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 機制暨配套措施 說明 教育部學務特教司 106年5月8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採購流程.
Advertisements

連續『三次』未依規定請假 未參與協議組織名單統計
行銷研究 單元三 次級資料的蒐集.
WISER模式的建立與內涵說明 (含手冊使用說明)
LearnMode學習吧 行動學習 網站註冊程序 長榮中學 電腦中心 製.
附屬單位預算─地方教育發展基金 超支併決算及補辦預算 決算科 李亦晨.
學校三級預防輔導機制 輔導人員 職掌及功能表
主辦單位:管院-應英系 計畫名稱:103學年度教學卓越計畫 -產業實務案例 影片類別:實務案例 主題:兒童美語教師的教學行政工作(上):
LiveABC學習系統 103年英語自學說明會 校內學習資源LiveABC.
海星學制 一、國民中學 二、普通高中 三、高職 四、綜合高中
計畫簡介 1.辦理單位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2.承辦單位 就業情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3. 費用 全部免費 4.注意事項
建造執照申請流程 附件7 收件 查核協檢項目? 不收件 協審 行政審查 決行 起造人 建築師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OpenID與WordPress使用說明
家長教育 之 電子學習.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中研院誠徵博士後研究員 一、基礎方面的研究: 二、應用方面的研究: 三、資格: 四、意者請備履歷、自傳及論文於104年06月30日前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行政業務-學務處生輔組 分機:24124 系統問題-圖資處系統組 分機:21735
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系統案 系統操作說明
本院使用建教合作之輔仁大學 圖書館資料庫 設定方式說明
教學卓越計畫 工讀系統操作手冊 103年03月10日.
103年度校園檳榔危害防制 以健康促進模式介入輔導計畫 期中分享會
2013/09/23 12:20-13:30 LIVE ABC英檢平台 與其他校內學習資源
運用資訊學英語 線上資源的認識與運用 正興國中 陳貞君老師.
教師入職啟導計劃 為學校提供的相關支援服務
NO.004 職涯 報 徵才 實習 家教 國立嘉義大學 學生事務處學生職涯發展中心.
大學多元入學說明會 教務處實驗研究組長 仲偉芃老師.
大專校院特殊教育通報 轉銜系統 報告人: 王菊生.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FTP使用教學 簡介: 軟體名稱:FileZilla 軟體性質:Freeware 版本: 繁體中文版
中央研究院 新增主題研究計畫 線上申請流程總覽 必須告知 總主持人所屬單位 承辦人 總主持人 分支計畫主持人 共同主持人
休閒資料庫應用與製作 汪淑慧.
生教組長處理學生事件 正向管教 轉學生 親赴家訪 輔導紀錄 學生畢業當日於臉書感恩留言 2019/5/7.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一校訂必修試行課程介紹 人文社會 專題探究 (12班) 數理研究 方法 (12班) 歷史組 (4班) 地理組 (1班)
馬偕醫學院 圖書館
新湖國中10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 校務會議 教務處報告
NASA 二階.
學校端:證書認證相關作業 一.實作認證維護:完成評鑑後之認證勾選 二.申請評鑑證書:申請證書之提交
亞洲大學-蒲公英計劃 Outlook 2007 使用教學 資訊發展處 何寶瑜 分機3501.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新湖國中106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 校務會議 教務處報告
103學年度入學學生學分審查 簡報日期: 報告人:鄭素芬
風險評估作業操作說明 中山工商人事室.
台北市蘭雅國小 台北市OpenID/SSO單一簽入系統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106年度成果發表競賽辦法 組別 團體組 個人組 人數 2人以上,最多6人 同一實習公司,或同一產業得併組參賽 1人為限 格式
自殺防治網絡轉介自殺風險個案通報流程 社政、教育、勞政、警政、消防….等 自殺防治網絡人員發現自殺風險個案 (註1、註2) 自殺威脅者
列印計算表 1 1.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102年度 公文整合及線上簽核系統維護案 一般承辦人教育訓練 日期:102年12月26日
UCAN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推廣.
PVQC-校內賽 考生注意事項.
中、英文成績單分流改版 依據 本校105學年度第2學期第2次教務會議決議通過
資料庫系統_答案 Database System Week3
校外實習媒合資訊平台介紹 報告人:王上明 指導單位: 教育部技職司 承辦單位: 明志科技大學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指導教師:張慶寶 老師 組長:劉明哲 組員:蔡維庭、葉聖鴻、康有成
如何註冊「臺北e大」 委託 辦理.
課程查詢─查詢網頁指引 1.請至【師大首頁】選擇學生.
營運模式.
108學年度經費預算 編製日程表 報告人: 許淑群 報告日: 108年01月14日.
新生床位選填 作業流程說明.
昂首踏實- 大專校院校外實習媒合資訊平台 主講人:王上明 中華民國 100年6月 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進修學院 二年制 會 計 系 課程表 年 級 第 一 學 年 第 二 學 年 學 期 上學期 下學期
NWE詢價系統使用說明--for vendor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 機制暨配套措施 說明 教育部學務特教司 106年5月8日

為什麼要建立轉銜機制?

轉銜機制來自實務需求 1.無論有沒有轉銜機制,學生都會進入現就讀學校 就讀。 原就讀學校 1.無論有沒有轉銜機制,學生都會進入現就讀學校 就讀。 2.真正需要輔導的學生,能不能夠透過兩校間的互 助合作,降低/縮短輔導空窗期? 3.實務上,各學制皆有發展出不同型態合作機制的 案例→沒有法規授權,輔導人員風險高。

轉銜機制及工作進度

轉銜輔導及服務(進程規劃) 輔導機制 法規說明 工作坊 教育訓練 106.1-106.06 104.12-106.1 102-104.12 1.委託研究國內學生轉銜運作方式。 2.規劃轉銜機制;舉辦草案公聽會。 3.研訂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機制 。 1. 建置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系統。 2.與國防部、內政部協調軍警校院轉銜方式。 3.調查各級教育主管機關所轄學校名錄。 4.相關配套措施。 法規說明 工作坊 教育訓練 104.12-106.1

委託研究與現行機制不同之處 提報 同意 評估 轉銜 處遇 列冊 追蹤 通報 資料 輔導 學校由被動轉為主動 委託研究 教育部版

轉銜輔導及服務(法規) 輔導機制 學生輔導法第19條 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105年8月1日施行) (第一項)為使各教育階段學生輔導需求得以銜接, 學校應提供整體性與持續性轉銜輔導及服務; 其轉銜輔導及服務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 之。 (第二項)中央主管機關得建置學生通報系統,供學 校辦理前項通報及轉銜輔導工作。 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105年8月1日施行) 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注意事項 (106年1月26日生效)

輔導機制 轉銜輔導及服務(概念圖) 通報 查詢 轉銜學生名冊 評估 現就讀學校 通知 原就讀學校 輔導資料

轉銜輔導及服務(工作進度) 輔導機制 轉銜工作內容 教育部工作規劃 104學年 105學年上學期 105學年下學期 106學年 上學期 105年 7月31日前 8-12月 106年 1月 2-4月 5-7月 轉銜工作內容 教育部工作規劃 轉銜機制開始施行 針對105學年度畢業生,進行評估 1.原學校通報 2.下一階段學校查詢 建置轉銜通報系統 1.研議配套措施 2.擬定作業規定(已完成令頒) 教育訓練

轉銜機制 流程、步驟及配套措施

輔導機制 轉銜輔導及服務(概念圖) 通報 查詢 轉銜學生名冊 評估 現就讀學校 通知 原就讀學校 輔導資料 輔導資料

現行機制的各階段 列冊 追蹤 評估 通報 同意 資料 轉銜 輔導 處遇 教育部版 高關懷學生 全體學生 曾接受介入性或處遇性輔導 從學校輔導體系已 列冊追蹤在案的學 生,為評估是否為 轉銜學生的母數。 →避免從茫茫人海 中篩選。 全體學生 接受發展性輔導

現行機制的各階段 列冊 追蹤 評估 通報 同意 資料 轉銜 輔導 處遇 教育部版 轉銜學生 高關懷學生 全體學生 仰賴學校輔導體系的 專業,評估找出真正 有需要轉銜的學生。 →公聽會上,來自實 務現場的訴求 →轉銜學生初評參考 指標(教育部106.2.9函頒) →可依需求修改 高關懷學生 曾接受介入性或處遇性輔導 全體學生 接受發展性輔導

如何篩選? 轉銜學生 ●透過校內輔導專業評估機制(如 開/結案作法…等)。 ●參考教育部參考指標─轉銜學 生初評參考指標(可逕行修改)。 ●於學生即將畢業/離校前,召開 評估會議,議決「轉銜學生名單 」。 ●上通報系統通報「轉銜學生基 本資料」。 高關懷學生 曾接受介入性或處遇性輔導 全體學生 接受發展性輔導

輔導機制 轉銜輔導及服務(概念圖) 通報 查詢 轉銜學生名冊 評估 現就讀學校 通知 原就讀學校 輔導資料 輔導資料

教育部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通報系統 http://transfer.edu.tw/ 使用者帳號:學校代碼 學校代碼+E→(附設國小部) 學校代碼+J→(附設國中部) 單位管理者帳號:主管機關代碼 代碼查詢:教育部統計處網頁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News.aspx?n=63F5AB3D02A8BBAC&sms=1FF9979D10DBF9F3

現行機制的各階段 列冊 追蹤 評估 通報 同意 資料 轉銜 輔導 處遇 教育部版 通報 通知 查詢 通報資料聚焦學生輔導需求及基本資料 →資料接收端:現就讀學校;其他學校看不到。 →遲遲未出現現就讀學校者,由主管機關列冊管理。 通報 通知 現就讀學校 原就讀學校 查詢

現行機制的各階段 列冊 追蹤 評估 通報 同意 資料 轉銜 輔導 處遇 教育部版 現就讀學校接收轉銜學生資料後,即可啟動校內關懷 輔導機制 →觀察、建立信賴關係、關懷輔導、追蹤、介入性輔 導、處遇性輔導…等。 →決定是否向原就讀學校索取輔導資料, 並沒有限制須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也可以不索取→尊重輔導專業判斷。 現就讀學校

現行機制的各階段 校內關懷輔導 現就讀學校 原就讀學校 →經輔導評估/追蹤輔導… →無持續接受輔導服務需求 →結案 →有持續接受輔導服務需求,但不需協助 →依需求提供介入性或處遇性輔導服務 →有持續接受輔導服務需求,且需協助 →爭取同意,索取資料…

輔導機制 轉銜輔導及服務(概念圖) 通報 查詢 轉銜學生名冊 評估 現就讀學校 通知 原就讀學校 輔導資料 輔導資料

輔導資料索取需經評估 1.現就讀學校接收轉銜學生資料後,即可啟動關懷 輔導機制。 原就讀學校 1.現就讀學校接收轉銜學生資料後,即可啟動關懷 輔導機制。 2.進行關懷輔導機制的過程中,輔導評估是否有需 要索取原就讀學校所做的輔導資料。 →是否索取,並沒有時間限制。 →索取個人隱私資料,需法規授權。

資料取得同意後密件函轉 1.現就讀學校取得當事人(學生未滿20歲,應含法定 代理人)同意。 原就讀學校 同意書 公 文 輔導資料 轉銜表 1.現就讀學校取得當事人(學生未滿20歲,應含法定 代理人)同意。 2.取得同意後,現就讀學校以正式公文(附當事人「 同意書」),請原就讀學校提供學生輔導資料。 3.原就讀學校收到公文後15日內以密件函轉。

+ 取得同意,函索公文怎麼寫? 密件公文 當事人同意書 (當事人未滿20歲 應加上法定代理人 同意書) 公文內容應 敘明目的、 理由還有所 需資料有哪 些。 +

免取得同意的情形 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105年8月1日施行) 一、學生或其法定代理人主動請求轉銜輔導。 (第三項)輔導資料之轉銜,應取得學生本人或法定代 理人之同意書。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 限: 一、學生或其法定代理人主動請求轉銜輔導。 二、基於維護公共利益之必要,經學校主管機關 同意。 三、基於保護學生生命、身體或健康之必要。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

免取得同意,函索公文怎麼寫? 密件公文 (免附同意書) 公文內容應 敘明目的、 理由還有所 需資料有哪 些。

不同意時,怎麼辦? 派員出席 召開 得召開個案會議或轉銜會議,邀請原就讀學校 派員出席;原就讀學校不得拒絕。 原就讀學校 現就讀學校 轉銜會議(轉銜§9Ⅰ) 個案會議(轉銜§7Ⅰ,施細§7Ⅰ) 得召開個案會議或轉銜會議,邀請原就讀學校 派員出席;原就讀學校不得拒絕。

小結

承辦人員怎麼做? 認識並了解 遊戲 規則 熟悉 各項表件的 功能及使用時機 善用 通報 系統 可提供的訊息及幫助 列冊 追蹤 評估 通報 同意 資料 轉銜 輔導 處遇 教育部版 認識並了解 遊戲 規則 熟悉 各項表件的 功能及使用時機 善用 通報 系統 可提供的訊息及幫助 辨別 轉銜 與 校內一般輔導機制 的差異

輔諮單位主管怎麼做? ●有需要訂校內規定嗎?若有需要,該怎麼做? ●如何請教務處幫忙(提供入學學生名單及身分證字號…等)? 列冊 追蹤 評估 通報 同意 資料 轉銜 輔導 處遇 教育部版 ●有需要訂校內規定嗎?若有需要,該怎麼做? ●如何請教務處幫忙(提供入學學生名單及身分證字號…等)? ●需調整個案管理、輔導結案……的作法嗎?

Q & A

學校進行輔導專業評估(轉銜學生初評參考指標),若當事人不同意,那還要轉銜通報嗎?

未滿20歲之轉銜學生,經輔導評估後,認為有需要向原就讀學校索取輔導資料,但學生與法定代理人意願不同,該怎麼辦?

簡報結束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