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與氣候 Mental Map 概念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風怎樣形成 天氣圖 高、低氣壓 天氣狀況與高低氣壓的關係. 91 年 11 月 6 日 地面天氣圖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Advertisements

地圖符號:圖例 地圖符號:圖例.
溫室效應 創意三甲 鄭博謙 創意三甲 馮佳瑜.
第一節 氣候概述 第二節 氣候類型 第三節 氣候與人類活動 第四節 水文概述 第五節 水文與人類活動
青年氣候聯盟 綠色力量舉辦,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其下活動
地理科~專題研習 中國 的 氣候 (第四課).
氣候 ★影響氣候的因素 影響一地氣候的因素有許多,例如緯度、地形、 海陸分布、洋流、季風、大氣環流、洋流等。
氣溫 氣壓和風 降水.
地球現在面對甚麼環境問題? 觀察下圖,地球受到哪些環境問題困擾? 地球上的城市每年 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地球上的居民每年 空氣污染
Part4 大 氣 p:148 電子、原子核) 主題20大氣的形成與演化 (1)、原始大氣:主要是 氫、氦、甲烷及氫
高中地理(一) 第五章 氣候(四) 乾燥氣候、寒帶氣候與高地氣候.
多元的世界(上) 遠眺日本富士山.
全球概述.
環保 Q&A 考考你的環保知識,看看你能答對多少? 開始.
科學週 – 午間活動 22/3/2007 氣象.
全球暖化 製作人:五年一班 王小明.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主題:溫室效應 老師:吳政勳 班級:數一甲 姓名:范國軒 學號: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主講人 邱志鑫.
崑山科技大學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 憲政民主與公民社會期末報告 環境人權-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Global Warming 黃至賢老師.
溫室效應 六年四班 邱奕彰.
海洋能的利用与对未来的设计展望 成员:刘睿、王知谦 钱庄、王星、杜俊达.
氣候與水文 學習焦點: 1.了解影響中國氣候的因素 2.認識中國的氣候特徵 3.認識中國三大氣候類型 4.了解中國的水文特色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UCR TGSA台灣同學會 新生說明會 TGSA台灣同學會網址 bing.hgc.com.tw/ucr_tgsa
第四章 火災理論.
認識太陽系 目的: 認識太陽系的成員: 太陽 九大行星 小行星 慧星.
F3 Geography Taster.
第二章:地球的能量與溫度 大氣熱傳過程:傳導、對流、輻射 太陽輻射與大地輻射 地球與大氣和太空間之能量平衡; 地球表面和大氣間之能量平衡
第5章 5-4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京都議定書 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2.1 內能 物體儲存的能量 粒子的能量 物體的內能 進度評估 第 1 冊 單元 2.1 內能.
蛋白質的沈澱作用 能使蛋白質發生沈澱作用的因素有: 酸 酸性試劑 單寧酸 重金屬離子(汞離子、鉛離子等) 咖啡因 嗎啡 中性鹽 有機溶媒 熱
選修部分單元(2)的介紹 天氣與氣候.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小學常識科簡報 導師﹕Prof. Mak Se Yuen 姓名﹕邱慧萍.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太 陽 的 秘 密 檔 案.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環境資源之保育.
全球暖化 自然組 第三組 組員:楊凱翔、呂家萱、黃思賢.
4-3 天氣的推手.
Meteorology: study of the atmosphere and its phenomena
人類的石油年代.
八大 行 星 科目 : 常識 年級 : 六年級 教節 : 一節 作者 : 郭雅志 使用方法: 按滑鼠去到下一個項目.
氣候變遷.
康軒第七冊第一單元 天氣的變化 活動三 認識颱風
第一篇 臺灣的環境 (上) 地理.
我們的太陽系 開始撥放.
全球環境的變遷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現象 臭氧層的破洞 森林的消失 物種快速滅絕 酸雨的危害 人為沙漠.
細胞.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天氣因子 天氣因子 影響天氣的因素 例如氣溫、氣壓、風、雨量和濕度 天氣 某一段時間內 大氣層的狀況.
組長:黃天翀(4A 30) 組員:李澤城(4A 18) 鄭俊謙(4A 4) 陳嘉樂(4A 2)
溫室氣體與懸浮微粒 輻射的特性 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 變化中的溫室氣體含量 溫室氣體的影響 懸浮微粒與空氣汙染 懸浮微粒對氣候的影響
六年級上學期 植物怎樣適應 環境.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6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二).
風 風就是流動的空氣 風向: 空氣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 由風向標 量度 2. 風速: 氣壓之間的差異愈大,風速愈高。 由 風速計 量度.
溫室效應 【Greenhouse effect】
聲音的產生.
太空 Random Slide Show Menu
海洋篇 Unit_02_洋流.
全球危機-溫室效應之淺論 心得報告.
生物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苗栗縣立明仁國中 課程e化教材 南一 自然與生活科技 第二冊 第五單元.
生化課程整理作業 CH21 Part 1 第22組 0993B003陳懌亭 0993B027郭淑慧.
京都議定書的簡介 參考網站: 地球發燒了! 京都議定書的簡介 參考網站:
人類與環境 自然科 林麗雪老師 2019/10/14 科技融入教學 自然科林麗雪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天氣與氣候 Mental Map 概念圖

天氣和氣候的變化在對流層發生 對流層在大氣圈最底一層,其厚度很薄

天氣要素 :溫度、濕度、雨量、氣壓、風向和風速、日照、能見度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天氣是指在特定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 氣候是一個地區較長時間內的平均天氣狀況 天氣要素 :溫度、濕度、雨量、氣壓、風向和風速、日照、能見度

日射如何進入地球? 日射 Insolation 以光速進入大氣圈,然後到達地球表面的能量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日射如何進入地球? 日射 Insolation 以光速進入大氣圈,然後到達地球表面的能量   射入輻射(太陽輻射) incoming radiation / solar radiation : 短波(光能 Light) 射出輻射(地面輻射) outgoing radiation / earth radiation : 長波(熱能 Heat)

太陽能到達地球後

日射到達地球表面 轉化為熱能(heat energy) 地面輻射 (terrestrial radiation) 影響溫度(temperature)

熱量平衡 : 射入輻射 - 射出輻射

能量轉移 能量轉移:調節地球表面熱能分布不均的情況 水平能量轉移 垂直能量轉移 風 wind 洋流 ocean currents 五個過程:輻射、傳導、對流、蒸發、凝結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天氣與氣候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溫度/氣溫 濕度 凝結 降水 氣壓 風 香港氣候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溫度:影響因素 緯度 高度 離海距離 洋流 風 雲量 坡向 晝夜長短 世界分佈形態

緯度 溫度隨緯度增加而下降,是因為 1. 在高緯度地區陽光穿越大氣層的厚 度較大,部分能量會有損失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緯度 溫度隨緯度增加而下降,是因為 1. 在高緯度地區陽光穿越大氣層的厚 度較大,部分能量會有損失 2. 太陽入射角在低緯度較大,太陽能 較集中

高緯度 溫度較低 低緯度 溫度較高

高度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下降 因為空氣在高處較稀薄所含的吸熱粒子較少 環境溫度遞減率(ELR):每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6.5℃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溫度隨高度增加而下降 因為空氣在高處較稀薄所含的吸熱粒子較少 環境溫度遞減率(ELR):每上升1000米,溫度下降6.5℃ 逆溫: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增加,發生情況: 暖空氣越過冷空氣 冷空氣下切暖空氣 夜間冷卻

高地: 空氣密度較小 水汽及塵埃較少 A地比B地氣溫較高 低地: 空氣密度較大 水汽及塵埃較多

離海距離 海陸性質 :陸地吸熱和散熱速度都比海洋快 沿岸地區:海洋性氣候 -夏天清涼,冬天溫和,年溫差小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離海距離 海陸性質 :陸地吸熱和散熱速度都比海洋快 沿岸地區:海洋性氣候 -夏天清涼,冬天溫和,年溫差小 內陸地區:大陸性氣候 -夏天炎熱,冬天寒冷,年溫差大

洋流 暖流:水流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使溫度上升 寒流:水流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使溫度下降 若盛行風是向岸風,洋流效應更為明顯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暖流:水流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使溫度上升 寒流:水流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使溫度下降 若盛行風是向岸風,洋流效應更為明顯 重要洋流:北大西洋飄移,北太平洋飄移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風 向岸風:夏天溫度會降低,冬天溫度提升,結果年溫差較小 離岸風:冬天溫度會降低,夏天溫度提升,結果年溫差較大 這效果在 溫帶地區 特別明顯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風 向岸風:夏天溫度會降低,冬天溫度提升,結果年溫差較小 離岸風:冬天溫度會降低,夏天溫度提升,結果年溫差較大 這效果在 溫帶地區 特別明顯

沿岸風 離岸風

雲量 有雲的情況 結果日溫差及年溫差較小 有雲會遮擋陽光將日溫降低 晚上雲層亦減低熱量從地面散失,從而溫度提高。 例如:熱帶氣候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雲量 有雲的情況 結果日溫差及年溫差較小 有雲會遮擋陽光將日溫降低 晚上雲層亦減低熱量從地面散失,從而溫度提高。 例如:熱帶氣候

雲量:缺乏雲層 結果日溫差及年溫差較大,因為: 日間地面接收最大量的日照,日溫非常高 晚上熱量從地面大量輻射散失,溫度自然較低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雲量:缺乏雲層 結果日溫差及年溫差較大,因為: 日間地面接收最大量的日照,日溫非常高 晚上熱量從地面大量輻射散失,溫度自然較低 例如:熱帶沙漠氣候

散熱較快 吸熱較快 有雲地區 無雲地區 有雲地區 無雲地區

坡向 北半球 向南坡較暖,向北坡較冷 南半球 向北坡較暖,向南坡較冷 坡向效應在溫帶地區的山坡比較明顯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坡向 北半球 向南坡較暖,向北坡較冷 南半球 向北坡較暖,向南坡較冷 坡向效應在溫帶地區的山坡比較明顯

溫帶山區 日射會在A(向南坡)較集中, 因為: 2. 日射穿越大氣層距離較短,散失機會較小 向北坡 向南坡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向南坡 向北坡 溫帶山區 日射會在A(向南坡)較集中, 因為: 1. 日射投射在A面積較小,較集中 2. 日射穿越大氣層距離較短,散失機會較小

因為地球繞著地軸自轉,亦繞著太陽公轉,除赤道之外,各緯度的日夜長短均有不同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晝夜長短 因為地球繞著地軸自轉,亦繞著太陽公轉,除赤道之外,各緯度的日夜長短均有不同 由赤道開始,隨緯度增加,夏天日照時間越長而冬天日照時間越短。

10.1 全球溫度的分布形態 北半球夏季 南半球夏季

世界溫度分佈形態 七月 北半球:等溫線向北彎曲 南半球:等溫線較為規律 一月 北半球:等溫線向南彎曲 Weather and Climate天氣與氣候 世界溫度分佈形態 七月 北半球:等溫線向北彎曲 南半球:等溫線較為規律 一月 北半球:等溫線向南彎曲

七月全球溫度分佈 等溫線在內陸彎向北,表示內陸比同緯度高溫 沿岸地區等溫線彎向南,顯示此區較涼 溫度向極地遞減 北半球溫度較高

9.2.3 地球的溫度忥愈來愈高! 地球的溫度愈來愈高! 全球的平均溫度正 不斷上升!

9.2.4 全球增溫的成因是甚麼? 全球增溫的成因是甚麼? 大氣圈化學成份的轉變

9.2.4 全球增溫的成因是甚麼? 溫室氣體的來源 1.75 80 0.31 365 1998年 0.7 40 0.27 278 工業發展前 時期 沼氣 CH4 *氯氟碳CFCs 氧化亞氮N2O 二氧化碳CO2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單位:百萬分率(*兆分率) 圖9.13

9.2.4 全球增溫的成因是甚麼? 燃燒化石燃料 大量砍伐樹木 釋放氯氟碳 大規模燃燒垃圾 汽車數目增加 農業活動

9.2.4 全球增溫的成因是甚麼? 其他 採煤 鑽探石油和天然氣 堆填區

9.2.4 全球增溫的成因是甚麼? 地球表面反射度的轉變 市區的溫度 郊區的溫度 >

9.2.4 全球增溫的成因是甚麼? 市區 圖9.20 由道路、樓宇和其他建築物取代植物 更能吸收日射 釋放熱量的速度較慢

9.2.4 全球增溫的成因是甚麼? 需要更多電力 燃燒更多化石燃料 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大增

活動9.2A 活動9.2A (第192頁) 來自何方?

圖9.14顯示四種溫室氣體的不同來源及其相對重要性。 活動9.2A 圖9.14顯示四種溫室氣體的不同來源及其相對重要性。 圖9.14

氣溶膠噴霧劑、發泡膠、溶劑、冷凍劑、燃燒化石燃料 活動9.2A 按以下三個範疇,把圖中各來源分類: (a) 工業 氣溶膠噴霧劑、發泡膠、溶劑、冷凍劑、燃燒化石燃料

活動9.2A 1 (b) 農業 肥料、反芻動物、種植稻米 (c) 其他 砍伐樹木、燃燒生物量

2 (a) 哪個範疇應為全球增溫 負上最大的責任? 工業活動 (b) 個人在引致全球增溫方 面又扮演了甚麼角色?

活動9.2B 活動 9.2B (第195頁) 市區、郊區溫度大比併

圖9.19顯示1990年8月8日,華盛頓和鄰近郊區的傍晚溫度。 活動9.2B 圖9.19顯示1990年8月8日,華盛頓和鄰近郊區的傍晚溫度。 圖9.19

活動9.2B 1 (a) 在圖9.19,標示溫度的 最高點。 圖9.19

活動9.2B 1 (b) 哪個地方的溫度 最高? 市中心

活動9.2B 2 就以下各項,描述溫度最高的地方的特徵。 (a) 建築物密度 市中心的建築物密度最高。

活動9.2B 2 (b) 植被數量 市中心的植被數量相對較少。

在市中心,大部分植被給道路、樓宇和其他建築物取代。這些建築物的表面更能吸收日射。因此,市中心的溫度是最高的。 活動9.2B *3 試解釋為甚麼上述地方的溫度會最高? 在市中心,大部分植被給道路、樓宇和其他建築物取代。這些建築物的表面更能吸收日射。因此,市中心的溫度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