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篇 Unit_10 台灣山川常見的地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風怎樣形成 天氣圖 高、低氣壓 天氣狀況與高低氣壓的關係. 91 年 11 月 6 日 地面天氣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Advertisements

自由落體運動:主題 一、自由落體( Freely Falling Body ) 二、一維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範例 1 自由落體( v 0 =0 ) 範例 2 自由落體的函數圖 範例 3 鉛直上拋 範例 4 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高一仁班 組員: 1號簡嘉宣.2號張雅婷.3號林 家玉.4號郭淯婷.5號高靚羽.6號唐嘉璘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试 卷 讲 评.
台灣自然地貌 – 由十分大瀑布說起.
台灣海岸線全長:約1200km 台灣海岸分類: 北部岩岸 西部沙岸 南部珊瑚礁海岸 東部斷層海岸
內容大綱 臺灣的火山分布 西部─澎湖群島 東部─海岸山脈、綠島、蘭嶼 北部─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龜山島 活火山!?
ML 6.1 台東外海地震 04:06:31 (台灣時間) 02/13 20:06:31 (GMT time)
指 导:高歌老师 责任编辑:汤杰林 杜峥 供 稿:课代表 班委会 团长 栏目创编:张廷信 技术编辑:汤杰林 杜峥 常务编辑:杜峥
認識岩石與礦物.
張曉彤(4) 莊敏貞 (5) 何淑貞 (8) 李潤芬 (18)
生物的生存環境 地球上有各式各樣的環境,有些地方潮濕,有些地方乾燥,有些地方炎熱,有些地方寒冷。這些不同的環境各自棲息著各種不同的生物。台灣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島上也有各種不同的環境,棲息著各種不同的生物。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台灣的生態環境吧!
地質篇 Unit_06_板塊構造運動.
岩石圈和軟流圈 岩石圈不但是「浮」在軟流圈上,而且應該是裂成好幾塊在相互運動,才會造成許許多多的變動,並產生火山和地震等作用及高山和海溝等地形。 地球最外層厚約100 公里的岩石圈,應是由好幾個大小不等的塊體所組成,而這些在岩石圈中堅硬的塊體,就稱為「板塊」
塑造固體地球的樣貌有外營力和內營力二種。
CHAPTER 5 活躍的地球 5-1 地震與火山 5-2 板塊運動 5-3 地貌的變化.
主題10 固體地球 的組成和結構.
通 識 課 程 海岸生態與永續發展 Coastal ec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生活防災 通識課程 課程介紹及生活防災學 第一週 主講老師:吳明淏教授.
第 5 章 習題 一、選擇題 ( )1.「織女星距離我們 26 光年」,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C (A)織女星與地球的距離比銀河系直徑還大
5-3岩石與礦物.
固體地球的結構.
流水的作用 岩石和礦物. 流水的作用 岩石和礦物 流水的作用 1.多采多姿的地形景觀是怎麼形成的? 2.實驗證明流水的力量會改變地表的形貌。 3.水量小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 4.水量增大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 5.實驗完成後,小山模型有什麼變化?
第 3 章 海岸與島嶼 一、海岸的種類 二、臺灣的海岸 三、臺灣的離島.
第二章 地 形 第一節 河流、石灰岩地形 第二節 海岸、火山地形 第三節 風成、冰河地形 總目次.
台灣火山的介紹 第九組 容四A 葉春敏 郭璧華 羅鈺筠.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地球哪四個特徵,是其他行星都沒有的? 1. 有生命 2. 特殊的大氣成份 氧 21% 3. 有海洋 4. 有「海洋地殼」和「大陸地殼」
台灣地形.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地形(地質的表徵) 石冰川(火燄山) 三角洲(蘭陽溪) 岬、灣(岬灣海岸)
第七章 固體地球的結構與變動 7-1 固體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和組成 7-2 全球主要的火山帶與地震帶 7-3 板塊運動
PATAGONIA ARGENTINA GLACIAR PERITO MORENO
第5章習作 水 文.
變質岩與變質岩的地質構造.
海 洋 孕育萬物之母.
第十二章 火山、岩溶、風成與冰河地形 第一節 火山地形 第二節 岩溶地形 第三節 風成地形 第四節 冰河地形 第五節 地形辨識.
Investigating the Earth
國一(上) 第三章 台灣的海岸地形.
ML 5.9 花蓮鳳林地震 08:21:14 (台灣時間) 00:21:14 (GMT time)
岩石的形成和種類 蔡鎮昇(6)五禮.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高中地理(一) 第九章 地形(三)海岸地形.
1999 Chi-Chi Earthquake (ML=7.3 MW=7.6)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第6章習作 環境問題與保育.
第6章習作 環境問題與保育.
公館國小六年忠班自然期末報告 河川地採砂石
地質篇 Unit_04_地質年代.
小學四年級 常識科 地球的形狀和結構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 PowerPoint By K.C. WU
地球內部構造.
及人中學日月潭校區本位課程 氣候變化、晝夜溫差、海水漲退潮等變動,人類容易察覺。腳踏土地其變動雖極緩慢,易被忽略,卻深深影響地球外貌。圖中隔著紅海的非洲大陸和阿拉伯半島原本似乎接在一起,是什麼原因讓它們分開呢?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高中地理(一) 第八章 地形(二)河流地形.
美麗的福爾摩沙!.
台北盆地,充滿了活潑生命力的土地,且讓我們一同來探尋它的傳奇...
聖地的位置.
All For The Love Of A Girl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Module_5_Unit_4_ppt Unit4: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相對地質時代 依據:岩層的空間分布 和構造關係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第八章-海岸地形 自然地理簡報 林郁芬 製
制作者:王翠艳 李晓荣 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our home and adopted home -
2-3 地 殼 變 動.
1 活水江河 從上流下 無論流到何處 都帶來更新 經過山谷 又經過平原 那湧流的江河 如今流到此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地質篇 Unit_10 台灣山川常見的地形

造山運動 台灣位處 聚合性 板塊邊界上,板塊的 擠壓 作用持續進行,使台灣平均每年上升5 公分 。 板塊擠壓造成 造山 運動和 火山 活動,形成 中央 山脈等高大山脈。

造山運動 北部 陽明山 國家公園境內,連綿火山群即為 安山岩 質岩漿噴發造成的火山地形。 中央山脈長期受兩板塊 擠壓 作用,地下岩層溫度 增加 ,增加 可塑 性,岩層常有地質構造,且容易產生變質岩,如花蓮天祥的 片 岩和 大理 岩即為長期板塊擠壓作用所造成。

均夷 作用 台灣本島高溫 多 雨,地勢陡峭, 河流 作用對地形改變十分明顯,台灣即在板塊運動與地質作用的交互影響下,產生各種不同的地形景觀。

均夷 作用 中央山脈往 西 地勢逐漸平緩, 河流 發源於陡峭山區,侵蝕西部坡度較緩的丘陵,當 河流 到平坦下游或 出海口 ,則形成 沖積 平原或三角洲,如 嘉南 平原。

均夷 作用 中央山脈 東 翼,因山高坡陡、 河流 短急,河流所挾帶泥沙尚未磨碎就到 入海口 ,故臺灣 東 岸的 立霧 溪的 出海口 ,多見由礫石所形成的 礫石 三角洲。

常見的地形 台灣常見的地形如 峽谷 、 曲流 、 河階 、 瀑布 、 沙灘 、 沙洲和 海蝕 地形等,分別受到 流水 、 波浪 和海流的 侵蝕 、 搬運 、沉積作用所造成;此外,一部分來自 地殼 變動所造成。

峽谷 台灣山區處處可見 峽谷 ,其產生條件有二,一為有較 堅硬 的岩石,二則 河流 具有較強的 向下 侵蝕能力。 太魯閣國家公園裡的 立霧 溪,在堅硬的 大理 岩層中,刻蝕出陡峭壯觀的 峽谷 。

曲流 河流常在山區或 平原 地區形成蛇行狀的 河 道,稱為 曲流 。 河水流動時遇河床兩岸邊的岩石常形成不同的 阻 力,使得河水向阻力較 弱 的一方 侵蝕 ,形成彎曲的 河 道。 河道受 侵蝕 的河岸會凹入,另一河岸則 堆積 而凸出。

河階 在古代曾為 河床地,後因地殼 抬升 ,河水向更 低 的地方侵蝕,在河岸形成一片較為 平坦 的階地,稱為 河階 。

河階 河階為較高而平坦的 河床地 ,人們常在河階上 開墾 或居住。

瀑布 台灣地小山高,地勢陡峭,常有懸崖落差大,因此河流常在此類地形上形成 瀑布 。

瀑布─形成原因 地震造成地層的 抬升 。 岩性不同,河水對岩石 侵蝕 速率不同產生落差。 河流的流量不同,造成 支流 形成瀑布。 溫帶 地區因 冰川 侵蝕所形成的瀑布。

沙灘、沙洲 河流 自高山帶來泥沙,到達海邊後,因流速 減弱 動能 變弱 ,將泥沙堆積在河流 出海口 或 海底 。 波浪 或海流會將河川帶來的沉積物,如 泥沙 、 貝殼 、 珊瑚 碎屑等,帶至海岸邊形成美麗的 沙灘 或 沙洲 。

海蝕地形 波浪 對海岸有很大的 侵蝕 力,會沿海平面向 內陸 方向侵蝕岩石,日積月累形成各種 海蝕 地形。

海蝕地形

海蝕地形─種類

海蝕地形─種類 海岸被波浪侵蝕後形成陡峭的懸崖,稱為 海蝕崖 。 海蝕崖下方近海水的地方容易形成海蝕 洞(海蝕凹壁) 。 海蝕崖繼續受波浪的侵蝕, 凹壁 繼續發育,上方崖壁可能失去支撐而崩落,於是海蝕崖後退,當退潮時會露出大片的岩石平台,稱為 海蝕平台 。

海蝕地形─發育過程 原初期:海岸開始受到侵蝕的景觀,海蝕 溝 與海蝕 崖 逐漸發達。 幼年期:海蝕崖附近陸續出現 海蝕洞 、 海蝕柱 ,前者如台灣北部海岸的龍 洞 及石門洞,後者如台北金山的 燭臺 嶼。 晚年期:海蝕崖逐漸後退,崖前 海蝕平台 不斷的擴張,波蝕後發生的砂礫堆積在海蝕平台的前緣,形成 階地 。

冰蝕地形─冰斗 U型谷 角峰 削斷山嘴 冰斗 懸谷

冰蝕地形─冰斗 山谷冰川 在平緩的山地或低窪積雪處最多。 積雪反覆凍融造成岩石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將岩石侵蝕成半 碗 狀或 馬蹄 形的窪地,形成典型的冰斗。

冰蝕地形─冰斗 冰斗 三 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 一 個開口。 若冰川消退後,窪地內積水成湖,即為 冰斗湖 。

冰蝕地形─U型谷 當山谷冰川由高地向 下 移動,山谷被削平,其橫剖面形狀如 U 字形,故稱 U型谷 。

峽灣 在高緯度地區,冰川常能伸入 海洋 ,在岸邊侵蝕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 當冰消退後,海水沿著 U型谷 進入陸地,原來的冰谷便形成 峽灣 。

懸谷 懸谷形成是來自於冰川 侵蝕力 的差異。 主冰川的冰層 厚 、下蝕力 強 ,故U型谷較 深 。 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匯處,常有冰川底部 高低 的懸殊,當支冰川的冰進入主冰川時必為懸掛下墜成 瀑布 狀,稱為 懸谷 。

地貌的平衡 造山運動使地表隆起。 風化、侵蝕、 搬運 、沉積等 均夷 作用使地表趨於平坦。 造山運動與均夷作用兩種的地質作用交互影響,造就今日的山川景色。

地形分布 北部的 火山 地形。 東部的 褶皺 山脈及 岩 岸地形。 西部的 平原 、和 台 地,以及沿海 沙 岸地形。 南部的 珊瑚 礁、 石灰岩 岩層。

火山地形 安山 岩質:臺北 大屯 火山群、基隆火山群及宜蘭外海的 龜山 島、臺東外海的蘭嶼和 綠島 。 玄武岩質: 澎湖 群島是玄武岩質火山島嶼 目前臺灣仍有部分火山 後 期作用產物,如 溫 泉、硫磺氣噴發等。

惡地地形 泥岩:透水性 低 的泥岩因膠結不完全而疏鬆,容易受雨水沖刷,植物難以固著生長,形成景色荒涼至極的 惡地 地形,。 地點:高雄 月 世界、苗栗 火炎 山及臺東利吉層等。

台灣東部 臺灣東部由於受到菲律賓海板塊向西北擠壓的影響,形成 南北 走向的中央山脈、海岸山脈等褶皺山脈以及 花東 縱谷。

台灣東部 花蓮海岸由於斷層切割,形成一道險峻的 清水 斷崖。

台灣西部 西部的河流較 長 且平緩,由上游沖刷下來的碎屑經過長時間的搬運,形成顆粒較小的沉積物,堆積成 平 原、 沙 灘、 沙 洲等沉積地形。 地點:雲嘉外海的外傘 頂 洲。

台灣南部 臺灣南部由於板塊的作用,將原來位於海水面 下 的珊瑚礁抬升至地面上,形成 珊瑚 礁地形與 石灰 岩層。 地點:屏東 墾丁 及高雄 壽 山等地的珊瑚礁地形與石灰岩層。

報告完畢 歡迎下次再來

補充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