因素,達到資料構面縮減的目的。並依據這些項目的交集特質為因素構面命名,並以所萃取之構面進行分析檢定。
資料分析處理 四、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性別在「資訊因素」、「運動效益」、「阻礙因素」、「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是否具顯著差異。 五、根據常態性、隨機抽樣、獨立性、變異數同值性,進行假設檢定與資料轉換,執行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檢定是分析個人基本資料在參與休閒運動之動機之「資訊因素」、「運動效益」、「阻礙因素」、「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是否具顯著作用,事後比較(Post Hoc Tests)多重比較採雪費法。 六、卡方考驗分析在參與動機因素與參與行為各項因素是否具顯著關聯,所有差異顯著性考驗之顯著水準為α=0.05。
研究結果與結論 一、在整體基本資料顯示: 女性比男性答卷者多,約佔6:4。 年齡以41~50歲佔最多。 服務部門以學務處佔最多數。 學歷以學士學位佔最多數。 職稱以職員居居多。 個人月收入以35,000~45,000元居多。
研究結果與結論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總共萃取出五個構面因素,分別為「資訊因素」、「運動效益」、「阻礙因素」、「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
研究結果與結論 1. 參與行為分析中教職員每週參與休閒運動之次數以「2次」佔86人(32.1%)之比例最高。 三、休閒運動行為分析 1. 參與行為分析中教職員每週參與休閒運動之次數以「2次」佔86人(32.1%)之比例最高。 2. 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和誰從事休閒運動以「家人」陪同佔96人(35.8%)相對人數之比例最高。 3. 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以每月花費「0元」佔111人(41.4%)相對人數之比例最高。
研究結果與結論 四、參與休閒運動之因素 1. 「促進身體健康」佔56.0%人數之比 例最高 2. 「紓解壓力」佔18.3% 2. 「紓解壓力」佔18.3% 3. 「讓心情愉快」佔14.6% 4. 「消磨時間」佔3.7% 5. 「增加社交經驗」佔4.5% 6. 「學習運動技能」佔0.7% 7. 「其他」佔0.4%之比例為最少。
研究結果與結論 五、影響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不想參與原因 1 .以「時間不足」104人(38.8%)相對人數之比例最高。 2. 「工作繁忙」佔65人(24.3%) 3. 「沒有友伴」佔34人(12.7%) 4. 「沒有興趣」與「場地不足」各佔22人(8.2%) 5. 「交通不便」佔8人(3.0%) 6. 「費用太貴」佔7人(2.6%) 7. 「缺乏體力」、「家人不支持」各佔2人(0.7%) 8. 「缺乏指導」及「其他」各佔1人(0.4%)人數比例為最少。
研究結果與結論 六、主要從事何種項目之休閒運動 1 . 「羽球」佔57人(21.3%)相對人數之比例最高 2. 「籃球」與「慢跑」佔31人(11.6%) 3. 「有氧舞蹈」佔27人(10.1%) 4. 「網球」與「健行」各佔15人(5.6%) 5. 「桌球」、「游泳」與「郊遊」各佔12人(4.5%) 6. 「韻律舞蹈」佔11人(4.1%)、「騎自行車」佔9人(3.4%) 7.「土風舞」與「高爾夫球」各佔8人(3.0%)
研究結果與結論 七、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性別在參與休閒運動動機之差異性: 1. 男性在「資訊因素」與「阻礙因素」均比女性更為認同;在「運動效益」、「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男性與女性在三個因素構面均無顯著差異。 2. 在分析職稱方面「社會因素」,結果發現達顯著,表示職員在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在「社會因素」低於教師 3. 在「資訊因素」、「運動效益」、「阻礙因素」、「個人因素」之四個構面上,結果發現達未顯著,表示職員與教師在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之上述構面上並無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與結論 八、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性別在參與休閒 運動動機之差異性 1.男性在「資訊因素」與「阻礙因素」均比女性更為認同。 2.在「運動效益」、「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男性與女性在三個因素構面均無顯著差異。 3. 職稱方面「社會因素」,結果發現達顯著,表示職員在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在「社會因素」低於教師。 4. 在「資訊因素」、「運動效益」、「阻礙因素」、「個人因素」之四個構面上,結果發現達未顯著,表示職員與教師在參與休閒運動的動機之上述構面上並無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與結論 八、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 .年齡在「資訊因素」、「阻礙因素」、 「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 服務部門在「資訊因素」、「運動效 益」、「阻礙因素」、「個人因素」 與「社會因素」 學歷在「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 每月收入在「資訊因素」、「運動效 與「社會因素」均達顯著性差異。
研究結果與結論 八、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 .年齡在「資訊因素」、「阻礙因素」、 「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 服務部門在「資訊因素」、「運動效 益」、「阻礙因素」、「個人因素」 與「社會因素」 學歷在「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 每月收入在「資訊因素」、「運動效 與「社會因素」均達顯著性差異。
研究結果與結論 2.年齡方面在「運動效益」 服務部門在「個人因素」 學歷在「資訊因素」、「運動效益」、「阻礙因素」則是無顯著差異之產生。 八、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2.年齡方面在「運動效益」 服務部門在「個人因素」 學歷在「資訊因素」、「運動效益」、「阻礙因素」則是無顯著差異之產生。
研究結果與結論 九、Pearson卡方檢驗分析 參與動機變項與參與行為變項皆達到顯著水準,表示參與動機與參與行為之間具有顯著相關聯。
研究結果與結論 綜合以上結論: 一、大校院教職員在每週參與休閒運動的次數上稍嫌不足,有待教職員自我勉勵與加強 二、工作繁忙和時間不足是影響教職員不能參與休閒運動的主要原因 三、教職員應妥善安排自我時間讓休閒運動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四、在參與休閒運動的項目上,多是選擇慢跑、籃球、網球等運動類項目,應該可以讓休閒運動的總類多樣化。
建議 將以研究所得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每週的次數平均為兩次。建議教職員除多參與休閒運動外,在每週參與的次數能增加為至少三次。 二、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未來在休閒運動之安排應以全家一起參與,藉此可以建立家人之親子關係;安排與同事從事休閒運動,增進同事間人際關係。
建議 三、在未來休閒運動應以增進健康機能為導向,對於身心紓解壓力與讓心情愉快為考量因素。 四、教職員主要從事健身類休閒運動居多,其次為聯誼性之休閒運動,建議在未來可以選擇多樣化休閒運動,以符合教職員之需求。
建議 五、在工作之餘,能隨時隨地且不受場地或時間限制之以簡單方便運動項目為主,藉以達到運動健身之目的,並提昇服務品質與工作效力。 六、多加利用資訊宣導男性對休閒運動應給予鼓勵參與,降低阻礙程度。 七、在後續研究方面,能擴大對全國各級學校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行為作深入的調查研究,以作為學校教職員參與休閒運動及安排教職員休閒運動課程內容之參考。
簡報完畢 敬請各位給與指導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