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委員蒞臨
96年度大學校院系所評鑑 報告人:李孟智 教授兼所長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96年度大學校院系所評鑑 報告人:李孟智 教授兼所長 中 華 民 國 96 年 05 月 21日
創校簡史 1960年 中山牙醫專科學校 1962年 中山醫學專科學校 1977年 中山醫學院 2001年 中山醫學大學 周汝川董事長 於1960年創校,初為牙科,以培養牙醫師 為主旨,簡稱[中山牙專]。 1962年 中山醫學專科學校 1962年增設醫科,簡稱[中山醫專]。 1977年 中山醫學院 昇格為學院。 2001年 中山醫學大學 昇格為大學。 創辦人 周汝川董事長
中山醫學大學 校訓 與 校徽 誠 實待人 愛 護人群 精 益求精 勤 於職守
教育目標 具備系所專業學識能力。 著重通識人文教育及醫學倫理。 養成獨立健全人格。 具有宏觀之視野與研究、發展之開創力。 中山醫學大學 教育目標 具備系所專業學識能力。 著重通識人文教育及醫學倫理。 養成獨立健全人格。 具有宏觀之視野與研究、發展之開創力。 成為社會醫療服務網之菁英份子。 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性。
中山醫學大學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院 醫學人文暨社會學院 口腔醫學院 醫學科技學院 健康管理學院 護理學院
新建教學大樓動土典禮
醫研所創立簡介 醫學研究所碩士班成立於民國79年。 醫學研究所博士班成立於民國87年。 。
報告大綱 項目一: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項目二: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項目三: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項目四:研究與專業表現 項目五:畢業生表現
項目一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宗旨 本研究所之宗旨在於造就能篤學、慎思、明辨及力行之高級研究人才。 與本校「中山醫學大學94-96學年度校務發 展計畫書」辦學理念之(3)成就實現創造 性學問及發展知識本質之研究型大學能相 呼應。
教育目標 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及自我學習能力。 培養研究生實事求是、追求真理及服膺真理之學者風範。 培養研究生垂直與橫向整合知識及應用之能力。 培養研究生從事研究之能力。 琣養研究生教學能力。 培養研究生之國際觀與國際交流能力。 與「中山醫學大學94-96學年度校務發展計畫書」之教育目標相符。 。
特色(1/2) 本所特色為中部地區歷史最悠久、研究生最多及整合基礎與臨床醫學之含碩、博士班之研究所。 本所邀請參與授課師資陣容及所開設課程之規劃,堪稱完備。 本所推動本校成立整合基礎與臨床及跨院際之研究群(Study Group)。 在教學方面:根據專業分組,務實教學內容,既能反映本所之教學目標,又能培養專業素養。
特色(2/2) 研究方面:本所以結合基礎與臨床之研究為重心,並推展長期整合型研究為目標。 學生方面:培養研究、教學及具有國際觀之研究生。 師資方面:強化師資陣容,多元化延攬高級師資。 畢業生表現:學以致用與其畢業後志業連結。 增進教學研究資源:開展校內、外研究資源及連結。
現況 本所為國內臨床醫學及基礎醫學研究所中具歷史性及成效者之一,迄今碩士班畢業人數達382人(95-上4人) ,博士班畢業人數52人(95-上13人) 。 醫研所現有專任師資12員,其中教授5員、副教授6員、助理教授1員,具博士學位者10員。合聘教師30員,客座教授3員,另有兼任教授5員、副教授2員。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歷年招生人數統計表 (人數) (學年度)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歷年招生率取率統計表 (佰分比) (學年度)
第14屆師生聯合發表會專題研究獎 口頭報告組 第一名:林惠美同學 第二名:李尚熾老師 第三名:王麗鈞同學 佳 作:黃惠珮老師 廖雅芳同學 佳 作:黃惠珮老師 廖雅芳同學 劉凱莉老師 曾博修老師 姚俊年同學 壁報論文組 第一名:吳怡慧同學 第二名:林明忠老師 第三名:賴吉慶同學 佳 作:張祐誠同學 林建佑同學 蕭玉屏醫師 黃昭銘同學 徐國強老師
中期發展計劃 結合醫學院基礎研究與附設醫院臨床研究,共同推動Translational Research。 建構研究群體或個人卓越研究計劃,包括自體免疫研究、疾病分子機制研究,環境與癌症研究、老年醫學研究、出生世代研究及愛滋病之研究。 跨院、跨校推展大型整合性研究及長期性追蹤研究。 促進師生聯合研究及發表,及增強本所國際交流與合作。 致力產、官、學合作,讓研究得以實務應用及協助研究生畢業後之職場連結。
問題與困難 研究室、空間及設備尚嫌不足。 大師級師資延攬不易,正積極擴大延攬人才,本所專任及合聘教員生師比可達10:1以下。 具有臨床整合大型研究經驗之師資培養或延攬不易。 本所為綜合研究所,教師與課程及學生背景專長種類較多,增加管理上的困難。
改善策略 配合學校增建綜合教學大樓,可改善空間問題。 積極敦聘講座及客座教授,以補足師資需求。 成立研究群,推動群體研究。 與企業合作進行產、官、學合作研究計劃。 成立本所「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顧問小組」,協助諮議本所發展及課程規劃。 本所自95學年度起,將本所事務大分為研究組、課程組、學生事務組、畢業校友組及綜合所務組,各有老師專職其事。
Study Group 成立目的: 1. 彼此間交流與合作 分組情形: 執行方式: 目標: 1. 小組會議:每月一次 2. 形成整合式主題性研究 3. 基礎與臨床間充份合作及資源共享 分組情形: 老年Geriatrics 免疫 Immunology 遺傳 Genetics 腫瘤 Oncology 心血管 CV Diseases 環境與癌症 Environment and Cancer 中草藥暨機能性食品研究群 Chinese Herbs and Food 李孟智 教授 蔡嘉哲 李宣佑 李 輝 林中生 呂鋒洲 王進崑 執行方式: 1. 小組會議:每月一次 2. 特別演講:每年三次 目標: 1. 第一年( 2005 ):形成團隊 Form group 2. 第二年( 2006 ):提出共同研究計劃 Raise proposal 3. 第五年( 2009 ) :驗收成果 Review of productivity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顧問小組 委員名單: 密西根大學老人學暨老年醫學梁浙西教授。 台灣大學內科部主任林肇堂教授。 國建局前人口調查中心主任林惠生教授。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病理學何康潔教授。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周聯彬教授。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血液腫瘤William Bell教授。
教育目標達成情形 課程規劃方面:目前所內所規劃之課程,安排適合各研究分組之課程內容,並著重研究生垂直與橫向整合知識及應用之能力。 強調師生互動及典範學習,塑造專業素養。 本所推動本校成立整合基礎與臨床及跨院際之研究群(Study Group):培養研究生教學及研究能力。 爭取主辦或協辦國際性會議及鼓勵研究生國際交流。
項目二 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特色 課程規劃成不同課程群組,提供研究生就其專長興趣及研究方向跨群組選修,以增加研究生之多專長能力。 強調專題討論、研究方法學、統計分析、 教學實習及實驗室體驗等必修課程。
甲乙丙丁組皆必修 博士班 科目課程表 畢業學分數需達41學分(含論文) 科 目 總學分 第一學 年 第 二 學 年 授課老師 博士班 科目課程表 甲乙丙丁組皆必修 畢業學分數需達41學分(含論文) 科 目 總學分 第一學 年 第 二 學 年 授課老師 必修課程科目*** 上 下 博士論文*** 10 指導教授 生物醫學*** 4 V 周 明 智 專題討論*** 周明智、林隆堯 高等生物統計學Ⅰ *** 1 李 鴻 森 高等生物統計學Ⅱ *** 2 教學實習*** 李 孟 智 生物醫學實驗室教 林瑞生 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 韓志平
甲乙丙組皆必修 碩士班 科目課程表 畢業學分數需達36學分(含論文) 科 目 總學分 第一學 年 第 二 學 年 授課老師 碩士班 科目課程表 甲乙丙組皆必修 畢業學分數需達36學分(含論文) 科 目 總學分 第一學 年 第 二 學 年 授課老師 *** 為必修課程科目 上 下 碩士論文*** 6 指導教授 生命醫學(臨床組)*** 4 V 周明智 生命醫學(基礎組)*** 蕭明文 生命醫學專題討論(基礎組)*** 蕭明文、鄭雅文 臨床醫學專題討論(臨床組*** 周明智、林隆堯 生物醫學實驗室教 1 林瑞生 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 2 韓志平
現況 醫研所現有專任師資12員,其中教授5員、副教授6員、助理教授1員,具博士學位者10員。合聘教師30員,客座教授3員,另有兼任教授5員、副教授2員。 多位具博士學位者之師資亦同時具有醫師資格。 本所其他專任老師皆有醫學相關背景,且能延續其學術專長,配合教學及指導學生進行醫學專題研究。
問題與困難 研究生背景多樣性,故課程較難兼顧。 臨床醫師對基礎研究相關課程選修情況需加強。 以外語授課或討論情形仍需加強。 課程評值除學校例行網路評價外,學生參與填寫教學意見反應情況仍需加強。
改善策略 透過課程委員會及學生回饋不斷改善課程規劃。 博士班專題討論規劃改成英文報告以增進學生外語能力。 積極規劃臨床與基礎並重的實驗參與課程﹝包含實驗室會議﹞,使臨床醫師對基礎研究方面更有興趣,期望培養臨床與研究並重的醫師。 積極鼓勵學生落實教學意見反應情況,並隨時召開課程改善及檢討會議。
教育目標達成情形 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及自我學習能力:加強專題討論課程,要求研究生自主自學,並於討論會後由指導教授作綜合評估,以達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研究生從事研究之能力:將共同必修科目之課程內容修改為研究方法論之教學,由具學術研究背景之專業臨床醫師或研究員現身教學授與學生相關的研究方法,以期臨床組學生能經由教導、吸收新的研究方法能早日了解研究方法的要訣。 培養研究生教學能力:本所在碩博士班開設生物醫學實驗試教課程,由碩博士班每學期協助實驗課程的進行及事前準備工作。此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更進一步學習到生物醫學實驗的實務經驗。
項目三 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特色 指導教授與研究生關係視同朋友,和諧進步。 培養學生專業、研究及教學多樣專長。 課程兼顧理論性及實用性。 透過指導教授、導師、同儕及校友之互動,持續成長。
現況 成立研究所學生會,增進所、教授、 研究生之溝通管道。 定期舉辦新生及畢業生說明會。 訂定導師時間。 定期問卷調查研究生現況及分析。 鼓勵參加語言檢定。 增加國際交流,博士班學生出國交流學習。
研究生現況調查結果 語言檢定: 通過12(11.3%) 沒有94(88.7%) 。 語言檢定: 通過12(11.3%) 沒有94(88.7%) 。 競賽獲獎: 有6(5.7%) 沒有100(94.3%) 。 專業證照: 有 80(75.5%) 沒有26(24.5%) 。 公職考試: 有28(26.4%) 沒有78(73.6%) 。 課程設計: 可以87(82.1%)沒意見 19(17.9%) 。 進修及交流:有 27(25.5%) 無79(74.5%) 。 期刊發表: 有31(29.2%) 無75(70.8%) 。
問題與困難 醫學浩瀚,不易達到全面性學習之成果。 研修時間不夠。 基礎組研究生對於臨床知識,自覺知識尚不足。 研究生共同時間太少,彼此交換意見機會不多,難以互相學習。 本所師生對於網路輔助教學系統使用,仍感陌生。
改善策略 新生說明會,多延攬畢業或在校學長,蒞場指導,交換經驗。 已成立醫研所畢業校友會。 多舉辦師生說明會。 多開基礎臨床整合課程。 多宣導師生使用網路輔助教學系統。
教育目標達成情形 醫學研究所專題討論課程,博碩士班報告者均須嚴格評估該篇論文。 生命醫學課程,每星期輪由各專長教師做專題演講,並進行垂直及橫向互相串聯。 博士班申請口試前,必須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兩篇,確保獨立研究能力。 碩博士班均排有教學實習,分配至各科,協助教學。 訂有國際交流辦法,鼓勵交換博士班學生,如與UAB及University of Minnesota訂有交流計畫。
與UAB簽約博士班研究生交流計劃
與University of Minnesota簽約博士班研究生交流計劃
項目四 研究與專業表現
特色 本所之宗旨在強調臨床與基礎互相整合,Translational Research。 研究生在指導教授指導下除進行博士論聞之研究並以第一作者發表刊登於SCI論文二篇以上,以確保未來獨立研究之能力。 鼓勵研究生進行國際學會發表及交流。
現況(1/3) 近年來校方攬聘多位具博士學位者之師資,均各具研究專長,而本研究所鼓勵臨床醫師及基礎教師之合作研究,帶動全校之學術研究風氣,其研究成果斐然,爾後,本所將繼續增進研究風氣、提昇學術水準、加強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研究。於92學年度到95學年度12月,在國內外著名期刊共發計有660篇的研究文章發表。 篇數 學年度
現況(2/3) 本所結合醫學院基礎研究與附設醫院臨床研究,並配合其他醫療單位及機關,發展國內預防醫學及臨床治療實驗之大型計劃研究。自92年起,本所開始有向衛生署申請之整合型計劃,93年新增1件,94年新增1件,95年新增2件。 計劃件數 學年度
現況(3/3) 出版94學年度中山醫學大學研究資源手冊及95學年度醫學研究所師生資源手冊,使老師們瞭解其他老師之研究內容及擁有之設備與技能,以利交流整合資源進行研究。
問題與困難 師資陣容仍需加強︰本所積極延攬學有專精的大師級學者加入師資行列。 教學研究環境仍需改善︰校方已積極努力完成規劃,即將興建教學大樓。本校設有貴重儀器中心、共同儀器室及動物中心,行政及硬體設施上均可充分配合未來生物科技教育計畫下的各項計劃執行。未來,本所仍需添購必須設備,並且擴大研究室的規模。
改善策略 結合醫學院基礎研究與附設醫院臨床研究。 依教師專長設立群體或個人計劃,包括分子醫學研究、自體免疫研究、疾病分子機制研究,蛋白功能研究、老年研究、台灣出生是待研究及愛滋病AIDS之研究免疫調節的細胞及分子機制研究。 結合校內外其他醫療單位及機關,發展國內預防醫學及臨床治療實驗之大型計劃研究。
教育目標達成情形(1/2) 採取結合臨床與基礎醫學研究的方式,培訓更多研究及教學人才。 在研究上,以合作的方式,彼此支援整合發展現有的研究工作。 進行臨床研究管理與輔導 ,輔導協助所內師生,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設計規劃各項臨床前試驗及臨床試驗,結合多元化的臨床醫學及基礎醫學。 在教師的指導下,藉由研究進度審核及laboratory meeting,培養研究生獨立思考進行研究的能力。
教育目標達成情形(2/2) 上三圖為所長及所上教師指導研究生情形 下三圖為醫學研究所臨床研究管理中心,進行臨床研究管理與輔導 。
項目五 畢業生表現
特色 本所畢業生大部分已在職場上均有非常傑出表現。 透過本所教育團隊,提供醫院及畢業生最好合作平台。 本所已成立醫研所校友會。 推動畢業校友與在校學子經驗分享交流的機會。 經由本所與本校校友室對於畢業校友整體生涯規劃,可以完整提供給校友最新醫學網絡資訊及就學就業配套規劃,真正提昇畢業生專業素養及做好醫療服務的品質。
現況 博士班畢業生:90-95學年度上學期博士畢業生52人。 碩士班畢業生:80-95學年度上學期碩士畢業生382人。 本所畢業生之研究態度,大多獲得指導教授的肯定。其中進二成之畢業生繼續進修,攻讀博士學位學位。本所畢業生的勤奮上進之心,深獲校內、外教師之好評。 在就業的畢業生方面,由滿意度調查得知,相關機構的主管或雇主對本所畢業生,多評定為“好”以上的等級。
問題與困難 本所在9月份及10月份做全面畢業生通訊聯絡及職業概況的調查與更新。因部分畢業校友工作忙碌或出國進修無法聯繫到,加上最近詐騙集團風行導致不少畢業校友更改聯絡電話及變動住址導致聯絡困難。 醫研所校友聯絡方面問題,已成立醫研校友會及編撰校友通訊錄。 經本所同仁努力之下仍然完成百分之九十的聯絡記錄,進而建立完整通訊聯絡網功能。 校友期望能有機會返所授課,目前由於課程及授課教師均已固定,較難安排。
改善策略 本所將成立各屆校友聯絡網負責系統進而分區、分類別透過各種不同公會與學會研習活動真正建立完整認證及通訊資料進而達到全面e代的關懷網制度。 醫研所校友聯絡方面:醫研所通訊錄已建檔(80級-95級學生) 。 目前本所正積極開發一些實務課程,如統計分析實務、論文撰寫研習等課程,可邀請博士班校友返所擔任指導老師或分享,應可一圓校友教學心願。
教育目標達成情形 根據本所對畢業生現況調查結果,確能呈現本所之教育現況,已達教育目標 。 90-95學年度上學期博士畢業生52人中,從事教職工作為7人,同時從事教職工作及醫院服務為22人,醫院服務為21人,研究員為1人;92-95學年度上學期碩士畢業生91人中,升學全職生為8人,醫師在職進修博士班為11人,就業者分佈在醫療單位或學術單位或生技公司為66人,從以上畢業生就業及就學結果來看確實符合本所培養研究生從事教學能力的成效。 90-95學年度上學期博士畢業生發表SCI期刊總共115篇,由期刊發結果顯示確實符合本所培養研究生從事研究能力及國際觀的成效。
自我評鑑結果 項目 成績
自我評鑑結果與改進(1/6) 自評委員建議 自我改善 研究表現應可加強記錄分析(如SCI impact factor,學門之rank,citation次數,authorship等)及國內同儕研究所之評比。 已更新(詳見簡報效標料)。 其他校院研究所實際研究計劃及發表情形較難全盤取得,現以依委員意見重新編排本所發表論文之學術排行序之呈現。
自我評鑑結果與改進(2/6) 自評委員建議 自我改善 學會參與及國際化應可強化。 業已與美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和研究院簽署研究生交流計劃,並與UAB達成博士生交流共識,即日即可簽約。 研究生參與國際會議人數,逐年增加。
自我評鑑結果與改進(3/6) 自評委員建議 自我改善 加強經費與人力支持以強化本所之整合研究特色。 繼續加強師資延攬,尤重能主持整合型及多年型計劃之大師級師資,必要時給予講座教授尊榮並彈性給薪以吸引人才。
自我評鑑結果與改進(4/6) 自評委員建議 自我改善 校內表現(社會服務) 如學會參與等應可加強。 已成立學生會,正積極籌劃活動中。 已成立校友會。
自我評鑑結果與改進(5/6) 自評委員建議 自我改善 目標與特色應加入「醫學人文」之內涵與特質。 鼓勵研究生選修人文課程。另專題討論邀請外賓演講相關醫學人文之議題。
自我評鑑結果與改進(6/6) 自評委員建議 自我改善 核心課程應有更深入,更貼切之考量。如完整之「分子生物」、「細胞生物」、「系統生物」等基礎但前瞻性之規劃。 本所將於96年度在博士班課程方面開設分子生物學,並邀請本校生化暨生物科技研究所陳凌雲,王朝鐘, 周芬碧等教授參與本所的授課,並針對一些「前膽性」課程如系統生物學(Systems biology)等較宏觀之課程作良好的規劃。
自評委員評論本所優點(1/2) 系所教育目標與校務發展計畫教育目標大致相符。 基礎與臨床研究合作緊密,為中部地區歷史最悠久之醫學研究所。 系所自我改善機制運作通暢,已有初步成效。 特色在臨床與基礎合作良好,較無障礙。 中山醫學研究所設定宗旨,目標皆符合校務發展計畫。所內老師、學生皆認同其教育目標及理念、教學活動、自我改善;運作皆佳,可與全國相同之綜合醫學研究所一致之水準。
自評委員評論本所優點(2/2) 與附近醫學中心如﹔彰化基督教醫院、台中榮民總醫院藉由研究生之培養,研究交流熱絡。 學生學習與專業表現極佳,校友向心力與共識極高,非常具有特色。 在校生與畢業生均肯定本所之努力且向心力強。
自我提昇措施 資源共享:就本所現有有限資源推動資源共享,如附設醫院臨床研究中心及本校研究大樓共同儀器室和貴重儀器中心,已達資源共享之目標。 網路教學資源:加強網路自我學習的機會,本所教師將教材及內容放在網路上,供學生自我學習用。 加強師生互動,典範學習、組織學習及追求卓越。
感謝聆聽! 敬請指教!
效 標
項目一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
1-1設立宗旨及教育目標與校務發展計畫之相符程度 設立宗旨:本研究所之宗旨在於造就能篤學、慎思、明辨及力行之高級研究人才。與本校「中山醫學大學94-96學年度校務發展計畫書」相呼應。 教育目標與「中山醫學大學94-96學年度校務發展計畫書」教育目標相符。
1-2教職員與學生對教育目標的認知 教師方面:藉由所務會議、課程委員會議、所長時間,讓本所教師於會議中都能親身參與本所設立的宗旨及教育的目標,並依宗旨與目標制定課程的方向。 學生方面:透過所長時間、導師時間、新生說明會及配合網頁、E-mail、公佈欄等方式將本所宗旨與教育目標讓學生都能了解。
1-3教育目標反映在教學與學習之活動 本所教育目標反映在教學與學習之活動分別依課程規劃、課程安排、授課內容方面、授課方式、授課目標、課程內容及授課秩序協調性、學生在學習方面之反應及學生學習能力及成果之評估方面等方面。
1-4自我評鑑機制之組織與運作情形 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小組 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小組 研究與專業表現小組 畢業生表現小組 評鑑工作小組 學生信箱 專兼任及授課教師反應 學生問卷調查意見 學校發展政策 所務會議 教學暨課程委員會 所教評會 儀器、圖書採購會議 相關小組提出解決方案 成果調查 目標、特色與自我改善小組 顧問委員會
1-5辦學特色為何與他校相關系所相較 本所特色為中部地區歷史最悠久、研究生最多及整合基礎與臨床醫學之含碩、博士班之研究所。 本所邀請參與授課及所開設課程種類而言,就師資陣容整合及學程完備。 。 本所推動本校成立整合基礎與臨床及跨院際之研究組(Study Group)。
1-6自我改善之機制與成效﹝1/2﹞ 本所設有所務會議、課程會議、醫學研究所評鑑指導委員會議、顧問委員會議等考評本所各項業務推展以及不斷創新。 擴大國際合作:現已與美國UAB大學研究院(Graduate School)商定彼此交換博士班研究生至研究所各programs的實驗室實習或選修課程,本所將承認6學分之國際交換學分。 擴充師資陣容:現已與醫學教師成長中心合作敦聘洪瑞松教授與UAB何康潔教授為本所顧問,不定時指導研究生。 多爭取主辦或協辦國際性會議,增強國際觀,加強世界性之交流。
1-6自我改善之機制與成效﹝2/2﹞ 擴大研究室及研究設備:已增臨床醫學研究室一間。 輔導本所畢業生之就業加強校際人才交流:主動引介本所優秀畢業生至各校及各研究單位服務。 繼續加強學術研究,將以整合臨床與基礎研究為主,使其成為具有實效性及方向性之整合研究。 經常請益國內、外辦學有成之相關研究所,期能不斷學習與成長。
項目二 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
2-1本所規劃課程架構之理念及系所課程架構和內容與設立宗旨及教育目標間之關係 課程規劃成四類課程群組,提供研究生就其專長興趣及研究方向跨群組選修,以增加研究生之多專長能力。 另外由於各研究生專長不同,故課程內容規劃為兩大組,即臨床組(包含臨床組、護理組及醫管組)與基礎組。
甲乙丙丁組皆必修 博士班 科目課程表 畢業學分數需達41學分(含論文) 科 目 總學分 第一學 年 第 二 學 年 授課老師 博士班 科目課程表 甲乙丙丁組皆必修 畢業學分數需達41學分(含論文) 科 目 總學分 第一學 年 第 二 學 年 授課老師 必修課程科目*** 上 下 博士論文*** 10 指導教授 生物醫學*** 4 V 周 明 智 專題討論*** 周明智、林隆堯 高等生物統計學Ⅰ *** 1 李 鴻 森 高等生物統計學Ⅱ *** 2 教學實習*** 李 孟 智 生物醫學實驗室教 林瑞生 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 韓志平
甲組專業課程科目: 乙組專業課程科目: 丙組專業課程科目: 丁組專業課程科目: 選修課程科目: 高級外科學等21堂科目 護理科學專論、護理研究專論、醫療保健政策專論、護理專業問題專論 丙組專業課程科目: 高等細胞生物學等21堂科目 丁組專業課程科目: 醫藥衛生政策特論等6堂科目 選修課程科目: 分子遺傳學特論、人類細胞遺傳學特論、癌生物學特論等30堂科目
甲乙丙組皆必修 碩士班 科目課程表 畢業學分數需達36學分(含論文) 科 目 總學分 第一學 年 第 二 學 年 授課老師 碩士班 科目課程表 甲乙丙組皆必修 畢業學分數需達36學分(含論文) 科 目 總學分 第一學 年 第 二 學 年 授課老師 *** 為必修課程科目 上 下 碩士論文*** 6 指導教授 生命醫學(臨床組)*** 4 V 周明智 生命醫學(基礎組)*** 蕭明文 生命醫學專題討論(基礎組)*** 蕭明文、鄭雅文 臨床醫學專題討論(臨床組*** 周明智、林隆堯 生物醫學實驗室教 1 林瑞生 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 2 韓志平
選修課程科目 : 共141堂選修課程科目供同學選修 臨床醫學相關科目: 基礎醫學相關科目: 醫務管理相關科目: 外科學特論、骨科學特論等36堂科目 基礎醫學相關科目: 分子遺傳學特論、細菌學特論等59堂科目 醫務管理相關科目: 醫療政策研究特論、醫務管理概論等19堂科目
2-2課程規劃設計之機制及定期開會及決議執行情形 課程規劃由課程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 92-95學年度之課程委員會委員 (每年各15位委員) 擬開課教師均須詳備課程計畫及在課程委員會作口頭簡報
2-3提供學生有關修課輔導的方式 學期開始前,會舉辦新生座談會 『課程綱要』於選課前全面上網措施
2-4師生對課程意見回饋,檢討修正課程規劃 與實施情形 問卷: 學期中及學期末會由學生填寫問卷調查 上網填寫教學評鑑問題 學生自評 教學態度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成績評量方式 整體感受 學習本課目的建議事項或感想 教學態度 編號 非常 同意 同意 沒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1 老師教學準備充份、態度認真 2 老師樂於解答學生疑惑並討論 3 老師上課很少遲到、早退或缺課
上網填寫教學評鑑問題
2-5專兼任教師之數量與素質是否滿足教學和學生學習需求程度情形 本所現有參與授課教師 職稱 專兼任 專任 兼任 客座教授 合計 教 授 37 7 2 46 副 教 授 45 1 48 助理教授 17 總計 99 9 3 111 開課科目: 博士班69堂; 碩士班145堂
2-6確保學生充分瞭解學科之教學目標與內容情形 要求所有開課老師將課程綱要於選課前全面上網。 本所於學期開始前,會舉辦新生座談會,給予學生們課程選修資料。 邀請各科師長們簡述個人研究走向及專長領域,讓新生們對於未來的修課情況及研究的跟隨有初步的了解。
2-7空間與設備滿足教師教學與研究所需情形 本所教師研究空間: 分子醫學研究中心(張不大樓1,2F)
2-8教師教學科目與個人學術研究領域相結合情形 本所現有專任師資12員,其中教授5員、副教授6員、助理教授1員,具博士學位者10員,客座教授3員,合聘教師30員。 多位具博士學位者之師資亦同時具有醫師資格。 本所專任老師皆有醫學相關背景,且能延續其學術專長,繼續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發展、申請國科會等研究計畫,配合教學及指導學生進行專題研究。
2-9教師教學工作負擔是否合理情形 本所專任老師任課時數是根據教育部與學校專任教師每週基本授課時間(教授八小時、副教授八小時、助理教授九小時、講師十小時)為原則,而本所教師擔任學校或醫院的行政主管或是獲得校外計劃等教師皆可以可以減免時數。 另外,本所在碩博士班開設生物醫學實驗試教課程,由碩博士班每學期協助實驗課程的進行及事前準備工作。此課程不僅可以讓學生更進一步學習到生物醫學實驗的實務經驗,也可以降低本所教師的負擔。
2-10提供教師教學專業成長管道與機會,以及獎勵教師卓越教學表現的情形 不定期的邀請他校教授或相關研究人員到本所進行專題演講,除了專業研究的討論外,也提供本所教師與各界的交流機會。 鼓勵教師出國開會及進行學術交流,並發表最近研究成果。 本校教師成長中心經常性的舉辦各項活動,如教師研習營及導師會議,提供教師汲取他人教學經驗的機會。 訂有教學優良教師獎勵辦法以激勵專任教師用心教學,提昇教學品質,每學年度由所上遴選優良教師候選人,經由院決選出優良教師,於當年校慶大會中接受頒獎表揚。
2-11教師如何因應學生教學意見反應情形 本所在學期中及學期末會由學生以無記名方式填寫問卷調查,而教師能根據這些意見的提供,進行教學的改善及修正課程的規劃。 在課程委員會提出問題請授課教師改進並進一步追蹤,作成之教學改進方案,另外,決議在所務會議上公布,並要求教師遵行。 。 因應學生教學意見,本所要求各任課教師改進講義內容並針對授課內容指定教學參考用書與印發或於網站公佈上課講義,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2-12以外語授課或討論情形 本所兼任教授王世叡教授所開設的菌血症特論全程以英文教學,相信能對學生外語能力有所幫助。 積極籌劃一些不同課程改成外語授課,例如博士班專題討論規劃改成英文報告並利用外語討論以增進學生外語能力。 本所也積極籌設遠距教學的課程並規劃及籌設一些課程擬以外語授課來增進學生外語能力。 針對博士班畢業生在畢業時需要求通過英文檢定,並配合學校鼓勵學生參加英文能力檢定。
項目三 學生學習與學生事務
3-1本所開課是否滿足學生需求,達成有效學習之目標 本所所開課程含蓋基礎及臨床醫學,近年為求與社會潮流接合,增加實證醫學觀念教學。 生命醫學必修課程,由各不同領域教師輪流上課。 學生對本所課程看法,於九十五年九月十八、十九日問卷調查,認為滿意(可以)63.2%,沒意見30.5%,不佳1.1%。九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調查可以70.4%,沒意見18.3%,不滿意2.8%。
學生對本所課程的滿意度
3-2本所教師運用多元教學和提供學生學習作業與教學評量情形 本校提供網路輔助教學系統。 本校設有教師評鑑系統。 本所研究生每學期必需至少參加六次所上指定特別演講或研討會。
3-3本所圖書儀器、資訊科技、實驗室、或專 科教室設備情形及數量與品質符合學生學習 之情形 研究生50.5%使用指導教授提供的設備。 貴重儀器中心 無線上網 本所95學年度研究生平均每人借書2.4冊,中文總館藏21837冊,借閱冊數11384冊,使用率52%,借閱率31%;西文總館藏28331冊,使用率19%,借閱率43%;中文視聽總館藏787冊,使用率29%,借閱率14%。 圖書館每兩個月出版中山醫學大學圖書館館訊。 本所鼓勵研究生參與圖書館資料庫介紹講習。
3-4本所管理與維護圖書儀器、資訊科技、實驗室、 與專科教室設備的辦法和執行情形及專門人力提供 教學等相關支援服務情形 儀器:貴重儀器由貴重儀器中心,專人管理並提供服務或諮詢,臨床試驗中心由本所韓志平副教授、楊順發助理教授出任主任、執行長,本所專有小型實驗室由鄭雅文副教授負責規劃及管理。 電腦教室:統由資訊中心管理。 各指導教授研究實驗室,由本校環安中心,負責監督指導管理,各單位均設有緊急設施(例沖眼、防毒),各實驗室的有機或醫療廢棄物,依相關規定辦理。
3-5本所學生參與校內外及國際學術活動之成績表現情形 甲組研究生均為醫師,參加各專科醫學領域的學術活動,是自主的且必要的。 乙組研究生參加全國生物醫學年會發表論文,已成為每位研究生論文考試前的最佳訓練機會。 參加國際學術活動詳見下圖。
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表現
3-6本所提供學生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生涯輔導等措施及執行成效 本所對於未通過資格考博士生均各別訪談。 對於44.27%未婚研究生,則特別關注其經濟問題,本所研究生77.9%主要經濟來源為自己,主動提醒申請獎助金,大部份非在職研究生,在指導教授研究計劃下支領兼任研究或臨時工資費用。
3-7導師制及系所教師提供學生特定晤談時間(office hour)之執行成效 所長每學期排定分組晤談時間。 本所專任教師也均排定分組晤談時間。 本所碩士班在指導教授關注下,大部份兩年即獲得學位。 本所博士班以四年至五年完成學位者占多數,均在指導教授輔導下,依考核制度規定下,逐步作完論文。
3-8本所提供學生各種相關課外學習活動情形 本所教師楊順發助理教授,每星期四下午五時至七時,與學生打籃球聯誼。 本所教師蔡崇弘、林則彬、賴世展,每星期二中午與研究生(例碩一陳岳謙)羽毛球交誼。 本所開課教師施宏哲副教授,每學期帶領研究生參觀藥廠。 本所研究生54.7%已婚,大部份就業中,所參與競賽與其職場或休閒有關。 本所研究生為本校高爾夫球代表隊主力(李宣信、辛宗翰等),奪得九十五年全國大專杯及全國大專運動會第四名,蘇茂昌、林智廣等參加網球賽,在中部醫界負有盛名,本所九月十八、十九日調查有10位研究生參加國際競賽。
3-9本所學生校內獲得獎助學金、工讀等情形 碩士班每個月三千元,博士班每個月一萬五千元。 定期召開研究生助學金委員會會議,審定名單及金額,以九十二學年第一學期為例,本所計博士班三名、碩士班二十七名申請;九十三年第一學期博士班四名、碩士班二十二名;九十三年第二學期博士班四名、碩士班二十二名:九十四學年博士班二名、碩士班十六名;九十五學年博士班五名、碩士班十六名。 本所每學期前三名受頒績優獎學生,第一名8000元,第二名5000元,第三名3000元。
3-10本所提供國際學生進修管道並給予輔導情形 本所定有國際學生進修辦法。 本所秉持開放態度,接受申請。 九十四學年度三位澳門籍醫師申請本所碩士班推廣教育進修,兩名中國大陸學生至本所從事研究工作。 三位澳門籍醫師及兩位大陸研究生來所期間,本所排定接待人員(所秘書)及宿舍,全程照顧。
3-11本所鼓勵學生參與國際學習活動情形 本所研究生大部份為醫療人員,甲組研究生不少為醫學中心主任或主治醫師或衛生行政機構主管(台中市衛生局長),工作上參與國際學習活動是常有的活動。 大部份研究生也常有機會與指導教授,參與國際學術活動,前往口頭或貼壁報發表。 研究生參與國際交流詳見一覽表。
研究生參與國際學習活動
3-12本所學生通過外語檢定測驗之情形 九十五年九月十八日調查4位通過語言檢定,學號如下:9502020、9503024 、9403020、9402025。 本所學生在職醫療人員數量不少,平常參與各科晨會或討論大部份使用外文文獻,必須具備研讀外文能力。 博士班研究生必須發表在SCI文章兩篇(第一作者),SCI論文均為英文寫作,因此博士班研究生具備英文能力是基本技能。 研究生整日埋頭於上課或研究,實無太多時間,準備外語檢定。 本所仍積極配合潮流,鼓勵研究生規劃參加外語檢定。
3-13本所輔導學生會運作,並建立學生意見反應與回饋之機制情形 本所研究生以完成論文為主要目標,學術上的需求大於生活或感情上的問題,師生視同朋友,任何意見反應,互相討論後,可得到適當的回饋。 建立研究生學生會,是學生意見反應問題,最直接的機制。 本所參考國內外研究生學會組成情形,已成立本所研究生學生會。
3-14研究生與論文指導教授互動情形 本所規定碩士班於第一年第一學期開學一個月內,提交指導教授名單;博士班於第二學年提交指導教授名單。 九十五年九月十八、十九日調查81.8%研究生已決定指導教授,17.9%未定(大部份為一年級新生),與指導教授討論次數,一星期一次為最多(42.1%),一個月至少一次21.2%;面對指導教授,覺得可敬最多(68.4%),當作朋友 (28.4%),恐慌(1.1%);經費來源由指導教授提供占27.4%,研究設備由指導教授提供占50.5%。 碩士班乙組研究生專題報告時,指導教授必須出席指導,培養師生之間良好默契。 隨機訪問林則彬教授、錢佑副教授、詹明修副教授、賴怡琪助理教授、楊順發助理教授、鄭雅文副教授、張益彰助理教授等指導教授,皆表示師生關係融洽,聚餐、郊遊、登山是常見的交誼活動。 指導教授與異性研究生相處,遵守兩性平等法原則,未傳出任何騷擾事件。
項目四 研究與專業表現
4-1本所教師研究與專業表現成果的數量與品質 於2003-6年在SCI期刊上共有420篇,國內期刊上也有250篇研究報告發表。 篇數 學年度
4-2本所師生參與國內和國際學術或創新活動的情形 於2003-6年共參加國際會議計有23個場次,國內會議為38個場次。 會議數 學年度
4-3本所教師申請和獲得產、官的研究計畫獎(補)助情形 於2003-6年,除了校內的研究計劃共計有66件外,也獲得國科會共107件,衛生署共29件之經費以進行研究,外交部及教育部各1件,另外也有6件計劃是和國內的民間業者合作,以推動生物科技的發展。 計劃件數 學年度
4-4本所教師參與整合性計畫的情形 92年開始有向衛生署申請之整合型計劃 1件, 93年新增1件,94年新增1件,95年新增2件 。 本所積極推動計劃之整合,於94年開始推動study group,有免疫組﹝已榮獲國科會多年期獎助﹞、環境與癌症組﹝已榮獲國科會多年期獎助﹞、遺傳組﹝已榮獲國科會多年期獎助﹞、腫瘤組及心臟組、老年照護組﹝已榮獲教育部特殊學門獎助﹞、中草藥暨機能性食品研究群組﹝已榮獲衛生署多年期臨床試驗獎助﹞共七大組。 出版94學年度研究資源手冊,使老師們瞭解其他老師之研究內容及擁有之設備與技能。
4-5本所教師研究與專業表現與社會、經濟、文化與科技發展需求的相關 本校提供之研究經費,以鼓勵能具實用性為主,並成立教師育成中心,協助教師申請專利與技術轉移,今後將有更多具有實用性的成果。 提供臨床試驗相關法規諮詢與協助,有助於將實驗室的重要發現,應用於臨床,未來成功上市, 造福大眾。 協助台中彰化地區法醫工作,回饋社會。 出版安寧照護專書提供社會大眾相關訊息。
4-6本所所教師校內外及國際的服務 部分資深教師都有參與校外與國外之服務,教師育成中心於兩年前成立後,積極培植後進,鼓勵參與,故除了教師本身已外,也造就不少人才,服務於社會各領域。 圖為吐瓦魯醫療服務,由左至右為王世叡醫師、吐瓦魯衛生部長、總理、交通部長及內政部長
4-7本所教師指導研究生的狀況 鼓勵培養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各組指派一位副教授以上老師負責安排課程,以啟發性、深入性及學術性內容為主,兼顧專業領域之探討及獨立研究能力的訓練。 本所指導研究生進行研究,共有兩次的研究進度審核,並且由其指導老師指導學生投稿,且各指導老師與其學生定時lab meeting,以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及研究的進度。針對博士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要求其需有兩篇SCI等級的期刊論文,並且點數共須4點以上,方可畢業。
4-8本所研究生的研究與專業表現的成果或出版狀況 本所博士班學生需有兩篇發表於SCI期刊的研究報告,方可畢業。本所於92-94學年度共出版碩士班論文90篇,博士班論文34篇,且博士班學生於SCI期刊上共投稿75篇。 數量 數量 學年度 學年度 碩士班 博士班
項目五 畢業生表現
5-1本所畢業生專業能力符合系所 教育目標之程度(1/2) 博士班畢業生:90-95學年度上學期博士畢業生52人中,從事教職工作(副教授2人;助理教授5人 )共為7人,同時從事教職工作及醫院服務(教授5人;副教授6人;助理教授6人;講師5人)共為22人,醫院服務(院長級2人;主任級以上為8人;主治醫師為11人) 共為21人,研究員為1人, 98.1% (51/52×100%,扣除待業1人)符合本所教育目標程度。
5-1本所畢業生專業能力符合系所 教育目標之程度(2/2) 碩士班畢業生:92-95學年度上學期碩士畢業生91人中,升學成為全職生者為8人,醫師在職進修博士班為11人,就業為66人,就業者分佈在醫療單位或學術單位或生技公司,93.4%(85/91×100%,扣除當兵1人、待業中5人)符合本所教育目標程度。
5-2本所畢業生在升學與就業之表現 醫研所畢業出路現況: 各大專院校擔任教職。 各研究機構擔任研究人員。 各醫藥生技產業擔任研究人員。 各大醫學中心擔任研究型醫師。 繼續深造精進。
5-3本所畢業生在校所學與畢業後就業情況(1/3)
5-3本所畢業生在校所學與畢業後就業情況(2/3)
5-3本所畢業生在校所學與畢業後就業情況(3/3)
5-4蒐集並參考畢業生與相關機構或人員之意見,做為系所持續品質改善之作法 本所蒐集畢業生與相關機構人員之意見,作 為本所持續品質之改善參考作法,分為三種。 配合校慶與畢業典禮,邀請畢業生與相關機構人員到本所與師生進行座談。 並定期對畢業生與相關機構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定期與畢業生電話聯繫訪問。
5-5畢業生與系所之聯繫情況 (1/3) 本所對於畢業生十分關心,本所會透過電話、問卷調查、e-mail與畢業校友取得聯繫,並製作全所畢業生電子通訊錄。 已成立醫研所校友會。 本所亦配合校慶與畢業典禮時,舉辦畢業校友聯誼。 畢業校友通常與所長、指導教授、實驗室學弟妹聯繫較為密切與頻繁,本所秘書會主動取得畢業生資訊,並加以彙整。
5-5畢業生與系所之聯繫情況 (2/3)
5-5畢業生與系所之聯繫情況 (3/3)
報告完畢! 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