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評論學攝影家簡介 20世紀超現實主義攝影大師 傑利˙尤斯曼 Jerry N. Uelsmann 阮惠芬 20120724
攝影界達利--尤斯曼 頭銜:“影像的魔術師”、“黑白的冶金者”、“宇宙的占星家” 在20世紀90年代電腦圖像已經十分普及的狀態下, 尤斯曼依舊不改初衷,固執地採用 傳統的暗房技巧製作 他天馬行空 的影像。
生平簡介 (一)學經歷: 美國著名暗房特技大師傑裏·尤斯曼 (Jenelsman,1934-)出生於底特律 1957年畢業于羅徹斯特技術學院 美國著名暗房特技大師傑裏·尤斯曼 (Jenelsman,1934-)出生於底特律 1957年畢業于羅徹斯特技術學院 1960年畢業于印第安那大學並獲得碩士學位。 這一年,他開始在佛羅裏達大學任教 1974年起成為這所大學的研究生指導教授
(二)個展紀錄: 在過去的30年裏,尤斯曼在美國和世界各地舉辦過100多個個人作品展覽。他的照片被多家博物館作為永久收藏。 尤斯曼還出版了許多暢銷畫冊: 《傑裏·尤斯曼》(1970年) 《傑裏·尤斯曼:銀色冥思》(1975年) 《尤斯曼:過程和感覺》(1985年)等。 攝影/(美)傑裏·尤斯曼 文/林路 摘自《讀者欣賞》雜誌
疊影絮語Whispers of Blended Shadows 傑利˙尤斯曼 Jerry N 疊影絮語Whispers of Blended Shadows 傑利˙尤斯曼 Jerry N. Uelsmann 2008/10/4 - 2009/1/11 北美館展出 *80幅16到20吋的原作 *越來越少見的銀鹽相紙作品 *作品以“純手工蒙太奇”的圖像與影像展現「再創 造」的神秘性,反映出60年代中期,西方攝影從 單純的照片到圖像概念的美學過渡。 *作品凸顯了絮語般的豐富語境,不僅是視覺美的 享受,同時是哲學思維所不能解釋、現實中所無 法存在的奇幻世界。
(三)創作風格: 尤斯曼擅長于暗房特技製作,通過多架放大機將不同底片上的影像疊合在一張畫面上,其作品的題材主要有岩石、樹、人像和支離破碎的風景,從而產生象徵、變形、誇張、抽象的荒誕效果,以此來折射現代生活內在的本質。 ( 暗房技法:以多重影像有正相,負相或局部中途曝光去重疊放大於同一畫面,創作出一種無於倫比的虛構幻象!) 尤斯曼的攝影風格正如他在自白中所說“儘管暗房可以切斷我和外面世界的聯繫,但是我在暗房中的活動,又和外面的宇宙萬物有著千絲萬縷的牽連。在暗房裏,我可以靜下心來,進行內心的對話,把我在外面拍到的影像和我內心的思緒結合起來。”
(四)創作理念: 以一種 「後視覺化」(post -visualization)的手法,呈現所謂“成像後”的攝影美學,不同於拍攝時的瞬間快門為影像的終結點,對尤斯曼而言卻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和開端。 其影像來自現實世界的岩石、樹木、雲、海、船隻、人體和靜物等元素,將它們轉化為象徵與敘述的主觀符號,創造了出人意料的圖像。
椅子
天使
相片
飛行
對稱 18無題(豆莢上方漂浮的樹 20無題(石天使)
對稱 025無題(樹人)1978 77樹女神1994
水鏡 24無題-(心理學上的房子)
船
眼睛
海浪
石頭 、水波紋 67無題(漂浮的石頭)1991
樹屋
石中世界
漢堡
融入
鳥巢 95自由的靈魂1998 128暗夜之旅2006
人體 061無題(手和房屋前的人體) 63無題(蘋果裏的人體)1990
夢境 131夢想劇場2004 109夢境2001
漂浮
亞洲最類似的攝影家就數-郎靜山 的集錦攝影最為接近一樣是組合多幅底片成為一影像
Robert parke Harrison Robert和妻子一起把精心設計的場景、人物與動作集合成一系列值得觀察、深思、懷疑的超現實世界,尤其是模擬動物、昆蟲、鳥類的生活型態,透露出無可挑剔的智慧結晶和強烈的諷刺意識,並且借影像的張力暗示人類對地球環境造成的自殘行為及失衡的道德責任。
今道子( Michiko Kon ) 當代日本一位有著超乎尋常的想像力與非凡創造力的女攝影家。她遊走於夢想與現實之間,採用攝影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去表達種種無以言表的滋味。什麼是真實? 什麼是幻覺?什麼是活著?什麼是死亡?
超現實主義達利受了弗洛伊德對人心理潛意識分析理論,和與當時以法國詩人Andrea Bretton為首的一群超現實主義作家和畫家接觸的影響,奠下了達利的繪畫風格。
超級比一比 馬格利特 尤斯曼
超級比一比 尤斯曼 馬格利特 戀人, 1928,oil
超級比一比 尤斯曼 郎靜山 馬格利特
評論 Jerry N. Uelsmann 的作品是組合多張底片放相到一張相紙上 超現實主義 就是他所有的作品風格 以今日的眼光看來 他的作品用photoshop可以輕而易舉得達到但是就因為他是用傳統手工暗房 將多張影像組合成一幅如夢境般的畫!!更突顯出他的技藝非凡 相對於便利的photoshop 所以他的作品收藏價已經水漲船高(這是數位合成作品還達不到的境界 亞洲最類似的攝影家就數-郎靜山 的集錦攝影最為接近 一樣是組合多幅底片成為一影像 但受限於個人創意和文化(甚至和所謂當時的主流意勢) 郎靜山的風格趨向 畫意攝影 但是在合成的手法 可以從原作中看出破綻和暇疵 如果不說根本找不出不同影像的界限 (就是看不到影像間的交接邊緣)
THE END 感謝大家的聆聽 請掌聲 鼓勵!鼓勵!