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14單元:文化概念的再探討:文化的創發 習俗的典範化 文化的創發性 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上禮拜一開始我們已經有簡單的介紹過,這禮拜跟上禮拜其實這兩個單元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大的單元,都是在談文化這個概念、文化這個在學術上的一個分析的概念是什麼意思,它的效度如何。在我們生活當中常常聽到這個詞,什麼文化建設委員會呀、文化節呀這種,常常聽到這種辭彙;然而,我們指的「文化」到底確實是什麼?當我們講文化節的時候,我們期待看到我們熟悉的樣子,一個大家都認定可以想像的一個文化版本?還是說我們看到一些創新的比方電音三太子--我們覺得真的是很有創意,然後我們也能夠充分了解他的內在的宗教的神聖、神祕的部份,跟它的流行元素,這兩者我們認為不相悖。還是說我們認為電音三太子已經成為一種娛樂形式?而它作為一個宗教的神明的化身,出巡的時候在前面打前陣、打前鋒的,那我們還是認為它是一個宗教的一個神明的化身嗎?還是純粹成為一個比較娛樂上的意義?就像這樣子,我們會疑惑到底什麼是文化,如果文化應該是變還是不變,我們對於文化是否有一致性、是否應該有相同的看法、標準的版本?還是我們覺得它應該有一個核心,它的一些什麼事是可以變動的?我們怎麼認定這些事情? 我們從上禮拜就開始在談這個單元。上禮拜比較著重的部份比較是在什麼環境下,這個文化會標準化。我們這個小群體--不見得是個人--我們之間怎麼發展出一些共識?殖民的歷史、殖民的情境提供了一些被動整合的機會,那殖民者為了要治理這個地方--尤其是英國跟日本講究間接殖民的國家,他會試圖先整理殖民地是什麼情況,再看什麼樣是最有效的管理,借用當地人力來管理。然而,我們講的殖民環境,當地人難道完全沒有作為嗎?真的就是所謂的被動的、被人家整合的情況嗎?當地人的力量在哪裡?武裝抗爭只是行動之一,他們怎麼積極進行對話、他們怎麼產生自己的論述、自己對於文化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版本跟殖民者對話或跟殖民者抗衡?那我們也進一步去想,上禮拜主要用的是斐濟的例子,這個是為了抗衡而產生的不同的文化版本,還是本來殖民者建立的標準版跟當地人生活實踐當中所展現的多樣面貌,本來就有一個距離?那這個距離之間,因為當地人在生活中實踐這許許多多的東西,對他而言是自然,他在生活當中沒有那麼容易被整合,所以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對抗,就是殖民的版本沒有辦法進入當地,被徹底的消化。上禮拜講殖民情境講的比較多,那在殖民情境中,當地人也有他的一個展現方式,甚至他採用了殖民者的方式,比方說他要求我的生活習慣要成為法律,那法律是西方帶入的觀念,那他希望他生活當中的不成文法、習慣的規範可以獲得政府認可的法律地位。這樣子來講的話,他的觀念的確有一些改變,但是他藉著殖民者所引入的一套形式跟殖民者對抗,提出他們自己的生活規範,可是是借用了殖民者提供的形式。那上禮拜主要是集中在這個階段的討論,而我們這禮拜想要試著稍微再談一下比較根本的問題,就是文化到底變或不變,就是在我們的概念裡面覺得文化應該不變,可是我們談一談發現實際上一直在變。我們的文化在變,別人的文化也在改變,那我們為什麼會認為說他應該是亙久不變的。那他變的能力又是怎麼來的?他的變,不讓我們覺得說他在變,或者不讓我們覺得說他是某某意識形態下提出的觀點,他是可信的,他是真實的,即使我們知道他是建構出來的,我們還是認為他具有真實性。那這個怎麼產生的?我們今天特別要強調一下文化的創發性,他的本身的一個創造能力。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文化概念 國族國家與國族文化 大洋洲的特殊條件 大洋洲的文化運動 Kastom Mudman(泥人) 我們今天會講的幾個範圍:「文化概念」,前面曾經提過兩次,我們今天會再簡單的把它帶回來,提醒大家對文化有不同的理解。那再來就是說「國族國家」,這是我們上禮拜的重點,尤其在講到Robert Foster在談平面廣告怎麼樣讓人覺得他跟國家是一種擁有的關係,國家其實有一點變成可以擁有的物。上禮拜在談的是說,一個是殖民時期、一個是國族國家成立之後提出的一個標準文化版本,有什麼樣不同的做法。我們今天繼續這個部份,那所以國族國家跟國族文化我們會回頭談一點。再來就是說,上禮拜其實也有注意到這個部份,這個議題在大洋洲有沒有什麼特殊性?這是一般的情況還是在大洋洲是特殊的情況?我們知道,在台灣也有這種文化跟城市兩邊彼此牽引的一種複雜的現象。這個現象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在大洋洲這個議題可以說是特別重要或特別顯著的。所以在大洋洲實際上社會科學的討論裡面,是討論傳統或文化概念提供非常重要的觀念或解釋。那再接著就介紹大洋洲特定的文化運動。這邊就用兩種材料,「Kastom」我們上禮拜有簡單的提過,Kastom跟custom(習俗)基本上是同一種字源,它大寫的時候代表是一種社會運動、一種文化運動、一種政治運動,那這個我今天就不談細節,之前我們講的是比較戲劇化的一些部份,我們今天談國家的政策,用了萬那度的文化研究的政策,這個政策所反映出來的Kastom是什麼。那另外一個是想要讓大家想一想的,文化跟觀光的關係是什麼。所以我們今天其實把這幾個主題可以用另外一個軸把它拉起來,就是「文化的商品化」跟「國家、國族的物化」。我們會碰到這兩個部份,那文化在這裡面扮演一個角色,不管是商品還是作為國族彰顯的形式。那跟觀光比較相關的是最後的「mud man」泥人。mud man泥人是一種表演形式,也曾經是一種儀式,那現在觀光客來了,我們可以說我們幾個人要看,一個人頭多少錢、幾點幾分開始表演。現在變成一種很受歡迎,非常特別的一種表演。你們等一下看到照片很可能會覺得,你在什麼樣的CD封面上看過這樣子的一種裝扮。 那我們就先回來看一下我們的文化概念,文化概念這邊我們以前上過。
文化=族群(人民)=地域? 文化是實物? 文化間界線分明? 文化內部同質? 性別、階級、地域
文化概念的轉變 1. 內部的同質性被質疑 性別 輩份地區等的區隔 2. 界線的穿透性 3. 文化的變動性質 文化內部是不是同質的?我們往往會認為文化內部是同質的,就像我們想到台灣文化,但是台灣文化內部其實是異質的,當然我們是個異質的社會、是多元的社會。那剛剛就講到說我們要找台灣特色的時候,同學剛才說台北比較國際化,我們就要往南部去找--這句話就會讓我們好奇區域性的差異這麼強烈。那台灣不是一個同質社會了?所以從文化的源頭上來講、從地域的差異來講,它的內部歧異其實是大家都會意識到的。另外剛剛講人群裡面是多元的,甚至是在大的範圍裡面還可以再分出小的單元,所以多元社會裡面我們有台灣原住民、有一般的平地人,漢人,那台灣原住民裡面又還可以分出來其他十四個族群。所以它的內部歧異這麼大。但是,我們剛剛在說台灣文化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有一些想像。那這個不單是我們這麼看我們自己,因為我們熟悉我們自己的材料,我們也會想必須要反省、要警覺。但當我們在看別的社會的時候,我們可能也是用這樣一個簡化的態度在看。那另外就是文化上的界線是不是這麼分明?我們以前也講過文化採借是生活中的常態。所以我們剛剛講,台灣跟一個文化,就是一個地理區域跟一個文化或者文化上面傳統的人,其實已經不是一個等同的關係。這邊就是剛剛講的幾個簡單的意思。
國族國家與國族文化 PNG: natural cane sugar; 文化本身是會成長,也會衰弱的,本身是可以改變的,這是它性質的一部份。不是它出了問題才會改變,它的生命力也就在他改變的能力。這邊就是把上禮拜的主題拉回來提醒大家:Foster那篇文章對於國族國家跟國族文化的討論裡面,他從商品廣告的分析來看,人怎麼樣成為公民,藉著成為消費者來成為公民。然後在這裡面呈現的,PNG我們知道是非常複雜的國家,在這麼複雜的國家裡面,他在那篇文章裡面,當地人怎麼找出一些簡單的符號來代表自己的國家。比方這個國家,你拿黑糖就可以簡單的找出它的特色。這是回到那個文章的例子。這是上禮拜我們講過的,島嶼的地理,它的特點是基本上它都是群島的,即使是一個島嶼上面--不用說它島嶼很多,它一個島嶼上面也有地區上的差別。甚至於它原來地區性的差別,它語言文化上都很容易產生地方特異化的過程。另外就是說他在獨立的過程中,基本上比較少見激烈的抗爭,不大會因為對抗西方的殖民者而產生共同一體感。所以他獨立成為一個國家之後,我們上禮拜有講,一個是他會期待、他也要應付別人對他的質疑。他現在是一個國家,他跟人家對話的時候他就必須要提出來他的國族文化是什麼,所以他們的經歷跟其他的國家比較不一樣。他是在獨立之後面臨這樣子的挑戰,他們開始積極的建構國族文化。那因為這個時間很晚,大概1970年代之後才紛紛獨立,所以這幾乎就是在充分的媒體跟充分的記錄當中,逐漸顯露出來。所以我們在這樣的主題式的發展上面,就可以發現文化是建構的、文化不是神聖的,不是我們所以為從古代傳下來的。它是在當代,配合當代目的所建構出來的。文化具有這樣的建構的性質,這個跟國族的出現有很大的關係。那大洋洲因為這麼晚近才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加上地理因素,還有遷徙過程,造成它的地方歧異非常明顯。因緣際會之下,我們看到大洋洲的種種變化,也能夠以大洋洲的特殊發展來挑戰或重新修正我們一般對文化是什麼的看法。
大洋洲國家的特殊條件 島嶼地理 普遍溫和的解殖過程 領土分散 語言與地方文化的多樣 大洋洲的國家多是群島所構成,少有是一個島嶼所構成的國家。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諾魯。美拉尼西亞的國家雖然面積較大,島嶼也比較大,但國土也普遍包含了幾個島嶼。而以多或小為名的波里尼西亞與密克羅尼西亞國家,構成的島嶼數目就更多了。不同的島嶼在人類定居的過程上,可能非常不同。以法屬波里尼西亞為例,整個行政單位包括了社會群島、馬其薩斯群島、土木土群島、奧斯特拉群島與甘比耶群島。社會群島早先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宗教信仰上到現在都維持了高比例的新教;而馬其薩斯群島則有不同的接觸歷史,而以天主教信仰為主與法國政府的關係也不相同。大洋洲國家由殖民地獨立的過程,除了極少數的情況外,都是在聯合國主導的解殖計劃下一一完成。在成為獨立國家之後,呈現出對國家主權的不同認識,其中提出國家文化也是本地區新興國家努力的方向之一。
吐瓦魯的價值、文化與傳統 that the stability of Tuvaluan society and the happiness and welfare of the people of Tuvalu, both present and future, depend very largely on the maintenance of Tuvaluan values, culture and tradition, including the vitality and the sense of identity of island communities and attitudes of co-operation, self-help and unity within and amongst those communities. 4. Amongst the values that the people of Tuvalu seek to maintain are their traditional forms of communities, the strength and support of the family and family discipline. 吐瓦魯這一個密克羅尼西亞的國家,便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它的憲法中述明社會的安定、人民的快樂與福祉,在於維持吐瓦魯的價值、文化與傳統。憲法中也明定了價值、文化與傳統的內容。包括了島嶼社群的生氣與歸屬感,以及合作與自強的態度。家庭是重要的社會群體,互敬與合作是人與人、群體與群體相處的態度,協議與共識則是吐瓦魯合作的方式。那這邊就具體的給大家一些材料。我猜我們大家都很習慣文化,我們一般嘴裡講話,一天大概不會沒有用到文化這個詞,我們大概很習慣文化是我們生活之外的、文化是用來討論的,可以有相關的政策。所以我們可能會很習慣當然是這樣子。那這是一個新興成立的國家,他開始在理解、他需要跟別的國家、跟島內不同的人。吐瓦魯是九個島構成的國家,八個是有人島,這八個島距離非常的遠,他這八個島需要對話形成提出共同的國族文化,所以他們開始進入這個過程,就是提出什麼是吐瓦魯文化。就是說他開始把文化跟生活脫開來,成為一個討論的對象。我們這邊用的是政策,所以他需要一些政策來規範他的文化。所以我們這邊看一下投影片:這是我摘錄出來的吐瓦魯的憲法,吐瓦魯的憲法裡面就是說:吐瓦魯社會的安定、人民的福祉跟他的快樂與否,不管是在哪個時代裡面都跟吐瓦魯價值、文化跟傳統的維繫相關。換句話說,他在憲法裡面就昭告,我們的國家社會要安定、我們的人民要快樂覺得幸福,我們必須要維持自己的傳統。所以我們就發現,文化跟傳統已經是拿出來討論的對象,已經是有政策來規範的一個議題,倒不至於是問題。然後他這邊講的就是說,那什麼是價值文化跟傳統?包括他的sense of identity,就是這個島嶼社區的歸屬感,他覺得他是誰?然後這個歸屬感要是非常的活潑,而不是一個紙上登記而已,還要非常的有力;還有在sense of identity之外,他的attitude--他的態度是什麼呢?合作、自助還有在群體之中有一體感。所以換句話說,吐瓦魯憲法當中非常清楚地整理出來的,就是我們所看到殖民者,英國人在斐濟做的事情。我們現在看到剛剛獨立的吐瓦魯這個國家,他自己在做這樣的事情。他在憲法裡面,這個最高階的法律裡面告訴大家--這也是一個政府的法律、政策的方向,就是說我們國家的人民必須有一個活潑有力的歸屬感,這個國家才會安寧、人民才會幸福。這個不管是價值還是文化還是傳統裡面,有非常大的一部份是他認為他的生活內容的部份,這就是他們樂於合作、樂於自助,就是彼此之間有這樣的一體感。
吐瓦魯的價值、文化與傳統 5. In government and in social affairs generally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uvalu are- agreement, courtesy and the search for consensus, in accordance with traditional Tuvaluan procedures, rather than alien ideas of confrontation and divisiveness; the need for mutual respect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kinds of authorities concerned, including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traditional authorities, local governments and authorities, and the religious authorities. 看另外的一部份,他用另一種形式講出來:他們的傳統社群、或者說傳統社會組織要能夠維持、家庭跟家庭內的規矩,要能夠保持。所以我們看到,他具體點出來的部份,這是比較精神面的;那這是比較具體的部份,就是家庭的價值、家庭的形式,家庭裡面人的關係跟他的種種責任,跟他的社區--可能是村子可能是宗族這樣的社會組織,要能夠維持下去。這是跟他們所認定的傳統價值有關。那在公共事務上面,我們之前看到culture, value, tradition這幾個他們提出來說吐瓦魯有吐瓦魯文化、吐瓦魯價值、吐瓦魯傳統,他這邊又在進一步講說,有吐瓦魯原則。那我們這邊就是--我不知道你們對這個用詞有沒有一點體會,就是吐瓦魯是一個國家,所以有吐瓦魯文化、有吐瓦魯價值,這就很接近我們剛剛講的,你一個地方會有人群、會有文化。其實這邊他的用詞--吐瓦魯憲法上他的用字反應出來的就是這樣一個觀點:因為他是一個國家,所以他就是一個文化、一個傳統,甚至於一套原則。那他需要在憲法上明白講出來,他們共有或國家認可這套原則。現代國家有一個特點,就是許多我們生活當中的事情,我們都很樂意把這個權力給國家,我們要國家的認可。所以official recognition國家認可成為我們彼此在爭執的時候非常重要的程序。生活當中有這樣的原則就罷了,他們要憲法明定,憲法看到這些東西。所以在公共事務上,所謂的principal of Tuvalu,主要指的是在公共事務上吐瓦魯的習慣是什麼、吐瓦魯希望是以協議而不是投票來解決他們之間的異議,他們希望是以很規矩、很禮貌的方式,還有他們希望尋找共識、合乎禮貌的尋求共識。大家都同意一些事情,然後這要符合traditional Tuvalu procedure,符合吐瓦魯的傳統程序。你們可以想像這會是什麼嗎?程序,這邊所謂的你要獲得共識或是協議某些事情,你怎麼去獲得這個共識。程序是什麼?我們馬上想到共識就是就在那邊開個會,有個座談會在那邊大家來交換意見,最後整理一個決議,在場的人通通同意這個決議,這就是共識。你可以想像的Tuvalu procedure是什麼?你想一個大公司如果講說我們公司上下要有一個共識,比方說發展一個什麼的時候需要一個共識--公司大概不會這樣講,因為公司的導向不需要有共識。或者說一個社團,你們想想看自己的經驗,大概主要以社團為主,你們社團說今年年度大活動是什麼,你有一個新的點子,可能比去年的辦法人力需求跟經費需求要增加30%,那大家要做更多事情,你說要尋求共識,要召開座談會或社員大會來作,還是你會怎麼做?共識的程序是什麼?因為共識聽起來就是大家都在意一點,可是常態其實不是。 來吧前面這位,你最近。我們就是說吐瓦魯人的行為處事就是要以公共議題要獲得共識的時候,就是說他們不喜歡衝突不喜歡對抗,然後當然不會以投票方式,他們希望大家講一講獲得共識。可是他這邊加了一個尾巴很有意思,他說in accordance with traditional Tuvalu procedure我們取得共識的方法過程,是要合乎吐瓦魯傳統的程序。那因為我是想說既然是獲得共識,這個方法應該是蠻簡單清楚的,可是他特別要強調符合吐瓦魯的傳統流程。你可以猜一下獲得共識有哪些方法?不見得吐瓦魯。 A:就是我們平常獲得共識的方法就是大家開個會,然後有人主持然後大家都能夠自由發言這樣子。可是我想說吐瓦魯在他們憲法裡面特別強調說要依照他們的傳統方式,會不會就是村裡的長老或是酋長說了什麼就算這樣子,其實並沒有什麼民主的過程存在。 謝謝,我想有些人期待這樣的猜測,那表示說你對大洋洲基本的情況有一些熟悉,然後以從這個問題本身可以推測出來他可能會有的一個意義是在哪裡。所以沒有錯,他特別強調吐瓦魯傳統的程序,那其實就跟當地社會的特質相當有關。所以並不是民主因每個人等值的情況,而是說當地社會你不去干擾挑戰他的話,他比較願意是用這樣一個方式。他們這其實也有個矛盾:我們可以發現說吐瓦魯是一個階序社會,就是有比較高階、比較低階的人,另外性別在公共事務上也是有些不同,那另外還有可能,吐瓦魯的階序有一部份跟分工有關,所以他有的人是特別懂魔術、有些人特別懂造船,所以他在不同的事務上他可以有影響力會是不一樣的。所以他這邊講的共識,我相信他不是講票票等值的情況。所以就是我們要知道,所謂尊重傳統或是尊重文化,跟一些當代價值之間是不是完全符合的。那我們回頭來講說,因為我們的課,尤其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得時候,我們會想強調他特殊的部份,可是我們每一次看到特殊的東西的時候我們要回來想,有沒有一些普同的價值,有沒有是只要你身為人,你就應該有的權力或你應該要盡的義務,有沒有一些共同的規範,有沒有一個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權力。像這樣子的一些考慮。剛剛同學馬上的反應就是民主社會,那民主社會是不是一個普同的價值?如果是的話,這跟我們說他的憲法馬上保障這樣的一種我們看起來性別不平等或可能是階級不平等或者說階序上不平等的共識,憲法上保障這樣的共識,那是不是應該是可以挑戰的? 那這邊純粹是說從文字上可以抓出來他大概會有這樣的議題去釐清。那另外他在這邊講到的是:公共事務上面彼此尊重,還有強調的是合作。為什麼這樣講?誰跟誰要合作?就是不同的權力跟地位之間,包括中央政府傳統權威、地方政府跟宗教領袖。所以他在憲法上講出來,這是在1970年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社會的現況是什麼。所以他對中央政府和地方這個分別是蠻明顯的,現在政府制度裡面跟傳統的權威之間二分也非常清楚。那另外就是說他有一個特別的、是一個當代的、可是是一個外來的,或者說是一個地方化的外來力量,就是教會組織。所以他在不同的地方、放在不同的脈絡裡面他就要強調,吐瓦魯的許許多多的法律或生活或生命,他的基礎應該是對於人的尊嚴的基本尊重,這是他的基礎。這是一個,就是human dignity,這是非常基本的普同的。
吐瓦魯的價值、文化與傳統 6. The life and the laws of Tuvalu should therefore be based on respect for human dignity, and on the acceptance of Tuvaluan values and culture, and on respect for them. 那另外就是講一個非常特定的,acceptance of Tuvaluan values and culture and respect for them所以他講就是三個,他把這兩個放在一個等同的位置,一個是普同的、一個是當地特殊的。那我們再次看到價值文化,他這邊就沒有講出來。 吐瓦魯好像還是我們的邦交國,大家還是稍微對他關注一點。
諾魯的新價值 WHEREAS we the people of Nauru acknowledge God as the almighty and everlasting Lord and the giver of all good things: And Whereas we humbly place ourselve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His good providence and seek His blessing upon ourselves and upon our lives: 諾魯即明白的以基督宗教做為立國之本,並在憲法中說明。 那我們再講另外一個邦交國的情形,諾魯。諾魯憲法裡面所提出的一些特別--我用這個詞「新價值」,因為剛剛吐瓦魯的部份,只講出來說這個國家公共事務的推動,是要依賴各方不同的領導力,包括教會的幹部。那這個諾魯的憲法裡面更是很清楚的--我節錄出來簡單比較扼要--這邊就有兩條是跟基督宗教相關,他說whereas we the people of Nauru acknowledge God as the mighty and everlasting Lord and the giver of all good things等等。所以他這個people of Nauru諾魯人民,諾魯人大家都同意這個God,你們知道如果看到是大寫的G而且是單數,這一定是基督宗教,還有包括伊斯蘭教裡面用到的神,只有一神教系統裡面才會這樣用到。如果是台灣亞洲這些,或是一些泛靈信仰,他會是複數的神,然後這會是小寫。如果你看到大寫的話一定會是基督宗教,還有伊斯蘭的神。而伊斯蘭裡面不會用God,他會用阿拉,所以是基督宗教。「Whereas we humbly place ourselve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His good providence and seek His blessing upon ourselves and upon our lives」,這個His這個大寫的H這個就是God。所以他的憲法裡面就這麼開宗明義的這麼說出來,他們國家的基礎、國家人民的信仰在這個上面。這個是一個當代的--諾魯可能是在79年獨立吧--從當代的這些材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怎麼去客體化這些生活內容,這些內容怎麼可以講出來的、怎麼可以列表的、列點的來談。 我想請問一下,上禮拜跟這禮拜的文章都很精彩,然後說實在那些翻譯,除了實體化那篇的翻譯還是有點難,我覺得翻的都還不錯,平面廣告翻的相當不錯,這篇也翻的相當好。我想請問一下在閱讀上有沒有什麼問題? A:比較深的那種學術名詞、然後底下的註解不是非常清楚。就是上禮拜的我沒有看過,這禮拜的有稍微細讀過。我一時也想不出什麼例子,可是他裡面就會用到一些蠻艱澀的,可能社會學或人類學的,就會覺得看起來這篇文章不是很懂。關鍵的就看不懂。 我可以想像應該是文章的最後面,那是比較難的,而且很重要,那篇文章有比較複雜的。那這邊的同學呢? 好那同學的意見是說第六章就是實體化那篇不好讀。那篇我們上禮拜應該有講過,實體化他的名詞可能大家比較抓不住,可是其概念就像我們今天一直在用相似的辭彙。我們生活當中做很多的事,我們很多人做的事情蠻相似的,也基於一些相似的觀念在做這些事情,可是怎麼會說我們突然認定說這是一個範圍把他抽出來,就像說這是毛利堂家、這叫做kerekere,我們把他抽離出來--「抽離出來」意思就是說我跟他有一個距離,那這個東西抽離出來之後就可以被看到,是一個有意識的看到而不是無意識的而已。所以他要講的這個,其實就是說當我們把它抽離出來,看到它、描繪它,它變成一個實體。它的實體化,或者說具體化,就是說它變成好像一個物體一樣,變成一個東西你可以描繪他、可以拿它。我們都知道制度是抽象的,可是在我們的感覺裡面好像他已經成為一個具象的物。我們先下課一下。
創新的傳統 1. 毛利的例子 2. Hanson的理論取向 3. Hanson文章的回響 常識對傳統的理解 文化政治下傳統不可挑戰的神聖性質 4. N. Thomas的理論取向 對抗的情境 那我們現在看一下我們用的這個詞,invented tradition,創新的傳統,那我們等一下稍微簡單談一下Hanson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談的是毛利的傳統怎麼產生的、怎麼被認定的,它的歷史過程是什麼。Hanson這篇文章等一下我會補充一下,我先講這個好了。Hanson這個文章是1988還是1989出版的,這篇文章出來之後就有評論。那這評論是在紐約時報的週日版有一個讀書版,有好幾張,那這讀書版就是英語的知識份子,這些讀書人交換意見非常重要的場合。那這篇文章有人就在禮拜天的Sunday review裡面提到了這篇文章,有些回應。因為這紐約時報週日讀書版的讀者非常的多,台灣也有很多人訂,可以說是國際的英語刊物,那這書評又被轉載到紐西蘭當地的大報紙上面去,那紐西蘭讀英語的人看到了,就了解到Hanson有這樣的想法,也知道美國學界對這文章的看法,有引起非常大的回響,這回響基本上是非常激烈的批評。那Hanson的理論簡單來講,他認為文化基本上是建構的,所以紐西蘭毛利人,在當時已經奮鬥一段時間的毛利人要建構毛利人的傳統、毛利人的知識論、毛利人的文化等等;那他們也爭取政治上的認可、政治上的權力,他們要跟紐西蘭原有的白人價值爭取一個平起平坐的機會。所以在我們看這篇文章裡面講「毛利堂家」,這基本上是一個運動,就是在建構毛利,應該說在建構紐西蘭社會成為一個雙元文化的社會。原來是白人文化主導的社會,毛利人是一個將被同化的一群人,那在毛利堂家的這個運動下,他們就提出了一個新的眼光:毛利是一個雙元的社會。Hanson在這篇文章裡面很清楚的講紐西蘭毛利人的傳統,他從白人的記錄--因為白人留下了文字--他從白人的記錄裡面怎麼樣一路發展論述,主題愈來愈清楚,然後毛利人怎麼看待白人這樣的論述,到近代毛利堂家的運動裡面怎麼看待跟怎麼應用白人的建構,再進一步形成對毛利文化的建構。那在Hanson這篇文章最後面他在講,這樣子建構的一個概念上的基礎是什麼、他理論上的解釋是什麼。那他這篇文章變成一個一般人都知道的文章之後,他在毛利人的社群裡面,尤其是比較積極的人裡面,引起了很大的反感,有很多批評。一個很大的批評是:你知道什麼?你有什麼權力這麼講?怎麼能夠真正的知道我們在講什麼?我們基本上傾向多數的人--我不知道你們上課前是不是也這麼的想,會傾向覺得說文化是一個穩定的不變的,是完整的一套價值觀、行為處事一套方式。可能我們會這麼想,文化是從祖先那邊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觀點、做法。那實際上我們從上禮拜到現在,我們一直要介紹的是說,其實文化一直在變,那文化變的理由非常的多,變的環境是非常多樣的。那這樣子變了之後,我們會覺得說從實際經驗上來講,文化變了很多,可是我們不覺得。就像上次說,我們就拿毛筆吧,換句話說我們期待、我們的概念裡面文化不變,文化不應該變。如果變或常常變,就不應該是文化。 這就跟我們理解傳統的概念相同,沒有人能夠說得出這句中文「創新的傳統」。「我的傳統是三個月前我們開會決定的」,除非是剛剛成立的社團不然不可能講出這種話,我們會說我們要創造未來的傳統,大概可以這樣講。那「創新的傳統」這個詞概念上就非常的矛盾--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一個想法?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文化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概念嗎?這是一個事實嗎?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個事實,這是一個assumption,它是一個假定,而我們相信這個假定,所以我們不需要質疑它驗證它,我們基本上都這樣相信。這是一個很妙的事情,我們不會說事實是怎麼回事,變了這麼多我們卻覺得說它沒有變。所以剛剛在講說,建構的部份被忽略了,會昧於現實而不注意到這部份。那為什麼會這樣子?我不知道到現在介紹大家說一般常識範圍上對文化的認識、一般常識上文化的概念跟我們現在介紹的文化概念,大家可以明白這兩個的差別。 我可以大概有一個簡單的解釋,為什麼我們要強調文化或傳統的不變,或者要強調文化是歷代傳承下來的,這後面可能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我們認為一個東西如果他時間很長的話,他就代表他有理由應該繼續維持下去;就是說它的正當性基礎一大部份跟它的歷史有關。他如果過去就存在,那現在我們不會想到要挑戰它,它理所當然應該繼續維持下去。所以這不是說好古的社會才是這樣子,而是說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反應;它如果已經存在的話,我們會傾向讓他繼續存在,這是一個對於傳統或文化討論上會這麼來解釋。我想這是比較主要的看法,那另外一個就是說我們這兩個禮拜比較強調的,就是不管殖民國還是說國族國家,他在治理上面都會強調行政單位的完整性,所以他會找出來這個社會比較核心的部份,不管是組織上、概念上是什麼。那所謂比較核心的意思是說他是比較穩定的,比較不容易改變的,那實際上我們也了解有些生活內容有些部份很容易改變、有些部份不容易改變,牽扯到價值的部份不容易改變,但是牽扯到物的部份比較容易改變。剛剛有同學提了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說比方我們現在都吃麥當勞,甚至麥當勞是一種食物飲食的類別,是速食--那這不就是我們文化的內容嗎?為什麼我們不能正視這是我們文化的內容?問題是說,我們可以繼續談就是這種細節部份:這種表現形式的改變是快的,也是很多的,但是它後面所代表的我們對於飲食的看法有沒有改變。如果沒有改變,我們只是著重在具體的細節形式的變化--這種情況當然是非常的多,但是它在幫助我們了解我們自己、了解別人上,有沒有多大的意義?我是說比方我們說我們現在吃速食,它到底有沒有從根本挑戰我們的飲食觀念、有沒有改變我們的飲食觀念?換句話說,我主觀的會認為我們的飲食觀念裡面比較重要的恐怕是飲食跟身體的關係,這個不是胖瘦,而是身體是不是健康的運作。比方說你什麼時候應該吃冷食、什麼時候應該吃熱食,你會不會還是覺得說夏天應該喝綠豆湯、冬天應該喝紅豆湯,這整個我們的文化裡面食補、食物跟身體的關係,絕對不止於卡路里。食物有豐富的,對我而言是象徵意義,我們很多人不懂中醫,可是我們生活中很多常識的中醫,我們對身體的看法。這個東西有沒有因為麥當勞而被挑戰?我不是說沒有,而是說我們在看變跟不變的層次的時候,我們盡量看的不只是形式上的變--那是大家都看得到的--現在是說背後概念上的變或是不變,哪一些?就像吐瓦魯人整理出來的,他覺得他可以穿牛仔褲,可是他認為這些東西才是根本的,這些東西是不能變。他寫出來的意思是說他知道會變,他知道如果他不特別保護他會變,所以他把他的、不應該變的寫出來、給他一個比較高的地位。然而,變跟不變這個層級可以討論的東西非常的多,我們要想辦法比較鎖定在一些根本價值上面,像我們上禮拜講的斐濟的kerelere,或者再引申的話是共有制度,相對於私有制度是共有的制度,斐濟人提出來的,就認為這個是斐濟很特別的。就像吐瓦魯的憲法裡面,還有諾魯的憲法裡面他們提出來的他們認為是他們特別的部份,也是很根本的部份。以吐瓦魯人來講他認為這是他文化的核心,他給他特殊的地位不要他變,但是以諾魯來講的話,他要大家認可這是我們變了之後的諾魯,我們變了之後的社會的核心。那所以剛剛就是從這個例子來講的話,我們似乎一般認為文化應該是不變,事實上是變,那這個變是完全為政治服務嗎?這個變是有什麼目的?他的機制是什麼?
傳統文化是為了當代目的而建構,而非承襲而 來的文化遺產。 為了合法化或聖化當下的現實,而創造自身的 傳統。 紐西蘭毛利的傳統由歐洲人取材、詮釋,毛利 人在近年毛利人的權利運動中,建立為傳統。 所以這邊先整理一下這個討論裡面相關的部份。第一個部份,如果你們覺得當代多數的台灣人或是媒體可以接觸到跟文化相關的論述裡面不是這個觀點,那就請你們趕快來提醒一下。就是我所接觸到的一般的說法會認為,傳統文化是繼承而來的,我們要說它不是「承襲而來的文化遺產」這麼單純,它不一定每個部份都是創新的,可是它有一個能力是它可以為了當代目的而建構出來的。所以我們不是說什麼東西大家沒有那個經歷、什麼事情都要創新,沒有那個必要;它有一部份是承襲而來的文化遺產,有一部份就是說它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可能的性質,傳統文化是為了當代目的而建構出來的。那這是什麼意思,為了當代目的而建構?他是為了合法化或神聖化當下的現實,或者他的渴望,就是說他希望能做到什麼。一個是說他希望現實被看到,一個是說他有一個與現實不合的想法,他希望給那個想法一個正當性,所以他會為了這樣的目的創造自身的傳統。換句話說只要你被認定這是傳統,或者你被認定是文化,就像剛剛講你唱周杰倫的歌就好像沒有什麼說服力,就是說你怎麼說這就是台灣文化、台灣社會?這就是好像我們基本上是在溝通,所以你覺得他可以代表台灣文化,可是你的聽眾、觀眾沒有辦法同意,那這就是一個無效的溝通,那你就會想辦法去改變、去寫毛筆字。所以這個是換句話說當我們宣稱某一個作為傳統,或者是文化,他自然而然在我們的常識範圍,他就取得正當性,他就不會被挑戰。所以我們好奇的是為什麼?為什麼當你說他是文化,你就取得了神聖的地位?當你說這是傳統--我們好像很難說要去改變傳統,我們都說我們要尊重傳統。這是我們當代的目前的論述,只要你回到傳統,好像因為這是傳統,就有一些力量。我認為這絕對是有他的時代性,同樣也是他的時代性,我們才有那麼多文化相關的論述。
毛利文化的整理與再現 毛利堂家或毛利文化的視野下,毛利文化與 紐西蘭白人文化共構出紐西蘭的二元社會。 大艦隊遷徙的傳說 神譜與一神 白人藉以將毛利人同化於一致的形式中 白人的說法有助於毛利人發展族群自身的獨特 性 毛利堂家或毛利文化的視野下,毛利文化與 紐西蘭白人文化共構出紐西蘭的二元社會。 那我們就回到這個文章,這就是文章的環境。Allen Hanson在1980年代末的時候寫這篇文章,他不是第一個人,他幾乎是這個風潮收尾的人。在1982年的時候大洋洲這邊有份刊物,他的專號就是談invented tradition,裡面就已經針對事實討論有哪些採借來的行為、做法被認為是當地很可貴的傳統。而且,他們這些相關的論述非常豐富,不只是行為本身,當地的知識份子、國家政府的這些官員、這些新興的領導者,他們是怎麼樣在論述這個國家的文化、這個國家的傳統。所以人類學家開始注意到,所以他們之前在做田野的時候一邊看到這邊人怎麼過日子,一邊看到五年、十年後當地人對他們的傳統是什麼--有非常主動的論述,也有內容非常不同的論述。所以在這個時代裡面,我認為是在這個時代裡面,以文化為名的動作中,論述非常多。所以在這個環境裡面文化跟傳統有一定的地位,提供一個正當性的基礎。那這個Hanson的文章他主要用的是紐西蘭毛利人的材料,他要談的就是紐西蘭毛利人的傳統在文字記錄上最早是由歐洲人取材,他從很多的口傳故事、神話找了很多材料--他不是都用,在這邊已經經過選擇過濾;然後他詮釋,在這邊經過歐洲人的詮釋說毛利人是什麼樣子的人、毛利人的起源等等。那這樣的詮釋,在其他人的記錄裡面是說:毛利人不覺得他講的是事實,可能是少部份哪個地方或哪個氏族的毛利人有這個說法,毛利人不是這麼看,它不是一個共同的看法、不是一個共有的文化遺產。可是這邊就發生了一個轉變:毛利人在近年的文化運動甚至運動裡面,接受歐洲人建立的、詮釋的這一套毛利人是什麼,同時他們堅持這是他們的傳統,所以發生了非常大的一個變化。那這篇文章主要就是這樣,我們這樣一想,光從這個程序、這個過程上講起來,它就烘托出來:文化到底是什麼樣?毛利文化到底是什麼樣?它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看法。毛利人先說這跟他們沒什麼關係,後來又說這是他們的傳統,也因為他們的傳統是這樣子,他們在現在紐西蘭應該有一定的地位。所以這個論述發生變化,那這個論述的變化馬上就幫我們導引說,這個不是文化內容的問題,是文化建構論述的問題。所以我們要談的是說:不管是歐洲人還是當代毛利人,他怎麼樣整理毛利文化、怎麼樣再現毛利文化。再現的意思是說他是represent,他不是直接告訴你毛利文化是什麼樣子。我們所能夠了解的毛利文化,是經過多層的選擇、解釋、包裝,這包裝不是壞話,只是說他的程序是那麼複雜,每一層都是特殊的面貌,所以我們基本上很難知道他事實是什麼,我們只能知道說誰認為那是什麼樣子,不管是毛利學者,還是說很熱中毛利權利運動的這些人。 那簡單的說,跟這些論述相關的毛利文化,大概有兩個主題,這也是作者的一個再現。一個是great fleet大艦隊遷徙的傳說——毛利人什麼時候來這邊的?他們是坐了好幾艘很大的船,每艘船都建造的非常講究、可以坐非常多的人,他們來到哪個地方登陸、哪個地點,都有一個故事。那這個我們作者拿來當成很好的標靶--他很清楚的說出來,我應該沒有記錯,是1350年登陸。那Hanson就拿這1350--因為這數字未免太清楚了,所以很容易被人家拿來批評--就是說這1350年是怎麼推斷出來的,非常容易被反駁。那紐西蘭毛利的這些活躍的人,他們有一年辦了這活動,就是慶祝這些艦隊登陸紐西蘭的多少週年,辦了這麼個活動,這是這幾年的事情。所以對於Hanson而言,你1350這個數字明明是一個推斷出來的,現在在權利運動裡面就是很明顯的以這個為事實,也以這個事實為基礎辦了許多活動,很多論數從這邊發展出來的,對他而言就是基礎都不夠。換句話說這個遷徙,就跟我們說得南島的遷徙又會連上關係,其實我們現在也在做一個很相似的工作,他這大艦隊遷徙的材料是神話,可是他把他要變成歷史事實。在早期的材料裡面,毛利人會覺得說那就是神話,不會覺得一定要有年代,那反而是歐洲人訂了年代,那反過來紐西蘭毛利人活動份子又認定這樣的年代。這是一個主題。另外一個主題是:紐西蘭毛利人的宗教信仰內容是什麼?他們是泛靈信仰呢?還是說神明有很清楚的神格?毛利人跟波里尼西亞其他地方島嶼有很相似的部份,他們的神明很接近,我們之前講過,他們從斐濟、薩摩亞這邊往東遷的時候,速度非常快,所以他們的同質性很高,語言就是這樣,他們的宗教觀念非常的像,所以他有戰神、有管海洋的神,大概最重要就是「oro」(管戰爭的神)。他們的神明在不同的島嶼,大概名字會有一點轉音,可是分工很像。那所以回到毛利人來講,毛利人有什麼神明,他的神譜非常清楚,然後他們在選擇上試圖解釋毛利人的宗教信仰,試圖強調他們有一個比較高階的神明,就像漢人的信仰裡面有一個高階的神明是天公,可是這個不能否認漢人的宗教信仰是一個多神的架構。那他們在毛利信仰裡面在整理的方向就是說,在毛利信仰裡面有一個最高的神明,而這個神明的性質是沒有名字的、無所不在的、至高無上的。就是這幾個他不是一個分工下處理,比方說文昌君是考試保佑的,或是關公是生意人拜的、警察拜的,他沒有特殊的分工,他是一個權力最高、無所不在的。所以,他們跟基督宗教、跟西方人有一定的相似性,就是他的神是最高神、絕對神。所以在毛利人的宗教信仰上,早期西方人的文字記錄裡面就往這個地方去導引;然而,對於毛利人而言,並沒有很清楚的一神教的架構,跟西方人整理的有些差別。那這兩個是早期西方人建立的毛利文化,兩個非常重要的核心。 那這邊我們就繼續。這是一個近期建立的毛利文化,白人建立毛利文化、毛利人建立毛利文化,他的目的--我們也不能說他是功利的考慮,我們只能說他有這樣的效果。他藉以毛利人同化於一致的形式中,這一致的形式就是說歐洲人也遷徙,那亞利安人從印度這邊一直往西、往北一點一直往西遷徙,所以亞利安人是一個遷徙範圍這麼大的人。毛利人,甚至一個極端的說法是說,毛利人應該是亞利安人的一支。為什麼他是一支,因為他也有遷徙的傳統。那這個是遷徙,另外神就是說,他要講一致的形式中,就是講是一神教,有一個最高神、絕對神的信仰當中。所以以這兩個來講,剛到紐西蘭殖民的白人,他認為可以把毛利人整合在這個架構當中,看到彼此的共同性。那毛利現在的菁英份子,他現在也承認、接受這套說法,他的目的是說,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我們族群的獨特性在哪裡。我同意我們有大艦隊的神話,他並不要回溯到亞利安人的傳說。他是說現在的大家都習慣在這個地域性的國家,但我們的起源是從海洋而來的--他覺得在這個對比下他的獨特性非常清楚,我們就知道從上禮拜講的,像Nicolas Thomas那個文章裡面,我們要講的是說他是跟生活中的另外一個群體對照之下,來凸顯他自己。所以他這邊他認為他強調這兩個部份,有助於凸顯他的獨特性。那這同樣一套說法取得了不同的價值,那這樣的變化,呼應了毛利人在這個時代裡面的一個方向,他重要的就是說他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叫maoritonga毛利堂家,或是直接翻譯就是毛利文化,就是所有的毛利的一切。就是這樣的運動裡面,主要提出脫離紐西蘭作為一個白人為主的國家、以白人眼光來安排許多事情的國家,他提出來毛利文化跟紐西蘭的白人文化共構出紐西蘭的二元社會,所以他要提出來的是一個對於國家的不同想像,就是他把紐西蘭從一個西方白人主導的社會文化這些,改變成一個雙方構成的社會。
毛利堂家 是與白人文化相對比的文化 毛利學者與權威出現 博物館展示的再現強化認同 如對精神性的強調 那跟毛利堂家這個運動相關的內容、獨特性是什麼?他的獨特性是有脈絡的,不是事實上的獨特性,而是相比於紐西蘭白人文化的獨特性。所以他能對照出白人的理性、白人的計算,對照出白人的理性是對精神性的強調。你看我們翻譯的文章裡面,他其實寫了非理性跟精神性,可是我們的耳朵一聽到非理性都覺得是負面的,那他就是努力的要把西方眼光下負面的價值轉換、賦予他正面的價值,所以他也用精神性這個詞。所以我們看到他也提出了他自己的獨特性,這個獨特性是跟白人比較之下而得到的。另一個不是他提出的,而是這個運動發展的過程當中,紐西蘭社會也成熟到一個程度,所以我們看到了毛利學術專門化的情況——就是跟毛利相關的知識,有一個專門化的傾向,甚至於現在有一個毛利大學。Maori studies很完整的出現:我們看到所謂的毛利土著學者、當地學者的出現,他們用當地的語言解釋當地的材料,那因為他這樣的身分,他有一個特殊的權威、一種正當性。紐西蘭整體社會觀念也有相當的改變,也比較體貼,有一些人也在努力接受二元社會的理想。 大家可能看過,毛利人臉部的刺青非常有名,你們知不知道我們刺青通常用很細的點、尖的東西刺在皮膚上面上色。這是我們一般刺青的辦法。毛利人的刺青--有沒有人要說一下是怎麼樣?毛利人的刺青是少數貴族才能刺青--也許不能叫刺青,他是畫臉,畫在臉上有這個圖案之後,他不是用點的--比方說他這邊要畫一個月亮,他就這邊畫一個月亮,然後把這塊皮膚揭下來。所以他臉上這傷口會發炎、會腫,所以變得凹凸有致。當他人死的時候,他臉上這塊皮膚整個會取下來。所以在紐西蘭目前許多的博物館裡面--這個文章是80年代末,所以在1970年初期的時候,紐西蘭很多博物館都收有這樣的臉皮,那是一個很重要的收藏,因為跟毛利人很多觀念有密切的關係。那這樣的收藏,在1970年代毛利堂家運動出現之後,整個紐西蘭社會變得比較敏感,博物館就把這些東西通通收起來,就不再做這樣的展出。一個當然是權力因素,就是誰可以展示這些東西,因為這都是非常個人的東西;另外就是你展出的目的其實是在強調他的奇風異俗,實際上你對於他這個制度的重要性、對當地人的意義可能反而是簡化了。所以博物館也在適應這個二元社會的情況。 那最後這邊跟大家介紹另外一種。剛剛講的是一個比較消極的,原有的博物館的陳設,有一個新的觀念,他把一些陳設收起來。那現在更積極的是說,有一些博物館展示,他文章裡面講的Nettle Tu Maori,那是非常有名的展示,在幾個國家巡迴展出,所以在不同國家裡面都有的影響力。他這展示在展出前他先向跟這物品相關的這些人群取得同意,說可不可以公開展出;剛開始是某一個地方的人沒有同意,那就沒有展、就停住了,後來一部份成功展出。展出前耆老、巫師就做了一個儀式,就是說我解除這些物品的神聖性,就是它的taboo,它不再是神聖的,它現在是一個公開的,就是說我授權給這個博物館裡面的工作人員,他可以碰觸它、可以做某一些事情。展出的不再是生活中使用的東西,它是給人家看的,所以他物品使用的脈絡改變了。可是這物品的意義,是神聖的還是世俗的?如果是神聖的東西要怎麼處理?你要經過一個去聖化之後,你再一次的回到它的神聖的狀態。就是你維持了物品的聖還是俗的不同狀態,然後你用傳統的儀式賦予他神聖或世俗的地位,這個對於毛利人而言,其實是幫助了他們延續傳統、文化。那這樣的展出,實際上他把紐西蘭毛利人的東西帶到更廣泛的一些觀眾前。所以他在更廣泛的觀眾裡、在博物館裡受到重視,然後再回頭來,用一些菁英的觀點,要建立紐西蘭成為一個雙元文化的社會。雙元文化的現實是什麼?這原來都是一些想像,以博物館這次的展出來看,他真的做出來,那相對應的、相關連的,這樣子的展出他又回到了毛利社區;毛利社區看到我們的東西是這樣子的受到尊重,我們的觀點、我們對於這展出方式的要求被人家看到、被認可了,再回來強化了對於毛利人是什麼的看法。所以回過頭來,他跟外人的接觸其實是強化了他的毛利認同。
文化發明的邏輯 傳統文化為政治服務嗎? 權力與知識互相彰顯嗎? 文化是替代符號的建構獲得真實性的過程。 這篇文章後面在談的,就是說文化是建構的、文化是發明的。那這個是偶發的嗎?是隨性的嗎?他的邏輯是什麼?所以這個作者試圖解釋,比較全面的解釋。那這個是他的最後一部份的目的。那麼,紐西蘭毛利人作為少數民族,他應該要有什麼權利?從這個地方出發,有許多論述、許多作為,那這樣子的論述跟作為,在我們不怎麼高明的媒體裡面看起來都會是種政治動作,看起來都是在爭權奪利,我們很容易會這麼想。為了爭權奪利,我們重新談、重新建構我們的文化--有這麼容易嗎?有這麼容易被說服嗎?它必須要有一個文化上相當一部份是集體的、大家都能了解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基礎,它不是靠少數人的創造就能完成的。就像剛剛講的文化的建構,他是建構來為政治服務嗎?這是一個,那另外一個層次稍微往上面拉一點--那我們就簡單的說了:你需要說服別人、你需要別人的同意,所以你如果這麼露骨的重新塑造你的文化,你不見得能說服別人,他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那所以這個基本上不是大的問題。我們往抽象一點來想,我們對於文化的認識,是一種知識,那它跟政治--也許不是跟幾個職位的那種政治,是一個廣義的權力,就比較像回來談一個很老的問題:權力跟知識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權力為政治服務、權力影響了政治的發展?還是知識為權力服務、知識為政治服務?這兩者的關係是什麼?你們如果稍微對社會科學有興趣,可能聽過一個人叫傅科,這在他一輩子的研究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文獻,他認為這兩者是互相彰顯的。我們的作者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文化是替代符號的建構;那我再把這個加的完整一點,他這個建構不只是這個建構,他的差別有兩個:他的建構是成功的,所謂成功的是說它被我們大家認為是真實的、就應該這個樣子的、理所當然的,你不會有三個版本我們來挑一個,如果只是建構的聽起來應該可以這樣。它這被認為是唯一的真實的--這是他比較重要的--它是個替代符號的建構,就像說麥當勞跟肯德雞,作為速食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可是食物的冷跟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我相信麥當勞的這種食物,炸雞呀、漢堡,會被認為是熱的食物,因為它們是油炸物,這是我們共有這套食物分類的觀念。然後沙拉是冷食。我們在食物分類觀念裡面有不同的東西、不同的符號可以具體替代。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建構的選擇,是一個替代符號的變化--現在我講的比較簡單,我下禮拜會回來補充這個。 我們前面應該已經接觸到一個詞叫做「本質化」,在這樣的一個角度講的就是說:文化就是很多符號一直在替換,那有一些替換是成功的,它會留下來因為我們覺得他是真的;那有一些替換會消失,因為我們不覺得他是真的,我們覺得那個人搗蛋,或有不同的版本來競爭,我們不相信這個,我們還是相信原來那個。所以這個符號替代過程是一直在發生的,不論它有或沒有政治目的,還是一直在發生,只是說它其中有一些會有效,它取代了我們以前所認為的文化內容或傳統,而它變成我們認為是真實的唯一的傳統。
具智慧財產權的泥人 新幾內亞高地的泥人傳奇 泥人在新幾內亞國族文化上的代表性 泥人的發生 文化採借 泥人的品牌爭奪 Asaro mudman是新幾內亞高地非常知名的特色。在高地的旅遊行程上是必然有的安排,它的裝扮與奇特的動作,成了外國人對新幾內亞高地微薄認識中,一個重要的部分。Asaro mudman與新幾內亞高地如此的相關,其實只出自一個人偶然的構想。泥人從一個聚落,經由區域性的表演競賽成為聚落的代表文化,再進一步成為區域、國家的代表文化。近幾年來,對於那些聚落具有表演泥人的資格的爭議,將泥人帶入法庭。生活中出現的泥人與法庭論述的泥人,呈現出當代不同文化概念的同時運作。 抱歉佔用一點時間,我實在很想給你們看這個照片。這是mud man在新幾內亞高地,靠近Goroka,如果你們上網看,Goroka一些東西都很精彩。在靠近高地的一種表演方式。那這個是逐步的被認同--它是高地某一個村莊,在1950年代有人設計出來的一套表演,然後參加Goroka這個城市的比賽,連著幾年得名,它就被認為是這個城市的代表。它再進一步從城市參加區域性的比賽,它就變成區域的代表、區域的文化符號,然後它會在新幾內亞航空的機艙內的刊物裡面被採用,成為代表新幾內亞的符號、成為代表國家的符號。你們上網找一下,有幾種東西很精彩,一個是復活節島上的moai,一個就是新幾內亞高地的mud man。你們可能發現一些熟悉的圖片,像是toyota豐田的越野車就用mud man做廣告。那很有意思,mud man後來發生專利註冊跟品牌爭奪的官司。mud man都是男生扮的,主要是頭上一個十幾公斤泥做的罩子,就等於是一個大面具,五官都有做出來一點點,另外要配合他的動作,他拿著矛,這看起來像是打仗的時候嚇阻對方的一個裝扮。那這是比較精緻的裝扮。這就是觀光客來的時候他們會演,那就是他們的動作非常非常的慢。這應該是演出出場的地方,這小地方叫Asaro,所以Asaro mud man就變成一個品牌,可是我們看到可能會說就是新幾內亞的泥人,就是有不同層級的認定。他的重點是那個頭套,就是似人非人,然後全身抹的是白的。當地人的起源神話是說有一次別的村子的人來打他們,他們的男的多半出去打獵不在,所以他們剩下部份的人就躲到河邊,這些人殺過來了,沒辦法他們就出來,出來的時候已經沾上河床的泥,當地人一看以為是精靈。我們之前看電影知道,他們認為人死了脫皮,膚色愈來愈白,所以就以為碰到了一堆死了又活過來的人,就驚嚇落荒而逃。 我就講到這邊。
泥人各有造型 Flickr kabl1992 Flickr kabl1992
攻防是基本劇碼 Flickr kabl1992 Flickr kabl1992
動作簡單緩慢 Flickr kabl1992 Flickr kabl1992
閱讀
作者與閱讀 Ton Otto & Robert Verloop 1996 The Asaro Mudmen: Local Property; Public Culture? The Contemporary Pacific 8(2): 349-386.
討論
討論 文化是什麼?在一學期對於大洋洲社會文化的理解 中, 文化並不是一個固定和不會改變的實體, 尤 其在全球化影響下的當代,人口、商品與觀念的流 動,人群、領域與文化傳統脫鉤,我們應該如何重 新界定文化,又該如何理解它的意義?大洋洲諸國 在二次大戰後,先後獨立。很多國家為了宣示自己 文化的獨特性,而「宣稱」某些傳統文化是該國最 「正統」的文化。文化的性質是甚麼?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Flickr kabl1992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bl1992/2889716792/sizes/o/ 2010/08/23 visited http://www.flickr.com/photos/tremeglan/2944414874/sizes/l/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bl1992/2888886199/sizes/o/in/set-72157604388291363/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bl1992/2889718834/sizes/o/in/set-72157604388291363/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hunapulej/2859587618/sizes/l/ http://www.flickr.com/photos/kahunapulej/1391459633/size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