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處(室)對國中學生的 專業服務工作— 生涯諮詢與諮商、 中輟預防與復學輔導工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Advertisements

102年度 教師專業成長社群 教資中心.
國民小學教師加註輔導專長專門課程科目及學分說明
如何陪伴孩子進行 適性選擇.
學生輔導工作 三級分工 代理專任輔導教師 施亮安
新北市及人高中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輔導宣導.
103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核心理念與推動重點
報告人:吳殷宏 宜蘭縣中輟上線研習.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104年竹苗區適性輔導宣導
學校三級預防輔導機制 輔導人員 職掌及功能表
國家教育研究院 131期國民中學主任儲訓班 教學卓越與創新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LiveABC學習系統 103年英語自學說明會 校內學習資源LiveABC.
海星學制 一、國民中學 二、普通高中 三、高職 四、綜合高中
1.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訪視----檢核表 2.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訪視----總評表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企業說明會 (台灣水泥公司) 活動宗旨 為提供貴校應屆畢業生踏出校園之前,能對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本公司將舉辦企業說明會,藉此分享產業動向並讓社會新鮮人定位屬於自己的職涯方向,並充分展現學校與產業之合作,一同提升國家青年人才之發展。 專業類別與對象: 機械、電機、化工、材料、資源工程、地質、地球科學、工業工程、土木…等相關系所。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愛 VS. 管教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Science Society (Games Factory)
TQC+ JAVA全國教師研習會 PLWeb 程式設計練習平台 簡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2014年5月份全院性學術研討會 地點:第二講堂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一、如何規劃? 二、教材數位化的可用工具介紹。 三、發表時應該注意的重點。 四、可展示的平台有哪些?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家長教育 之 電子學習.
新教師的啟導工作 高慕蓮博士 袁國明老師.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教師專業社群系列 2012.
四年級 英語科 張瓊文Ann.
張原禎 新北市德音國小教師 教研科資教股輔導員 ~512
2013/09/23 12:20-13:30 LIVE ABC英檢平台 與其他校內學習資源
友善校園總體營造計畫綱要四個向度結構表 關懷生命 生命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學生輔導體制 多元平等 和諧關係 友善 校園 人權教育 尊重人權
綜合領域在民生 李碧釵
教師入職啟導計劃 為學校提供的相關支援服務
NO.004 職涯 報 徵才 實習 家教 國立嘉義大學 學生事務處學生職涯發展中心.
資訊網路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formation Networks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智慧型手機程式設計 建國科技大學資管系 饒瑞佶 2011年(992).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國立成功大學(農業) 報告人 協同主持人 林翰佑
FUN 繩索 彰化縣綜合活動教學輔導團 柯慧儀.
生教組長處理學生事件 正向管教 轉學生 親赴家訪 輔導紀錄 學生畢業當日於臉書感恩留言 2019/5/7.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如何改善本港保護兒童機制 跨專業研討會 二零零四年七月十三日 葉劍影高級督察 保護兒童政策組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中輟業務面面觀 萬華國中輔導主任 蔣美倫.
報告人:黃 宜 純 校 長 日 期:106年4月20日.
課程時間:星期二下午2:20-5:20 -> 1:20-4:10 ? 授課教師 逄愛君, 辦公室: 資訊系館 417室 先修課程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UCAN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推廣.
數位學習 孫春在、曾憲雄、陳登吉、袁賢銘.
基隆市建德國小防震防災演練人員疏散路線圖
2020 全國大學校長會議 --主講人--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楊能舒校長.
校外實習媒合資訊平台介紹 報告人:王上明 指導單位: 教育部技職司 承辦單位: 明志科技大學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主題研究架構.
網站個案報告 參考架構 一,企業背景簡介 二,經營優勢與競爭分析 三,市場區隔與目標市場 四,行銷4P策略 五,未來發展與挑戰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報告人: 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辛文義.
108新課綱 國中小階段新風貌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輔導處(室)對國中學生的 專業服務工作— 生涯諮詢與諮商、 中輟預防與復學輔導工作

生涯諮詢與諮商 引領學生找到自己未來要走的路

國中輔導工作人員 應加強事項 大 綱 壹、輔導工作人員應提昇生涯輔導相關專業知能 貳、輔導工作人員應瞭解生涯輔導的服務方式 大 綱 壹、輔導工作人員應提昇生涯輔導相關專業知能 貳、輔導工作人員應瞭解生涯輔導的服務方式 參、輔導工作人員應熟悉生涯輔導評量工具與運   用方法 肆、輔導工作人員應確實執行生涯輔導行政工作 國中輔導工作人員 應加強事項

壹、提昇專業知能(1) 輔導處(室)輔導工作人員應提昇生涯輔導相關專業知能,積極參與相關研習、工作坊、研討會、學分班等活動。輔導工作人員具備之專業知能,應包括六面向: 生涯輔導專業知能 生涯輔導基本知能 生涯規劃課程設計與資訊運用 生涯輔導與諮商技術 產業環境與發展趨勢 生涯測驗與評估工具 輔導方案企劃與管理

壹、提昇專業知能(2) 各面向課程內涵包括: 一、生涯輔導基本知能 初階課程 1、生涯規劃與自我探索。 2、生涯輔導概論。 3、生涯發展與性別因素。 4、升學進路與輔導策略。 進階課程 特質取向生涯理論、發展取向生涯理論、生涯決定理論、家庭關係與生涯諮商。

壹、提昇專業知能(3) 二、生涯規劃課程設計與資訊運用 1、生涯規劃課程設計與媒體運用。 2、資訊能力在生涯輔導上的運用。 3、生涯相關議題之課程規畫與設計。 初階課程 進階課程 生涯輔導團體方案與教材設計 。

壹、提昇專業知能(4) 三、生涯輔導與諮商技術 1、生涯諮詢。 2、諮商理論與技術概論、助人技巧與生涯諮商、生涯諮商技術與演練。 初階課程 進階課程 1、新興議題在生涯諮商中的應用(敘事諮商、優勢中心諮商等)。 2、人文取向諮商理論在生涯諮商中的應用、行為取向諮商理論在生涯諮商中的應用、生涯諮商與親職教育等。

壹、提昇專業知能(5) 四、產業環境與發展趨勢 五、生涯測驗與評估工具 1、產業介紹與發展趨勢。 初階課程 2、職涯安置相關技巧。 進階課程 產業介紹與實際參訪。 初階課程 生涯測驗運用與解釋。 進階課程

壹、提昇專業知能(6) 六、輔導方案企劃與管理 進階課程 生涯輔導方案與資源整合、生涯輔導之融入教學、生涯輔導與其他領域課程之融合(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品德教育、人權教育)。

貳、生涯輔導服務方式(1) 生涯輔導服務方式 輔導處(室)輔導工作人員應瞭解生涯輔導的服務方式,主動積極提供學生所需協助。生涯輔導的服務方式,包括: 生涯輔導服務方式 訊息提供 自助式活動 生涯發展教育課程 團體生涯諮商 個別生涯諮商

貳、生涯輔導服務方式(2) 各項服務方式之內涵包括: 一、訊息提供 二、自助式活動 此一層級輔導工作人員涉入程度最淺。在輔導處(室)闢一個資料展示區,蒐集來自政府部門、民間出版機構所出版之升學資訊、職業簡介、職業分類等。 如電腦輔助生涯輔導系統的使用,學生在輔導工作人員的解說下,可自行操作。

貳、生涯輔導服務方式(3) 三、生涯發展教育課程 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由輔導教師於綜合活動領域中之輔導課程裡進行生涯輔導,七至九年級學生每週授課三節綜合活動領域(包括輔導、童軍、家政),分為四大主題軸(認識自我、生活經營、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

貳、生涯輔導服務方式(4) 四、團體生涯諮商 五、個別生涯諮商 採用團體諮商的助人理論與技術,促進個體在生涯發展上的認知、情感、態度及行為等方面的成長與發展。 此一層級輔導工作人員涉入程度最深,所需之專業程度與要求最高。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協助學生解決個別的生涯難題,增進良好的適應。

參、生涯輔導評量工具(1) 生涯輔導評量工具的運用,係經過計分及結果轉換,作為學生生涯探索或職業試探的客觀參考資料,因此輔導工作人員應瞭解國中學生適用之性向測驗、興趣測驗及人格測驗的種類、測驗內容、施測方式、標準化方式、標準化方式、使用建議與限制等內容。 依教育部編製「國中適性輔導測驗工具使用參考手冊」,適用於國中之相關測驗種類包括:

性 向 測 驗 參、生涯輔導評量工具(2) 1、適性化職涯性向測驗(國中版)。 2、國中新編多元性向測驗。 性 向 測 驗 1、適性化職涯性向測驗(國中版)。 2、國中新編多元性向測驗。 3、多元智慧電腦化適性測驗(國中版)。 4、多元智能量表乙式。 5、中學多元性向測驗(國中版)。 6、多向度性向測驗組合。 7、區分性向測驗第五版。 8、多因素性向測驗。

興 趣 測 驗 參、生涯輔導評量工具(3) 1、情境式職涯興趣測驗(國中版)。 2、我喜歡做的事。 3、生活彩虹探索。 4、生涯興趣量表。 興 趣 測 驗 1、情境式職涯興趣測驗(國中版)。 2、我喜歡做的事。 3、生活彩虹探索。 4、生涯興趣量表。 5、影像式職業興趣量表。 6、職業興趣組合卡(國中版)。 7、國中生涯興趣量表。 8、普通興趣量表。 9、國中學生興趣診斷測驗。

參、生涯輔導評量工具(4) 人格測驗 1、新訂賴氏人格測驗。 2、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學生版)。 3、基本人格量表。

肆、輔導處(室)生涯輔導行政 (1) 一、輔導主任擔任學校生涯發展教育工作執行委員會執行秘書,協助委員會運作。 二、輔導處(室)應依教育部訂定「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推動國民中學適性輔導工作運作模式」及「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展教育工作手冊」,每學年訂定年度工作計畫,排定輔導行政工作行事曆,並定期考核與檢討辦理情形。 三、輔導處(室)應建置學生生涯檔案,協助學生完成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含生涯規劃建議書)。

肆、輔導處(室)生涯輔導行政 (2) 四、輔導處(室)應辦理生涯輔導議題之教師進修與研習活動。 五、輔導處(室)應於每年7月至8月,追蹤及分析畢業生之進路情形。 六、輔導處(室)應建立家長、社區團體及企業單位參與學生生涯輔導之管道,如辦理親職教育、鼓勵家長會參與適性輔導工作、推動社區團體與學校互動機制等。

中輟預防與復學輔導工作 資源整合同關懷,每個孩子帶上來

大 綱 壹、依據 貳、方案目標 參、具體措施 肆、實施方式 伍、現況統計說明 陸、預期效益

壹、依據 一、法源 為保障國民受教權,於「憲法」、「國民教育法」中明訂6歲至15歲之國民應接受國民教育,亦訂定「強迫入學條例」,明訂強迫入學規定。 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目的在促進教學正常化、提昇整體人才素質,中輟生復學與輔導工作重點在於穩定學生就學機制,有效輔導高關懷學生,推動成效良窳攸關整體教育品質。

貳、方案目標 穩定學生就學機制,有效輔導高關懷學生,促進教學正常化。 了解中輟預防與復學輔導工作執行困境,做為政策規劃之參考。 推動中輟預防工作,早期發現與介入降低尚輟人數。 強化中輟生通報協尋及復學輔導工作,提升復學率。

國中小學生輟學預防與復學輔導方案推動架構 資源整合同關懷,每個孩子帶上來 規劃中介教育 提供適宜復學就讀措施 整合資源共同關懷 貫徹零拒絕教育目標 建構完善通報系統 協尋輔導中輟生復學 推動彈性教育課程 激發學生多元智慧

參、具體措施 推動中輟預防工作,建立資源整合運作模式。 強化中輟生通報機制,建立協尋資源(支援)網絡。 強化中輟生復學輔導就讀機制,推動中輟高關懷課程計畫及多元型態中介教育措施,並落實學校三級輔導機能。

肆、實施方式(一) 一、推動中輟預防工作,建立資源整合運作模式   (一)直轄市、縣市政府應結合警政、社政等單位,定期召開中輟專案會議,建立資源整合運作機制。   (二)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規劃辦理高關懷班及彈性輔導課程,以協助時輟時學或全學期缺課累積達7天以上之高關懷學生,或中輟復學生返校後之學習及生活適應。

肆、實施方式(二) (一)落實輟學通報的規定及程序 二、強化中輟生通報機制,建立協尋資源(支援)網絡    學生中輟後需至「全國國民中小學中輟生通報及復學系統」進行通報 ,並透過系統將行蹤不明學生資料傳輸警政署協尋。

肆、實施方式(三) (二)善用中輟追蹤協尋機制 學校教育人員家庭訪問。 民間團體與專業輔導人力協助追蹤輔導。 警政單位協尋行蹤不明中輟生。 鄉(鎮)強迫入學委員會執行強迫入學事宜。 校外會、教育服務替代役男(中輟輔導)協助。 戶政單位協助確認中輟生及其家庭之戶籍移轉情形 出入境狀態之確認

肆、實施方式(四) (三)行政督導 2.教育部層級    1.依據「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中輟學生復學輔導強化策略」辦理。   2.教育部層級  (1)定期每6個月召開「推動中輟業務聯繫會議」   ,以確保中央與地方政府合力推動,共同協助   中輟生復學。  (2)透過「中途輟學學生通報系統」確實掌握全國    學生中輟狀況,並逐月檢視地方政府尚輟率消   長狀況,落實追蹤管考。

肆、實施方式(五) 3.直轄市政府教育局、縣市政府層級 (1)每月提報檢視各縣市中輟人數,請尚輟人數增    加縣市召「中輟人數消長圖」、「國民中小    學中輟生比率消長表」報部,人數上升即需    召開專案檢討會議。 (2)中輟生專案檢討會議,需邀請警政、社政、民    政等相關局室、強迫入學委員會、學生輔導諮商    中心共同參與。 (3)列管所屬輟學人數多、輟學率高之學校 。

肆、實施方式(六) 4.學校層級 (1)學生無故未到校的第一時間點,即時到家中訪問。 (2)中輟行蹤不明學生,透過系統傳送警政署送請,由全國    警察局協尋。 (3)將中輟通報單傳送強迫入學委員會,執行強迫入學事宜。 (4)透過通報系統確實掌握中輟生現況。 (5)校長室應設置校內中輟學生現況圖表(含名單及執行現    況),隨時掌握學校中輟生之復學輔導事宜。

肆、實施方式(七) 三、強化中輟生復學輔導就讀機制,推動中輟高關懷課程計 畫及多元型態中介教育措施,並落實學校三級輔導機能。 三、強化中輟生復學輔導就讀機制,推動中輟高關懷課程計   畫及多元型態中介教育措施,並落實學校三級輔導機能。 (一)落實學校三級輔導機制 推動認輔制度:鼓勵教師、退休教師、志工、家長,志願輔導適應困難、行為偏差及中輟復學生,並將中輟復學生列為優先認輔對象。 增置專任輔導教師:自101年8月起,教育部5年內補助各地方政府所轄24班以上國民小學、各國民中學均需設專任輔導教師,全國預計增加2,156名 。 增置專任專業輔導人員:教育部依據國民教育法第10條修正案,依法補助各地方政府及55班以上之國民中小學增置約579名專任專業輔導人員 。 教育部補助全國各縣市成立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肆、實施方式(八) (二)中輟輔導資源的連結與運用-輔導資源網絡 編號 輔導資源網絡 1 教育局(處) 6 醫療資源 2 社會局(處) 7 各區公所、強迫入學委員會 3 衛生局 8 戶政事務所 4 少年法庭 9 家庭教育中心 5 少年隊 10 其他單位(機構)

肆、實施方式(九) (三)規劃多元彈性課程,進行學生適性輔導 規劃高關懷課程,1人以上即可開辦彈性、適性化之教育或輔導課程,另3人即可開設高關懷班。

肆、實施方式(十) (四)多元型態中介教育措施 1.執行方式 (1)慈輝班-輔導對象為國民中小學學生因家庭遭遇變故而中途輟   學,經追蹤輔導返校而無法適應就學環境,或因家庭功能不彰而  有中輟之虞,經家長或監護人同意接受輔導者(視各慈輝班性質  提供住宿)。 (2)合作式中途班-由直轄市、縣(市)政府結合轄區內已立案及經  法人登記之民間團體或企業資源,由民間團體提供適宜場所,提   供中輟生專業輔導資源及中介措施,學校教師提供課程者。 (3)資源式中途班-由直轄市、縣(市)政府遴選有熱誠有意願之國  中小學校,分區設置資源式中途班(鄰近學區教學資源共享),  提供中輟生多元另類適性課程及輔導措施者(不提供住宿)。

肆、實施方式(十一) 評估:辦理中介教育措施之學校應成立復學輔導就讀小組,且每年至少召開2次會議評估學生轉介及回歸事宜。 轉介:中輟生復學後,如經追蹤輔導返校而無法適應原就學環境,經家長同意,可由學校轉介就讀中介教育措施。再經縣市(學校)復學輔導就讀小組評估通過,安排就讀中介教育措施(如慈輝班、資源式中途班、合作式中途班)。 課程規劃: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基礎,得依學生特性及需求施以適性課程。 回歸:學生就讀中介教育措施原因消失,則回歸原班原校。

伍、現況統計說明(一) 復學率則從93學年70.84%穩定上升,近4學年均維持於8成,99學年復學率為84.54% 【註】復學率:(該學年中輟生復學數)÷(中輟學生數)×100%

伍、現況統計說明(二) 中輟生尚輟人數從93學年4,156人(尚輟率0.145%),下降到99學年1,057人(尚輟率0.043%) 【註】尚輟率:(學年結束時仍在輟的學生)÷(國民中小學學生總數)×100%

陸、預期效益 透過本方案之實施,可鼓勵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與學校發展多元適性課程、高關懷課程及三級輔導機制,有效協助學生在校學習,預防學生輟學,並積極協助中輟學生之復學與輔導,提供多元另類教育課程。達成「資源整合同關懷,每個孩子帶上來」之目標。 一、自99學年度起,每學年尚輟率較上學年持續降低。 二、自99學年度起,每學年復學率均維持80%以上。

中輟生輔導現況與策進

簡報結束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