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動植物分布圖及其環境因素 第二節 自然景觀帶的組成及其特質 第三節 自然景觀帶的利用危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線一世界 張晴雯 吳濬伊 曾靖尹 吳婉琪. 大綱 前言 北緯 0 度 北緯 30 度 北緯 60 度 總結.
Advertisements

習作1-2 題目+解答 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 黑龍江哈爾濱開發區 霧淞 黑龍江省爾濱市聖索菲亞大教堂 東北馬扒犁.
第一章 緒論 高中地理(二).  區域地理的重點  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臺灣自然環境的特性  臺灣四大地理區劃分的依據  中國自然環境的特色  中國六大地區的概述 學習重點.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 土地資源 水資源 林業 第 6 章. 土地資源  意義 : 提供農業生產的基地  土地資源有限 : 每人平均可耕地面積 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一半 各國人均可耕地面積比較表.
焦點 1 陸域生態系. 臺灣的陸域生態系 臺灣四面環海 黑潮通過  高溫, 雨量充沛 熱帶, 亞熱帶氣候.
第二單元 經緯線和位置 n 認識地球儀 n 緯度與溫度 n 經線和緯線 n 經度與時差 認識地球儀 ( terrestrial globe ) n 地球儀是表現地球現象的 模型。 n 從地球儀可以看到,我們 所居住的地球是一個藍色 的星球。 n 地球儀可以呈現地球的環 境百態,如: (a)海洋和陸地。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第 十四 章 生 物 地 理 樹中流動著的汁液,附載著紅人們的記憶。芬芳的花朵是我們姊妹,鹿兒、馬兒和巨鵰都是我們的兄弟。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试 卷 讲 评.
第一節 氣候概述 第二節 氣候類型 第三節 氣候與人類活動 第四節 水文概述 第五節 水文與人類活動
翰林版社會領域地理科 九上 第六章 中南美洲.
地理科~專題研習 中國 的 氣候 (第四課).
習作1-6 題目+解答.
CH3 中國的區域.
生態系 生態系的觀念 生物與其周圍的其他生物環境及非生物環境是密不可分的。生物仰賴空氣、日光、水及營養物質而生存,且又與其他生物間亦彼此相互依賴、競爭、影響。生物與環境因子間雖關係如此交錯複雜,但卻又有一定的互動準則可循,形成具有規律性的系統。在此系統中因有物質與能量間不斷的轉化、轉移或置換,因此形成了一個動態平衡的體系,此體系可稱之為「生態系」。簡單的說,生態系是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周圍環境所組成的系統。
第 1 章 世界概說 一、全球的海洋與陸地 二、世界地形概述 三、世界氣候概述 四、世界人口 五、多元的人文景觀 課後複習 歷屆基測試題.
高中地理(一) 第五章 氣候(四) 乾燥氣候、寒帶氣候與高地氣候.
第11章 氣候分類(二).
多元的世界(上) 遠眺日本富士山.
習作1-3 題目+解答 新疆高昌故城1 新疆高昌故城2 哈薩克族.
全球概述.
第一章 非洲.
生態系 1定義:生物和其生活環境的組合 環境 生態系 生產者 消費者 生物 分解者.
森森不息- 愛林、保林、護林宣導 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Rain forest 組員:高活妍、張鈺儀、雷凱淇.
章 第 11 氣候分類(一).
多哥共和國 République Togolaise.
氣候與水文 學習焦點: 1.了解影響中國氣候的因素 2.認識中國的氣候特徵 3.認識中國三大氣候類型 4.了解中國的水文特色
第2組 組長:林于婷 組員:王家偉、張郁翎、廖修毅、張立廷、林忠譁
臺灣的氣候 劉辰秋 製作.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習作1-3 題目+解答 新疆高昌故城1 新疆高昌故城2 哈薩克族.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中國環境問題 荒漠化.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F3 Geography Taster.
選修部分單元(2)的介紹 天氣與氣候.
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 飛機設計特點.
牙齒的構造與功能 牙齒大發現.
動物世界.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世界文明與發展 中國:東亞之光(Ch.16)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生態系與 生態平衡.
順德聯誼總會梁潔華小學 六年級 數學科 下學期 數形.
第1章 西亞與中亞 ㄧ、西亞 (ㄧ)地形: (1)主體-高原,包括北(安)、中(伊) 、南(阿)三部份 (2)平原- 兩河流域, 伊拉克境內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ㄧ、自然環境 (ㄧ)中、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 (二)西部多火山、地震
三、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體積.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聖地的位置.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六年級上學期 植物怎樣適應 環境.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第1章 地理位置與範圍.
我最喜愛的動物-棕熊 楊廷欣 3D (22).
溫帶落葉林 生態系的比較 分部地區 生態環境 生態系統與特色 生物型態.
第6課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對策 一、水資源 (一)整體問題:不足、時空分布不均 (二)分區問題: 1.季風氣候區: (1)問題: a.水汙染
熱帶雨林 班級:四英一B 學號:4000Z030 姓名:楊夢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節 動植物分布圖及其環境因素 第二節 自然景觀帶的組成及其特質 第三節 自然景觀帶的利用危機 第16章 自然景觀帶 第一節 動植物分布圖及其環境因素 第二節 自然景觀帶的組成及其特質 第三節 自然景觀帶的利用危機

第一節 動植物分布及其環境因素 生態系 生物分布及其環境因素 (一)生物的水平分布 (二)生物的垂直分布

生態系 在地球系統中,某種生物與岩石圈、大氣圈、水圈及生物圈中的其他不同生物間,不斷地發生交互作用,這種體系就稱為生態系統(ecosystem),簡稱為生態系。

(一)生物的水平分布 緯度分帶性:全球尺度的植被分布,因受到氣候 的影響,其分布也大致與緯線平行。 由赤道向極區,隨著氣候變化,植 被類型也由常綠的熱帶闊葉林,進 入溫帶落葉闊葉林、闊針混合林、 寒帶的針葉林和苔原帶,此即為生 物的緯度分帶性。 緯度分帶性(以非洲為例) 緯度分帶性(以歐洲為例)

植被的緯度分帶性:以非洲為例

植被的緯度分帶性:以歐洲為例

(一)生物的水平分布 經度分帶性:在同一緯度區,距海遠近會影響到降水量的多寡,進而影響植被的類型。如中緯度地區,從濱海地區往內陸方向看,其植被的種類隨著水分條件的變化,由森林帶過渡為草原帶,再進到沙漠帶,大致與經線互相平行而呈帶狀,此為生物的經度分帶性。

植被的經度分帶性:以北美洲為例

(二)生物的垂直分布 生物的垂直分布與地形的高低有關。氣溫會隨著地勢的增高而下降,降水量則是在一定高度的範圍下,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漸增,但超過某一高度則漸減。在氣溫和降水量的共同作用下,動植物的分布自然也因高度變化而有所差異,這便是生物的垂直分布特徵。

植被的垂直分帶性與緯度分帶性

林線 林線是森林分布的上限。 林線以上的植被類型主要為灌木及草原。 林線以下則是以喬木為主的森林帶。 林線是森林分布的上限。 林線以上的植被類型主要為灌木及草原。 林線以下則是以喬木為主的森林帶。 臺灣的林線約為海拔 3,500 公尺左右,3,500 公尺以上是高山寒原;以下部分,由高往低依序為亞高山針葉林、冷溫帶針葉林、涼溫帶針葉林、暖溫帶闊葉林、副熱帶闊葉林以及熱帶植物群落。

雪線 雪線是常年積雪區的下限。 雪線以上的地帶,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大於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積雪區。 雪線以下的地帶,全年冰雪的補給量小於消融量,只有在冬季出現季節性的積雪。

臺灣的林相分布示意圖

全球天然植物分布圖 180° 120°W 60°W 0° 60°E 120°E 75°N 75°N 60°N 60°N 45°N 45°N 15°S 15°S 30°S 30°S 45°S 45°S 60°S 60°S 180° 120°W 60°W 0° 60°E 120°E 熱帶雨林帶 季風雨林帶 熱帶莽原帶 中緯度常綠闊葉林帶 溫帶落葉林帶 北方針葉林帶 地中海灌木林帶 溫帶草原帶 熱帶及溫帶沙漠帶 極地苔原帶 極地冰原帶 高山地區

第二節 自然景觀帶的組成及其特質 自然景觀帶 第二節 自然景觀帶的組成及其特質 自然景觀帶 由生物分布的特性,可知氣候(氣溫與降水量)對於生物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響地位。而以全球的尺度來看地表的景觀時,會發現受到氣候的影響,在某一區域內,生物的群落與土壤的種類,常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規律性),這種地表景觀相類似的區域就稱為自然景觀帶。

自然景觀帶與氣候、生物、土壤間 的關係表 表一 16-1 自然景觀帶與氣候、生物、土壤間的關係表 分區 自然景觀帶 主要氣候類型 主要植物帶 主要的 土壤類型 代表性動物 低 緯 度 地 區 熱帶雨林帶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 磚紅化土壤 懶猴、狐猴、蛇、河馬、犀牛 季風雨林帶 熱帶季風氣候 季風雨林 象、虎、豹 熱帶莽原帶 熱帶莽原氣候 熱帶莽原 栗鈣土 斑馬、長頸鹿、羚羊、獅子、豹 熱帶沙漠帶 熱帶乾燥氣候 熱帶沙漠 荒漠土 單峰駱駝、袋鼠等 中 地中海灌木林帶 地中海型氣候 地中海灌木林 鹿、野狼、山貓 中緯度常綠闊葉林帶 夏雨型暖溫帶氣候 中緯度常綠闊葉林 紅壤 獮猴 溫帶落葉林帶 溫帶海洋型氣候 溫帶大陸型氣候溼潤型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落葉林 棕壤 紅狐、松鼠、刺蝟 溫帶草原帶 溫帶大陸型氣候冬乾型 溫帶草原 草原土與黑鈣土 野牛、馬、驢 溫帶沙漠帶 溫帶乾燥氣候 溫帶沙漠 雙峰駱駝、沙鼠 高 北方針葉林帶 副極地氣候 北方針葉林 灰化土 狼、麋鹿、熊、山貓、海狸 極地苔原帶 苔原氣候 苔原 冰沼土 北極狐、馴鹿 極地冰原帶 冰原氣候 ─ ─ 北極熊、海豹、企鵝

假想大陸自然景觀帶分布圖 熱帶雨林帶 熱帶莽原帶 熱帶沙漠帶 地中海灌木林帶 中緯度常綠闊葉林帶 溫帶落葉林帶 溫帶草原帶 溫帶沙漠 北方針葉林帶 極地苔原帶 極地冰原帶 北極圈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氣溫、降水與生物的關係 冷 溫度 熱 年平均雨量(公釐) 北方針葉林 溫帶落葉林 熱帶雨林 苔原 溫帶草原 熱帶莽原 高緯度沙漠 溫帶沙漠 熱帶沙漠 溫度 熱 年平均雨量(公釐)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第三節 自然景觀帶的利用危機 熱帶雨林帶的利用與危機 溫帶草原帶的利用與危機 沙漠化與沙塵暴

熱帶雨林帶的利用與危機 分布:高溫多雨的赤道地區 1.南美洲亞馬孫平原 2.非洲剛果盆地 3.東南亞的島嶼 特徵: 1.常綠喬木 2.樹冠成簇,層次明顯,藤蔓叢生 3.樹棲型動物及變溫動物繁多 4.磚紅化土壤

熱帶雨林帶的利用與危機 利用: 1.游耕焚林 2.砍伐森林 3.放牧 危機: 1.物種滅絕 2.氧氣減少,空氣品質惡化 3.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暖化加劇 4.該區旱災嚴重

熱帶雨林的分布 80°N 60°N 40°N 20°N 0° 20°S 40°S 60°S 80°S 180° 120°W 60°W 60°E 120°E

熱帶雨林景觀與林相

雨林區的焚林

巴西雨林的開墾 飼養牛隻 代木 人口遷徙

溫帶草原帶的利用與危機 分布: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1.東歐平原南部延伸至西伯利亞平原南部 2.北美洲 3.南美洲 特徵: 1.高度屬低草及中草,無喬木散布其間 2.草食性哺乳動物為主,如羚羊、野牛,並且成群集結活動。 利用:農耕、畜牧 危機:動、植物種類減少

溫帶草原的分布 80°N 60°N 40°N 20°N 0° 20°S 40°S 60°S 80°S 180° 120°W 60°W 60°E 120°E

溫帶草原的農業景觀

沙漠化與沙塵暴 中國地區的沙漠化 由於自然環境變化及人為土地不當利用的結果,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全世界沙漠化最嚴重的地區。隨著東南沿海地區的發展,比較肥沃的耕地轉為建築用地,於是內蒙古、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等地方的貧瘠農地,必須增加糧食生產來提供需求。人們將草原闢為耕地後又毀棄、濫挖藥材、過度放牧所引起的草地沙漠化,占了中國沙漠化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58%)。在呼倫貝爾草原,因過度的放牧,導致出現中國第四大沙地──「呼倫貝爾」沙地。

中國地區的沙塵暴 在沙漠化的影響下,中國北方成為全世界近數十年來沙塵暴發生頻率增加最快的地區。內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區過去曾是水草豐美的綠洲,如今成了九萬多平方公里的戈壁、八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是2000年春季中國沙塵暴的主要源地之一。

美國的沙塵暴 1934年5月12日,美國大平原中部乾旱地區吹來的雲朵,籠罩在大西洋上空10,000公尺的地方,一些業餘統計學者便開始計算,光在這一次的大風暴中,到底有多少可耕土壤被吹走?其中有些數字竟然高達30,000公噸。這場大沙塵暴從美國洛磯山東麓各州到東岸紐約,凡是吹過的地方都是霧茫茫一片,景色昏暗。這一場浩劫雖然起因於乾旱,但人們過度耕種與放牧導致土壤鬆動,以致大風一起,終形成巨大的塵暴,將大片土壤帶往高空,往大西洋飄送,十餘年後在中亞烏茲別克降下,被當地農夫稱為「黑色大雪」,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沙盆事件」。

非洲撒赫耳地區的沙漠化 沿著非洲撒哈拉沙漠南側的撒赫耳(Sahel)地區,亦屬於半乾燥氣候區,傳統上該地區的居民以游牧維生。1950年代因人口急速增加,糧食需求大增,居民過度耕種與放牧,使該地區土地超過所能負荷極限(加上1965 – 1974連續數年的乾旱),導致植被消失,大片土地變為黃沙,造成沙漠化現象。

結論 人類對於這些自然景觀帶所造成的破壞,是因為在其地的活動常對環境造成過度的干擾,破壞了生態的平衡。另外,人類在生產的活動中,也積極的引進、馴化、培育或繁殖某些生物種,常導致某些原生物種的滅絕,破壞生態的平衡。整個自然環境便開始惡化,身處其中的人類最後將嘗到生態被破壞的惡果。因此,人類在從事各種土地利用的同時,必須體認到自己是這個生態系的一分子,應做好生態保育的工作,而非一味地追求經濟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