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合反应的特征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竞聚率的测定与影响因素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Q-e概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泸定县是进藏出川的咽喉要道,素有甘孜州东大门之称。 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干燥温暖,年平均气温 16.5 ℃,年平均无霜期 279 天,年均降雨量 664.4mm 。境 内平坝、台地、山谷、高山平原、冰川俱全,为世界所罕 见。泸定以 “ 红色名城 ” 著称,有 1705 年康熙皇帝亲赐御笔.
Advertisements

海南洋浦港区深水航道及岸滩整治工程 简 介 中交天航局洋浦工程项目经理部.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洋浦港是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核心资源,对于开发区的腾飞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8 年 4 月,胡锦涛总书记到洋浦经济开发区进行考察时指 出,洋浦港 “ 要积极参与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环北部湾区.
【演示】:将硬币从高处静止释放。 问:观察到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 1 ) v 0 =0 ;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这一类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 2 )竖直下落。
46 交通运输设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铁路运输设备 第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第四章 道路运输设备 第五章 水路运输设备 第六章 航空运输设备 第七章 管道运输设备 06: :57.
实训15.散光软镜的复查 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 王海英.
15.3 分式方程 第1课时.
实训11:球面软镜的复查 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 王海英.
室内装饰材料 艺 术 设 计 专 业 主讲:李博慧 为生活创造一个理想、舒适的内部环境
第九章 第二节 巴西.
第 2 章: 制冷空调系统的主要设备 及工作原理.
未來發展趨勢與挑戰 2015「江丙坤先生學術講座」專題演講 國立臺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榮譽顧問暨亞洲金融季報總編輯 李勝彥
从2014年广东地理高考试题特点看 2015届地理高考备考育人策略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庞留根 吕叔湘中学 2007年7月 版权所有—庞留根 ,
学习情境三 桥梁下部结构的构造与施工 桥梁墩台的构造.
第二章 企业并购 企 业 并 购 企业 合并 会计 处理 谋求发展: 迅速扩张、突破壁垒、应对外部环境
课首 第二章 有理数 苏科版 • 七年级 《 数 学 ( 上 )》 2.1 比零小的数 龙都初级中学 彭生翔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王积羽.
安平港客運暨水岸觀光開發規劃 委託技術服務案
绦虫形态学观察 丝虫、猪带绦虫、包虫生活史、致病、预防 丝虫、旋毛虫、绦虫、包虫虫卵和幼虫、成虫.
沪深300股指期货早报 永安期货济南营业部 作者:王庆森 手机:
“淡雅浓香 中国风尚” 山东低度浓香白酒整合传播侧记
供需难言改善,焦炭反弹渐弱 上海金源期货有限公司 李江.
天河购物中心防火实习检查(四班) 概述: 第一部分: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火栓和消防给水 (邱庆瑞)
2011年高考考前指导(物理) 报告人:詹道友 (合肥八中).
第六章 证券投资 本章主要介绍了债券、股票和投资组合的投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证券投资的决策方法,了解投资组合的相关理论。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证券投资的种类与目的 第二节 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率 第三节 证券投资决策 第四节 证券投资组合.
第二节 海 洋.
巧用物理 远离危害 何海卫.
第二章 财务管理价值观念 第一节 货币时间价值 第二节 风险与收益 第三节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要点 计算 分隔墙)K值的规定(限值)和计算,外墙平均K值的计算 和计算 3.1 体形系数
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监测命题的路径与方法 彭晓玫
第四章 匀速圆周运动 B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动画分镜头技巧 梁思平.
美麗又動人 指導老師:盧慈慧 研究學生:吳靜華 研究日期:3月28日.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
第七章 空调系统的风道设计 第一节 风道内空气流动阻力; 第二节 风道内的压力分布; 第三节 风道的水力计算;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階段監造管理之探討 授課老師:林俐玲 教授 指導老師:陳文福 教授 報告人: 顏廣智 學 號:
二综防火设计分析.
钳加工技术 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数控教研组.
沈阳市场1-9月销售情况及五里河地块竞品销售情况
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主讲者:周儒. 7.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主讲者:周儒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铁路线 公路线 内河航道 区位分析.
「流域綜合治理計畫」 區域排水塔寮坑溪系統-啞口坑溪、十八份坑溪及潭底溝規劃檢討執行計畫
第13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13-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13-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3-3 带的应力分析
传动系统是汽车拖拉机地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发动机到驱动轮之间的一系列传动零部件的总称。其基本功能是:
项目九 猪的一般饲养管理.
1.4 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 1、基础 2、墙体和柱 3、屋顶 4、楼地层 5、楼梯 6、门窗 次要组成部分(阳台、雨蓬、台阶、散水等)
第18课 机械运动.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费用计算方法 2015年10月.
高 分 子 化 学 Polymer chemistry 潘祖仁主编 ( 第四版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五章 感应电机的稳态分析 第一节 感应电机的结构与运行状态 第二节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磁动势和磁场
高分子化学 第七章 链式共聚合反应.
建國國小英語教學線上課程 字母拼讀篇(一) 製作者:秦翠虹老師、林玉川老師.
兰洼桑椹果 石人洼西瓜 礼河大樱桃 奎门的草莓.
4.小数与单位换算 第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铺地面.
2012慈濟大學18週年校慶運動會 裁判研習 體育教學中心 張木山 教授.
2003/04下學期 六年級數學科 速率 關兆良.
电磁屏蔽技术.
专题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11章 蒸发 .
信用部財務專業人員初級研習班 台灣債券市場簡介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直线传播能解释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 2、小孔成像 3、日食、月食的形成
這個距離可以是直線的長度,也可以是曲線的長度。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3. 活动:降落伞比赛.
圆锥的认识.
小数的性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
第一章 测量和机械运动 复习课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共聚合反应的特征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竞聚率的测定与影响因素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Q-e概念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 共聚合反应的特征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竞聚率的测定与影响因素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Q-e概念

3 3.1 共聚合反应的一般 概念 1 共聚合反应及分类 共聚合是指两种或多种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 3.1 共聚合反应的一般 概念 3 1 共聚合反应及分类 共聚合是指两种或多种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 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链中含有两种或多 种单体单元,该聚合物称为共聚物 根据参加共聚反应的单体数量,共聚反应可分为三种类型:

共聚合反应多用于连锁聚合,对于两种单体发生的缩聚反应则不采用“共聚合”这一术语 理论研究得相当详细 两种单体参加的共聚反应称为二元共聚 三种单体参加的共聚反应称为三元共聚 多种单体参加的共聚反应称为多元共聚 动力学和组成相当复杂 说明: 共聚合反应多用于连锁聚合,对于两种单体发生的缩聚反应则不采用“共聚合”这一术语 2 共聚物的类型与命名 对于二元共聚,按照两种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的排列方式不同,共聚物分为四种类型: 无规共聚物 两种单元M1、M2在高分子链上的排列是无规的

~~M1M2M2M1M2M2M2M1M1~~ 交替共聚物 M1、M2单元轮番交替排列,即严格相间 ~~M1M2M1M2M1M2~~ 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分子链是由较长的M1链段和另一较长的M2链段构成 ~~M1M1M1M1~~M2M2M2M2~~M1M1M1~~ 根据两种链段在分子链中出现的情况,又有 AB型 ABA型 (AB)n型

接枝共聚物 共聚物主链由单元M1组成,而支链则由单元M2组成 M2M2M2~~ ~~M1M1M1~~~~M1M1~~~M1M1M1~~~~ 无规和交替共聚物为均相体系,可由一般共聚反应制得 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往往呈非均相,由特殊反应制得

共聚物的命名: 聚- 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前面加“聚”字  -共聚物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后面加“共聚物” 如聚丁二烯-苯乙烯  -共聚物 两单体名称以短线相连,后面加“共聚物” 如乙烯-丙烯 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在两单体间插入符号表明共聚物的类型 co copolymer 无规 alt alternating 交替

b block 嵌段 g graft 接枝 此外: 如: 氯乙烯-co-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聚丙烯-g-丙烯酸 无规共聚物名称中,放在前面的单体为主单体,后为第二单体 嵌段共聚物名称中的前后单体代表聚合的次序 接枝共聚物名称中,前面的单体为主链,后面的单体为支链 如: 氯乙烯-co-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聚丙烯-g-丙烯酸

3. 研究共聚反应的意义 在理论上 在应用上 成为高分子材料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共聚是改进聚合物性能和用途的重要途径 3. 研究共聚反应的意义 在理论上 可以研究反应机理; 可以测定单体、自由基的活性; 控制共聚物的组成与结构,设计合成新的聚合物。 在应用上 成为高分子材料改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共聚是改进聚合物性能和用途的重要途径 如 聚苯乙烯,性脆,与丙烯腈共聚 聚氯乙烯塑性差,与醋酸乙烯酯共聚 扩大了单体的原料来源 如 顺丁烯二酸酐难以均聚,却易与苯乙烯共聚

3.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1. 共聚物组成方程 两种单体的化学结构不同,聚合活性有差异,故共聚物组成与原料单体组成往往不同 3.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两种单体的化学结构不同,聚合活性有差异,故共聚物组成与原料单体组成往往不同 聚合中,先后生成的共聚物的组成也不一致 1. 共聚物组成方程 1944年,由Mayo和Lewis推导出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的定量关系式 推导作出如下假定: 自由基活性与链长无关 自由基活性仅决定于末端单体单元结构

共聚物组成方程的推导 链引发 R • + M1 RM1 • Ri1 R • + M2 RM2 • Ri2 共聚物的聚合度很大,其组成由链增长反应所决定,引发和终止对共聚物组成无影响 稳态。引发和终止速率相等,自由基总浓度不变; 两种链自由基 ( M1•和M2 • )相互转变速率相等,两种自由基浓度不变 无解聚反应,即不可逆聚合 共聚物组成方程的推导 链引发 链引发速率 ki1 R • + M1 RM1 • Ri1 ki2 R • + M2 RM2 • Ri2

链增长 ~M1• + M1 ~M1• R11= k11[M1•] [M1] ~M1• + M2 ~M2• 链增长速率 链增长 k11 ~M1• + M1 ~M1• R11= k11[M1•] [M1] k12 ~M1• + M2 ~M2• R12= k12[M1•] [M2] k21 ~M2• + M1 ~M1• R21= k21[M2•] [M1] k22 ~M2• + M2 R22= k22[M2•] [M2] ~M2• 反应①和③消耗单体[M1] 反应②和④消耗单体[M2] 反应②和③ 是共聚,是希望的两步反应 应用了假定1,2和 5

链终止(主要是双基终止) ~M1• + • M1~ ~M1• + • M2~ ~M2• + • M2~ 链终止速率 k t11 ~M1• + • M1~ R t11 P k t12 ~M1• + • M2~ R t12 P k t22 ~M2• + • M2~ R t22 P 根据假定3,引发消耗的单体很少,可忽略不计 M1、M2的消失速率或进入共聚物的速率由链增长速率决定

两单体消耗速率之比等于某一瞬间进入共聚物中两单体单元之比 -d [M1] / d t 某一瞬间进入共聚物中的M1单体单元 = 某一瞬间进入共聚物中的M2单体单元 -d [M2] / d t d [M1] k11 [M1 •] [M1] + k21 [M2 •] [M1] = = d [M2] k12 [M1 •] [M2] + k22 [M2 •] [M2] 根据假定4: d [M1 •] = Ri1 + k21[M2 •] [M1]-k12 [M1 •] [M2] -R t 12-R t 11 = 0 d t 形成[M1 •]链自由基的速率 消耗[M1 •]链自由基的速率

= Ri2 + k12[M1 •] [M2]-k2 1 [M2 •] [M1] -R t21-R t22 = 0 d [M2 •] = Ri2 + k12[M1 •] [M2]-k2 1 [M2 •] [M1] -R t21-R t22 = 0 d t Ri1 = R t12 + R t11 生成[M1 •]的速率等于其消失速率 k21[M2 •] [M1] = k12 [M1 •] [M2] k21[M2 •] [M1] [M1 •] = k12 [M2] d [M1] k11 [M1 •] [M1] + k21 [M2 •] [M1] = 代入式 d [M2] k12 [M1 •] [M2] + k22 [M2 •] [M2] d [M1] [M1] k11 / k12 [M1] + [M2] 化简 = • d [M2] [M2] [M1] + k22 / k21 [M2]

为同一种链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增长速率常数之比,称为竞聚率。 令: r1 = k11 / k12 ; r2 = k22 / k21 为同一种链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增长速率常数之比,称为竞聚率。 竞聚率表征了两种单体的相对活性 代入上述方程: r1 [M1] + [M2] d [M1] [M1] = • d [M2] [M2] [M1] + r2 [M2] 此式称为共聚物组成摩尔比微分方程 也称为Mayo-Lewis方程

共聚物组成方程的其它表示式 r1 f12 + f1f2 r1 f12 + 2 f1f2 + r2 f22 共聚物组成摩尔分率微分方程 令f1代表某一瞬间单体M1占单体混合物的摩尔分率 F1代表某一瞬间单元M1占共聚物的摩尔分率 [M1] [M2] f1 = f2 = f1 + f2 = 1 [M1] + [M2] [M1] + [M2] d[M1] d[M2] F1 = F2 = F1 + F2 = 1 d[M1] + d[M2] d[M1] + d[M2] 代入共聚物组成摩尔比微分方程方程,经整理得 r1 f12 + f1f2 想想如何推导? F1 = r1 f12 + 2 f1f2 + r2 f22

= 式中: = 共聚物组成重量比微分方程 W1、W2代表某瞬间原料单体混合物中单体M1、 M2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r1 W1 + [M2] W1 d W1 M2` = • d W2 W2 M1` r2 W2 + W1 · M2` 式中: W1、W2代表某瞬间原料单体混合物中单体M1、 M2所占的重量百分数 M1`、M2`代表单体M1、M2的分子量 令 K= M1`/ M2` W1 r1 K W1 + W2 d W1 = • d W2 W2 r2 W2 + KW1

共聚物组成通常不等于原料单体组成,特殊情况例外 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只适用于低转化率(~5%) 引入一个重要参数,竞聚率 讨论 共聚物组成与链引发、链终止无关 共聚物组成通常不等于原料单体组成,特殊情况例外 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只适用于低转化率(~5%) 引入一个重要参数,竞聚率 r1 = k11 / k12 ; r2 = k22 / k21 同一种链自由基与单体均聚和共聚反应速率参数之比 表示两种单体与同一种链自由基反应时的相对活性,对共聚物组成有决定性的影响

2. 共聚物组成曲线 典型竞聚率数值的意义,以r1 = k11 / k12为例: r1 = 0,k11= 0, 表示只能共聚不能均聚 为了简便而又清晰反映出共聚物组成和原料单体组成的关系,常根据摩尔分率微分方程画成F1~ f1曲线图,称为共聚物组成曲线 典型竞聚率数值的意义,以r1 = k11 / k12为例: r1 = 0,k11= 0, 表示只能共聚不能均聚 r1 = 1,k11= k12, 表示均聚与共聚的几率相等 r1 = , 表示只能均聚不能共聚 r1 < 1,k11< k12, 表示共聚倾向大于均聚倾向 r1 > 1,k11 > k12, 表示均聚倾向大于共聚倾向

是一种极端的情况,表明两链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增长几率完全相等 理想共聚 是指r1·r2 = 1的共聚反应,分为两种情况: r1 = r2 = 1,即 k11 / k12 = k22 / k21 = 1 k11 = k12 = k22 = k21 是一种极端的情况,表明两链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增长几率完全相等 将r1 = r2 = 1代入共聚物组成方程 1.0 d [M1] [M1] = d [M2] [M2] F1 f12 + f1f2 F1 = = f1 1.0 f12 + 2 f1f2 + f22 f1

此时表明,不论原料单体组成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总是与单体组成相同 这种共聚称为理想恒比共聚,对角线称为恒比共聚线 r1·r2 = 1,或 r1 = 1 / r2,为一般理想共聚 即 k11 / k12 = k21 / k22 表明不论何种链自由基与单体M1及M2反应时,反应的倾向完全相同 即两种链自由基已失去了它们本身的选择特性 将r2 = 1 / r1代入摩尔比、摩尔分率微分方程

r1 = = r1f1 r1f1 + f2 r1f1 + f2 r1 r1 = 2 r2 = 0.5 d [M1] [M1] d [M2] 1.0 F1 = r1f1 + f2 2 f2 F2 = 1- F1 = F1 r1f1 + f2 0.5 F1 f1 = r1 1.0 f1 F2 f2 理想共聚的共聚物组成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上方或下方,视竞聚率而不同,与另一对角线成对称 r1 = 2 r2 = 0.5

表明两种链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 共聚物中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 r1 > r2,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上方; r1 < r2,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下方 交替共聚 是指 r1 = r2 = 0 的极限情况 即 k11= k22 = 0,而 k12  0, k21  0 表明两种链自由基都不能与同种单体加成,只能与异种单体共聚。 共聚物中两单元严格交替相间 d [M1] = 1 F1 = 0.5 d [M2]

共聚物组成曲线是交纵坐标F1 = 0.5处的水平线,不论单体组成如何,共聚物的组成始终是0.5 这种极端的情况的很少 r1 > 0 (接近零),r2 = 0的情况常有,则此时: d [M1] [M1] = 1 + r1 d [M2] [M2] [M1] d [M1]  1 r1 当[M2] >> [M1] 时, << 1, [M2] d [M2] d [M1] 若[M1]  [M2] 时,则 > 1 d [M2]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r1 < 1,r2 < 1 即 k11 < k12, k22 < k21 表明两种单体的共聚能力都大于均聚能力 有恒比点的共聚 r1 < 1,r2 < 1 即 k11 < k12, k22 < k21 表明两种单体的共聚能力都大于均聚能力 此时 F1  f1 ,共聚物组成不等于原料单体组成 共聚物组成曲线呈反S型,与对角线有一交点,此点称为恒比点 ( F1 )恒 = ( f1 )恒 或d[M1] / d[M2] = [M1] / [M2] r1 [M1] + [M2] 恒比点的计算 d [M1] [M1] = • d [M2] [M2] [M1] + r2 [M2] r1 [M1] + [M2] = 1 [M1] + r2 [M2]

= =  ( F1 )恒 = ( f1 )恒 = 恒比点的位置可由竞聚率粗略作出判断: 1– r2 1– r2 [M1] d [M1] = = 1 – r1 1 – r1 [M2] d [M2] 1– r2  ( F1 )恒 = ( f1 )恒 = 2– r1 –r2 恒比点的位置可由竞聚率粗略作出判断: 当 r1 = r2,( F1)恒 = 0.5 共聚物组成曲线对称 r1 > r2,( F1)恒 > 0.5 r1 < r2,( F1)恒 < 0.5 曲线不对称

非理想共聚 r1 > 1,r2 < 1 即 r1 ·r2 < 1 的情况 k11 > k12,k22 < k21 此时,不论哪一种链自由基和单体M1的反应倾向总是大于单体M2,故 F1 > f1 共聚物组成 曲 线始终处于对角线的上方,与另一对角线不对称 r1 < 1,r2 > 1的情况相反 k11 < k12,k22 > k21,,单体M2的反应倾向大 曲线处于对角线的下方,也不对称

“ 嵌段”共聚 r1 > 1,r2 > 1, k11 > k12,k22 > k21 表明不论哪一种链自由基都倾向于均聚而不易共聚, 这种情况是共聚所不希望的 均聚链段的长短取决于r1 、r2的大小: r1 >> 1,r2 >> 1, 链段较长 r1 、r2 比1大不很多,链段较短 链段总的都不长,与真正的嵌段共聚物差很远 共聚物组成曲线也有恒比点,位置和曲线形状与竞聚率都小于1的情况相反

3. 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 转化率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 理想恒比共聚 恒比点共聚 交替共聚 共聚物组成不受转化率的影响 由于两单体的活性与竞聚率的差异,共聚物组成通常随转化率而变化 随转化率的提高,共聚物组成在不断改变,所得共聚物是组成不均一的混合物 转化率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实质是原料单体组成发生变化所造成的 B (F1)o F1 (f1)o f1

共聚物组成-转化率曲线 为了控制共聚物组成,希望得到单体组成、共聚物组成和共聚物平均组成与转化率关系曲线 对于F1 > f1二元共聚体系 设两单体总摩尔数为M,M = M1 + M2 当dM mol单体进行共聚而消耗掉,则相应有dM mol共聚物生成 若共聚物中单元M1的mol分率为F1,则共聚物中含有单元M1为 F1dM 残留单体M1为(M-dM)(f1-df1)

在变化前后对M1作物料平衡: M f1-(M-dM) (f1-df1) = F1dM 整理 积分 得 原料单体M1的摩尔数 上角标 º代表起始量 得

令转化率 r1 f12 + f1f2 r1 f12 + 2 f1f2 + r2 f22 代入 将摩尔分率共聚物组成方程代入后积分,得 f1~ C关系式

式中 利用上式,如已知 f1º、r1、r2,可求出不同转化率C时的单体组成 f1 利用F1~ f1关系式,可求出相应转化率下的共聚物组成F1 即间接获得F1~C关系

f1º f1 1– C C 进而可求出共聚物平均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式 共聚物中单元M1的平均组成为: 共聚物平均组成与转化率关系式 参加反应的单体M1的mol数 参加反应的单体总的mol数 f1º f1 1– C C 共聚物平均组成与转化率关系式

共聚物的组成决定其性能,要制备一定性能的共聚物,就必须控制共聚物的组成 共聚物组成控制方法 共聚物的组成决定其性能,要制备一定性能的共聚物,就必须控制共聚物的组成 控制转化率的一次投料法 有了F1~ C 曲线,可了解保持共聚物组成基本恒定的转化率范围,控制一定转化率结束反应 如苯乙烯和反丁烯二酸二乙酯共聚(图3-7, 2) 恒比共聚(f1o=0.57)时,组成不随C而变 f1o在此附近,如0.5 ~ 0.6,转化率在90%以下,组成变化不大

补加活泼单体法 转化率对共聚物组成的影响,本质上是反应地点原料组成比发生变化造成的 为了保持单体组成恒定,可补加活性大的单体,也可同时补加两种单体 补加方法可连续滴加,也可分段补加

4. 共聚物的链段分布 链段分布的含义 除交替和嵌段共聚物外,在无规共聚物中,单元M1、M2的排列是不规则的,存在链段分布 链段分布 是指分子链中不同长度链段(序列)间的相对比例,也称为序列分布 即不同长度的各种链段各占多少分率或百分率 对于单元M1构成的链段: 1个单元M1构成的链段 称为1M1段,链段长度为1 2个单元M1构成的链段 称为2M1段,链段长度为2 x个单元M1构成的链段 称为xM1段,链段长度为x

链段分布函数 ~~~M1M1· R11 = k11[M1·][M1] ~~~M1· R12 = k12[M1·][M2] ~~~M1M2· P11+ P12 = 1

同理,形成M2M2·和M2M1·的几率分别为 P22+ P21 = 1

~~~M2--M1 M1 M1 M1 · · · · · · M1-- M2~~~ 构成 x M1段(序列)的几率为: x个M1 1次~M1·+M2反应 ~~~M2--M1 M1 M1 M1 · · · · · · M1-- M2~~~ (x-1)次~M1·+M1反应 数量链段 (序列) 分布函数 同理,构成 x M2段的几率为:

x M1段数均长度(平均链段长度)为: 同理,x M2段数均长度为: 例如:对于 r1= 5,r2= 0.2 的理想共聚 若 [M1] / [M2] = 1,计算得:

P11= 5×1 / 5×1+1 = 5 / 6 xM1 段数均长度 = 1 / (1-- 5 / 6 ) = 6 取 x = 1,2,3、4、5、6······ 按链段数量分布函数式计算出1M1、2M1、3M1、4M1、5M1、 6M1 ······段的几率为: 16.7、13.9、11.5、9.6、8.0、6.67% ······ 这是xM1的段数的百分数 按x(PM1)x%计算xM1链段所含的M1单元数为: 16.7、27.8、34.5、39.4、40.0、40.0 这是xM1中的单元数的百分数

3.4 竞聚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1.竞聚率的测定 直线交点法(Mayo-Lewis法) 将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重排 r2 r1 方法: 3.4 竞聚率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1.竞聚率的测定 直线交点法(Mayo-Lewis法) 将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重排 方法: 将一定单体配比[M1] / [M2],进行共聚实验。测得共聚物中的 d[M1] 和 d[M2],代入式中可得到以 r1和r2 为变数的直线方程 一次实验得一条直线,数次实验得几条直线,由交叉区域的重心求出r1和r2 r2 r1

截距斜率法(Fineman-Ross法) 令 代入微分方程 重排整理 · · · · -r2 作数次实验,得出相应的 R和  值。数点得一条直线 斜率为r1,截距为-r2

将不同 f1组成的单体进行共聚,控制低转化率,测定共聚物的组成 F1,作出F1 ~ f1图。 曲线拟合法 将不同 f1组成的单体进行共聚,控制低转化率,测定共聚物的组成 F1,作出F1 ~ f1图。 根据图形,由试差法选取 r1、r2,由拟定的f1计算F1。若计算的图形与实验图形重合,则r1、r2合用。 此法烦琐,已较少使用 积分法 上述三法只适用于低转化率。转化率大于10%时,应采用积分法 将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积分后,重排:

将r2,P代入P的关系式,求出r1。一次实验,拟定2~3 个P值,分别求出2~3组 r1、r2,可画出一条直线 其中 将一组实验的[M1]o、[M2]o和测得的[M1]、[M2]代入上式,再拟定P值,可求出r2。 将r2,P代入P的关系式,求出r1。一次实验,拟定2~3 个P值,分别求出2~3组 r1、r2,可画出一条直线 多组实验得多条直线,由直线的交点求出r1、r2

2. 影响竞聚率的因素 温度 E11、E12分别为均聚增长和共聚增长活化能 其差值很小,< 10 kJ / mol 故温度对竞聚率的影响不大。但还是有影响: 若 r1< 1, 则 k11 < k12, 即 E11 > E12, (E12- E11)为负值 因此,T , r1 , r1趋近于1 反之, r1 > 1,T , r1  , r1也趋近于1 故温度升高,将使共聚反应向理想共聚变化

压力 对竞聚率的影响较小,与温度影响相似 溶剂 极性溶剂对竞聚率稍有影响 如 S-MMA 在不同溶剂中共聚 升高压力,也使共聚反应向理想共聚方向变化 如: MMA-AN共聚 压力 1 100 1000 atm r1·r2 0.16 0.54 0.91 溶剂 极性溶剂对竞聚率稍有影响 如 S-MMA 在不同溶剂中共聚 溶剂极性增大,r 值略微减小(表3-5)

3.5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对竞聚率r1,取其倒数: 3.5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共聚物组成取决于竞聚率,而竞聚率又取决于单体及相应自由基的活性 1. 单体的相对活性 对竞聚率r1,取其倒数: 代表某链自由基同另一单体与本身单体反应的增长速率常数之比 两种单体对同一种链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之比,链自由基相同,单体不同,可衡量两单体相对活性 取不同第二单体,可以列出一系列单体的相对活性

一般,各乙烯基单体的活性由上而下依次减弱。 乙烯基单体对各种链自由基的相对活性 每一列表示不同单体对同一链自由基反应的相对活性 一般,各乙烯基单体的活性由上而下依次减弱。

乙烯基单体的活性顺序有: X: C6H5,CH2=CH->-CN,-COR > -COOH,-COOR > -Cl >-OCOR, -R > -OR,H 2. 自由基的活性 对于 若某单体的增长速率常数k11已知,则可计算出k12的绝对值 将k12列表可比较各链自由基的活性

链自由基-单体反应的k12值 横行可比较各链自由基对同一单体的相对活性,从左向右增加 直行可比较各单体的活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小 从取代基的影响看,单体活性与链自由基的活性次序恰好相反,但变化的倍数并不相同 取代基对自由基活性的影响比对单体影响大得多

3. 取代基对单体活性和自由基活性的影响 从三方面进行讨论 共轭效应 如单体 S,B 单体取代基的共轭效应愈大,则单体愈活泼, 如单体 S,B 对于链自由基,取代基的共轭效应愈强,链自由基愈稳定,其活性愈低,反之,取代基没有共轭效应的链自由基最活泼 如 VAc 链自由基 因此,取代基的共轭效应使得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具有相反的次序

有共轭和无共轭的单体和自由基间有四种反应: R· + M  R· 1 R· + Ms  Rs· 2 Rs·+ Ms  Rs· 3 Rs·+ M  R· 4 s 代表有共轭效应 四种反应的活性顺序如下: 2 > 1 > 3 > 4

讨论: 无共轭作用取代基的单体,均聚速率大于取代基有共轭的单体,反应 1 > 3 R· + M  R· R· + Ms  Rs· Rs·+ Ms  Rs· Rs·+ M  R· 如 单体 k11 ( l / mol·s ) VC 12300 VAc 2300 S 165 共聚时,有共轭取代基的两单体之间,或无共轭取代基的两单体之间易发生共聚, 反应3、1 有共轭取代基和无共轭取代基的单体很难进行共聚,因为必定包括反应速率极慢的4 如 S 和 VAc 不易共聚

极性效应 在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次序中,AN往往处于反常情况,这是由于它的极性较大的缘故 在自由基共聚中发现: 带有推电子取代基的单体往往易与另一带有吸电子取代基的单体发生共聚,并有交替倾向,这种效应称为极性效应 极性相差愈大,r1·r2值愈趋近于零,交替倾向愈大 如 顺酐、反丁烯二酸二乙酯难易均聚,却能与极性相反的乙烯基醚、苯乙烯共聚 见表3-9(p 92)

交替共聚机理的解释 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使过渡状态能量 降低,如 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之间形成1:1络合物 络合物

如: 极性并不完全显示交替倾向的大小 原因:可能是位阻效应。 单 体 r1 ·r2 交替倾向 VAc(-0.22) AN 0.21 小 S (-0.8) AN 0.016 大 VAc 反丁烯二酸二乙酯 0.0049 大 S 反丁烯二酸二乙酯 0.021 小 异常 原因:可能是位阻效应。 反丁烯二酸二乙酯位阻较大,VAc的位阻比S 的小, 故 VAc 与反丁烯二酸二乙酯的反应倾向就大

位阻效应 氟取代单体不显示位阻效应 一取代单体不显示位阻效应 二取代单体要看取代基的位置 是指取代的大小、数量、位置对单体共聚的影响 如 四氟乙烯和三氟氯乙烯既易均聚,又易共聚 一取代单体不显示位阻效应 二取代单体要看取代基的位置 1, 1-二取代 两取代基电子效应的叠加,使单体活性加强 与同一链自由基共聚,偏氯乙烯比氯乙烯活性大2-10倍 1, 2-二取代 位阻效应使共聚活性减弱,1,2-二氯乙烯比氯乙烯活性降低2~20倍,但其中反式比顺式活泼

3.6 Q- e概念 Q- e表示式 希望建立自由基-单体共聚反应的结构与活性的定量关系,以此来估算竞聚率 实验测定每一对单体的竞聚率是非常烦琐的。 希望建立自由基-单体共聚反应的结构与活性的定量关系,以此来估算竞聚率 1947年,Alfrey 和Price建立了Q- e式,提出: 在单体取代基的空间位阻效应可以忽略时,增长反应的速率常数可用共轭效应 (Q),和极性效应(e)来描述 Q- e表示式 用P值表示M ·的活性 用Q值表示M的活性 与共轭效应有关

k12= P1Q2 exp(–e1e2) k21= P2Q1 exp(–e2e1) 用e 值表示M或M ·的极性,假定它们的极性相同,则 M1或M1·的极性为 e1 M2或M2·的极性为 e2 写出增长速率常数的 Q- e 表示式 k11= P1Q1 exp(–e1e1) k22= P2Q2 exp(–e2e2) k12= P1Q2 exp(–e1e2) k21= P2Q1 exp(–e2e1)

讨论 如果知道单体的Q、e值,就可估算出r1、r2值 Q、e值的确定 以苯乙烯为标准,令其Q = 1.0,e = -0.8. Q值代表共轭效应,表示单体转变成自由基容易程度,Q值愈大,单体愈易反应 e值表示极性,正值表示取代基是吸电子;负值表示取代基是推电子,绝对值越大,表示极性越大

直接通过对单体e值的计算,可求出r1 ·r2值 r1 ·r2 0 的程度可估计交替共聚的倾向 Q- e图 以Q值为横坐标,e值为纵坐标,将各单体的Q、e值标在图上,称为Q- e图。在图上: Q值相差太大(左右距离较远)的单体难以共聚 Q、e值相近的单体接近理想共聚 Q值相近、e值相差较大的单体倾向于交替共聚 理论和实验上都不完善 Q- e式没有包括位阻效应 由Q、e来估算竞聚率会有偏差

习题 4题:1、2、4、7、10 5题:MMA-S共聚物 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