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3.2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3.3 差分放大电路 3.4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4章 音频功率放大器 4.1 音频功率放大器基础 4.2 功率放大器 4.3 专业音频功率放大器.
Advertisements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电子教研室.
3.1多级放大电路 3.2 差动式放大电路 3.3 功率放大电路 3.4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放大倍数随频率变化曲线 Au Aum 0.7Aum f 下限截止频率 上限截止频率 fL fH 通频带:
主要内容: 1.场效应管放大器 2.多级放大器的偶合方式 3.组容耦合多级放大器 4.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7.2 其他放大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 共基极放大电 多级放大电路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半导体三极管 1.4 场效应管.
第7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学习要点 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
第 5 章 低频功率放大器.
第10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征,为后面将要讨论的放大电路、逻辑电路等内容打下基础 。
第五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第二节 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 特殊二极管 第四节 晶体管 第五节 场效应晶体管
+UCC RB1 RC C2 C1 RL RB2 C0 ui RE uo CE
3 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3.1 半导体三极管(BJT) 3.2 共射极放大电路 3.3 图解分析法 3.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3.14 双口网络互联 1、级联 i1a i2a i1b i2b Na Nb i1 i1a i2a i1b i2b i2 Na Nb + +
CTGU Fundamenta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8 功率放大电路.
第三章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1).
媒质 4.1 半导体物理基础 导体:对电信号有良好的导通性,如绝大多数金属,电解液,以及电离气体。
第 10 章 基本放大电路 10.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10.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10.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高级维修电工 理论培训教材 2008.05.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共集(电压跟随器) 和共基放大电路 -共源(电压跟随器).
第11章 基本放大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共发射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共集电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面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打好基础。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放大电路概述 2.2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3图解分析法 2.4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5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电压控制作用,把微弱的电信号(简称信号,指变化的电压、电流、功率)不失真地放大到所需的数值,实现将直流电源的能量部分地转化为按输入信号规律变化且有较大能量的输出信号。放大电路的实质,是一种用较小的能量去控制较大能量转换的能量转换装置。
第六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 基本交流放大电路的组成 第二节 放大电路的图解法 第三节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 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1) 晶体管必须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 电结反偏。
工作原理 静态工作点 RB +UCC RC C1 C2 T IC0 由于电源的存在,IB0 IC IB ui=0时 IE=IB+IC.
(1)放大区 (2)饱和区 (3)截止区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分为三个工作区: 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2016年5月语音答疑——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多级放大电路 时 间: :00 — 20:30.
第 9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基础课教学部.
电 子 第四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一、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 的近似计算 二、方块分析法.
宁波兴港职业高级中学 题目:放大器的静态分析 电工电子课件 主讲:王铖 电工组 《电子技术基础》
第11章 技能训练及应用实践 11.1电阻器、电容器的识别与检测及万用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主编 李中发 制作 李中发 2003年7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电子教研室.
稳压二极管 U I + - UZ IZ IZ UZ IZmax
第12章 基本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主讲教师:李国国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基地.
第1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7-1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17-2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17-3 集成功率放大器
退出 第 2 章 放大器基础.
任务2.3高频功率放大器 2.3.1高频功率放大器概述 2.3.2丙类谐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姚恒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 16.2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第5章 功率放大电路 5.1 概述 5.2 乙类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5.3 其它类型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第三节 基本放大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电工电子教学部.
第三章 多级放大和功率放大电路 3.1 多级放大电路 3.2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3 功率放大电路 3.4 放大电路工程应用技术
第5章 直流稳压电源 概述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和功能 5.1 整流电路 5.2 滤波电路 5.3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第三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1 结型场效应管 3.2 绝缘栅场效应管 3.3 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3.4 场效应管的特点
第二章 基本放大器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2.3 放大器工作点的稳定
任务2.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概述 宽带放大器和扩展通频带的方法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幻灯片模板.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电子技术专业)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任课教师:李凤琴 李鹏.
第十章 直流电源 10.1 直流电源的组成 10.2 单相整流电路 10.3 滤波电路 10.4 倍压整流电路 10.5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8 功率放大电路 基本要求 了解功放电路提高输出功率和效率的途径 了解交越失真的产生原因及微导通设置
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7 特殊三极管 2.7.1 光电三极管 2.7.2 光电耦合器.
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基地 国 家 级 实 验 教 学 示 范 中 心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3.2 差动放大器 3.3 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
电子技术基础.
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及其应用 您清楚吗? .
放大器的图解分析法(2) -----动态分析 您清楚吗? ---孙 肖 子.
4 半导体三极管 及放大电路基础 4.1 半导体三极管(BJT) 4.2 共射极放大电路 4.3 图解分析法 4.4 小信号模型分析法
9.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放大电路不仅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而且要保持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温度的变化,将使集电极电流的静态值 IC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上一节所讨论的基本放大电路偏置电流 +UCC RC C1 C2 T RL RE + CE RB1 RB2 RS ui.
第7章 波形产生与信号变换电路 7.1 正弦波产生电路 7.2 电压比较器 7.3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7.4 信号变换电路 7.5 辅修内容
第18章 正弦波振荡电路 18.1 自激振荡 18.2 RC振荡电路 18.3 LC振荡电路.
第8章 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 信号处理电路的内容也较广泛,包括有源滤 波、精密二极管整流电路、电压比较器和取样- 保持电路等。
第二章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2.1 放大的概念 2.2 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2.3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2.4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多媒体课件 主编:马永兵.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3.2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3.3 差分放大电路 3.4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3.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3.2 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3.3 差分放大电路 3.4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3.5 多级放大电路 3.6 放大电路的调试与测试*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 放大电路的基础知识 3.1.1 放大电路的组成 3.1.2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3.1.1 放大电路的组成 一、组成框图 – 信 号 源 放大 电路 负 载 直流电源 二、多级放大电路 第 一 级 第 二 级 第 三 级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1 放大电路的组成 一、组成框图 RS + us – 信 号 源 放大 电路 负 载 RL RS is 直流电源 二、多级放大电路 第 一 级 第 二 级 第 三 级 信号输入 信号输出

三、放大电路的四端网络表示 放大 电路 – ui — 输入电压 us — 信号源电压 uo — 输出电压 Rs — 信号源内阻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三、放大电路的四端网络表示 1 1 2 2 + us – 放大 电路 RS ui uo RL io ii ui — 输入电压 us — 信号源电压 uo — 输出电压 Rs — 信号源内阻 ii — 输入电流 RL — 负载电阻 io — 输出电流

3.1.2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 放大 电路 一、 放大倍数 电压放大倍数 Au = uo/ui 电压增益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1.2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 1 2 2 + us – 放大 电路 RS ui uo RL io ii 一、 放大倍数 电压放大倍数 Au = uo/ui 电压增益 Au (dB) = 20lg |Au| 电流放大倍数 Ai = io/ ii 电流增益 Ai (dB) = 20lg |Ai| 功率放大倍数 Ap = po/ pi 功率增益 Ap (dB) = 10lg |Ap|

例 2.3.4 us = 20 mV,Rs = 600 ,比较不同 Ri 时的 ii 、ui。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输入电阻 1 1 + us – RS ui ii Ri Ri 越大, ui 与 us 越接近 例 2.3.4 us = 20 mV,Rs = 600 ,比较不同 Ri 时的 ii 、ui。 Ri ii ui 6 000  3 A 18 mV 600  16.7 A 10 mV 60  30 A 1.82 mV

放大电路的输出相当于负载的信号源,该信号源的内阻称为电路的输出电阻。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三、输出电阻 2 2 1 1 + us – RS ui uo RL Ro uot Ri   放大电路的输出相当于负载的信号源,该信号源的内阻称为电路的输出电阻。 计算: i 2 2 1 1 us RS + u – 放大 电路 测量: = 0 Ro uot — 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 uo — 带负载时的输出电压, Ro 越小,uot 和 uo 越接近。

电抗元件(主要是电容)使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不同,反映在: 1.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四、 通频带   电抗元件(主要是电容)使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不同,反映在: 1.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f Au(f) O Au( f ) — 幅频特性 Aum 上限 频率  ( f ) — 相频特性 BW0.7 2. 频带宽度(带宽)BW 下限 频率 fL fH BW0.7 = fH – fL 低频段 中频段 高频段 (Band Width) 五、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 最大输出功率Pom 效率  = 直流提供功率PDC

3.2 三种基本组态 放大电路 3.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2.3 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2 三种基本组态   放大电路 3.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2.3 共基极放大电路 3.2.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3.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一、 电路组成 VCC(直流电源): • 使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向负载和各元件提供功率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2.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一、 电路组成 VCC(直流电源): +VCC RC C1 C2 RL RE + CE RB1 RB2 RS ui  us uo • 使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向负载和各元件提供功率 C1、C2(耦合电容): • 隔直流、通交流 RB1 、RB2(基极偏置电阻): • 提供合适的基极电流 RC(集电极负载电阻): • 将 IC  UC ,使电流放大  电压放大 RE(发射极电阻): • 稳定静态工作点“Q ” CE(发射极旁路电容): • 短路交流,消除 RE 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二、直流分析 方法 1:估算 要求: I1  (5  10)IBQ 稳定“Q”的原理:  UBQ  (5  10)UBEQ T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直流分析 方法 1:估算 +VCC RC RE RB1 RB2 ICQ IBQ + UCEQ  + UBEQ  I1 IEQ 要求: I1  (5  10)IBQ 稳定“Q”的原理:  UBQ  (5  10)UBEQ T  IC  UE  UBE  IB  IC 

方法 2:利用戴维宁定理求 IBQ + + – – VCC RC RE RB1 RB2 VCC RC RE IBQ RB V CC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方法 2:利用戴维宁定理求 IBQ VCC RC RE RB1 RB2 + – VCC RC RE + – IBQ RB V CC

1. 电压放大倍数 三、性能指标分析 源电压放大倍数 2. 输入电阻 rbe Ro Ri 3. 输出电阻 交流通路 小信号等效电路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三、性能指标分析 1. 电压放大倍数 + us  +VCC RC C1 C2 RL RE CE RB1 RB2 RS uo 源电压放大倍数 RC RB1 RB2 + ui  uo RL ib ic ii  ib 2. 输入电阻 rbe Ro Ri 3. 输出电阻 交流通路 小信号等效电路 Ro = RC

Ro = RC 当没有旁路电容 CE 时: 1. 电压放大倍数 源电压放大倍数 交流通路 2. 输入电阻 3. 输出电阻 Ri Ri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当没有旁路电容 CE 时: 1. 电压放大倍数 RC RB1 RB2 + ui  uo RL ib ic ii RE 源电压放大倍数 交流通路 RC RB1 RB2 + ui  uo RL ib ic ii rbe ib RE 2. 输入电阻 3. 输出电阻 Ri Ri Ro = RC 小信号等效电路

例 3.2.1  = 100,RS= 1 k,RB1= 62 k,RB2= 20 k,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例 3.2.1  = 100,RS= 1 k,RB1= 62 k,RB2= 20 k, RC= 3 k,RE = 1.5 k,RL= 5.6 k,VCC = 15 V。 求:“Q”,Au,Ri,Ro。 [解] +VCC RC C1 C2 RL RE + CE RB1 RB2 RS us  uo 1)求“Q”

2)求 Au,Ri,Ro , Aus Ro = RC = 3 k +VCC RC C1 C2 RL RE CE RB1 RB2 RS us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VCC RC C1 C2 RL RE + CE RB1 RB2 RS us  uo 2)求 Au,Ri,Ro , Aus Ro = RC = 3 k

Ro = RC = 3 k 去掉旁路电容 CE 时: + ui  uo ib ic ii ib +VCC RC C1 C2 RL RE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去掉旁路电容 CE 时: RC RB1 RB2 + ui  uo RL ib ic ii rbe ib RE +VCC RC C1 C2 RL RE + RB1 RB2 RS us  uo 既稳定“Q”,Au 又较大的电路 1)静态工作点“Q”不变 2)求 Au、Aus 、Ri、Ro Ro = RC = 3 k

3.2.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射极输出器、射极跟随器)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2.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射极输出器、射极跟随器) 一、电路组成与静态工作点 IBQ IEQ + C1 RS ui – RE RB +VCC C2 RL uo us Rs RB +  uo RL ib ic ii RE 交流通路 IBQ = (VCC – UBEQ) / [RB +(1+  ) RE] ICQ =  I BQ UCEQ = VCC – ICQ RE

二、性能指标分析  1 RL = RE // RL 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  uo ib ic ii us + uo  ib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性能指标分析 Rs RB +  uo RL ib ic ii RE us RB + uo  RL ib ic ii rbe  ib RE Rs RL = RE // RL 交流通路 小信号等效电路 电压放大倍数:  1 输入电阻:

RS = Rs // RB i = iRE – ib –  ib Au  1 输入输出同相 射极输出器特点 Ri 高 Ro 低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us RB + uo  RL ib ic ii rbe  ib RE Rs RB ib ic ii rbe  ib RE Rs 输出电阻: i + u  us = 0 iRE RS = Rs // RB i = iRE – ib –  ib Au  1 输入输出同相 射极输出器特点 Ri 高 Ro 低 用途:输入级 输出级 中间隔离级

例 3.2.2  =120,RB = 300 k,rbb= 200 ,UBEQ = 0.7 V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例 3.2.2  =120,RB = 300 k,rbb= 200 ,UBEQ = 0.7 V RE = RL = Rs = 1 k,VCC = 12V。求:“Q ”,Au,Ri,Ro。 2)求 Au,Ri,Ro IBQ IEQ + C1 RS ui – RE RB +VCC C2 RL uo us Rbe = 200 + 26 / 0.027  1.18 (k) RL= 1 // 1 = 0.4 (k) [解] 1)求 “Q” IBQ = (VCC – UBE) / [RB + (1+  ) RE] = (12 – 0.7) / [300 +121  1]  27 (A) Ri = 300//(1.18 121) = 51.2 (k) IEQ   I BQ = 3.2 (mA) UCEQ = VCC – ICQ RE = 12 – 3.2  1 = 8.8 (V)

提高 Ri 的电路: – 无 C3、RB3: Ri = (RB1 // RB2) // [rbe + (1 +  ) RE]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提高 Ri 的电路: RB + uo  ib ic ii rbe  ib RE ui + C1 RS RE RB1 +VCC C2 – uo us RB2 RB3 C3  = 50 100 k RB3 10 k 无 C3、RB3: Ri = (RB1 // RB2) // [rbe + (1 +  ) RE] Ri = 50 // 510 = 45 (k) 无 C3 有 RB3 : Ri = (RB3 + RB1 // RB2) // [rbe + (1+  )RE] Ri = (100 + 50) // 510 = 115 (k) 接 C3 : RB3 // rbe  rbe Ri = rbe+ (1 + ) (RB// RE) = (1 + ) (RB // RE ) Ri = 51  50 // 10 = 425 (k)

3.2.3 共基极放大电路 特点: 一、求“Q”(略) 二、性能指标分析 Ro = RC 1. Au 大小与共射电路相同。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2.3 共基极放大电路 一、求“Q”(略) +VCC RC C2 C3 RL RE + RB1 RB2 RS us  uo C1 二、性能指标分析 RC RE RS + us  RL Ro = RC + uo  RC RE RS us RL rBE io ic ie ii ib  ib ui 特点: 1. Au 大小与共射电路相同。 2. 输入电阻小,Aus 小。 Ri Ri Ro

3.2.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1. 自给偏压电路 三种组态: 共源、共漏、共栅 特点: 输入电阻极高, 噪声低,热稳定性好 一、直流偏置电路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2.4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三种组态: 共源、共漏、共栅 特点: 输入电阻极高, 噪声低,热稳定性好 一、直流偏置电路 1. 自给偏压电路 栅极电阻 RG 的作用: +VDD RD C2 CS + uo  C1 ui RG RS G S D (1)为栅偏压提供通路 (2)泻放栅极积累电荷 源极电阻 RS 的作用: 提供负栅偏压 漏极电阻 RD 的作用: 把 iD 的变化变为 uDS 的变化 UGSQ = UGQ – USQ = – IDQRS

2. 分压式自偏压电路 调整电阻的大小,可获得: UGSQ > 0 UGSQ = 0 UGSQ < 0 uo ui 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2. 分压式自偏压电路 RL +VDD RD C2 CS + uo  C1 ui RG2 RS G S D RG1 RG3 调整电阻的大小,可获得: UGSQ > 0 UGSQ = 0 UGSQ < 0

例 3.2.4 已知 UGS(off)=  0.8 V,IDSS = 0.18 mA,求“Q”。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例 3.2.4 已知 UGS(off)=  0.8 V,IDSS = 0.18 mA,求“Q”。 RL RD C2 CS + uo  C1 ui RG2 G S D RG1 RG3 10 k 200 k 64 k 1 M 2 k 5 k +24V 解方程得:IDQ1 = 0.69 mA,UGSQ = – 2.5V (增根,舍去) IDQ2 = 0.45 mA , UGSQ = – 0.4 V

二、性能指标分析 1. 共源放大电路 有 CS 时: 无 CS 时: Ri、 Ro 不变 + uo  ui ugs gmugs id ii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性能指标分析 1. 共源放大电路 RL RD + uo  ui RG2 G S D RG3 RG1 ugs gmugs id ii RL +VDD RD C2 CS + uo  C1 ui RG2 RS G S D RG1 RG3 RS 有 CS 时: 无 CS 时: Ri、 Ro 不变

2. 共漏放大电路 Ro uo  ui + uo  ui ugs gmugs ii io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RL +VDD C2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2. 共漏放大电路 RL +VDD C2 + uo  C1 ui RG2 RS G S D RG1 RG3 RL RS + uo  ui RG2 G S D RG3 RG1 ugs gmugs ii io Ro

3.3 差分放大电路 3.3.1 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3.2 具有电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3.3.3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形式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3 差分放大电路 3.3.1 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3.2 具有电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3.3.3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形式

(Differential Amplifier)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3.1 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Differential Amplifier) 一、电路组成及静态分析 特点: a. 两个输入端, 两个输出端; b. 元件参数对称; c. 双电源供电; d. ui1 = ui2 时,uo = 0 V1 VCC V2 VEE RC REE ui1 ui2 uo 能有效地克服零点漂移

VEE = UBEQ + IEEREE IEE = (VEE – UBEQ) / REE ICQ1 = ICQ2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V1 VCC V2 VEE RC REE ui1 ui2 uo VEE = UBEQ + IEEREE IEE = (VEE – UBEQ) / REE ICQ1 = ICQ2  (VEE – UBEQ) / 2REE V1 +VCC V2 VEE RC REE uo ICQ1 ICQ2 UCQ1 = VCC – ICQ1RC UCQ1 UCQ2 IEQ1 IEQ2 UCQ2 = VCC – ICQ2RC IEE Uo = UCQ1 – UCQ2 = 0 直流通路

二、动态分析 1. 差模输入与差模特性 ui1 = – ui2 uid = ui1 – ui2 = 2ui1 ic1 = – ic2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动态分析 1. 差模输入与差模特性 ui1 V1 +VCC V2 VEE RC REE uod ui2 uC1 uC2 ui1 = – ui2 差模输入 大小相同 极性相反 差模输入电压 uid = ui1 – ui2 = 2ui1 使得: ic1 = – ic2 uo1 = – uo2 uod = uC1 – uC2 差模输出电压 = – ui2 = uo1 – ( – uo2) = 2uo1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差模信号交流通路 ui1 V1 +VCC V2 RC uod ui2 uo1 uo2 RL ic1 ic2 带 RL 时 差模输入电阻 Rid = 2rbe 差模输出电阻 Rod = 2RC

(1) ICQ1 = ICQ2  (VEE – UBEQ) / 2REE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例 3.3.1 已知: = 80,rbb = 200 ,UBEQ = 0.6 V,试求: ui1 V1 +12V V2 12V RC REE uod ui2 10 k 20 k (1)静态工作点;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ud, 差模输入电阻 Rid,输出电阻Rod。 [解] (1) ICQ1 = ICQ2  (VEE – UBEQ) / 2REE = (12 – 0.6) / 2  20 = 0.285 (mA) UCQ1= UCQ2 = VCC – ICQ1RC =12 – 0.285 10 = 9.15 (V) (2) = 10 // 10 = 5 (k) Rid = 2rbe = 2  7.59 = 15.2 (k) Rod = 2RC = 20 (k)

2. 共模输入与共模抑制比 ui1 = ui2 uic = ui1 = ui2 ie1 = ie2 ue = 2ie1REE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2. 共模输入与共模抑制比 ui1 V1 +VCC V2 VEE RC REE uoc ui2 uC1 uC2 大小相同 极性相同 共模输入 ui1 = ui2 共模输入电压 uic = ui1 = ui2 使得: ie1 = ie2 ue = 2ie1REE IEQ1 + ie1 IEQ2 + ie2 共模输出电压 uoc = uC1 – uC2 = 0 V1 V2 RC uoc ui2 uC1 uC2 共模抑制比 2REE 2REE 用对数表示: 共模信号交流通路

uid = u i1 – u i2 uic = (ui1+ ui2 ) / 2 例 3.3.2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例 3.3.2 (1)求差模输入电压 uid 、共模输入电压 uic ui1 V1 +VCC V2 VEE RC REE uo ui2 uC1 uC2 (2) 若 Aud = – 50、 Auc = – 0.05 求输出电压 uo,及 KCMR 1.01 V 0.99 V 可将任意输入信号分解为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之和 [解] (1) 共模信号 差模信号 ui1 = 1.01 = 1.00 + 0.01 (V) ui2 = 0.99 = 1.00 – 0.01 (V) uid = u i1 – u i2 = 1.01 – 0.99 = 0.02 (V) uic = (ui1+ ui2 ) / 2 = 1 (V) uod = Auduid = – 1 (V) (2) = – 50  0.02 uoc = Aucuic = – 0.05  1 = – 0.05 (V) uo = Auduid + Aucuic = –1.05 (V) = 60 (dB)

3.3.2 具有电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 简化画法 一、电流源电路 减少共模放大倍数的思路: 增大 REE 用恒流源代替 REE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3.2 具有电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一、电流源电路 减少共模放大倍数的思路: 增大 REE  用恒流源代替 REE 1. 三极管电流源 特点: +VCC RL RE RB1 RB2 IC 直流电阻为有限值 I0 动态电阻很大 简化画法 ui1 V1 +VCC V2 RC R1 uod ui2 –VEE R2 R3 IC3 V3 ui1 V1 +VCC V2 RC uod ui2 VEE I0 电流源 代替差 分电路 中的 REE

2. 比例型电流源 UBE1  UBE2 +VCC R2 R R1 I02 IREF R3 I03 +VCC RE RB1 RB2 I0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2. 比例型电流源 V1 +VCC R2 R R1 I02 V2 IREF R3 I03 V3 V1 +VCC RE RB1 RB2 I0 V2 V1 +VCC R2 R R1 I0 V2 IREF UBE1 UBE2 二极管温度补偿 比例型电流源 多路电流源 UBE1  UBE2

3. 镜像和微电流源 镜像电流源 微电流源 I0R2 = UBE1 – UBE2 UBE1 = UBE2 I0 = IREF +VCC R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 镜像和微电流源 V1 +VCC R2 R I0 V2 IREF UBE1 UBE2 I0 V1 R V2 IREF 镜像电流源 微电流源 I0R2 = UBE1 – UBE2 UBE1 = UBE2 I0 = IREF

4. NMOS 管电流源 原理电路 采用 V3 管代替 R 当 V1、V2 几何尺寸相同时: I0 = IREF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4. NMOS 管电流源 +VCC V1 I0 V2 IREF D G S VEE V3 +VCC V1 R I0 V2 IREF D G S VEE 原理电路 采用 V3 管代替 R 当 V1、V2 几何尺寸相同时: I0 = IREF 当 V1、V2 几何尺寸不同时: I0  IREF

二、具有电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能调零的 简化 差分电路 画法 差分电路 V3、V4 构成比例电流源电路 uo ui1 ui2 IREF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具有电流源的差分放大电路 ui1 V1 +VCC V2 RC uo ui2 VEE R2 R3 IC3 V3 V4 IREF IC4 R1 V3、V4 构成比例电流源电路 ui1 V1 +VCC V2 RC uo ui2 VEE I0 RP 能调零的 差分电路 简化 画法 ui1 V1 +VCC V2 RC uo ui2 VEE I0 MOS 差分电路

(1) 求“Q” UCQ1 = UCQ2 = 6 – 0.42  7.5 = 2.85 (V) 例 3.3.3 (1)求静态工作点;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例 3.3.3 (1)求静态工作点; (2)求电路的差模 Aud,Rid,Ro。 [解] (1) 求“Q” ui1 V1 +VCC V2 RC uo ui2 VEE R2 R3 IC3 V3 V4 IREF +6 V 6 V 100  7.5 k 6.2 k  = 100 ICQ1 = ICQ2 = 0.5 I0 UCQ1 = UCQ2 = 6 – 0.42  7.5 = 2.85 (V) (2)求 Aud,Rid,Ro Ro = 2RC = 15 (k)

1. iC1 + iC2 = I0;当 ui = 0,iC1 = iC2 = 0.5 I0 。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三、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传输特性 O ui iC ui iC1 – iC2 O +VCC ui1 V1 V2 RC uo ui2 VEE I0 iC1 iC2 iC2 I0 iC1 I0 –4UT 4UT 4UT – 4UT UT -UT –UT UT 特点: 1. iC1 + iC2 = I0;当 ui = 0,iC1 = iC2 = 0.5 I0 。 2. 当 –UT < ui < UT , iC1 – iC2  ui。 3. 当 – 4UT < ui < 4UT ,一只管子截止, I0 几乎全部流入另一只管子,输出电压被限幅。

3.3.3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 一、单端输入、输出方式 1. 单端输出 较双端输出小 2. 单端输入 为双端输入的特例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3.3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方式 一、单端输入、输出方式 1. 单端输出 输出为双端输出的一半 +VCC uI V1 V2 RC uo VEE I0 iC1 iC2 RL 较双端输出小 2. 单端输入 为双端输入的特例 即 ui1 = ui , ui2 = 0 参数计算与双端输入相同 四种连接方式比较见 P88

二、双端变单端的转换电路 电阻桥产生双端输入信号,负载多为一端接地。 具有双端输出效果的单端输出电路 对于差模信号: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双端变单端的转换电路 电阻桥产生双端输入信号,负载多为一端接地。 R R R Rt +VCC 双端输入 单端输出 差分电路 RL 具有双端输出效果的单端输出电路 +VCC ui V1 V2 uo VEE I0 RL V3 V4 对于差模信号: ic1 = ic2 (方向如图) ic1 = ic3 = ic4 ic3 ic4 iL V3、V4 为镜向电流源 ic1 ic2 iL = ic2 + ic4 = ic2 + ic1 = 2ic1 uo= 2ic2RL 使单端输出获得双端输出效果 对于共模信号: iL = ic1 – ic2 = 0 uoc = 0

3.4 互补对称 功率放大电路 引 言 3.4.1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3.4.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4 互补对称 功率放大电路 引 言 3.4.1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3.4.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引 言 一、功率放大的 特殊要求 设“Q”设置在 交流负载线中点 二、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效率问题 Pomax 大,三极管尽限工作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引 言 Pomax 大,三极管尽限工作 一、功率放大的 特殊要求  = Pomax / PDC 要高 失真要小 设“Q”设置在 交流负载线中点 二、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效率问题 uCE iC O t Q Icm Ucem +VCC RL C1 + RB uce = uo IC VCC

三、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t iC Icm  2 ICQ t iC Icm  ICQ 2 t iC Icm  2 ICQ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三、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t iC O Icm  2 ICQ t iC O Icm  ICQ 2 t iC O Icm  2 ICQ 乙类( =  ) 甲乙类( <  < 2 ) 甲类( = 2 ) uCE iC O t Q Q Q 甲类工作状态失真小,静态电流大,管耗大,效率低。 乙类工作状态失真大,静态电流为零 ,管耗小,效率高。 甲乙类工作状态失真大, 静态电流小 ,管耗小,效率较高。

3.4.1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 (OCL — Output Capacitorless)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4.1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OCL) (OCL — Output Capacitorless) 一、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ui = 0 V1 、 V2 截止 RL V1 V2 +VCC + ui  uo VEE ui > 0 V1 导通 V2 截止 iC1 io = iE1 = iC1, uO = iC1RL ui < 0 V2 导通 V1 截止 io = iE2 = iC2, uO = iC2RL iC1 问题:   当输入电压小于死区电压时, 三极管截止,引起 交越失真。 交越失真 输入信号幅度越小失真越明显。

二、功率和效率 1. 输出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 2. 电源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时: PDC = 2V 2CC / RL 3. 效率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RL V1 V2 +VCC + ui  uo VEE 二、功率和效率 1. 输出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 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电流幅度: 2. 电源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时: PDC = 2V 2CC / RL 3. 效率 最大输出功率 PDC = IC1VCC + IC2VEE = 2IC1VCC = 2VCCUom/RL PDC = 2V 2CC / RL 最大输出功率时: 实际约为 60% PDC = 2VCCIcm / 

4. 管耗 每只管子最大管耗为 0.2Pom 5. 选管原则 PCM > 0.2 Pom U(BR)CEO > 2VCC 令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4. 管耗 每只管子最大管耗为 0.2Pom 5. 选管原则 RL V1 V2 +VCC + ui  uo VEE PCM > 0.2 Pom U(BR)CEO > 2VCC 令 ICM > VCC / RL 则: 时管耗最大,即:

忽略 UCE(sat) 求 Pom 以及此时的 PDC、PC1,并选管。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例 3.4.1 已知:VCC = VEE = 24 V,RL = 8 , 忽略 UCE(sat) 求 Pom 以及此时的 PDC、PC1,并选管。 [解] RL V1 V2 +VCC + ui  uo VEE PDC=2V2CC / RL = 2  242 // (  8) = 45.9 (W) = 0.5 (45.9 36) = 4.9 (W) PCM = 10  15 W U(BR)CEO > 48 V U(BR)CEO = 60  100 V 可选: ICM > 24 / 8 = 3 (A) ICM = 5 A

当 ui < 0 ( 至 ),V1 微导通  充分导通  微导通; V2 微导通  截止  微导通。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4.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一、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RL R V3 V4 V1 V2 +VCC + ui  uo VEE V5 克服交越失真思路: 电路: t iC ICQ1 ICQ2 给 V1、V2 提 供静态电压 当 ui = 0 时,V1、V2 微导通。 当 ui < 0 ( 至 ),V1 微导通  充分导通  微导通; V2 微导通  截止  微导通。 当 ui > 0 ( 至 ),V2 微导通  充分导通  微导通; V1 微导通  截止  微导通。

克服交越失真的电路 V1 V2 V3 R2 R1 V1 V2 Rt V1 V2 V3 V4 实际 电路 RL +VCC + uo  V1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克服交越失真的电路 V1 V2 V3 R2 R1 V1 V2 Rt B1 B2 V1 V2 V3 V4 实际 电路 RL +VCC + uo  V1 V2 V3 V4 V5 VEE ui R V4 RL +VCC + uo  V1 V2 V3 VEE R*1 R2 R3 R4

二、复合管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复合管(达林顿管) 目的:实现管子参数的配对 (1 + 1) (1 + 2) ib1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复合管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复合管(达林顿管) 目的:实现管子参数的配对 (1 + 2 + 12) ib1 1 ib1 V1 V2 ic ib1 ib 2(1+1) ib1 ie (1 + 1) ib1   1 2 (1 + 1) (1 + 2) ib1 rbe= rbe1+ (1 + 1) rbe2 = (1 + 1 + 2+ 12) ib1

NPN + NPN NPN PNP + PNP PNP NPN + PNP NPN PNP + NPN PNP 构成复合管的规则: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V1 V2 V1 V2 NPN + NPN NPN PNP + PNP PNP V1 V2 V1 V2 NPN + PNP NPN PNP + NPN PNP 构成复合管的规则: 1) B1 为 B,C1 或 E1 接 B2 , C2、E2 为 C 或 E; 2) 应保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3) 复合管类型与第一只管子相同。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练习: V1 V2  接有泻放电阻的复合管: V1 V2 ICEO1 2 ICEO1 减小 R 泻放 电阻

准互补对称电路 UE  UB8  IB8 UB3  IC8  UE 2. 复合管互补对称电路举例 RL RP V4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2. 复合管互补对称电路举例 RL RP V4 +VCC V5 V1 V2 R2 RB1 RB2 + uo  ui V6 V7 V8 E UB3 R1 R5 R3 IC8 RE1 RE2 R4 V3 UB8 V1、V3 — NPN V2、V4 — PNP R3 、R5 — 穿透电流泄放电阻 RE1 、RE2 — 稳定 “Q”、过流保护 取值 0.1  0.5  V5  V7、RP — 克服交越失真 R4 — 使 V3、V4 输入电阻平衡 准互补对称电路 V8 — 构成前置电压放大 RB1 —引入负反馈,提高稳定性。 UE  UB8  IB8 UB3  IC8  UE

NPN 克服 交越 失真 PNP 差分对管,构成前置放大级 镜像恒流源, 差分放大电 路的有源负载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镜像恒流源, 差分放大电 路的有源负载 NPN 克服 交越 失真 PNP 因 PNP 管  小,采用三只管子复合而成 差分对管,构成前置放大级

应用 OCL 电路有关公式时,要用 VCC / 2 取代 VCC 。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三、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 OTL电路(Output Transformerless ) RL RB V4 – VEE +VCC V5 V1 V2 CE RE RB1 RB2 + uo  ui C 电容 C 的作用: 1)充当 VCC / 2 电源 E 2)耦合交流信号 当 ui = 0 时, 当 ui > 0 时: V2 导通,C 放电, V2 的等效电源电压  0.5VCC。 当 ui < 0 时: V1导通,C 充电, V1 的等效电源电压 + 0.5VCC。 应用 OCL 电路有关公式时,要用 VCC / 2 取代 VCC 。

OCL 电路和 OTL 电路的比较 OCL OTL 电源 双电源 单电源 信号 交、直流 交流 频率响应 好 fL 取决于输出耦合电容 C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OCL 电路和 OTL 电路的比较 OCL OTL 电源 双电源 单电源 信号 交、直流 交流 频率响应 好 fL 取决于输出耦合电容 C 电路结构 较简单 较复杂 Pomax

3.5 多级放大电路 引 言 3.5.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及性能指标的估算 3.5.2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的组成及基本特性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5 多级放大电路 引 言 3.5.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及性能指标的估算 3.5.2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的组成及基本特性

引 言 直接 耦合 阻容 耦合 光电 耦合 变压 器 耦合 极间耦合形式: 电路简单,能放大交、直流信号, “Q” 互相影响,零点漂移严重。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引 言 极间耦合形式: 直接 耦合 电路简单,能放大交、直流信号, “Q” 互相影响,零点漂移严重。 A1 A2 阻容 耦合 各级 “Q” 独立,只放大交流信号, 信号频率低时耦合电容容抗大。 A1 A2 光电 耦合 主要用于耦合开关信号, 抗干扰能力强。 A1 A2 变压 器 耦合 用于选频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等。 A1 A2

3.5.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及性能指标的估算 如:UO1= 1 V U02 = 2 V 一、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5.1 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及性能指标的估算 一、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 Au1 第一级 Au2 第二级 末 级 ui uo1 RL RS uo us uo2 ui2 uin ii Ri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Ro 1. 直接耦合零漂的影响 U = 0. 02 V U = 0.42 V U = 8.42 V A1 = 20 A2 = 20 A3 = 20 2. 零漂的衡量 — 将输出的漂移折合到输入端 如:UO1= 1 V U02 = 2 V A1 = 103, A2 = 104 则: UI1= 1 mV , UI2 = 0.2 mV 结论: A1 零漂严重

Ri = Ri1 Ro = Ron 二、多级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 Au1·Au2 · · · Aun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多级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 Au1 第一级 Au2 第二级 Aun 末 级 ui uo1 RL RS uo us uo2 ui2 uin ii Ro Ri = Au1·Au2 · · · Aun Au1(dB) = Au1 (dB) + Au2 (dB) + · · · + Aun (dB)   考虑级与级之间的相互影响,计算各级电压放大倍数时,应把后级的输入电阻作为前级的负载处理!!! Ri = Ri1 Ro = Ron

1 = 60, 2 = 100; rbe1= 2 k, rbe2 = 2.2 k。求 Au, Ri, Ro。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例 3.5.1 1 = 60, 2 = 100; rbe1= 2 k, rbe2 = 2.2 k。求 Au, Ri, Ro。 [解] Ri2 = R6 // R7 // rbe2 = 33 // 10 // 2.2  1.7 (k) RL1 = R3 // Ri2 = 5.1 // 1.7  1.3 (k) Ri Ri2 Ri = Ri1= R1 // R2 // [rbe1 + (1+ 1)R4]  5.7 (k) Ro = R8 = 4.7 k

3.5.2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基本特性 一、通用型集成运放(Operational Amplifier)的组成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5.2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基本特性 一、通用型集成运放(Operational Amplifier)的组成 1. 模拟集成电路的特点 1) 直接耦合: 采用差分电路形式,元件相对误差小; 2) 大电阻用恒流源代替,大电容外接; 3) 二极管用三极管代替(B、C 极接在一起); 4) 高增益、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 2. 组成方框图 输入级 偏置电路 中间级 输出级 +  uo uid 输出级: OCL 电路, 带负载能力强 输入级: 差分电路,大大减少温漂。 中间级: 采用有源负载的共发射极电路,增益大。 偏置电路: 镜像电流源,微电流源。

输入级 中间级 V7、V8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输出级 V11  V13 3.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741 简化电路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741 简化电路 输入级 V1、V3 和 V2、V4 共集-共基组合差分电路 V5、V6 有源负载 构成双端变单端电路 中间级 V7、V8 输入级 中间级 输出级 复合管,共发射极 输出级 V11  V13 具有高增益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OCL) 采用单电源(OTL)时,输入端静态电位应为 0.5VCC。

直流电源接法 国家标准符号 习惯用符号 等效电路 uo = Aud(u+ – u) 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符号及理想化条件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符号及理想化条件 1. 运放的符号 uo uid +VCC –VEE 8 uid +VCC –VEE uo uid VCC VEE 8 u– u+ 直流电源接法 习惯用符号 国家标准符号 VCC = VEE u+ — 同相端输入电压 uo uid u– i+ u+ Rid Aud uid Ro i– u- — 反相端输入电压 uid — 差模输入电压 uid = u – u+ Aud — 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等效电路 uo = Aud(u+ – u)

uo 传输特性 uid 理想 运放: 2. 运放特性的理想化 1) Aud  2) Rid   3)Ro  0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O uid uo Uomax –Uomax 2. 运放特性的理想化 传输特性 理想 uo uid u– i+ u+ Rid Aud uid Ro i– 线 性 区 实际 理想 运放: 1) Aud  2) Rid   3)Ro  0 4) KCMR   5)BW   6)UIO  0,IIO  0 3. 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两个特点 证: uo = Aud (u+ – u–) = Aud uid 1) u+  u–(虚短) u+ – u– = uo/Aud  0 2) i+  i–  0 (虚断) 证: i+ = uid / Rid  0 同理 i –  0 4. 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的两个特点 1)u+ > u–时, uo = Uomax u+ < u –时, uo= –UOmax 2)i+  i–  0 (虚断)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3.6 放大电路的 调试与测试

实验: 单管共发射极电路的测试(EWB仿真) 第 3 章 放大电路基础 实验: 单管共发射极电路的测试(EWB仿真) 输入电阻的测量方法 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 uot — 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 uo — 带负载时的输出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